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唐-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孔晟暗暗汗颜,旋即笑着回答:“回殿下的话,下官这位故人乃是长安人氏,如今扬帆出海,去了极远的地方,至于何时才能归来,孔晟也不知。”

  宁国公主哦了一声,再无追问下去。

  李系大笑着:“孔晟此诗既是怀念故人,又隐喻今日本王与其相会在渭水河畔,两番都是雷雨时节,倒也是上天注定的缘分!”

  “孔晟,你在长安可有住处?”李系试探着问了一句。

  孔晟暗道一声不妙,却也不好撒谎,只得轻轻道:“下官正待进城寻驿馆住下,然后去吏部报到等候陛下召见。”

  李系笑笑:“还寻什么驿馆,你我一见投缘,你便随我回城,住进我的府中。孔晟,你莫要担心,你在河南累立战功,有大功于社稷江山,本王后日上朝一定向父皇面呈,为你争取封赏。”

  孔晟心里暗暗叫苦,但表面上却只好拱手拜谢道:“多谢殿下,下官感激不尽。”

  如果住进了赵王府,又有李系亲自上奏皇帝,孔晟无疑就被打上了赵王的标签,这是孔晟有些无奈的结果。好在他对李系的印象不差,觉得此人把一切都坐在明处,拉拢中不乏真诚,行事坦荡,倒也是一个光明君子。

第三百二十九章 落叶满长安(3)

  孔晟只能答应住进赵王府。

  此刻他在长安孤立无援,面临着各种未知的风险。如果再得罪了赵王李系,今后他在长安将寸步难行。而有李系的举荐,他日后的路也能相对顺畅一些。当然,这主要也与他与李系相见较为投缘有关。

  不过,这不意味着他会因此涉足皇子夺嫡的纷争中去。

  在礼贤下士方面,李系确有所长。恐怕在李亨的众多皇子当中,没有一个人能做到像李系这样,放弃皇子的架子和权势威严,与一个臣下犹如友人般并辔而行,谈笑生风。

  孔晟前世今生阅人无数,一眼就看穿了李系的本质。他虽怀着拉拢结交的政治意图,却也不乏真诚和坦诚。李系并没有隐瞒和刻意遮掩自己的意图,而是一切都说在了明处,任由孔晟选择,而且孔晟看得出来,即便孔晟选择对他敬而远之,他或许会不高兴,但也不至于翻脸成仇。

  这大概就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胸怀和器度吧。

  孔晟心头都有些诧异,像李系这样的人,大智若愚,按说不该中道殒命。看起来,在与李豫的抗争中,他还是少了臂膀相助,否则不至于被李辅国和程元振两个大太监玩弄于股掌之中。

  孔晟眼角的余光从李系清朗真诚的面孔上扫过,心里暗暗拿定了主意:你既然以诚相待,他日若有机会,孔某人便救你一命,算是不枉今日一番缘分吧。

  孔晟一行人被安置进了赵王府。原本,孔晟抵达长安并无人关注,但因为赵王李系与他并辔驰入长安城,难免就引起了不少有心人的注意。

  赵王府在皇城外朱雀大街右侧靠近西市的位置。而在赵王府的斜对面,其中隔着朱雀大街。就是楚王府的府邸。同为亲王皇子,一个是皇长子,一个是皇次子,但两座府邸的规模却有着很大的差别。

  赵王府只是普通的贵族府邸,三进三出,在长安城中。这样的府邸没有一千也有数百座。但楚王府就不一样了,占地面积极广,宫苑深重,是当今皇帝李亨在被李隆基册封为皇太子时的行宫之一,皇帝将这座府邸赐给楚王李俶,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了。

  而且,楚王李俶现在还是天下兵马大元帅,掌握着数十万大军的无上权柄。而李唐朝廷之所以能还朝长安,李俶的功绩就摆在桌面上。可以说在当今的李唐宗室中,李俶的权势威望无人可及。

  所以,与李俶府上门庭若市、宫卫森严的气象相比,赵王府就显得幽静太多了。

  皇帝李亨还朝长安以来,住进了大明宫深居简出,除每日例行朝会,再无其他动静。五日前,李亨遣李泌为使臣入蜀中迎太上皇李隆基返回长安。为了是否迎接李隆基还朝的事儿,这两天其实朝廷上争了一个面红耳赤。

  李亨对父亲李隆基心底里蛮多怨愤。大抵是因为李隆基在位时。将李亨折腾得死去活来,心惊胆战了数十年,有好多次还差点丢了性命。如今李亨好不容易登基称帝,很多拥立李亨为帝的文武大臣包括郭子仪杜鸿渐这些人在内,都反对迎李隆基回长安,认为让李隆基在成都安享晚年就足矣了。

  这些人的心思无非是为了自保。担心李隆基还朝。会引起皇权动荡,今上与太上互相争权,平添各种变数,也不利于大唐朝廷的拨乱反正。而一旦李隆基复辟,拥立李亨的人下场可想而知。所以。杜鸿渐一群人竭尽所能,强烈反对。

  当然,也有一部分老臣痛哭流涕,认为李亨作为人子,不能失去基本的孝道,岂能让太上皇屈居在蛮荒之地,变成天下人的笑柄。

  双方争来争去,互不相让,将朝堂闹腾得鸡飞狗跳。

  李亨心下烦躁,忍不住还是做出了迎李隆基回长安的决定。李亨最大的弱点就是优柔寡断和心软,李隆基毕竟是他的父亲,父亲可以不仁,他作为儿子不能不义。

  李泌作为皇帝特使率军一万进蜀中迎太上皇还朝。

  这让长安中不少权贵感觉到了风雨欲来和某种危机近临。李俶这两日天天进宫向李亨请安,旁敲侧击地暗示李亨不可重蹈覆辙,万一李隆基回来夺了他的皇权,要倒霉的可不仅仅是李亨一个人。

  对于长子不厌其烦地提醒,李亨心知肚明,不过却还是坚持己见。

  李俶也不敢多言,凡事都有个分寸,过了度就容易触发李亨的反弹。

  李俶从宫内出来,心情有些低沉烦躁。还不仅是皇爷爷李隆基还朝的事儿,关于册封他为太子的事,李俶从李亨的神态变幻中也能看出,其实皇帝还没有下最终的决定。

  李俶刚进书房,就得到了洛阳孔晟抵达长安面圣的消息。听闻孔晟突然与赵王李系走到一起,李俶眉头顿时紧蹙起来。

  十五岁的长子李适在一旁小声恭谨道:“父王,那孔晟傍晚时分与赵王并辔进城,神态亲密……这是他午后在渭水河畔专门记诵与赵王相会所作的诗篇,请父王过目。”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李俶接过来轻轻吟诵,眉梢一挑,淡淡笑了笑道:“此子倒是文采横溢,名不虚传。只是本王想不明白的是,他为何跟赵王走到了一起?难怪本王听说当日在凤翔,满朝文武中只有李辅国和赵王为孔晟进言请功了。”

  “父王……”少年李适欲言又止。

  李俶扫了李适一眼,微微一笑,摆了摆手:“不用理会他,区区一个孔晟,在朝中并无根基,能掀起什么风浪来?至于赵王……”

  李俶眼眸中掠过一抹轻视:“赵王拉拢孔晟所图为何,本王心知肚明。但是,就凭他想跟本王争,真是自不量力。满朝文武中多半站在本王一边,本王灵武拥立、平定叛乱,战功显赫,威望无人能及。赵王想要凭借一个孔晟,于事无补。本王倒是要看看,他能折腾出什么花样来。”

  少年李适深吸了一口气,轻轻道:“父王,孔晟自然不足为虑,不过,此人文武双全,倒也是一个人才,理应在父王麾下效命。不如,让儿子遣人去赵王府传召他,让他来拜见父王。若是此人识时务、知进退,能为父王所用,也是一件美事。”

第三百三十章 密见皇帝(1)


  李俶微微一笑:“他是地方藩帅,本王是天下兵马大元帅,总督天下大军,他理应来拜见本王,这才符合规矩。△c,也罢,吾儿,也就给他一个面子,派人持我的名帖去赵王府,传他来见。”

  少年李适大喜,躬身领命而去。

  李俶望着自己这个年少聪颖成熟稳健的长子,嘴角露出一抹欣赏的微笑来。

  虽然李适不是嫡长子,是偏妃所出,但在李俶的儿子当中,唯有李适最合李俶的心意,习文练武颇有乃父之风。

  第二天上午,天下兵马大元帅、楚王李俶派人持名帖去赵王府传召孔晟,但孔晟一早就去了吏部衙门报备等候皇帝召见,不在赵王府上,所以名帖就先到了赵王李系的手上。

  李系面色微微有些阴沉。

  李俶召见孔晟,这也意味着楚王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向赵王府示威。以李俶如今的权势和身份,李系心里很明白,一旦孔晟进了楚王府,无论孔晟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很难再脱离李俶的掌控。

  宁国公主温柔地趺坐在侧,默然不语。宜宁公主却按捺不住急急道:“二哥,不能让孔晟去见楚王,以楚王的性格和霸道作风,孔晟进了楚王府就再也出不来了……”

  李系的心腹、赵王府长史慕容冲肃立在李系身后,突然走上前来,向李系躬身下去道:“殿下,慕容冲以为宜宁公主殿下所言甚是,楚王明知殿下与孔晟交好,却故意派人传召。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属下觉得孔晟此人文武双全。深不可测。假以时日堪成殿下膀臂,这样的人才即便不能为殿下所用,也不能成为楚王的走狗。”

  李系沉默着。良久才叹息一声道:“慕容,宜宁妹子,楚王权势冲天,他要见孔晟,根本不是本王能挡住的。本王与孔晟结交,虽有拉拢之心。却贵在坦诚。本王为人做事,从来都是做在明处,决不能做那蒙昧心智之事。好了,你们不要说了,本王自有主张。慕容,你去将名帖转入孔晟的客房,什么都不要说,任凭他自己决断。”

  宜宁公主张了张嘴,还是闭上了嘴。她对李系的做法不以为然,既然李系要与李俶争太子之位。必须要暗中培植自己的心腹班底,虽然这些时日来。李系背后也做了不少工作,但心腹力量还是捉襟见肘,根本无法与李俶对抗,尤其是缺乏孔晟这种独挡一面的人才。

  可李系竟然要活生生将孔晟拱手让人,让宜宁想不通。

  慕容冲神色微变,心里暗叹。在他看来,李系这人什么都好,才学、风度、见识、胸怀等无一不是上乘,这样的人才是治国明君的最佳人选。但李系最大的毛病就是太注重德行,崇尚阳谋排斥阴谋,倒是光明磊落了,但这样去争皇位,岂不是很可笑吗?

  夺嫡之争,必须要心狠手辣,必须要不择手段,必要的时候,要有牺牲千万人助己登基称帝的魄力和狠劲儿。这些,李俶不缺,李系却不及格。

  所以,从一开始慕容冲就觉得李系不可能战胜李俶。但李系对他有恩,为了报恩,明知不可为,慕容冲还是留在赵王府,为李系的事业殚精竭虑出谋划策。

  ……

  秋阳依旧火辣悬在当空,雨后的长安城气温渐渐回升,还有些燥热。孔晟只带着穆长风行走在人流如织的朱雀大街上,心情微微有些郁闷。

  尽管是战乱初定,但大唐帝国的都城却日渐恢复往日的繁盛。孔晟去了一趟吏部衙门,在这个王侯权贵遍地走,四五品官如同土鸡瓦狗的天子脚下,孔晟陡然意识到自己一个从四品官在长安城里是如此的渺小,根本都找不到任何存在感。

  在河南、在夏邑、在洛阳,孔晟声名显赫,可在长安城里,他就跟行走在大街上的任何一个百姓商贾一样,平淡无奇。他去了吏部衙门,出面接待他的只是一个五品的员外郎,不要说吏部尚书了,就连侍郎的面都没有见到。

  对方轻描淡写地就打发了他,让他回去耐心等候,说是皇帝必会召见云云。

  孔晟只得郁郁而返。

  皇帝什么时候召见他,这根本就没有一个谱。而皇帝一日不见他,他日后的去处就没有着落。这不能不让孔晟心情烦乱。

  所以,孔晟就信步而行,出了皇城,沿着朱雀大街准备去传闻中的西市逛逛。

  长安城之大,让孔晟叹为观止。出了皇城,外郭城居住区分为许多里坊,里坊内有街巷,四周用高墙围起,设里正、里卒把守,早启晚毕。大的里坊四面开四个坊门,中辟十字街;小的里坊开东西二门,有一条横街。这些纵横相交的街道形成一个发达畅通的城内交通网络,井然有序。

  孔晟伴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转出朱雀大街,步入兴化坊。刚入坊门,突闻身后传来一个尖细而熟悉的声音呼唤:“孔家小郎!”

  孔晟霍然转身,见斜对面一家酒肆的门口,一个身穿青衣的束冠无须男子在向他遥遥招手。孔晟吃了一惊,竟然是李辅国?!

  孔晟大步走过去,向乔装改变成普通商客的李辅国抱拳施礼道:“孔晟见过……”

  孔晟的话还没有说出口来,就被李辅国一把给抓住胳膊压低声音急急道:“孔家小郎,你且莫声张,随杂家去见一个人!”

  孔晟心头一紧,却是默然点了点头,回头向穆长风投过暗示的一瞥,示意他等候在外,不必跟随了。

  李辅国急匆匆走在前头,进了这家酒客稀少的酒肆,直奔二楼的雅间。二楼最深处的一间雅座外,数名身材高大的青衣彪形大汉肃然而立,神色凝沉。别看他们没有佩戴武器,更不着铠甲,但孔晟只扫了一眼,就知道是武功高强的宫廷禁卫,非等闲之辈。

  李辅国掀开帘子,走了进去。

  孔晟稍稍犹豫了一下,也是紧随而入。

  雅间内铺设着红色的地毯,只设立一张案几。案几后,端坐着一个年约五旬左右面如满月目光深沉的男子,身着宽大的锦袍,气度威严,只是此人眉眼间弥漫着一层薄薄的疲倦之色,而眼角的鱼尾纹却是极其深重。

  李辅国跪拜了下去,男子摆了摆手,李辅国就毕恭毕敬地趺坐在了一个角落里。

  孔晟倒吸了一口凉气。

  很显然,这必然是当今肃宗皇帝李亨了。

  李辅国尖细的声音传进孔晟耳朵:“孔家小郎,还不拜见陛下?”

  孔晟深吸了一口气,不能再看,大礼参拜了下去,刚要山呼万岁,却被男子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给止住了:“好了,免礼,坐。”

  孔晟趺坐在男子的对面,眼观鼻鼻观心,心内电闪雷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