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长安城下-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起因是这样的,帮太子等人说话、让李林甫那个小人有机可乘。

  玄宗还是临淄王的时候,十分宠幸赵丽妃,皇甫德仪、刘才人。

  赵丽妃生太子李瑛,皇甫德仪生鄂王李瑶,刘才人生光王李琚。

  但是他登上皇位之后,一味地宠幸武惠妃,赵丽妃等人皆失宠。

  这一天,太子李瑛与李瑶、李琚会于内第之中;玄宗当时在大明宫里建了集体宿舍,太子与诸王都居住在里面。

  据说他们在抱怨自己的母亲不受宠;当然,这些可能也是为了加害他们、杜撰出来的。

  驸马都尉——也就是驸马——杨洄是咸宜公主的老公,他经常秘密地监视三个人,然后把他们过失的言行告诉武惠妃。

  武惠妃跑到玄宗面前哭诉,说,“太子李瑛和李瑶、李琚三个人私下经常会面,明显是在结党营私!他们现在穿着甲胄入宫了,这明显是要加害我们母子啊!他们的言辞对陛下也不敬,恐怕是要造反!”

  玄宗派人前去查看,发现他们三个果然都穿着戎装。

  当场勃然大怒,让人通知张九龄,起草废太子的诏书。

  张九龄搞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立刻跟玄宗进言:

  “陛下从当初当储君的那一天算起,到现在继位,太子和诸位王都不曾离开过皇宫。他们每天都在接受陛下的教导。”

  “天下没有人不羡慕陛下,国家盛世繁华、陛下子孙昌盛。”

  “现在三位王爷都已经成人,从来不曾犯过什么大过。陛下怎么能因为一句没办法考证来源的话,就把太子和两位王爷尽数流放呢?”

  “太子是天下之本,不可草率地废立,晋献公听信骊姬的谗言杀掉了申生,结果三世大乱;汉武帝听信江充污蔑废太子,京城血流成河;隋文帝听信独孤皇后的话,罢黜太子勇,立炀帝,遂失天下。”

  “综上所述,此举不可不谨慎!陛下要是一意孤行的话,恕臣不能拟草诏书。”

  玄宗被张九龄的一番话说得有些动摇,他犹豫不决之间,跑去问李林甫。

  李林甫说:这是主上的家事,我们作为外人的不方便C手。

  武惠妃看到玄宗动摇了,派遣密使跟张九龄说:

  “自古以来有废必有兴,公如果愿意帮助惠妃娘娘,事成之后,一定分给公好处。”

  张九龄义正言辞的拒绝,还把那个人赶了出去。

  他跟玄宗说了这些事,玄宗虽然不相信,但是还是没有狠下心把太子他们集体罢黜。

  虽然,明年他还是把他们三个流放、并且杀死在驿站里。


第359章 谏诤路断

  看到玄宗松了口,唯恐天下不乱的李林甫不干了。

  他原本还想着趁着这个机会,把太子老五老八一起弄死、顺便把张九龄弄下台。

  搞不好,武惠妃都跟他商量好了报酬,一但事成,他能得到什么好处之类的。

  没想到玄宗在最后的关口上,居然“倒戈”了。

  李林甫觉得这个事情应该从长计议,当务之急是先把张九龄弄下台。

  李林甫这个人最擅长的就是口腹蜜剑,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嫉贤妒能,排除异己。

  张九龄现在还没有被罢黜,他怎么可能善罢甘休?

  为了搬倒老张,李林甫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把朝中几乎能笼络的人都变成了自己的同伙,试图孤立张九龄。

  然后,就是散播传言,想把张九龄的名声搞臭。

  但是老张直肠子驴的名声在外,即使散播谣言,效果也没有预想的好。

  李林甫发现这两条路效果都不怎么样,干脆用了plan…c。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办法,那就是去跟玄宗打小报告。

  然后,他几乎每天都在跟玄宗说张九龄的坏话,让玄宗觉得张九龄这个人不行,不应该被委以重任。

  谎话说的次数多了,可信度就会变高。

  再加上老张原本就是一个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人,相比于李林甫的“顺毛”,他从来都是把玄宗气得炸毛。

  玄宗越来越不待见张九龄,老张心里也不是没有数;但是老张是一个忠心可鉴的人,虽然被玄宗讨厌,但是该做的事他一样没耽误。

  越是这样,越容易落下话柄;本来李林甫在玄宗旁边乱说话就已经把老张玄宗心目中的“好感度”降到零了。

  张九龄与中书侍郎严挺之关系一直很好。

  严挺之这个人一身傲气,一直就看不起李林甫那种不学无术,只会阿谀奉承的人。

  李林甫引荐萧炅为户部侍郎,萧炅跟他一样,也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

  曾经当着严挺之的面,把“伏腊”读成“伏猎”;伏腊指的是夏伏日、冬腊日。

  老严当时就无奈了,跟张九龄说:“省中岂容有伏猎侍郎!”

  一个连伏腊读不对的人,怎么能留在中书省里?

  没多久,萧炅因为某些原因被任命为岐州刺史,调离了长安。

  李林甫更加不开心了,你们俩合着伙来欺负我是吧?

  更加怨恨张九龄和严挺之。

  没多久,机会来了。

  老严离过婚,他前妻改嫁给了蔚州刺史王元琰,王元琰因为贪污罪被判处监禁。

  严挺之去帮他求情,说此事必有蹊跷,请玄宗重新调查。

  玄宗这个时候已经十分依赖李林甫,问他:

  “严挺之怎么会帮自己前妻的老公求情呢?”

  “此事必有蹊跷。”李林甫说。

  玄宗于是把严挺之划成了同伙。

  张九龄去求情:“虽然是严挺之的前妻的丈夫,但是两个人私下没有什么交流,肯定不存在结党营私!”

  玄宗不听,还把老张以及裴耀卿一块儿给惩罚了。

  今年十二月,裴耀卿被任命为左丞相,张九龄为右丞相、并罢掉了他参与政事讨论的权利。

  严挺之则被贬成洺州刺史,没多久移绛郡太守;王元琰被流岭南。

  李林甫这样还不解气。

  天宝元年,玄宗问起严挺之在哪里,说这个人还可以用。

  李林甫怕皇帝把他找回来重用,于是跟严挺之的弟弟说,你哥哥不是想回来吗,皇帝挺看重你哥哥的,你让你哥哥上书,说得了风疾需要治疗,这样皇上就会允许他回京治病。

  严挺之不知是计,还觉得李林甫这个人蛮不错的,还帮自己家出主意,于是就按他说的上了道奏折。

  李林甫拿到这封奏折之后,立刻跑去跟玄宗说,可惜啊,这个严挺之年纪大了,还患了风疾。看来是用不了了,不如给他个闲职,让他安心养病吧。

  玄宗叹息了好久,最后把他打发到东都洛阳做太子詹事去了。

  把张九龄和裴耀卿“赶走”了之后,立刻就端了一副宰相的架子。

  玄宗在位期间,一共有三十四位丞相,每个人都各有特色。

  早年的姚崇擅长变通,宋璟擅长制定律法,张嘉贞以严格按章程办事而出名。

  中期的张说文采斐然,李元纮、杜暹都是出了名的节俭,韩休、张九龄出了名的耿直。

  张九龄被罢黜丞相之后,朝堂之上再也没有能直言进谏的人。

  李林甫原本就是一副J诈的相貌、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J相。

  他最擅长颠倒黑白、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评定一个人的过错;同时,他还特别会弄权。

  他城府深密,一般人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他一向口腹蜜剑,表面上说的比谁都好听,背后却往死里坑对方;最重要的是,他表面上不动声色,有些不了解他为人的人,被他坑死了、都没发现是被他坑的。

  凡是玄宗器重的人,李林甫表面上都是先装出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然后和对方攀关系。

  弄得好像两个人跟亲兄弟似的。

  如果他心里想的真的是他表面上做出来的样子也就罢了。

  对方放松警惕的时候,他紧接着就会动用权势、在背后捣乱。

  玄宗现在基本已经丧失了明辨忠J的能力,由着李林甫胡闹。

  这货是天生的谋略家,虽然这份才能没用在正道上,但是,不可否认,他确实很厉害。

  纵然是老J巨滑、久经政场的“老油条”,也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

  忽然之间有了这么大的特权,李林甫不飘是不可能的。

  为了闭塞、混淆视听,独揽大权。

  李林甫居然公开以个人的名义,召集谏官,跟他们说:

  “当今圣上是一代明主,我们做臣子的,当然应该顺着他的话说。”

  “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别说。”

  “我话就撂这儿了,如果有人非要一意孤行的话。最好先掂量掂量!”

  有个叫杜琎都的谏官曾经尝试了给玄宗写信,试图揭露李林甫的真面目。

  结果,第二天就被贬出了长安、贬为下邽县县令。

  从此之后,更没有人敢直言进谏了。

  谏官如同虚设,谏诤之路至此断绝。


第360章 吐蕃断贡

  转眼间到了第二年。

  前年的时候,契丹内乱。

  契丹新王泥礼与奚族王李过折互相搏杀。

  玄宗虽然很不喜欢泥礼,但是仍然还是把他封为了契丹王。

  毕竟契丹内乱也会严重形象大唐边境的安宁,这实在是无可奈何之举。

  但是刚刚过了年,他们又蠢蠢欲动。

  契丹和奚重修旧好,集结了五万兵马攻打幽州。

  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再破契丹,在捺禄山这个地方全歼余党。

  这边幽州刚刚结束,河西那边儿又打起来了。

  是开始的时候,准确的说是公主要了儒家文献之后,吐蕃是消停了几天的。

  其实这次也不能怪他们,更主要的原因是唐朝失信,当然,吐蕃也做的不对。

  起因是这样的,河西节度使崔希逸派遣使者跟吐蕃边将乞力徐说。

  “现在两个国家好的就跟一家人似的,为什么还要在边疆设置守捉呢?”

  守捉类似渔珠边防战士,主要的工作是负责守界碑,防止有人逾境。

  “守捉已经没有什么实际的功能了,不如把他们撤掉,还可以增加劳动人手。”

  乞力徐回信道:

  “崔常侍——崔希逸带“散骑常侍”的头衔镇守河西——宅心仁厚,我设置这个当然不是为了防备你。”

  “但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听说朝堂之上,有歹人祸乱朝纲。”

  “万一他们互相争斗之间,趁我不备派人来攻打吐蕃,到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

  崔希逸觉得有道理,于是跟玄忠请旨,安排一些白狗驻扎在这些地方。玄宗同意了。

  于是双方把边疆的人都撤掉了,换上了一群白狗。

  其实这个地方,双方的关系还是很和谐的。开诚相对,互无戒心。

  但是没两天,吐蕃不欺负人就手痒的毛病又犯了。

  吐蕃带了一队人马前去攻打勃律,勃律王来告急。

  玄宗命令吐蕃罢兵,吐蕃就是不听呢,还是把勃律城破了。

  玄宗气得吹胡子瞪眼,让崔希逸去攻打吐蕃。

  原本破勃律的吐蕃兵在西边,与崔希逸所在吐蕃在东边,根本就是两批队伍。

  这就有一点迁怒的味道了。

  还有一点,崔希逸有个猪队友。

  他的手下、一个叫孙诲的人正好去长安奏事。

  孙诲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他主动跟玄宗请缨,说吐蕃乞力徐和崔希逸交好,正是毫无准备的时候。

  这个时候偷袭他们,肯定会大获全胜。

  玄宗正因为对方忤逆自己的话气得肝儿疼,立刻命令内给事赵惠琮与孙诲一同前去。

  这俩死孩子到了之后,跟崔希逸宣读了假的诏书,让他去袭击对方。

  崔希逸进退两难。

  一边儿是需要效忠的君主,一边儿是特别聊的来的兄弟。

  但是军命不得不受。

  开元二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

  崔希逸从凉州发兵,南下二千余里进入吐蕃境内。

  两方在青海西相遇,吐蕃原本就没有准备,几乎被唐朝全歼。

  斩杀了两千多人,乞力徐在左右副手的掩护下逃走。

  这场仗怎么看都是唐朝挑起来的,胜之不武。

  赵惠琮、孙诲却因为这件事得到了封赏。

  知道真相的崔希逸一直心怀愧疚,染上了心病,第二年刚过,就抑郁而终。

  吐蕃莫名其妙被打了,更是气得不行,他们显然觉得自己攻打勃律是没有错的。

  从此之后,吐蕃再也没有进献过朝贡。

  今年四月,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

  真的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监察御史周子谅是张九龄推荐的。

  他弹劾牛仙客没什么文化,根本就不配担任尚书一职,并引用谶书为证。

  谶书就是记载预言应验的书。

  这个之前提到过,裴虚几就是被人诬陷大谈谶纬,而被玄宗流放,然后弄死在途中的。

  周子谅引用的那一段谶词,是武后时期的:“首尾三鳞六十年,两角犊子自狂颠,龙蛇相斗血成川。”

  这句话原本只是一段预言,并没有单指是谁。

  但是有好事者把这一段话曲解为:“两角犊子,牛也,必有牛姓干唐祚。”)

  两个角的犊子,不就是牛吗?

  看来将要有姓牛的人,撼动大唐基业。

  流言愈演愈烈,到最后全国人民都知道了。

  李林甫立刻去给玄宗哭诉,说牛仙客一心为主,忠贞不二,怎么可能会干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呢?

  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牛仙客是李林甫举荐的。

  如果这件事真的坐实了,牛仙客肯定第一个被处斩,紧接着倒霉的就是李林甫。

  主要是李林甫的嘴皮子确实太厉害了,玄宗跟他说:“我怎么会不相信你呢?肯定是有人故意在陷害你和牛爱卿。”

  玄宗立刻派人着手调查,最终没能查出来到底是哪个好事的人在曲解这句话。

  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