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唐-第3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绝。但是我们杨家却不能这样做。”

  郑氏愕然:“为什么?”

  杨奇到了自己夫人一眼,突出一口郁闷的长气:“我们与他有姻亲之约,哪有翁婿反目的道理?老夫有任何反应,都会落人话柄……所以,老夫实在是烦闷之极!”

  郑氏呆了呆,觉得自己丈夫说的很有道理。如果杨奇去告御状反而会让皇帝不满,岳父告女婿说明什么问题?

  “夫君,要不然让女儿去说说情,妾身不管他要动什么人,反正我们杨家不能动。他动了我们杨家的田产,杨家这上山下下几百号人吃什么去?他要敢动我们杨家,我就坚决不让女儿嫁进郡王府去!”郑氏霍然起身,似乎要去找女儿杨雪若。

  “好了,你莫要添乱了。你太不了解此子,他做事谋而后动,心狠手辣,这样的人岂能受人左右?不要说他们还未成婚,就是婚后,雪若也很难干预他。老夫只是不明白,他如此釜底抽薪,难道真的没有半点私心?他虽然贵为郡王,名义上总领江南山南两道军政,但……强龙还斗不过地头蛇,他要与江南士绅为敌,结果很难预料。”

  正在这时,大管家杨宽匆匆来报:“宣抚使衙门所属革除土地弊政司主簿袁晁求见!”

  杨奇心头一震,知道自己担心的事情终于还是来了。

  袁晁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但袁晁如今却是孔晟身边炙手可热的红人,执掌土改事宜,在江南声名鹊起。杨奇就算是看不起袁晁,也不能不给孔晟几分面子。

  杨奇摆了摆手:“请他进来。”

  杨宽返回带着袁晁走进来。袁晁面对杨奇这位江南藩镇,孔晟的老丈人,不敢怠慢,立即大礼参拜道:“下官袁晁,拜见杨使君!”

  杨奇嘴角一抽,淡淡道:“袁主薄如今是孔郡王身边的红人,执掌土改权柄,在这江宁城中最近可以说是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老夫岂敢受袁主薄的大礼?”

  杨奇嘴上虽然这么说,但却坐在那里不动弹,站都懒得站起来。

  毕竟袁晁不过是从六品的小官,与杨奇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以杨奇的身份能见他一面,已经算是难能可贵了。

  袁晁嘴角掠过一丝苦笑,他执掌土改,触动江南士绅权贵根本利益,已经变成很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也不指望能从杨奇这里听到什么好话。

  “使君大人,下官不敢。下官此次来,奉郡王命,向使君说明一事。最近本司和神龙卫接到不少诉状,状告杨家圈地……”

  袁晁的话还没有说明,杨奇就已经拍案而起:“混账!老夫身为江南藩镇,钦命江南道行军大总管,朝廷大员,哪些刁民竟敢以下犯上控告老夫?”

  袁晁沉默了下去,他职位卑微,不敢跟杨奇正面反驳。他沉默了一阵,躬身行礼道:“使君大人息怒。下官奉郡王命,向使君转达郡王的一句话:大势所趋,杨使君为江南诸官之,理应率先垂范,为百姓楷模。”

  “言尽于此,下官告退!”

  袁晁知道杨奇肯定会爆雷霆震怒,不敢迟疑,说完就转身告退离去,根本不给杨奇拿他当出气筒的机会。

  “岂有此理,欺老夫太甚!”望着袁晁匆匆离去的背影,杨奇愤怒地一巴掌拍下去,案头上的一盏茶被震翻在地,碎了一地。

  郑氏在一旁忍不住变了颜色:“夫君,这小厮既然丝毫不把我们杨家放在眼里,这样的女婿,我们不要也罢!”

  “退婚?夫人,你可知他如今贵为当朝郡王,这亲既然结了,就无法退。若是我们主动退婚,势必与孔晟势不两立,以他的权势,我们杨家在江南便很难再有立锥之地。你可是要让老夫将杨家推到万劫不复的境地?”杨奇冷视着郑氏,郑氏幽幽叹息道:“夫君,可是这小厮……”

  杨奇冷笑起来:“事已至此,悔之莫及。大概这是我杨家的磨难,不过,也不消过多担心,老夫就不信,他能真的做到大义灭亲、向我们杨家下狠手。”

  杨宽匆匆又进厅来报告:“大人,有个名唤周立的人,号称是孔氏商贸的大掌柜,来自京城,求见大人。”

  “孔氏商贸的大掌柜?来自京城?”杨奇皱了皱眉头,突然眼眸中光亮一闪,摆了摆手道:“让他进来,老夫见他一见,看看到底是何方神圣。”

  不多时,一个身材修长面白无须三十许的中年男子阔步而入,此人虽然身着布衣青衫,但骨子里却透着一股华贵儒雅,但整体气质又有几分精明和世故。

  此人便是孔晟的商业帝国掌舵人周立。

  周立执掌孔晟名下所有产业的运营,几乎将孔氏商贸的店铺分号开到了大唐天下的每一个州府县,管理着数千人组成的商贸集团,其能力可见一斑。

  可以说,此人又是隐在幕后的江宁郡王府的财神爷。孔晟如今能做不少事情,周立功不可没,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财力和物质基础。

  周立在孔晟心目中的地位很高,至少比李彪李虎乌显乌解这些人要高。

  杨奇打量着周立,淡淡道:“你是何人?拜谒老夫有何贵干?”

  “周立拜见杨使君。使君大人,小人是孔氏商贸的大掌柜——换言之,孔氏商贸是孔郡王的私人产业,在下又相当于王府的大总管。”周立微微一笑,拱手见礼。

  杨奇心道果然是与孔晟有关!

  杨奇斟酌着言辞道:“你来见老夫,不必拐弯抹角,直接道明来意吧。”

  “使君大人,小人奉郡王之命来为使君大人送一份账本——这是孔氏商贸去载的收入款项和产业名录,悉数在此了。”

  周立恭谨一笑,将手里的账册递给杨奇。

  杨奇分明有些狐疑,他不知道孔晟让周立来给他送什么账册,到底意欲何为。但接过来随意翻看了几页,杨奇脸色大变,猛然抬头望着周立颤声道:“你们区区一家商号,去载竟然收入过一千五百万贯?要知道,去载朝廷的税赋收入也不过11oo万贯……”

  “孔郡王产业堪称富可敌国。”周立傲然道:“孔氏名下店铺商号共计壹仟壹佰壹拾伍家,雇佣帮工伙计仆从五千六百人……不瞒使君大人说,陛下的内宫开销以及京城神龙卫的一应开支用度,都是由我孔氏商号提供。”

  杨奇倒吸了一口凉气。

  难怪孔晟当日竟然给杨家送来了惊天动地的一笔丰厚嫁妆,原来他竟然是富可敌国啊?!

  

第六百七十六章 暗流涌动


  第六百七十五章江宁大学堂

  杨奇更没有想到的是,皇帝内宫的开销和神龙卫一个国家机构的运转,竟然依赖于孔晟个人财力的支撑。

  如此,显然说明皇帝和孔晟之间的关系绝非世人所能想象。皇帝连内宫开销都指望孔晟提供,给孔晟怎样的恩宠和权力都可想而知。

  这让杨奇瞬间意识到,孔晟在江南做的一切事情,没准就是皇帝的授意。即便不是皇帝安排,孔晟这般做了,皇帝大概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杨奇沉默了下去。

  孔晟如此有钱,虽然出乎他的意料,但更让他意外的是,孔晟竟然对他将家底全盘托出毫不隐瞒。

  沉默了片刻,他缓缓抬头望向周立道:“周大掌柜,孔郡王让你对老夫说这些,所为何来?孔郡王富可敌国,终归与我杨家没有半点关系,我杨家之女虽然日后要嫁进郡王府,但杨家是杨家,孔家是孔家,老夫还不至于对孔家的家业垂涎三尺……”

  周立笑了笑:“使君大人,我家郡王让我转告使君和杨家,使君这些年在江南经营所得这点家业,实在是不值一提。使君无子,膝下只有一女,将来小姐嫁入郡王府,若有生育,第一胎若是男丁,必先过继杨家继承香火。而郡王自会划拨一部分家产在其名下……请使君大人三思!”

  周立的话虽然平静和平淡,但传进杨奇耳中却如同惊雷一般。

  杨奇无子,这一直是杨奇的巨大隐痛。因为杨家的家业终归还是要男丁来继承,可没有男丁的杨家,再大的家业也后继无人。杨奇只有杨雪若一女,本来就暗中奢望女儿所生之子能过继给杨家,但杨雪若要嫁的可是当朝郡王,杨奇就算是有这种念想,如今也不敢再提了,可不成想孔晟竟然主动提出,做出了承诺。

  而以孔晟富可敌国的家业,岂能亏待了自己的儿子。随便分一点过来,也超过如今杨家的所有了。

  这让杨奇狂喜过望,险些失态。

  他霍然起身,兴奋道:“孔郡王所言当真?”

  周立笑着点头:“郡王从不说虚言。请杨使君放心,郡王说到做到,必不辜负杨家就是。”

  杨奇兴奋地在厅中来回踱步,哈哈大笑起来。他马上明白过来,孔晟这是给他一个甜枣、伸出橄榄枝,无非是希望他能主动放弃一些身外之物。只要杨奇带头归还百姓田产,这江宁城中还有谁敢抗拒不从?

  “钱财不过是身外之物,周大掌柜,你回去转告孔郡王,就说老夫答应了!只要他言而有信,老夫自当从命便是!”杨奇倒背双手,目光炯炯有神。

  周立躬身一礼:“小人告退!”

  第二天一早,杨府大管家杨宽就主动向神龙卫上缴了杨家的田产账簿,除保留了皇帝和朝廷的赐田和城外的一座农庄之外,杨奇主动将杨府在江宁以及江南各地的所有土地资产完完整整交付土改司,带头配合土改司还田于民的举措。

  土改司的袁晁大喜过望,杨家作为江南最大的官僚地主之一,杨奇主动上缴这些年兼并的田产,无偿还田于民,这自然在江宁城中引起了近乎海啸般的震动。

  土改司和神龙卫衙门的公告张贴在城中各处,所有江南权贵都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本来很多人都在翘首观望,因为杨奇可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只要孔晟搞不定杨奇和杨家,孔晟主导的这场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就是一场天大的笑话。

  可杨奇却主动缴械投降了。

  很多人大惊失色,也大为失望透顶。

  如果杨奇都扛不住土改的压力,他们又怎么去抗拒?如果孔晟连他的老丈人都铁面无私,又遑论他们这些外人?

  满城议论纷纷,杨奇的惊人举动让江宁百姓看不懂也看不透。

  因为杨家的事情变成城中最大的热点新闻,反而导致江宁城乃至江南道的另外一件大事变得无人关注。

  由孔氏商号出资创办的江宁大学堂正式挂牌成立。江南名士杨统应邀出任江宁大学堂监正,杨统还有一重身份是江宁郡王府的掌书记。当然,这是孔晟这个郡王的个人聘任,还需要等待朝廷的认可和诏命备案。

  江宁大学堂挂牌当日就公开宣布,免费招收寒门子弟入学读书,对一些特别贫困的学生还可以包食宿。大学堂的所有教员都是杨统通过个人影响力召集的一些出身寒门的不第文士,教员的束脩由大学堂的幕后赞助商孔氏商号承担。至于富家子弟,有自家的私学塾师,根本不会对这种新鲜的大学堂感兴趣。

  大学堂就设在废弃的江南观察使衙门,略加修缮而成。

  江宁大学堂首批招收200名学生,但当天来报名的寒门子弟却寥若晨星屈指可数。郡王府派过来帮忙的人,在大学堂门口负责招生,可等了整整一天,也没有几个人过来咨询,更不用说是报名了。

  杨统微微有些郁闷和失望。他期盼中的门庭若市、寒门子弟挤破头登门求学的热闹景象没有出现,但他心里其实也明白,因为是新生事物,大多数的寒门子弟都在观察和观望,免费读书还管饭,这种天大的好事终归让人半信半疑。

  孔晟身着便袍,捧着一卷书册缓步而来,乌显乌解两人也着便服紧随其后。

  杨统见到孔晟,急急上前躬身施礼:“学生拜见郡王!”

  “先生无需多礼。”孔晟笑了笑,欠身还礼:“招生之事,其实不必着急。一开始,大家不了解、无人问津其实也在我的意料之中。但等时间长了,我们免费读书的消息被证实后,恐怕来报名的人会挤破学堂的门庭,先生莫要着急。”

  杨统苦笑一声:“学生并不着急。我们的大学堂是新鲜事物,乏人问津也在情理之中。不过,时日一久,寒门子弟就会明白郡王的良苦用心,为了创办这间学堂,郡王一掷万金,不为名利,只为寒门子弟开一条千古不遇上进之通道,功莫大焉。”

  孔晟笑了笑,点点头道:“先生,我们虽然免费招生,但招生门槛却要卡一卡。更要注重品德。而且,入学后凡不求上进者、不发奋努力者、不品学兼优者,定期清退,绝不容许滥竽充数之徒在其中败坏大学堂的学风。”

  杨统嗯了一声:“请郡王放心,学生自当谨记。”

  孔晟笑了笑,抬头望向了由自己亲自题写的“江宁大学堂”的牌匾,心头微微有些振奋。创办大众教育、打破世家大族的文化垄断、为寒门子弟打通晋身通道,这是一项在孔晟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事业。

  孔晟深吸了一口气,将手里的带着墨香的书册递给了杨统,这是他刚刚亲自校订的启蒙读物。在大学堂的教材方面,孔晟再三考虑,还是决定启用传统的三大蒙学读物——、和。

  ,是传统启蒙教材。在古代经典当中,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取材典范,包括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且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通俗、顺口、易记。所谓“熟读,可知千古事”。

  据传创作于宋代。这个年代很难考证,不过显然在唐时是无的。孔晟略加修订推出来,如果不出意外,肯定会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颂天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杨统是满腹才学之人,他接过三字经略一诵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