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唐-第4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孔晟笑了笑,身形原地凭空消失,仿佛就不曾存在一般。而如果不是史朝义汩汩流血的尸身还在一侧,如果不是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血腥气息,这些叛军亲军还以为是见了鬼。

  而事实上,这还真是见了鬼了。

  孔晟突兀出现又神秘消失,真如鬼魅一般无二。原本恶狠狠的军卒呆在了当场,而不多时,也不知道是谁带头出一声恐惧的喊叫声,然后他们都一哄而散,要多远跑多远了。

  “大王遇刺!大王驾崩!”

  莫州城内乱成了一锅粥,百余名史朝义的亲卫在城内豕突狼奔,也四处传播着这个噩耗,而得到消息的叛军将士,有的不信,有的则满腹怀疑,更有人冲进太守府衙门去查看,但见到的却是史朝义的无头尸身。

  而代表着伪燕政权的史朝义的皇帝印玺也不翼而飞。

  史朝义死了……史朝义死了!!!!

  大燕完了!!!

  莫州城内没有半点的哀声,却弥漫着越来越浓的惊恐不安。史朝义的死亡没有让这群对伪燕政权半点归属感都没有的叛军将士感到悲伤,而是陷入了绝望状态——该何去何从啊,这莫州城是守还是不守?

  城外。

  郭子仪的大军第一时间在城外结阵索战。五万唐军旌旗招展结成了雄壮的大阵,气势如虹,城内人心惶恐的叛军早就没有了战斗的勇气,薛嵩一把抓住张忠志的胳膊,压低声音急急道:“张兄,你我该何去何从?”

  张忠志沉吟了一下,叹息道:“大燕大势已去,大王被刺客斩,李怀仙图谋不轨,至今不来救援,显然是已经归顺了李唐朝廷,如今之计,你我也只能审时度势明哲保身了……”

  薛嵩呆了呆:“我们开城投降吗?”

  张忠志摇摇头:“不,我们要先试探一下郭子仪的虚实,看看动静再说!来人,传本将军的军令,全军守城,紧闭城门,与官军死战!”

  其实张忠志的这道军令有等于无,所有的叛军军卒人心浮动没有半点作战的信心,所谓守城就是窝在城楼上互相交流着一旦城破后如何逃跑罢了。

  城外官军阵型之前,郭子仪有些奇怪得抬头凝望着城楼上那杂乱的叛军军卒背影,扭头向薛奉贤沉声道:“薛将军,莫州情况究竟如何?”

  “回大帅的话,莫州史朝义守军还有五万余人,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因为这莫州本来就是叛军的辎重补给之地,因为莫州城防高深,所以末将严守元帅军令,没有敢妄自攻城!”薛奉贤轻轻道,但又有些狐疑起来:“但今日午后,城楼之上突然出现乱象,不知是不是叛军内部出现骚乱……”

  郭曜上前抱拳道:“父帅,不如趁势攻城吧,只要一举拿下莫州,拿下史朝义,就是大功一件,丝毫不亚于孔郡王取洛阳啊!”

  仆固怀恩也催马上前附和道:“是的,大帅,我军气势如虹,士气高涨,不如趁势攻城,只要拿下莫州取了那史朝义的级,就是盖世功勋,堪可与孔晟媲美!”

  郭子仪的脸色阴沉了下来,他凝望着自己的儿子和副将冷冷道:“军情重大,岂能因为贪功冒进?莫州情况不明,妄自进攻,一旦伤亡惨重,让本帅如何向朝廷交代?”

  “你我为朝廷之将,出国征战,所考虑者,都是国之大事,能不能战,不是为了跟什么人争功。孔郡王乃是天下奇才,千百年来罕见的英雄人物,你们至今还不吸取教训,不念孔郡王在洛阳城外的释放之恩,还如此执着,喋喋不休地在本帅面前鼓噪,要与孔郡王争功,这到底是何心态?你们不脸红,本帅都替你们臊得慌!”

  郭子仪怒斥道,郭曜和仆固怀恩当即面红耳赤,低下头去吭吭哧哧不语了。

  正在这时,面向大唐军阵这一面的城楼突然吱呀吱呀打开了。郭子仪当即大手一挥:“敌军出城,整军备战!仆固将军,你率军一万上前应敌!”

  但这面城门开了,城楼上的薛嵩和张忠志都感觉非常震惊。不过,等他们得到报告,再下令派人下去赶紧重新关闭城门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宽敞的城门洞开,一个英挺高大的身影慢慢踱步而出,出现在唐军士卒和城内叛军士卒的视野之中。薛嵩面色一变,声音都有些抖颤起来:“张兄,那岂不是江宁郡王孔晟?他手中的可是……可是大王的头颅?”

  张忠志嘴角都在颤抖着,他紧紧把住城墙往下望去,只见孔晟轻描淡写地一手抓住那头散乱血迹斑斑的史朝义的级,一步步正走向大唐军阵。

  他高大的身形沐浴在绚烂的阳光中,却是散出某种无形的杀气来直冲云霄。

  官军刺客竟然是大唐江宁郡王孔晟?这孔晟如何潜入城中又如何取了史朝义的性命?这……这……他到底是人是鬼?抑或真的像传说中的一样是天神降世?

  张忠志本来举起手臂想要命令军卒放箭,却无力地又垂下手臂,他眸光闪烁片刻,这才扭头望向薛嵩声音疲倦至极:“薛兄,你我还是率众归降,或可还有一条生路!但是,请记住,我能只降孔晟不降郭子仪!”

  而城外的郭营将士更是看傻了眼,他们心底的震撼惊惧不亚于城内任何一个叛军军卒,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郭子仪看得心头大震。郭曜痴痴地望着孔晟那在光线中一步步走来脚步无比沉稳杀气腾腾的背影,声音中充斥着某种无言的敬畏:“孔郡王何时到了莫州并取了那史朝义的人头?难道这莫州叛军已经归顺了他?”

  这何止是郭曜心中的疑问,这是包括郭子仪在内所有官军的疑问。

  几分钟之后,无论是官军还是叛军,都注定永远无法忘记这样在心中定格的一幕——

  沐浴在绚烂光线中的孔晟缓缓转过身来,面向莫州城,高高举起手里溅血的史朝义的头颅,面色肃然,身形却陡然间似乎如同魔神般高大巍峨起来,他振臂高呼,声震四野:“史朝义叛逆朝廷,已经伏诛在本王手下,尔等莫州守军,再不开城投降,还待何时?!”

  城楼上,张忠志向薛嵩无奈叹息道:“薛兄,我等降吧,已经没有任何退路。军卒没有作战之心,若是出城与官军交战,张某估摸着至少有半数要当逃兵,不如效仿田承嗣开城投降,来换取一条生路。”

  薛嵩默然点头:“只能如此了,但我等只降孔晟,不降郭子仪!”

  盏茶后。薛嵩和张忠志打着白旗率众出城投降,但条件却是只降孔晟不降郭子仪,这让郭子仪麾下将士大为尴尬。郭子仪倒也罢了,仆固怀恩等将领都忍不住有些愤愤不平抱怨起来。有的甚至建议郭子仪率军就地将这支叛军剿灭。

  但郭子仪怎么可能这么做?叛军已经归降,孔晟当面,若是出兵将降兵灭杀,不要说会遭天下人诟病,就是皇帝和朝廷那里也无法交代,如此一来,郭家就真的变成了争功激进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了。

  莫州定,史朝义死。

  一日后,孔晟的两万军马抵达莫州。听闻孔晟已经独自斩杀了史朝义和取了莫州城,李彪李虎等人大吃一惊,田承嗣父子更是毛骨悚然,望向孔晟的眸光中充满着无法言喻的敬畏之色。

  李彪李虎率众接受了薛嵩张忠志的投降,接管了五万叛军军卒。按照孔晟的命令,薛嵩与张忠志立即解除军职,与田承嗣一样,留在孔晟身边,等待朝廷的诏命册封。至于这五万叛军,孔晟采取的是慢慢渗透怀柔安抚的策略,让自己所部各级心腹军官入军任职,假以时日同化不是问题。

  孔晟的江南联军本来就有五万人,加上田承嗣洛阳归降的一万人,莫州薛嵩张忠志归降的五万人,总计兵马已经过十一万人马,声势之浓,远远过了郭子仪和李光弼了。

  孔晟命令大军在莫州修整,再定行止。

  实际上,这个时候,继续进军北上其实也没有了太大的意义。史朝义一死,代表着伪燕政权的消亡,而范阳军主力大多数都归降的归降被灭杀的灭杀,剩下的都不成气候了。

  而只要消息传到相州,李怀仙的五万人必然向李光弼投降。如此,这场叛乱就彻底终结了。

  


第七百四十九章 满城尽带黄金甲(1)

  第七百四十九章满城尽带黄金甲

  长安。

  孔晟斩杀史朝义并取得莫州大捷之时,太上皇李隆基的国葬已经进入尾声,皇帝李亨勉强素服率群臣宗室治丧,辍朝五日。但旋即,皇帝一病不起,一天当中至少有半数处在昏迷状态之中,这朝会之事基本上就是废了。

  因为李隆基突然驾崩,孔晟的洛阳光复和郭子仪的汴州大捷带来的朝野上下的喜庆,被大大冲淡了。

  而因为皇帝的缠绵病榻不起,长安城上空因为老皇帝之死笼罩着的一层阴霾非但没有消减,反而更加浓重。如果说老皇帝的死是一个诱因的话,那么,李隆基在一个不恰当的时候死了,皇帝在一个不恰当的时候病了,而且病得很重,这让太子李豫感觉到了某种时机的到来。

  京城禁军三万在南霁云的率领下东进策应孔晟和郭子仪的平叛战争,皇帝病重,长安城的局面基本上落在了皇太子李豫的手里。虽然皇帝倚重的五大权臣中——李泌、杜鸿渐忠于皇帝,颜真卿忠于死去的老皇帝,张巡忠于皇帝,真正忠诚于李豫的只有尚书右仆射裴原礼。但在五大权臣之下,中低层官僚却几乎都倒向了东宫一系。

  东宫还有东宫十六率,五六千人。有这五六千精兵在手,李豫觉得自己执掌朝政的时机成熟了。事实上,李豫没有觉得自己有任何僭越之处,皇帝病重不起,作为皇太子他理应监国,甚至,皇帝直接效仿老皇帝将皇位禅让给他都不是不成。

  毕竟前有车后有辙,这又不是他李豫开的先例。

  傍晚。东宫的气氛却显得略加凝重。

  李豫一直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这让李适和裴原礼大为焦躁不安。在两人看来,如果李豫当断不断,错过如此时机,等皇帝缓过劲来,他就永远失去了一步登天的良机。

  “殿下,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如今之计,陛下病重不起,太子殿下作为一国储君,理应监国,站出来号令天下,承担重任!”裴原礼躬身下拜,凝声道。

  李适也站出来劝道:“父王,不能犹豫了,眼下,满朝文武都在焦急等候父王定鼎天下,父王是众望所归,何必再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呢?”

  李豫沉默了一刻,才沉声道:“尔等知道什么?本宫作为储君,无论站不站出来都是监国太子。但只要本宫站出来主持朝政,若不成功,就再也没有退路,若不成功便只能成仁了!”

  “父皇那边不足为虑。昨日本宫与父皇相会,父皇也承诺下诏让本宫监国,甚至,在适当的时候,禅让皇位给本宫,也无不可。毕竟,这大唐天下,始终都是要交在本宫手上的。”李豫淡淡道。

  但裴原礼心里却暗暗冷笑,他不相信皇帝会这么痛快地让李豫监国,甚至还禅让皇位?做春秋大梦去吧。如果不下狠手,这皇位至少暂时是轮不到你东宫太子的。

  裴原礼之所以焦躁不安,催促李豫下手,主要是他察觉皇帝有下诏命孔晟和郭子仪返京的意图。一旦皇帝命孔晟和郭子仪两人率大军回返,李豫还有什么机会?

  李豫眸光中的锋锐越来越重:“本宫所担心者,只有孔晟一人。郭子仪忠于皇室和朝廷,本宫作为储君,只要行事正大光明,他不会对本宫有2心。李光弼也是如此。”

  李适眸光闪烁。

  他知道父亲李豫说的是实话。无论如何,李豫都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子,皇帝病重,皇太子监国乃至登基称帝,只要把事情做得让外人挑不出一丝毛病来,符合大唐礼法,郭子仪这些忠臣良将就不会有问题,他们很快就会将忠心从皇帝身上转移到李豫身上。

  但孔晟却是一个异类。

  孔晟与皇帝的关系密切,孔晟还与东宫的关系恶劣。总之,孔晟肯定是最排斥东宫太子李豫登基称帝的一个人,而且,因为孔晟位高权重战功显赫名动天下,这显然又会是李豫走向皇帝宝座路上的最大障碍啊。

  裴原礼沉吟了一下,轻轻道:“殿下,对于孔晟,微臣以为可有两策。”

  裴原礼这才明白过来,李豫之所以一直迟迟不愿意从幕后走向前台,主要还是忌惮孔晟的存在。如果孔晟的问题解决不了,他是无法安心的。

  李豫眉梢一挑:“你说,本宫洗耳恭听。”

  “殿下,第一,殿下以监国太子之名,对孔晟光复洛阳之功大加褒奖封赏,以图缓和与孔晟的关系。此外,下诏命郭子仪率军挺进河东剿灭叛乱余孽。而李光弼则镇守河西一线,拱卫长安。至于神策军的南霁云,此人是孔晟昔日部曲,也不得不防,可着人秘密潜入军中,宣布诏命,将其取而代之!”

  “若是孔晟识时务,肯与殿下和解,那么,以孔晟之才之勇猛,将来必是殿下登临天下的最大助力,同时也会是大唐匡扶社稷之肱骨之臣。”

  说到此处,裴原礼微微停顿了一下,查看李豫的反应。

  李豫闻言苦笑一声:“裴大人,你不知本宫与孔晟的嫌隙之深,已经势如水火,难以两立了。本宫也不是小鸡肚肠之人,不会没有容人雅量,但奈何孔晟视本宫如同仇敌,你这和解之策肯定是行不通的。”

  李豫心道,这种和解之策本宫背后又不是没有试过,那孔晟个性高傲已经将东宫视为生死大敌,而在阴差阴错之下,本宫与孔家已经走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对立面上,这不是一两次封赏就能改善的。

  况且,若是本宫以监国太子之名予以封赏调兵遣将,肯定会更加引起孔晟的猜忌和怀疑。

  裴原礼叹息一声:“如此,那就只有挥泪斩马谡了!殿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既然孔晟是殿下登基称帝的最大障碍,那就只有杀之以除后患!”

  “微臣以为,可以皇上诏命,将那孔晟诓骗进京来,然后杀之!”裴原礼一字一顿阴沉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