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明朝当皇帝-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前在大明服务的几个西洋番如汤若望、利玛窦等人大多数都是属于半路出家的科技工作者,他们本来是传教士可以说是神学爱好者,对自然科学只是业余爱好,或者说思维方面还是有不足的,因而西方的科学发展在他们身上并没有体现出多大的价值。

    如果要说利玛窦和汤若望想对大明有所技术隐瞒,倒也没多大可能性,毕竟让几个传教士隐瞒也隐瞒不了多少,更何况现在朱由校对他们可是逼得紧,如果真敢什么都只说一半,朱由校也会毫不犹豫的让他们去蹲诏狱。

    朱由校在和几位内阁重臣和特指进入西暖阁的六部重臣在确定今年针对北方军事行动和接下来的改革试点地区确定后,且针对一些突然发生的自然灾害如何赈济的国事确定后才将注意力转移到伽利略这里来。

    朱由校一改起初严肃而又不苟言笑的表情,在伽利略面前还是露出一抹微笑,也随意的往椅背上靠了一靠,见伽利略估计是年龄也有些大且站得太久而有些双腿发颤便命王承恩给这伽利略抬了个杌子来。

    伽利略坐下后还是很彬彬有礼地朝朱由校弯了个腰,用蹩脚的大明官话说道:“见过尊敬的大明皇帝陛下!”

    朱由校点了点头,便笑道:“朕请你来大明并非要你为我大明做出什么卓越贡献,朕只是希望我大明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内科学家的摇篮,让你来这里,就是为了给你一个安稳而又舒适的研究环境,在这里,你可以毫无保留的提出你的科学观念,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也好,还是事物落地是匀速也好,没人会因为你的意见不同而威胁你的生命,包括朕,朕绝对不会因为你学术上的争论而对你有半点不敬,你可以尽早把你的天文望远镜弄出来,朕可以给你提供资金支持。”

    朱由校说这些话的时候,除了徐光启能听明白些,其他大臣都是一脸懵逼的,这也是他们很无奈的一点,如今的皇帝陛下让他们感到实在是太神秘以至于他们有时候根本就想不通为何这位帝王能知道如此多的稀奇古怪的东西。

    汤若望临时充当了通译官,但他并没有直接出现在西暖阁,而是被屏风挡着,所以伽利略只能听到汤若望的声音而看不见他人。

    但这还是让伽利略很是惊讶,他没想到在帝国这样的中枢机构还有能知晓自己国家语言的人,可见这个国家的政治顾问团有多么的庞大,人才有多么的丰富。

    或许这就是一个帝国一直这么强大的原因,因为他一直密切关注着这个世界里每一个其他国度的变化。

    伽利略现在就是着了魔,对于大明的好感越来越深,如同情人眼里出西施一般,任何一个细微的地方都能让他看出好的来。

    已经完全失去理智的伽利略借着自己粗浅的汉语知识和汤若望的翻译后听明白了朱由校的意思,这让他更为感动,他从没想到过一个帝王也可以如此重视科学研究,而且要给予他所有的自由,要知道这在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都很难完全做到这一点。

    不过,朱由校并没有和这伽利略谈论多久,在他看来,跟这类科学巨匠多聊一句话都是对其寿命的一次极大浪费。

    最终,是徐光启将伽利略带去了皇家科学院,朱由校没有立即授予他翰林院检讨兼皇家科学院院士的官职,而只是让伽利略暂时在皇家科学院做个徐光启的书办,就相当于科研助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尽管朱由校自己知道伽利略很牛逼,但大明的科学工作者们并不认同,现在大明的科研晋升已经形成了一套制度,也不能随意打破,所以只能让伽利略先从书办干起,得有一篇能够登上大明核心科学期刊的文章后才能被授予官职。
………………………………

第三百九十九章 伽利略想当外籍院士

    伽利略对于能不能当官倒并不感兴趣,对于他而言,他现在只想进一步了解这个国度,并发现这个国度能发展到如今这种理想状态的奥秘,以及在这个神奇的国度,到底是谁提出了深奥而又极具划时代性的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理论。

    机械波和粒子的经典物理学特性这些理论知识对于这个时候伽利略而言都是他闻所未闻的理论知识,对于一个对自然科学极度感兴趣的他不由得不感兴趣,不过他现在还只觉得这些或许只是有一定逻辑的猜想,他很想问问这个理论的提出者能不能有相关实验佐证。

    但其实伽利略不知道的是,在这个牛顿以及他的牛顿三大定律还没出现,经典物理学还没有形成,任何一个科学巨匠现在去理解这种以经典物理学为基础衍生出的物理学理论知识肯定是有难度的。

    所以,现在在大明,除了朱由校这个大学只学过基础物理的本科生能略微系统给他讲解外,没有一个人能给他从力学三定律到什么是波粒二象性以及光的产生原理讲解清楚。

    但朱由校肯定是不会有那么多闲空去给一个外籍书办上课,如果伽利略够聪明,他可以在皇家科学院图书馆和实验室了解到他想知道的一切。

    伽利略现在来大明皇家科学院就如同一个普通职员刚刚入职一般,在整个皇家科学院算不上多么隆重的事。

    所以徐光启领着他到皇家科学院时也并没有搞什么欢迎仪式。

    现在待在皇家科学院的大多数都是进士或举人出身的学究,即便是同伽利略一样的书办也是秀才出身的士子,比如安徽桐城的方以智现在就是皇家科学院院正徐光启门下最得意的学生,承担了徐光启下面的大多数理论课题。

    或许这些在皇家科学院的士子大多数对杂学太过感兴趣而以致于在科举之路并不那么理想的落第士子,但到底也算是读书人,本就无视底层的庶民,因而对于伽利略这种西洋番就更加不放在眼里了。

    他们可不管也不知道伽利略是不是什么近代实验科学之父,毕竟以他们看来,以杂学知识,他们现在也算是整个世界的翘楚,大明无论在哪方面都是不输于任何一个国度的。

    所以伽利略来到皇家科学院的时候几乎没人愿意和他发生交流,即便是利玛窦和汤若望也是如此,他们虽然在科学史上不及伽利略远甚,但在大明的现实生活中,这两人都是皇家科学院和皇家工程院的双院士,还都有五品的清贵官衔,而且一个是大明船政局的核心技术指导者,蒸汽动力船的数据几乎都是利玛窦确定的,而汤若望则是军械司的首席顾问,从火炮到火枪都有他的参与。

    所以,即便都是给大明打工的外籍人员,汤若望和利玛窦也是不太愿意理会伽利略这个老头的。

    徐光启虽然心里也认为没必要大老爷的去欧罗巴找个懂杂学的人来大明,但既然是陛下执意如此,他也不好多说什么,如今既然来了,他倒也希望这伽利略能拿出些成绩来,所以徐光启对伽利略还算是客气的。

    但徐光启毕竟是文渊阁大学士,大部分精力都是在工部以及朝廷的一些重大决策上,有时候还得应付钱谦益和李明睿两帮的斗争,因而也抽不开身带这个伽利略,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方以智。

    不过,这也反而算是歪打正着,方以智作为复社中人却能被朱由校重用本就是因为这人喜好格物也就是物理之学,而方以智虽然不太赞同当今陛下的一些政策,但好在让他只是搞搞研究,他也就没怎么关心政治。

    如今伽利略一来,这方以智便和伽利略聊了起来,成了忘年之交,虽然因为语言交流问题,倒在交流效率并不高,但对于伽利略而言,也算是唯一一个在大明的朋友了。

    “陛下对我们这些搞研究的是很优待的,每一位院士在皇家科学院都有自己专门的研究所,一般都是一处占地很大的园林,陛下为节约民力直接将皇家西苑开辟了出来,我们现在待的这个地方就是和顺园,现在就是徐阁老的研究所,而你我还有从翰林院转过来的几位都是徐阁老的书办,每位院士下面会有学究(研究员),我们就是跟毕懋时学究服务,此人是军械司毕懋康大人的弟弟,和擅长制定炮矩的汤若望院士一样经常都会待在军械司,一般是不回来皇家科学院的,而徐阁老也忙,所以这个研究室基本就我一个人,现在你来了就算两个。”

    方以智说着就带着伽利略进入了一处四合院:“这里以后就是你我待的力学与光学研究室,毕懋时学究擅长利用力学基础改进火铳射程,所以陛下就让他做了这里的学究,我是定了光学的,你以后就待在这里搞搞力学,这东西两厢房都是实验室,你可以设计你自己的实验,需要什么要采购的,可以直接去对面的皇家工业公司实验局拿,他们做的就是我们搞实验的器材,但我们不用付钱,基本上都由毕懋时学究向上面申请报销。”

    伽利略恍恍惚惚的听了个大概,他可没想到一个搞这种学术研究的也会有自己的院落,还配备有花园和水池,如同在佛罗伦萨的公爵府后花园里做实验一般,再看看那东西两厢房里摆着的各种玻璃器皿和其他造型怪异的器材,就感到更为惊讶,而让他最为惊奇的是,他居然在西厢房里发现了自己脑海中一直想做而没做的一种功能特殊望远镜,即可以观察天文的望远镜。

    伽利略不知道这是朱由校最初穿越后的几年随便弄的一些超时代器材,而他只知道这个国度给他的惊喜实在是太多了。

    伽利略实在是太兴奋了,他迫切的想立即在这里将自己一直还疑惑的一些科学猜想去用实验证实,但他现在还不能做这些,因为他发现他自己现在最需要的还是要提高对汉字的掌握程度,至少要能写出文章来,让这个国度的人能看明白。

    而且伽利略打心底里也有些羡慕现在的利玛窦和汤若望这类已经可以享受这么大规模的实验场地和实验助手的院士们,他不认为自己会比这几个传教士差。
………………………………

第四百章 朱由校要当好皇帝

    伽利略入职皇家科学院不过是大明天启十二年的一件不甚惹人注目的小事。

    在不远的将来,或许会有更多来自于西洋和东洋的科学巨匠来到大明,为大明的科技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甚至也不仅仅是科学巨匠,京师大学堂还会招收来自其他各国的留学生,甚至对于进修中国历史和文化不仅仅是儒家学说的留学生,朝廷也会给予丰厚的奖学金。

    单纯的靠刀枪很难全方位的实现大明的利益最大化,毕竟拳头只能打一个人,而文化输出却能让大明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进而取得靠刀枪带来的同化效果。

    海洋贸易的机构和制度基本完全建立,或许在不久的半年之后,大明的国库收入就将增加数倍。

    再加上马士英已经被调任为湖广巡抚,袁可立做了河南巡抚,孙承宗现在去了辽东,也就是说,现在改革的试点区域已经延伸到大明中部和关外,可以想象得到,在不远的将来,田赋所占的税收比例将会更低。

    在得罪了几乎所有的士绅阶层的朱由校为了团结庶民,并获得庶民的支持,甚至早在年初就再一次调低了赋税,甚至明确发布圣旨于《大明日报》,即单户田亩少于五亩者不会再征收田税,并命各府州县将此消息公之于民。

    这道惠民旨意也被称作“盛世减赋,五亩不征”,且正式记录入朱由校的实录中,成为朱由校标榜自己是一代明君的一个重要的政绩表现。

    对于这种惠民政策,官员们倒不会反对,因为这并不涉及到他们的利益,他们也乐得跟着奉承皇帝陛下朱由校。

    而老百姓对此自然也是万分感激的,特别是在这种土地兼并很严重的晚明社会里,无地百姓和只占有少量土地的贫农还是挺多的,虽然朱由校免了他们的徭役以及各种加派的响银,但依旧承担赋税,生活压力依旧大。

    如今朱由校直接免征田地占有量五亩以下的赋税,对于这种在生死线上挣扎的最底层百姓而言无疑给他们进一步减轻了负担。

    要知道,不是所有地区都是城镇化高度发达的,很多无地百姓和贫农还不能完全像江南一带的百姓们一样离开了土地照样生存。

    另外,其实这个对大明的国库收入倒也影响不大,因为对于能承担赋税的自耕农而言,其田亩数量肯定不低于五亩,毕竟现在可没有杂交水稻,家里没个十几亩地,是没法活的。

    地方官员倒也并不是抵触这种政策,因为在这种土地拥有量五亩以下的家庭其实也没有什么油水可榨,逼急了,人家没法活时反而会革命。

    所以,显而易见的是,朱由校这道旨意一出,日后大明所谓的刁民也就少了些。

    当然,朱由校还特地画了一张饼,在天启十二年的新年,他就在各大官方报刊上提出自己的政治蓝图,即在今年让田亩少的百姓不再缴纳赋税,在三年之后实现单丁田亩拥有量少于一定标准就不再征收赋税,在不远的将来甚至会直接永久减免田赋。

    而如今朱由校已经实现了第一个承诺,百姓们感恩戴德之余也就不由得开始期待着陛下后续的承诺会兑现,甚至有的已经开始幻想日后若是真的连田赋也不征收了,那自己的小日子将会是何等的惬意。

    朱由校的这张画饼也不仅仅是拉拢贫农阶层的心,对于中层自耕农和中下层地主而言,也让他们对朝廷的态度有了丝改观和盼望,因为谁都知道,田赋一旦减免,也是很符合他们的利益的。

    不过对于缙绅阶层而言,这个画饼的诱惑并不大,因为他们取得功名后最大的特权本就是不用缴税,也因此才能有大量自耕农投献,自己才得以一夜暴富,并成为寄生虫,但现在陛下是要把自己这个阶层的特权变成大明所有子民的权利,这下他们就没有特权待遇了,也就没办法再让别人来投献做自己的奴才。

    这就等于变相把全天下的缙绅的不纳粮特权给彻底剥夺。

    但代表缙绅阶层的文官可不敢对朱由校许下的这个诺言指手画脚,一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反对,陛下要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