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唐-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南衙禁军大营在长安城西的延平门外,而北门四军的大营则在城东通化门外,等南衙禁军和北门四军得到消息,夏邑军已经高举着猎猎军旗沿着渭水而过,在灞桥外结阵待命了。

  灞桥位于长安城东十多里处的灞河上,是东出长安的必经之地。西临浐水,东接骊山,东南是广袤的白鹿原,北边则是肥沃的渭河平川,东北是沧桑的铜人原。上说:“此地最为长安冲要,凡自西东两方面入出峣、潼两关者,路必由之。”“峣”指青泥关或蓝田关,为帝都长安东南门户;“潼”就是潼关。

  灞桥往东去的旷野上,密密麻麻的夏邑军马结阵而立,旌旗招展,刀枪剑戟林立如雨,士卒面色沉凝肃穆,数万军马的整个军阵秩序井然,半空中弥漫着凛然的杀气。

  孔晟骑马陪伴在皇帝的銮驾之侧,皇帝命太监掀开了銮驾的帘子,半卧在銮驾上与孔晟谈笑生风。

  此刻的皇帝心情真是无比的舒畅啊。出了城,援兵近在咫尺,那就是龙腾大海海阔天空,他还怕什么?

  长期的压抑郁闷,大殿之上的愤怒累积,终于有了可以宣泄的出口。有了这数万能征善战的夏邑军马,皇帝至少有了自保的本钱。这是皇帝下定决心与李豫摊牌的关键所在,也是他从金殿之上急匆匆出宫奔灞桥而来的主要因素。

  皇帝今日之安排,悉数出自孔晟的建议。

  孔晟知道,皇帝不可能真正与李豫撕破脸皮,这不现实也不可能。

  但李豫的权势太盛,已经威胁到皇帝的安危、阻碍皇帝大权独揽,削弱李豫的势力已经势在必行。所以,孔晟提出了折中之策,一方面提拔非李豫铁杆的朝臣为相,如杜鸿渐李泌这些人,同时扶植皇次子赵王李系出来,对李豫派系构成有力的牵制;另一方面,为了安抚李豫不至于反弹过激,立即册封李豫为皇太子,至少在名义上巩固了李豫的地位。

  但尽管是这样,无论是皇帝还是孔晟,都很清楚,李豫还是不甘心让出手里哪怕是一丁点的权力,如果手里没有掌握一定的底牌,李豫肯定不会轻易就范的。

  所以,就有了夏邑军马奉皇帝密诏从河南急行军直扑长安的安排。而皇帝之所以安排今日的大朝会,主要就是为了夏邑军马成功抵达长安打李豫等人一个措不及防做好铺垫。

  前面的几道诏命,所谓的人事调整,不过是虚晃一枪和开胃小菜,真正的大餐在后面,从孔晟准备妥当入宫开始,这场战斗才算是真正打响!

  而皇帝之前在朝会上,实际上心里暗暗捏了一把汗。若是孔晟谋划中的夏邑军马赶不过来,或者说被李豫的禁军察觉,将之阻挡在长安之外,一切的谋划都将化为泡影,多日的营运都会付之流水。

  所以,这个时候,为了防止李豫铤而走险冒险一搏,皇帝万万不能留在宫里,留在宫里充满危险,只有急急入夏邑军的保护之中,才是最安全的。这还是孔晟的建议。当然,哪怕是孔晟不提出如此建议,皇帝也不会留在宫中任人宰割。

  皇帝始终是皇帝,只要皇帝有了底气,发布诏命形成了既定事实,李豫也无可奈何。除非李豫真的疯狂到率三万禁军与夏邑军刀兵相见造反谋逆篡位的程度,那就另当别论了。

  在金殿上利用人事调整拖住李豫,吸引李豫一派的目光和关注力,这同样还是孔晟的建议。

  而这一次,皇帝也算是豁出去了,不仅一扫往日的羸弱疲态,暴露出狰狞强势的面孔,还将长期隐在暗处的专属于皇帝一人指挥的神秘亲卫力量曝光出来。

  宫里什么时候多了这么一支彪悍的神秘黑衣武士队伍,不要说朝臣了,就是李辅国鱼朝恩这些高级太监,都被蒙在鼓里。想起皇帝秘密的安排,很多人都暗暗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是皇帝一扫颓势走向乾坤独断的一战。此战,必须要胜,否则皇帝就失去了所有。

  为了保卫皇帝的安全,黑衣武士分成两列紧紧护住了皇帝的銮驾。这些人身材魁梧高大,膀大腰圆,身轻体健,一望可知都是身怀绝技的高手。孔晟一边陪着皇帝说话,眼角的余光从这些面色僵硬的黑衣武士身上扫过,猜测这些人都带了制式的面具。

  李亨深沉的目光从孔晟平静的脸上掠过,突然笑了笑道:“孔晟,朕一年前召集军中忠诚之士和江湖奇能异士组建了这支亲卫,人数不多,只有118人。但个个武艺高强,对朕忠诚不二。”

  孔晟哦了一声,知道皇帝主动提及,必有下文,就静静等候皇帝下面的话。这些黑衣武士算是皇帝赖以保命的最大隐私,如果皇帝不说,他永远也不会问。

  “朕将这支队伍取名为影卫,因为他们就好像是朕的影子,永远隐在暗处,只听命于朕一人,以保护朕的安全为最大使命。”李亨的声音渐渐变得低沉起来:“但从今日开始,他们就从暗处转到了明处,朕想让你以他们为班底扩建一支直属于朕的皇帝亲卫,掌朕之仪仗和侍卫,兼赋巡察缉捕之权……名曰神龙卫,你意下如何?”

  这是皇帝之前就跟孔晟探讨过的类似于后世锦衣卫一样的特务机构,如同女皇武则天构建的内卫差不多。

  孔晟在马上躬身抱拳:“臣遵旨!”

  皇帝哈哈大笑起来:“孔晟,朕登基为帝以来,只有今日才觉心情畅快!来人,加速行进,朕都有些迫不及待要检阅纵横河南战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夏邑军马了!”

  孔晟微笑不语,心道你还是担心自己的老命不保和皇位保不住,迫切需要军马的保护呐。

  不过,皇帝的这种话他还是不接茬为妙。所谓伴君如伴虎,皇帝的心思瞬息万变,谁知道他是不是故意说这种话来试探自己呢。

  但不能否认的是,皇帝在很久前就开始谋划这一切,到今日才终于能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其实何止是要扶植赵王李系出来,给皇太子李豫树立一个对手,打破朝臣铁板一块惟李豫之命是从的局面,真正树立自己这个皇帝的无上权威,他还设计了很多集权的政治规划要略,今日统统都要变现。

  所以,皇帝的心情不仅是舒畅,还非常兴奋。

  孔晟对皇帝此刻真实的心态洞若观火,只是他心里自有原则和底线,他不吝于支持皇帝掌握大权,推进各种有利于集权的施政刚略,但却绝不充当为皇帝无底线卖命的棋子。

  虽然散了朝,但大多数的文武百官都没有归还自己的府邸,而是三五成群聚集在宫城之外。这些人都是历经两三代皇帝的政治老油条了,心里比谁都清楚,也许用不了多久,就会再次有诏命让朝臣集会议事——这必须要看皇帝和太子的博弈,最后是谁胜出。

  若是皇帝胜出,李唐朝廷的天就真的要变了。皇太子李豫的权势或者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打压而降低,仍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皇子中更是无人可及。只要李豫坐稳皇太子之位,将来登基称帝不是梦想。但皇帝却不再是过去那个唯唯诺诺容易被朝臣操控的傀儡皇帝了,皇帝的狰狞面孔已经展露出来,他的强势或许并不亚于太上皇李隆基在位时。

  相熟的官员权贵们互相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私下小声讨论着时局和形势的变化,同时也在暗暗调整着自己的政治方向。总而言之,那些站在李豫身后摇旗呐喊的中层官员,心态都因为今天的情势和皇帝的表现而起了微妙的变化,如果皇帝最终能胜出,有不少人会脱离李豫的队伍,转向皇帝。

  李泌和杜鸿渐这两位新贵人并肩站在一起,两人身后零零星星站着几个人。

  杜鸿渐目光兴奋,呼吸都有些粗重。他在焦急等待城外的结果。而皇帝今日之表现,不仅颠覆了他过去对皇帝既定的印象,还更加坚定了他追随皇帝的信心。

第三百八十四章 谁是最后的赢家(14)

  第三百八十四章谁是最后的赢家

  皇帝銮驾仪仗队伍在灞桥之侧就停驻下来。

  皇帝下了銮驾上了一匹雄壮的汗血宝马,意气风发地率先驰过了灞桥。其实当年为太子时,李亨习武骑射,虽不及郭子仪这些沙场名将,但也不是文弱的书生。

  李唐皇族尚武。皇族子弟从小就文武两道皆厚加培养,哪怕是公主,都善于骑射狩猎。所以,李豫等人在金殿上指责赵王李系上不得战阵、统不得兵,完全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李系或许没有领军作战的经验,但不代表他没有这个基本素质和能力。

  孔晟骑马紧随其后,百余名影卫武士手执宝剑,呼啸奔腾越过桥面之上。

  总率全军的南霁云身着明光甲,威风凛凛的当先驰马迎了过来,他驰到近前翻身下马跪拜在地高呼道:“末将南霁云,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南霁云的心情非常兴奋和微微有些紧张,这是他生平第一次见到皇帝。而很显然,如果不是孔晟,他这一辈子都没有机会面见皇帝。而事实上,南霁云并不知道,孔晟的存在,不仅给了他面见皇帝和成长为官军名将的晋身路径,实际上还改变了他悲惨的命运。

  如果按照历史本原的轨迹,南霁云和雷万春等人都要悲壮战死在睢阳,成为名垂青史的千古英烈。

  李亨打住马,笑吟吟地抚须望着南霁云,点了点头,沉声道:“你便是那睢阳的南八南霁云?朕听说过你的名字,好,南将军免礼平身!”

  南霁云情绪激动伏地叩首大礼参拜。旋即,他长身而起,翻身上马,手中亮银枪高高指向天际云端。旌旗招展迎风烈烈,数万夏邑军马则轰然原地跪拜了下去,动作整齐划一,口称拜见陛下,万岁之声山呼海啸震动四野。

  “吾皇万岁万万岁!”

  皇帝李亨心情爽快到了极致,他在马上眉开眼笑地挥舞着手臂,朗声高呼:“大唐万岁!”

  皇帝身侧的孔晟听得目瞪口呆,差点没一头栽下马来。

  这皇帝什么时候学会了这一声,这还是孔晟当日在夏邑城整军时无意中提出来的一句口号,算是夏邑军的专属口号,没想到今日皇帝竟然情绪激动地呼喊出声来。

  数万军士面带更加兴奋之色,纷纷振臂高呼:“大唐万岁!吾皇万岁!”

  数万人声嘶力竭的呼喊声如同惊雷炸起,刀枪剑戟的碰撞声更是震动云霄,不远处的灞水都似乎要为之翻腾摇曳汇成水龙升空。

  此刻,刚刚率护军出了城门正向灞桥而来的李豫一行人,骤然闻听前方如此近乎雷鸣震动般的山呼海啸声,耳中传进了无数军卒对皇帝兴奋疯狂的雀跃效忠之声,脸色变得有些难看。

  而紧随其后的李揆等太子一系的臣工武将更是脸色大震,太子虽然掌握着三万禁军,但这些禁军号称拱卫京师,其实大多没有上过战场,如何能与孔晟昔日麾下的这支百战雄师相提并论?皇帝拥有了这支军马的效忠,就具备了颠覆整个朝局的能力和本钱。

  皇帝兴奋至极,他纵马驰过密不透风森严整齐的夏邑军阵,每驰过一处就振臂高呼,而获得的则是更加震动如雷的万岁欢呼。彪悍雄壮的夏邑将士,至少满足了皇帝目前急需和奇缺的作为皇帝的雄心、虚荣心。

  如此军威,如此盛况,如此忠诚!

  掌握此军,天下我有!

  李亨沿着黑压压一眼望不到边的夏邑军阵驰过了一阵,脸上浮荡起无比的振奋和满足之色。

  孔晟也是驰马而行,伴随着皇帝检阅军阵。

  皇帝兴奋的劲头终于在策马扬鞭半个时辰后渐渐消散了去,他神色振奋却又平静地打住马回头望着孔晟,压低声音道:“孔晟,朕要将这支军马留在身边,充为禁军,拱卫长安,你意下如何?”

  孔晟在马上躬身下去:“能为陛下效命,这是夏邑将士的荣幸!”

  李亨哈哈纵声大笑起来:“来人,传朕的诏命——”

  不远处,鱼朝恩率几个太监慌不迭地纵马奔驰过来,有执笔太监开始小心翼翼地记录皇帝的口谕。

  “南衙十二卫即日起取消各卫军号,统称左右羽林军,移防东都洛阳,交由赵王一体统率,北上平叛。”

  “北门四军即日起取消各军号,半数统称左右神威卫,驻防原东大营;半数整编为东宫六率,为太子护军。”

  “夏邑军就地改编为神策军,驻防京师,辖十二卫,拱卫朕躬。”

  不要说鱼朝恩这些传诏的太监吃了一惊,就连孔晟都有些意外。皇帝此番的动作真是有点大啊,南衙禁军取消各卫军号交给赵王李系统率,给驱逐出了长安,换防东都洛阳,可以说是直接去掉了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

  而北门四军半数成为皇太子李豫的东宫卫率,半数改编,虽然还是驻防东大营,但有夏邑军改编而成的神策军十二卫数万兵马相震慑,这区区数千兵马还能翻腾出什么风浪来?

  皇帝一鼓作气将长安禁军给掀了一个底朝天。皇帝早就迫不及待了,他哪怕什么都不做,都必须要将京城禁军换成自己信任的嫡系部队,过去那种有汝芒刺在背睡不安枕的日子,他是一天都不想过了。

  作为皇帝,连拱卫宫禁的禁军都不效忠于他,他这个皇帝还能睡得安稳?李亨想要朝禁军下手不是一天两天了。

  自此后,南衙禁军就变成了神策十二卫,而北门禁军名义上虽然还存在,却成了孤零零的数千人,左右神威卫,也就是象征性地为神策十二卫作为补充兵源罢了。

  而且北门四军的番号,皇帝今后随时有可能彻底取缔了。这取决于皇帝日后的政治布局和权力制衡,而皇帝暂时还保留北门四军的形式,说起来还是帝王心术玩的制衡之术,为日后制衡孔晟埋下伏笔。

  作为皇帝,他不可能完全信任某一个人。

  孔晟对此洞若观火,却是无动于衷。他不认为皇帝的做法有什么错,换成了他自己,他也一样会为日后留下火种。

  当然,对于此刻的皇帝来说,留下北门四军,还具有安抚太子李豫的全局性考量。

  日落斜阳。

  皇帝在夏邑军阵之前召集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