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苏联教父-第2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送上门来的机会谢廖沙自然是不会推脱。反正骗一个也是骗,骗两个也是骗。这种时候有鱼儿主动咬钩自然要多多益善。于是谢廖沙就邀请法国大使第二天到他的驻地一虚。

    第二天一大早,法国驻英国的大使就带着手下的经济参赞来到了谢廖沙居住的酒店,两人之前并没有接触过,所以很是寒暄了一阵子。当话题进入正题之后,法国大使又仔仔细细的向谢廖沙询问了一遍有关列宁格勒经济特区的计划,谢廖沙注意到法国大使馆的经济参赞不停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似乎要把谢廖沙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

    当谢廖沙讲完了自己要说的内容之后,法国大使态度极为恭敬的问道,不知道乌里杨诺夫部长有没有意向接纳法国的投资者参与贵国这个庞大的计划呢?


………………………………

第二百一十三章 欧洲最受欢迎的人

    列宁格勒经济特区计划就像一股春风,吹遍了整个英伦三岛和欧洲大陆,随着这条爆炸性消息的到来,各国政府都希望借助这次的机会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先是谢廖沙成为了英国首相的座上宾,紧接着法国总统密特朗也托法国驻英国大使向谢廖沙转达了面谈的邀请,德国随后跟进,欧洲大陆上最重要的三个国家都为苏联的经济改革感到振奋。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就在于大家的处境其实都差不多。苏联面对的那些问题恰恰也是二战结束后各国工党长期执政所带来的问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原本世界上最富裕的欧洲大陆被炸成了一片废墟,经济已经完全崩溃,大家只能靠着美国的援助勉强的维持政府的运作,在这种情况下,代表中下层人民利益的工党相继在各国都缺得了政权,开始朝着费边社会主义的方向来执行经济政策,所谓费边社会主义,就是循序渐进的在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是英国工党的核心思想,也被欧洲大陆上绝大数国家的工党所认同。他和列宁主义分属不同的社会主义流派,费边是罗马和迦太基之战中战胜了迦太基战神汉尼拔的大将,他的军事策略是徐徐渐进等待时机成熟的时候在发动进攻。这种思想也正好暗合了英国工党所倡导的议会斗争循序渐进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在欧洲乃至全世界社会主义并非什么异端邪说,在全世界有不少资本主义国家的左翼政党都是秉持着社会主义不同流派的思想,在国际上还有一个统一的组织叫做社会党国际,它的前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所创立的第三国际。在全世界各国都有政党参与其中。

    苏联的列宁主义也是社会主义的一种,但是他继承的是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和列宁暴力革命的思想,和工党所倡导的费边主义虽然目的相同,但是在实现方式上却是大相径庭。不过既然是社会主义还是有一定的共同点的,那就是建立国有企业,建立由国家参与调控的经济制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的大量公用事业公司被迅速的国有化,德国和法国也是如此,而苏联则延续着斯大林式的计划经济,同样是国有化大型企业。在二战之后,供应严重不足,市场上商品紧缺的年代,社会主义的国有经济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在斯大林执政的苏联,还是在工党长期执政的欧洲,经济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因为物资短缺,工厂上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论品质如何都能够卖出个好价钱。

    可是随着欧洲的商品供应恢复了正常,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开始了。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商品的实用性,转而追求更高的品质。这就让过去已经习惯了规模效益的工业体系开始出现问题,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又或者是这些欧洲的国家基本上都面对着同样的问题。有的国家通过改进和提升本国的工业制造能力和产品竞争力,逐渐占据了高端是市场,这里面最显著的就是日本和西德。而有的国家则是依靠放开私营经济来促使大企业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这其中英国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现在摆在苏联面前的只有几种现成的模式,要么向英国学习,要么向日本学习,要么向中国学习。可是实际上只有向英国学习这一条道路是走得通的,苏联不是中国,制造业需要的人口红利苏联没有,苏联的人口要是够用,就不会让农业生产处于现在这种境地了。同样的,想学习日本和德国的的高端制造业也有着相当的难度。日本和西德是美国的盟友,可以轻易的从美国已经高精尖技术,这种便利的条件是苏联永远不会具备的。

    为今之计,进行私有化改革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改革的动机不能是苏联的执政党对下级的要求,而应该是苏联的广大人民自发地进行改革。既然明白了这个道理,谢廖沙也就明确了列宁格勒经济特区因该以什么样的产业为核心。自然是苏联大部分的老百姓能参与进来的。

    谢廖沙虽然来欧洲筹钱是为了填满自己的腰包,但是如果一开始列宁格勒经济特区的发展就出现了大麻烦的话,那么后续的融资计划很可能就泡汤了,所以为了能尽可能多的骗到更多的钱,谢廖沙不知要把自己的PPT做得天花乱缀,还要真的做出一点成绩才行。

    想清楚了这个道理之后,谢廖沙稍微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战略。在伦敦的苏联外贸银行会负责这次的债券在英国的发行,不过苏联外贸银行还需要英国债券市场的授权才能顺利的进行。在谢廖沙的亲自关怀下,英国的融资非常的顺利。英国政府生怕这次的融资计划因为英国监管机构的限制而另择市场,所以英国政府一路绿灯,迫不及待的想要这笔融资在英国市场上机型。效率远超谢廖沙的想象。虽然离苏联国债真正上市的日子还有很长时间,但是已经有好几家有实力的做市商来到了苏联外贸银行申请接手这一次的苏联国债发行工作。毕竟五千亿不是一个小数目,在英国没有一家金融机构能够独立吃下这笔融资。所以大概会有四五十家金融机构联合起来接手这一次的发行工作。除此之外,海峡对面的法国也有很多做市商迫不及待的来到了英国,想要分一杯羹。

    不过这些法国人很快就从苏联外贸一行的工作人员口中得知,乌里杨诺夫部长会在几天之后前往法国,继续为列宁格勒经济特区进行融资工作。法国人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连夜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送回了国内,很快来自英吉利海峡对岸的邀请如雪片般的飞到了苏联驻英国大使馆,为了保证谢廖沙不被别的国家提前接走,密特朗总统甚至派来了自己的特使到伦敦来等候谢廖沙一起动身前往法国,不过当密特朗总统的特使来到英国的时候却在这里见到了来自西德的大使。谢廖沙一时之间几乎成为了整个欧洲最受欢迎的人。


………………………………

第二百一十四章 白纸一张的经济特区

    就在谢廖沙赶赴法国继续为列宁格勒经济特区进行融资的时候,纳斯佳则带领着谢廖沙的心腹们正在对列宁格勒进行实地的考察。按照谢廖沙的设想,中央将拨给列宁格勒经济特区总计两千平方公里的土地,这里会有新的码头和机场。同时行政区划和人员管理将会独立于列宁格勒市。这里可以说完全是谢廖沙下属们的自由王国。

    纳斯佳、高曼、普加乔夫等年轻的干部正在为列宁格勒经济特区的筹备工作而忙碌着。而作为谢廖沙的老朋友,耶利钦和索布恰克也被邀请来到了列宁格勒为纳斯佳等人的工作掌舵护航。索布恰克是苏联法律界的权威,又有在大型金融机构工作多年的经历,他能够到列宁格勒经济特区工作谢廖沙自是求之不得的。而耶利钦在建筑行业浸淫多年,对于城市建设和规划有着丰富的经验,再加上他在苏联政坛的人脉,同样是列宁格勒经济特区渴求的管理者。其实谢廖沙本来是想让耶利钦全面接管列宁格勒经济特区的所有工作的,但是目前耶利钦在戈尔巴乔夫那里处境尴尬,所以谢廖沙只能将纳斯佳推上前台了。

    为了尽快干出一些成绩为谢廖沙在国外的融资活动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谢廖沙再次从苏联的阿富汗撤军之中征兆了大量的青壮年劳动了参与列宁格勒经济特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能够参加列宁格勒经济特区的建设是很多年轻人梦寐以求的机会。因为大部分人都能看得出来列宁格勒经济特区在苏联未来战略当中的作用,这也就意味着列宁格勒经济特区会解决一大批人入党,住房,就业等编制问题,而越是能早一点加入列宁格勒经济特区,越是在这些问题上能够占得先机。

    列宁格勒经济特区给苏联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十万阿富汗撤军的安置问题被顺利解决了,现在万事具备之欠东风,只要谢廖沙从国外引进的资金一到位,列宁格勒经济特区的建设速度将会焕然一新。眼看着面前繁忙的建设景象,纳斯佳心潮澎湃感慨不已,在英国系统的学习过西方的经济制度之后,纳斯佳已经学会了从崭新的视角来看待苏联的问题。而列宁格勒经济特区则是最好的改革试验田,因为这里完全是白纸一张,完全可以从零开始,摸索出一套适合苏联的经济改革之路来。

    谢廖沙在法国要做的事情基本上和英国是一样的,不过谢廖沙并没有他在英国的那些人脉,所以很多时候和法国的金融家谈判都是从零开始互相摸索。毕竟是法国总统的邀请,该给的面子还是要给的。谢廖沙在法国的这段时间里应邀出席了几场活动,向法国经济界人士传达了列宁格勒经济特区的建设情况。在谢廖沙的怂恿之下,法国兴业银行加入了列宁格勒经济特区的融资计划,他们将会提供一千亿美元的外汇来购买苏联的国债。这个数目其实已经让谢廖沙非常的满意了,不过他看得出来,法国经济界对于和苏联做生意的期望并没有英国那样的热络,大部分的投资者还在观望,除非列宁格勒经济特区真的发展顺利,否则的话他们是不会拿出真金白银来的。

    当谢廖沙离开了法国之后,苏联外贸银行成功的在这里开设了分支机构,而外贸银行也成为了苏联唯一一家在英法德三国开展业务的苏联银行。这在苏联的几大国有银行当中算是仅有的一家大规模的开展国际业务的银行了。这对苏联银行来说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因为它将成为苏联政府所有的金融机构在这三个国家的代言人,掌握苏联资金对外流动的通道。

    和谢廖沙自法国时的待遇完全不同,谢廖沙在西德的时候所受到的欢迎其实更加热烈,在红场飞机事件之中,谢廖沙帮了德国总理科尔一个不大不小的忙,这份人情科尔还没有机会报答谢廖沙。所以这一次科尔对谢廖沙的到来格外的热情。

    不过因为大众在苏联的投资其实已经让不少西德商人认识到了苏联国内的一些情况,他们也知道苏联的改革之路并不顺利。不过现在白纸一片的列宁格勒经济特区能否成功他们实在是不敢妄加揣测,反正经济实力和工业化水平不如苏联的中国开起来似乎是成功了,那么苏联如果也采取相似的道路,那么成功的可能性将大大的提升。

    德国的法兰克福交易市场是欧洲大陆上最大的证券交易市场,这里的融资能力虽然比不上伦敦金融城,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欧洲第一。不过法兰克福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水平还不够,这也是为什么西德的经济远超英国,但是金融中心却距离伦敦金融城有如此大的差距的原因之一。

    谢廖沙在波恩和德国的经济界代表人士见了一面,把自己在伦敦和巴黎的那套说辞又在波恩重新的说了一遍。德国人严谨的态度让他们对谢廖沙的计划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好在在苏联之前有中国的经验在前,而谢廖沙的灵魂又是从中国来的。所以很多问题对于谢廖沙来说并不困难。谢廖沙了利用自己两世为人的人生经验将西德的金融界人士糊弄的热血沸腾。在谢廖沙的煽动之下,德国人开始考虑波罗的海沿岸经济带的问题了。

    作为波罗的海沿岸的一份子,列宁格勒经济特区对西德的经济提升作用更加直接,所以德国人对于列宁格勒经济特区其实更加的迫切。自然而然的,德国人掏钱也要比法国人要痛快得多。他们为列宁格勒经济特区慷慨解囊,答应帮忙发行一千五百亿美元的苏联国债。这下子谢廖沙将会为苏联筹集超过7000亿美元的外汇资金,这些钱足够列宁格勒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发展了。于是带着超额完成融资任务的喜悦,谢廖沙在12月初终于回到了苏联。


………………………………

第二百一十五章 非暴力不合作

    不知不觉一年又要过去了,虽然已经临近年底,但是谢廖沙还在为列宁格勒经济特区的事情而奔波。也许是戈尔巴乔夫想要修复和谢廖沙之间的关系,又或者是雅科夫列夫的建议。作为对外经贸部正部长的尼科洛夫老爹已经接到了退休的通知。而谢廖沙已经和中央书记处分管组织工作的书记进行过谈话了,不出意料的话,谢廖沙将会被扶正。并且进入苏共中央委员会,担任中央委员。

    尽管消息还没有对外公布,但是和谢廖沙同一级别的不少官员都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这几天谢廖沙家里祝贺的电话和礼物就没有断过。任谁都清楚,一个三十岁不到的中央委员意味着什么。如果谢廖沙继续照着现在的势头干下去的话,也许他四十岁出头就可以进入政治局了。

    谢廖沙对这些事情倒是不太关心,当你处于更高的境界的时候,你就不太会在乎这些名誉和地位了。就算给他一个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又怎么样。那又不是沙皇,就算是沙皇如果摆不平国内的纷争一样要身首异处。现在的苏联和六十多年前的沙俄帝国何其的相似,如果诞生一个像列宁式的反对派人物,没准戈尔巴乔夫就不会活到俄罗斯的时代了。如果你自认为没有列宁和斯大林那样的能力和胆量,最好还是不要试图去承担整个国家的命运。

    谢廖沙打算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将列宁格勒经济特区发展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