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世:长安城下-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玄宗立刻派人着手调查,最终没能查出来到底是哪个好事的人在曲解这句话。
但是全国范围内搜查了一顿,总不能没有结果就不了了之了吧?
玄宗立刻把矛头对准了弹劾牛仙客的周子谅身上。
如果他不弹劾牛仙客的话,就不会出现这些事情。
谶词也是他提出来的。
当场下诏:
奉开元圣文神武皇帝诏,曰:
监察御史周子谅引谶荒谬,妄陷大臣,杖一百,流瀼州。
钦此
诏书刚刚宣布完毕,玄宗立刻派人当庭痛打了周子谅一顿,把他直接打到昏死了过去。
但是当时只打了七十杖。
于是一盆水把他浇醒,接着打完了剩下的三十杖。
打完之后,把奄奄一息的周子谅流放去了瀼州。
但是正常人根本挨不下一百杖,就算不感染,也会发烧的。
果不其然,周子谅挨完这一百杖之后,已经被打得皮开肉绽。
高烧了三日不退,到了蓝田就病死了。
李林甫又去跟玄宗进献谗言,说,“周子谅应该只是从犯,主犯应该另有他人。”
“你知道是谁?”
“我不知道,但是他是张九龄举荐的。”
玄宗对张九龄所有的好感顿时消失殆尽,但是念他有功,把他贬为荆州长史。
满朝文武都见识到了李林甫三寸不烂之舌的厉害。
更加没有人敢跟他对着干了。
第361章 武惠妃死
张九龄被贬之后,李林甫又把矛头对准了上次侥幸躲过一劫的太子李瑛。
之前,驸马都尉杨洄诬陷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与太子妃兄驸马薛锈准备合伙杀掉寿王瑁的事情,在玄宗心里就是个疙瘩。
当初如果不是张九龄拦着的话,估计三庶人当时就死了。
现在张九龄已经远离长安,李林甫又去跟玄宗说,当初的事情一直拖着也不是个办法。
请玄宗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同时还强调了一下,这是玄宗的家事。
武惠妃原本就和李林甫结成了同盟,弄死太子对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最大的好处就是也许她可以像她的姑奶奶一样,把持朝政、成为一代女皇。
她也在玄宗旁边吹耳边风。
玄宗这个时候正是最宠信武惠妃的时候,武惠妃说什么,他基本都会满足,于是下定了决心。
四月二十一日,玄宗下旨,以“家事“为由,废除了李瑛、李瑶、李琚的爵位,贬为庶人;把薛锈流放瀼州。
没两天,李瑛、李瑶、李琚三人被赐死于城东驿,薛锈赐死于蓝田。
老五李瑶、老八李琚两个倒霉孩子出了名的勤奋好学、有才识,就算当众说了一些大逆不道的话,也罪不至死。
而且,那明显就是诬陷。
全国人民都知道,就玄宗一个人看不清。
百姓对大唐政权的信任度又跌了一些。
五月,玄宗为了增强边防军事力量、保证四海安定,让中书门下与诸道节度估算衡量军、镇闲剧利害,审计兵防定额。
然后在应服兵役者以及外来户之中召募丁壮,充边防军。
这次招募边防军应该算是职业兵,不仅分给他们住宅,还会跟他们分一部分田产。
如今的边军制度,侧面证明府兵制已经渐渐被募兵制取代。
转眼到了七夕。
常年驻扎在边疆,对这些民间狂欢的节日,根本就没有什么概念了。
但是今年的七夕,让我格外印象深刻。
李林甫凭借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在朝堂之上游刃有余,连带着把朝堂上的风气都弄坏了。
文武百官争相阿谀奉承,整个朝堂乌烟瘴气。
大理少卿徐岵跟玄宗说:
“现在天下共有五十种死刑,大理寺典狱一直都被传杀气太重、连鸟雀都不愿意栖息在附近的树上。”
“如今,书上不仅有鸟栖息,还有鸟在上面筑巢。”
文武百官纷纷附和,联名以“几致刑措“上表称贺。
“几致刑措”值的是谓刑法几乎搁置不用,这出现在汉文帝时期;那个时候,政治空前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打砸抢等暴力事件几乎没有。
可是唐朝这两年天灾人祸不断,怎么看也跟“几致刑措”这个词不沾边儿。
玄宗就喜欢听好话,觉得这一切都是李林甫的功劳。于是封李林甫为晋国公、牛仙客为豳国公。
皇帝滥赏宰相至此开始。
今年年中,国家开始干预经济。
原因是这样的,关中农作物太多,供大于求,但是丝绢供不应求;江淮地区农作物供不应求,但是丝绢供大于求。
关中最主要的农作物就是菽粟,即豆子和小米;这里泛指农作物。
但是关中饲养蚕的非常少,绢布全靠贩卖掉农作物之后,把所得的利润购买另一种。
国家准备宏观调控,顺便还解决江淮苦变造;来回运送,浪费人力物力。
而且长途运输非常的麻烦,而且途中还有损失。
于是有人跟玄宗建议,由国家出面把物资调换。
把关中的粮食掉往江淮地区,把江淮地区的丝绢运往京师。
由国家出面,把这些物资收购,再运送到需要的地方。
自今以后,关内诸州都有人专门负责跟国家申报自家丰饶的物资。
关中则准时把粟取米,送至河道运输点。
有些距离河道运输点特别远的地方,没办法到达的,就、就近充给了附近的军营,当做军粮。
河南、河北有的地方不通水利,不方便运输,这些地方就有关中代为收发,然后转送。
这些措施联通了东西南北四方的经济,同时也解决了各地物资堆积的问题。
算是开元中后期比较重要的一项举措。
这两年因为天灾而有些萧条的经济迅速回暖,大唐正式进入全盛时期。
设计弄死了三庶人之后,武惠妃惶惶不可终日,因为心虚,总害怕他们三个人的灵魂来报复。
武惠妃出生于六九八年,死于至七三七年,年近三十九岁。
她是武攸止的女儿,武三思的侄女;老武家又一位被老李家宠信的后妃。
方便武攸止死的时候,她还很小,于是被武则天接入皇宫抚养。
她自小就生长在皇宫里,对皇宫的很多事情了如指掌,同时,因为曾被武则天抚养过一段时间,她也学到了一些自己姑奶奶的谋略和心机。
玄宗有后妃四万余人,他根本就记不清那些妃子的名字和脸,但是却唯独对只有几面之缘的武惠妃情根深种。
甚至于在她的怂恿下,杀死自己的发妻王皇后,赐她为惠妃。
玄宗当时曾经想要立她为后,但是遭到了群臣的集体反对。
说她原本就是武家人,难道要重蹈当年的覆辙吗?
这才作罢。
但是她的宫中礼秩,和皇后没什么区别。
人就怕自己吓唬自己。
武惠妃总是担心三庶人的灵魂前来报复她,做梦经常被吓醒。
没多久就得了神经衰弱,后来转成了抑郁症。
每天不是在自杀,就是在预谋自杀的路上。
整个大明宫都被搅得鸡犬不宁。
武惠妃的病越来越严重,到最后病得卧床不起。
玄宗心疼得不得了,把参与治疗的疾医都惩罚了个遍。
可是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根本就没有办法治愈;后世只能想办法减轻,中医不可能治得好。
武惠妃在挣扎了半年之后,最终撒手人寰。
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七日,武惠妃卒于其行宫,终年四十岁。
玄宗追赠谥号贞顺皇后,明年二月葬敬陵。
第362章 接连而去
开元二十六年,正月八日。
关中地区支援边防的战士们都被遣送了回去。
去年五月,玄宗招募长征兵用来补充边疆的兵力。
招募很成功,人手充足。
所以招募之前过来帮忙的兵士们都各自被遣会了原籍。
那些兵士过来帮忙之后,都督、节度使所领的军人、镇守士兵本就不宽裕,如果把这些人留下来镇守边疆,那原本的驻地兵力就会削弱。
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才招募长征兵。
紧接着没两天,听说玄宗下次在乡镇上设立乡学。
最开始的时候,京都有国学、大学之类的教育机构。
门阀士族垄断的局面已经被打破,进入了全民学习的时代。
设立完国学和大学之后,唐朝政府还在诸州县设立了县学。
但是一个县毕竟范围很大,有些人还是得不到受教育的机会。于是,玄宗下令,在州县之下,别置乡学。
乡学其实很早就有了,不过中间经过多次的变迁,立而又废。
正是由于这个举措,全民文化素质低提高,文人墨客遍布大唐。
今年二月初二,杜甫来了疏勒。
他是和杜筠一起来的。
听到了士兵回禀的时候,我吃了一惊。
“有请。”
虽然口上说着,但是心里却忍不住犯嘀咕。
他们两个怎么会突然来找我呢?
恍惚之间,他们两个人已经进来了。
两个人都从小娃娃变成了清秀的青年。
算起来,杜甫已经二十七岁、杜筠都三十多岁了。
长大后的杜甫果然帅得人神共愤。
漆黑如墨的瞳仁看起来深邃似星空,高挺的鼻梁、狭长的丹凤眼看起来就是“高才生”的标配。
他大概一米八五六,整个人虽然瘦,但是看起来就是个练家子;圆领袍衫被风吹起来的时候,能看到他手臂的轮廓——那绝对是常年锻炼的人才会有的肌肉。
相比之下,杜筠就瘦弱多了。
他和杜甫差不多高,当时整个人看起来就很消瘦。
隐约能看出来小时候的轮廓,他的眼睛却不似小时候那么有神了。
他现在的眼圈黑黑的,整个人的气色也不怎么好。
整个人憔悴的像是很久没有睡过觉了似的。
“阿爷,”杜甫开口,行礼。
“你们两个怎么过来了?”一直自己胡乱的猜,还不如直接问一下。
“其实我们俩来,是来送东西的。”杜甫说,把手里的盒子打开,“这是阿爷让筠冉兄交给你的。”
“送东西?”
我有些想不明白。
其实每年,我都能收到杜煜和杜闲托人带过来的年货。
关中和西域相隔太远,而且,她们俩都上了年纪,也不方便来回奔波。
怎么会突然让他俩过来找我呢?
“阿爷……”杜筠开口,整个人像是被人掏空了一样,他的声音哽咽着,明显在压抑着自己的情绪,“阿爷没了。”
我难以置信地看着他,以至于整个人都抖了一下:“阿兄……他……”
说话间,又有人来禀报。
说有人来找我,叫杜燮。
“瑞安兄……”我看着走进来的那个老头儿,一脸错愕。
印象里的傻狍子已经变成了一个糟老头,他的头发灰白一片,中国人看起来就跟七八十岁了似的。
算起来他这个功夫里也得有五十多岁了,在唐朝这真的算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老人了。
他明显是在杜甫来之前来的,因为他看到那俩人的时候,一脸惊讶。
这个时候我才知道,谢燮来是为了告知我刘翊的死讯。
然而,在次之前,他并不知道杜煜的死讯。
算起来,不知不觉间,我都已经四十二岁,原本就比我大上七八岁的他们接连去世。
我忽然更加不喜欢这个原本就不怎么友好的世界了。
—
今年的冬天特别长,出了正月,还是很冷。
风打在脸上,抽得脸生疼;抽得我直想哭。
第一次见杜煜的场景还历历在目,第一次叫他阿兄的声音还盘旋在耳边……
没想到,他说没就没了。
不管是他,刘翊也撒手人寰;她的孩子还那么小,就要变成孤儿了。
我参加完杜煜的葬礼、回到疏勒的时候,已经到了三月底。
刘翊的葬礼和杜煜的葬礼是前后脚,两边跑的话我根本来不及。
我和谢燮约定分头去,我去送杜煜,他去送刘翊。
今年二月底,吐蕃派兵攻打河西,担任河西节度使的崔希逸再一次把他们打败。
然后,担任鄯州都督、知陇右留后的杜希望率领士兵攻打吐蕃新城,整个城池包括附近的居民尽数被绞杀。
并在这里设置了威戎军。
吐蕃新城的位置大概在后世的甘肃门源回族自治县。
这两年,唐军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破吐蕃一城,则在该城置一军人。
如:破石堡城,置振武军。
威戎军就是破了这个城之后设置的,同时威戎也是原本吐蕃新城的名字系军名。
攻下这个城之后,派遣了一千将士驻守。
杜希望也来自京兆杜氏,他是杜煜的堂兄。
同时还是司徒杜佑父亲,诗人杜牧曾祖。
杜希望以重诺闻名于世,他最开始担任的是安陵县县令,后来迁鄯州都督,拜陇右节度使,擢鸿胪卿。
再往后,担任恒州刺史,后来迁任西河太守。
杜希望清廉自守,爱重文学,也是一位典型的能文能武的大将。
杜希望途经安西的时候,还说道过来了一趟。
他并不是京兆嫡房的,但是算起来也是我的长兄。
他来原本是想让我继承杜家家主的。
他显然不知道我只是个养子,还已经跟着李植的爸认祖归宗。
不过,我对他这个人印象还是蛮好的。
今年五月,报状上刊登了崔希逸死亡的消息。
他从始至终都在为失信于乞力徐而自责,以至于成了心病。
他一直都想得到乞力徐的原谅,但是当初乞力徐逃走之前身上就受了重伤,没多久病死在吐蕃。
人死不能复生,乞力徐死了之后,崔希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