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唐-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对于此刻的皇帝来说,留下北门四军,还具有安抚太子李豫的全局性考量。
日落斜阳。
皇帝在夏邑军阵之前召集文武群臣宣布了他关于改编禁军的数道诏命。
李豫神色阴沉似水,双拳紧握,几乎要当场暴走。但眼前这黑压压威风凛凛杀气腾腾的数万夏邑军马就是皇帝最大的倚仗,谁都能看得出来,皇帝摆明了就是要通过夏邑军马的存在来震慑皇太子李豫和满朝文武,如果谁要反对皇帝的诏命和乾纲独断,那就必将迎来皇帝无情冷酷的铁腕镇压。
好一招釜底抽薪的绝户计!
李泌向杜鸿渐投过复杂的一瞥,眼前的皇帝让他越来越觉得陌生。虽然大唐皇帝强势者层出不穷,就是当今太上皇当年也是说一不二,手段强横,但面前的皇子李亨一直以来却是柔弱示人,骤然变得如此强势霸道,很多朝臣都有些接受不了。
皇帝端坐在高头大马上,冷视着李豫等人。
此时情势,李亨不怕李豫不让步、不低头。除非李豫要起兵造反,否则他就只能遵命行事。而只要形成了既定事实,神策十二卫接管了长安防卫,皇帝也就不怕什么了。
兵权牢牢掌握在手里,由不得李豫不听命行事。
李豫心念电闪,权衡利弊,尽管心里无比的愤怒,但在表面上却还是一片恭谨之色。他微微垂首,掩饰着细微的愤怒表情。
三万禁军,大半驻防洛阳,名义上交给赵王李系,但有马安义这些统兵大将存在,李系想要获得指挥权在李豫看来无异于痴人说梦。这支军马虽然离开京师,但终归还算是太子间接掌握,统兵者赵王只是摆设。
至于北门四军,半数入东宫卫率,还算是他的嫡系部队。
李豫盘算片刻,终于还是拿定了主意。今日之博弈,凶险跌宕,但终归他还算没吃多少亏,有些让步但根本利益还是保住了。
一念及此,李豫躬身拜了下去:“儿臣遵旨!”
他这么一低头,所有的南衙禁军和北门四军诸将以及部分朝臣就斗跟随着拜伏在地,口称吾皇英明。
李亨长出了一口气,其实方才他都有些紧张,担心李豫会铤而走险不予让步。
李亨嘴角浮起一抹振奋的笑容,朗声摆了摆手道:“传朕的旨意:自即日起,置神龙卫都尉府,秩正三品。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册封长安候孔晟为神龙卫大都督,建府于午门之外,宿卫宫禁。”
还没有等满朝文武大臣回过神来,皇帝又大声说出了自己谋划多时的第二道重大人事安排:“置神策军十二卫,沿袭南衙禁军各所称号,册封孔晟为神策大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赐金牌一面,入宫行走,兼任太子少傅。”
这道诏命一出,文武众臣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原来,孔晟才是笑到最后的大赢家!
神龙卫都尉府,品阶虽然只有正三品,但掌握皇帝宫禁和特务机构,这是何等的权势和恩宠?
还不仅如此,皇帝还将京师禁军神策军悉数交给孔晟统率,神策大将军,这还不说,竟然还让孔晟兼任太子少傅,文武实权兼备,品次虽只是三品大员,但论起绝对权力来,满朝文武中绝对无人能出其右。
李揆为太子少师,孔晟为太子少傅。太子少傅是干什么的?说白了,就是监督皇太子行动的。
皇帝这样的安排,无非还是对李豫不放心。
李豫心里的愤怒沸腾到了极致,但到了这个份上,他就是站出来反对也无济于事了。皇帝已经通过孔晟控制住了局面,形成了既定事实——毋庸讳言,禁军兵权悉数落入皇帝直接掌控,孔晟成为皇帝心腹中的心腹,同时也变成了皇帝以下最有实权的新贵人。
从从三品的长安候,到实职的正三品神龙卫大都督,神策大将军和太子少傅,品阶前进了只有一级,但权力等次却不可同日而语了。
孔晟神色平静地拜伏下去:“臣孔晟拜谢吾皇隆恩信任,臣当为陛下和大唐社稷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亨大笑:“孔爱卿,汝自出仕为官以来,为朝廷累立无数功勋,朕一一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今朕不拘一格,赋予汝重任在肩,希望你不要辜负朕的期望。好了,朕今日就宿在城外军营,明日去骊山狩猎,由禁军宿卫吧。”
第三百八十五章 李辅国的求救(1)
第三百八十五章李辅国的求救
皇帝还是不太放心,在局势未完全稳定下来之前,他是万万不会回宫进城的。他不但今晚不回去,还要在神策军的护卫下去骊山游玩狩猎,借着皇帝出行的这个档口,孔晟必须要牢牢掌控住长安城的局面,到时才能迎皇帝隆重回宫。
周、秦、汉、唐以来,骊山一直作为皇家园林地,离宫别墅众多。到了盛唐以后,骊山作为皇家度假胜地,已经建设起非常庞大的宫苑。
杜甫诗云:“骊山绝望幸,花萼罢登临。地下无朝烛,人间有赐金。鼎湖龙去远,银海雁飞深。万岁蓬莱日,长悬旧羽林。”
安禄山暴乱起后,骊山别宫渐渐就荒废了。李亨还朝长安,其实还没有来得及修整。到现在这种时候,李亨突然要去骊山游猎,说白了就是避祸。如果没有夏邑军马抵达长安护驾,他是万万不敢轻易离开长安的。
皇帝的心思,谁都一清二楚。父子相互防范到了如此境界,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了。不过,在皇家,亲情什么的都是奢侈品。
李豫脸色阴沉,暗暗冷哼一声,向皇帝躬身一礼,率先离去。李豫这一走,满朝文武就逐渐都散去,皇帝驻跸军营,有神策军三万百战雄师护卫,这一晚,他将睡得无比安稳。
不要说李豫没有准备好,就是准备好了,在如此情境下也不敢轻易走上那一步。
孔晟没有跟随皇帝,接下来,他将会忙得要死。他必须要率军接管长安防务和宫廷防务,还要组建神龙卫都尉府,事务之繁杂可想而知。
孔晟率两万五千名神策军半个时辰后就接管了南衙禁军的西大营。禁军主将马安义尽管非常恼火,却也无可奈何,有皇帝的诏命在,没有李豫的指令,他不敢反抗。
根据与皇帝的秘密共识,如果马安义这些人抗拒交出兵权和防卫权,孔晟会采取暴风骤雨一般的雷霆手段进行果断镇压夺权,对马安义等人具有先斩后奏的处置权。
赵王李系得到诏命喜出望外,他当即率自己的护军、参谋、门客数百人离开长安,长驱直入南衙十二卫军中坐镇,开始接掌兵权。
尽管马安义这些将领还是皇太子李豫的人,但在名义上,却不能不听从李系的号令。李系手执皇帝诏命和尚方宝剑,根据他与孔晟的紧急磋商,为了预防万一同时也是为了稳定长安局势,以平叛十万火急为由,连夜率南衙十二卫向洛阳开拔。
有神策军在背后的虎视眈眈加以监督监视,南衙诸军无可奈何,只得听命行事。
防务的交接和兵权的过渡非常顺利和顺畅。这与孔晟的雷霆手段密不可分。南衙诸军终于见识和领略到了孔晟与众不同的手段,一开始还有个别将佐跳出来叽叽歪歪,待孔晟下令将之就地交有司审判以正军纪后,就没有再有人敢认为制造障碍了。
胳膊拧不过大腿,何况孔晟还不是一般的大腿,他背后站着的是皇帝和大唐帝国的律法森严,站在了大义上。
月上柳梢头,西北风却是越加凛冽。
李系即将出征,前来为他送行的除了个别朝臣之外,就是宁国纪国这些皇室宗亲,当然还有孔晟。
尽管李系获得兵权又得了尚书右仆射的官职,但整军平叛可不是小事,况且麾下这些将官都是李豫的心腹,宁国纪国等人其实很担心他。
李系自个心里也没有底。他虽然踌躇满志,试图要建立功业,给皇帝也是给满朝文武看看,自己这个赵王,皇帝的次子,也不是吃素的,绝不是酒囊饭袋无能之辈。
无论怎么艰难,他都要闯出一条光明大道来!
李系披甲持枪,他在马上向孔晟抱拳拱手压低声音道:“大将军,本王能有今日,全赖君从中斡旋举荐,本王铭记在心,他日必有厚报!”
孔晟笑了笑,同样在马上抱拳回礼道:“赵王殿下,这是陛下的信任,也是你的运道和机会。孔某相信殿下此去必将建功立业,他日功成返回长安,孔晟必置酒相迎!”
李系轻叹一声:“此去其实吉凶未卜,本王名义上统率数万兵马,节制各道军马,实则是孤身一人。此去一别,不知何日方能相见,大将军可有话教我?”
孔晟深吸了一口气,凛然道:“殿下不必气馁,凡事都有开局,殿下需要做的,就是以不变应万变。殿下临别,孔某有三条建议,仅供殿下参考斟酌吧。”
“其一,坐镇东都洛阳居中调度,不可轻出。八成精力用在防范河东史思明,二成精力用在邺城安庆绪残部上。”
“其二,重用洛阳张镐,联手郭子仪,紧盯李光弼。只要殿下能取得张镐和郭子仪的信任,自然能掌控全军和全局。”
“其三,史思明绝不可留、不可接受归降。此人反复无常,绝无一丝一毫的忠诚之心,若有机会,希望殿下当机立断能为朝廷诛杀此獠,避免生出后患。”
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史思明投唐复叛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延续了几年的叛乱,成为大唐中兴最大的障碍。孔晟会竭尽所能除掉史思明,给赵王李系“洗脑”只不过是方法之一罢了。
以李系对孔晟的信任而言,史思明说不准会死在李系的手里。
月光下,李系深深凝望着孔晟,缓缓点头:“本王一一记下了。大将军,就此别过,希望大将军待本王照顾好宁国纪国她们。”
李系向纪国和宁国等人挥挥手,神色渐渐变得慷慨振奋起来。
夜色中,李系策马扬鞭冲出,不多时就来到早已整军待发的南衙十二卫军阵之前,他持枪朗声高呼:“传本王军令,全军开拔,挺进洛阳!”
两万南衙军马马蹄轰鸣如雷,在月光下掀起漫天的烟尘,首尾相顾,渐渐向洛阳的方向逶迤行进而去。
望着南衙兵马开拔离开长安,孔晟嘴角慢慢噙着一丝如释重负的微笑。李豫的嫡系兵马终于被调离长安了,接下来,长安就完全落入了神策军的掌控,虽然李豫还有被改编的东宫六率和东大营残部近万人归其直接指挥,但三万神策军对一万残兵,完全是压倒性的震慑,孔晟料李豫不敢轻举妄动。
整整一夜,孔晟都无法入眠。这一夜之间,神策军驻防、改编、熟悉城里城外各处防区、人员安置、将领调配,都需要孔晟亲自裁夺,他哪有时间睡觉休息。
其实不要说孔晟没有入眠,长安城中很多百姓和权贵这一夜都没有睡好。一夜之间,长安城就变了天,神策军军卒马蹄轰隆进各个城门接管防务、稳定局势、配合长安万年县衙的捕快镇压趁火打劫的各路不法之徒和市井流氓,震动全城。
好在有南宫望的居中调度,有南霁云南勇父子、唐根水、李彪李虎和乌显乌解兄弟这些忠诚部将的辅佐,待翌日红日初升之时,长安城的防务和神策军的日常军务管理已经基本趋于正轨。
孔晟向皇帝请了诏命,自南霁云以下诸将都官升一级,自动成为神策军中将领。南霁云为正四品的忠武将军、神策军副指挥使,实际上就是孔晟的副将,负责日常军务。
唐根水、南勇等十二人分别为从四品的宣威将军,各自统率一卫。当然,因为皇帝的裁定和新的禁军规制思路,现在的卫与过去的南衙十二卫不一样了,毕竟过去的一卫主将那可是三品大将军。
总而言之,驻防长安和保卫长安安全的就是一支神策军,神策军编制十二卫,如果说孔晟是军长,南霁云是副军长,那么,唐根水这些人就是各团团长。
治军思路清晰,置军结构层次简单明了,自上而下一级管一级,不再像过去南衙禁军那样机构臃肿品治繁琐指挥不畅导致内部派系纵横。
其实这还是孔晟的建议。皇帝采纳了孔晟的建议,因为皇帝也同样认为,如此垂直的禁军管理模式更有利于皇帝掌控。必要的时候,皇帝还可以亲自上阵指挥。
而神龙卫的组建,孔晟也打谱采取类似的模式,有点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了——所谓“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可以理解成集权,将权力集中在神策军大将军和皇帝手里;而设立平行、各有职责的“卫”,就可以理解成兵种和部门互相配合、互为补充、互为监督,确保步调一致、进退有据、号令统一。
皇帝相当于董事长,神策军大将军孔晟相当于总经理,南霁云相当于常务执行副总经理,各卫主将相当于部门负责人。总经理由董事长任命,副总经理由总经理提名,各部门负责人由总经理任命,一级向一级负责,职责明确、任务清晰,自然会大大提升治军效率。
孔晟之前耗费了接近一个时辰给皇帝介绍和解释这种太过超前的新颖理念,李亨再三斟酌觉得可行,就有了如今神策军的实践。
站在这个角度上考量,孔晟其实相当于京城的警备区司令员、公安局局长兼纪…委…书…记,虽然只是部级干部,但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谓是大权在握无人能及。
第三百八十六章 李辅国的求救(2)
第三百八十六章李辅国的求救
南宫望有些郁闷。
他之前在洛阳时获封从五品的宋州录事参军,属于地方官。这一次跟随南霁云率军抵达长安,夏邑军嫡系所属将领都得到了应有的升迁安置,尤其是南霁云,可谓是一步登天,从籍籍无名的、睢阳张巡手下不入流的军中底层巡检校尉,一跃而成为长安城中数得着的实权新贵,京城禁军副统帅,位高权重,无人敢小觑。
南霁云父子,乌显乌解兄弟,李彪李虎兄弟,乃至山贼出身的唐根水,都堪称命运改变飞黄腾达,都因为孔晟一人的存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