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征服之全面战争-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此作为榜样的反汉同盟国,自然也不会想到地雷这项发明……
反汉同盟国满脑子都是被汉军装甲部队碾压,和大威力火炮吊打的战役,拼了命的督促研发部门发明出射速更快更稳定的机枪,射程更远口径更大的后膛炮,以及可以用燃油驱动的装甲载具。
这些等待发明的项目,足够欧洲的科学家研究好长一阵子了……
林皓达的存在对欧洲人来说就如同悬在头顶的战争魔剑一般,容不得他们去搞其他研究,一切的资源都会向战争倾斜,所有的科学家都被政府以各种名义下达仿造汉军武器的严格命令!
如果无法消灭林皓达,欧洲就不会有未来,反汉同盟国自然不会做其他‘无用功’。
如今的反汉同盟国倒是有点像历史上的东方世界国家,在看到西方国家各种先进发明和体制后,嗷嗷叫着又是派留学生又是引进工业设备的,恨不得将欧洲国家那一套完完整整的复制过来,至于研发什么的……
在大多数眼中,先追赶上西方国家的脚步才是正理!
人类在落后挨打的时期,很少会去发明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因为生存的压力会迫使大多数人试图走复制和仿造的‘捷径’。
显然,在反汉同盟国中,汉军那一系列经过实战检验,将白人军队打的稀里哗啦的武器装备,更值得重视!
俄罗斯人正面强攻汉军堑壕阵地,无疑是在用几十万俄罗斯大兵的鲜血,活生生的给反汉同盟国上了一堂堑壕战中防御胜于进攻的实战理论。
俄罗斯人的火炮射程方面的缺陷,让他们在进攻汉人堑壕阵地时,几乎没有发挥出什么用途,只要一冒头就会被汉军炮兵‘点爆’。
而且,在俄罗斯大兵山呼海啸漫山遍野的呼喊着‘乌拉’发动著名的猪突冲锋时,密集的交叉火力和成片的掷弹筒弹幕,将俄罗斯士兵的尸体堆满了前沿阵地。
前线几乎每一处铁丝网上都挂满了俄罗斯灰色牲口的尸体,这是进攻中的俄罗斯士兵企图剪短铁丝网时,被汉军机枪屠杀的人,因为俄罗斯人无法用火炮开路,只能用生命去剪短铁丝网……
好在,俄罗斯主力的兵力是汉军的几十倍,耗得起!
实际上,在汉军那几乎不停歇的火力杀伤下,俄罗斯士兵很少有剪短铁丝网的成功战例,大多数时候,都是俄罗斯士兵用尸体生生将铁丝网压断或是叠成一个人肉组成的斜坡,供后面进攻的俄罗斯士兵跃过……
在驻守的汉军士兵眼中,俄罗斯大兵简直就是一群疯子,他们用自己人的尸体‘堆平’了一道又一道铁丝网,用大量的肉盾密集的人墙,成功挡住了掷弹筒的弹幕,和马克辛重机枪的死亡射击地带!
就好比历史上一战军事专家所说的那样,当进攻的单位面积内的人数超过单位面积的火力投送烈度时,进攻方就能成功突破到防守方的堑壕前面。
俄罗斯人用生命诠释了这个简单的数学问题,灰色牲口之名名副其实,不惜命的俄罗斯大兵头一次让汉军动员兵感到了震惊!
就这样,俄罗斯人用超过十万人的伤亡代价,硬生生突破了不足一万汉军动员兵防守的第一道阵地堑壕。
而后面还有整整俩道堑壕……
如果按照简单的数学运算来看,剩余的俄罗斯军队似乎真的可以用人数突破后面俩道堑壕阵地,可惜,哪怕俄罗斯灰色牲口再玩命,牺牲如此多士兵突破第一道阵地后,也变得后继无力起来。
俄罗斯士兵的士气在成吨的尸体和鲜血浇灌下,已经无法保持最初那旺盛的战斗力。
剩余的俄罗斯士兵大多数都是进攻过汉军第一道阵地,知晓那种九死一生场面的人,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俄罗斯士兵都很清楚,如果再让他们发动一次如同第一道阵地战的冲锋规模,他们活下来的几率不是约等于而是完全等于零!
俄罗斯士兵不惜命不代表他们不怕死,在夺下第一道汉军阵地,放眼四望遍地残尸的场面时,那股狂热的‘乌拉’声过后的空虚感,迅速被对于生命的眷恋所取代。
如此惨重的损失,甚至让不少俄罗斯士兵认为他们这是一场失败的进攻!
毕竟,此时俄罗斯士兵还没有被教育成二战时期满脑子效忠和同归于尽思想的日本疯子,军国主义思想在俄罗斯内部并没有产生,此时俄罗斯帝国更多的是大沙文主义。
俄罗斯帝国的沙文主义即为扩张和侵略是一个民族屹立世界之巅的根本,这正是俄罗斯灰色牲口打仗疯狂的核心思想,因为他们本身也渴望胜利和扩张。
可惜,这种思想远不如军国主义那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来的犀利,俄罗斯士兵面对不计其数的伤亡,士气已经濒临崩塌!
果不其然,在随后对汉军第二道阵线的进攻中,俄罗斯士兵再也无法打出第一场战役的声势,这一现实也让俄罗斯指挥官不得不做出最痛苦的选择——投降!
于是,继奥匈帝国之后,又一支编制超过十万人的白人正规军,正式向汉军集体放下了武器!
445 想捡漏的奥斯曼
汉军对俄罗斯50万大军的围剿战虽然比较顺利,但由于阵线地域广阔,直到开战后一个多月,才彻底肃清俄罗斯军队的残余兵力,除去少量失去建制的残兵逃回俄罗斯境内外,这支俄罗斯帝国主力大部分不是阵亡就是成为了林皓达的俘虏。
这一下,林皓达在罗马尼亚开垦的集中营式农庄算是有了充足的劳动力。
汉军虽然人数不多,对于后勤粮草压力小,但时间一长也会让地方上的白人平民不堪重负,即便林皓达不在意这些白人平民的死活,将他们手中仅存的口粮抢来也毫无愧疚感,但这种一锤子买卖终究是有极限的时候。
被抢光了口粮的白人平民会出现大面积的饥荒,饿死成群的人口,然后就会没有人口在田地里耕作,在第二年秋收之际就会出现粮荒,然后进入恶性循环。
这就是林皓达每打下一处基本盘时,都会设立集中营式集体农庄的原因,战争带来的大量无主土地,以及汉军用各种理由强取豪夺的肥沃田地,足够汉军安排大量的青壮战俘在其内开垦荒地了。
在饥饿的威胁和刺刀的逼迫下,这群战俘的工作积极性还是可以的。
他们就好比欧洲中世纪毫无人身自由的低贱农奴一般,整日里进行俩点一线的生活模式,排泄的粪便也会被汉军士兵驱使着收集起来,当作农田中的肥料,纯天然无污染的‘粪便肥料’无疑会让田地的收成更好。
最重要的是,这些被俘获的白人士兵,出身往往都是底层的百姓,对于农事并不陌生,在这个时代中虽然经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但农业为本的思想并没有脱离,特别是对于俄罗斯帝国这种工业基础薄弱的国家而言,灰色牲口其实就是原本的底层农奴,俄罗斯帝国以不足万分之一人口的上层贵族阶级,来统治其余广大的农奴控制庞大的国土。
一亿多人口的俄罗斯帝国,超过九成九的人都是没有多少人权的农奴,正因如此,俄罗斯帝国才被西欧和中欧国家视为蛮夷,西欧和中欧国家的农民伯伯只要跟俄罗斯农奴微微对比下,就不会觉得自己的日子苦了……
不过,穷山恶水出刁民这句话是历来的真理,正因为俄罗斯人生活的艰苦,所以他们打仗才不惜命,从军获取军功算是底层农奴为数不多脱离悲惨阶级身份的途径,这就是俄罗斯的灰色牲口们用着落后的武器,打仗却士气十足的原因之一!
再就是,俄罗斯士兵获胜后,往往都会被允许就地劫掠一番,历史上俄罗斯军队入侵满清东北三省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满族和汉族女子被这群俄罗斯蛮子活生生cha死……
至于民族屠杀,更是俄罗斯老毛子最擅长干的事情,就算到了伟大领袖斯大林时期,老毛子也干过将中亚整个鞑靼民族强行向更加荒芜的沙漠戈壁地带迁徙的事情,只因为老毛子没有将他们当作自己人,想要扩张俄罗斯民族的生存领地……
这也是后世里那个庞然大物雪崩后,脱离的加盟国对俄罗斯人仇视的原因,当年老毛子强大的时候,对外族人那真是下刀子一点不手软!
据说,21世纪的乌克兰之所以女多男少,就是当初二战时期,苏联吞并乌克兰期间为了镇压乌克兰独立成员,进行血腥民族屠杀的原因,乌克兰整整一代青年男性,被苏联红军杀得血流成河……
所以说,林皓达此时所作所为看似凶残不仁,但欧洲各国的政府首脑并不觉得意外,因为在他们眼里,被征服的民族被压迫被奴役,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作为殖民全世界掠夺资源的欧陆各国来说,真理永远在大炮射程之内!
反汉同盟各国之所以拼了老命跟林皓达互相伤害,就是因为他们深刻明白这个道理,才为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不至于沦为那些被他们殖民欺压的弱国地位,激发所有潜能追求胜利。
和谐共存只是胜利者巩固自身统治,显示‘仁慈’的一种宣传口号罢了,要是民族之间真的可以和谐共存的话,为啥印第安人绝种了?
为啥21世纪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而不是本民族的‘土话’?
甚至很多民族连自己的语言都已经被迫消逝,成为了欧洲白人的一个分支国度。
一战二战说好听的叫做世界大战,实际上就是已经瓜分完全世界的欧陆白人后裔,进行的新一轮竞争罢了……
不过,也幸亏那群欧洲白人后裔自己内讧打的爹妈都不认识,才让世界上其他被压迫的民族有再次崛起的机会,虽然还远没有达到获取平等国际地位的程度,但至少独立自主还是没问题的。
在汉军主动进攻俄罗斯军队的时候,身为反汉同盟国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自然不可能在另一面看戏等待结果,欧陆列强也不会允许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这么做。
可惜的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那堪比满清般腐朽的落后官僚体制,让政府和军队的效率低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再加上巴尔干地区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军队正在进攻纷纷从汉军手下‘独立’出来的民族共和国,让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忙得焦头烂额,发动战争的进度条再次下降。
要知道,这一次战役是汉军突然主动发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得到俄罗斯阵地被攻击的消息时,俩翼的俄军阵线已经被汉军装甲部队突破……
于是,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命令层层下达,终于让罗马尼亚边境地区的军队开始向前运动时,俄罗斯军队的主力已经强攻失败,马上就要投降了……
其实,对于这个时代的封建帝制国家来说,一个月的战争发动时间并不算太久,但跟林皓达一声令下战争机器就开动起来的汉军对比起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落后的效率就成为了致命性问题!
446 民族独立的妙用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近卫军进攻时,汉军正在处理俄罗斯军队的首尾,所以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近卫军还是有机会杀入罗马尼亚刚刚兴建起来的汉军产油区兴风作浪,大肆破坏一番的。
但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近卫军,却被边境线上区区一个师团的普通动员兵阻挡了足足俩个星期!
要知道,汉军将所有的轻重武器都用在了俄罗斯人身上,用来防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军队的动员兵,只有最基本的改进型毛瑟步枪和手榴弹,与精锐的奥斯曼近卫军团的武器代差并不大。
然而,即便如此,号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最优秀的新式近卫军团十几万人,却用了俩个星期时间才突破打败了一个师团区区一万人的汉军动员兵……
有了这俩个星期时间,足够汉军的装甲师团调集一批机械化部队来挡住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步兵进攻了。
最初,汉军只用了装甲师团俩成的力量,就拦住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近卫军团向罗马尼亚产油区进攻的脚步,让战局进入僵持阶段。
随着对俄罗斯战俘的接收和俄罗斯残兵的清剿进入尾声,调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近卫军团方向的汉军装甲部队越来越多。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短短俩周时间内,经历了进攻、对峙、防守……被击溃的辛酸历程!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近卫军团虽然号称精锐,但实则跟俄罗斯帝国的正规军没啥区别,甚至士气还要低上那么一丢丢。
结果就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近卫军团,在汉军装甲师团成功调转矛头进攻后,连挣扎一下的力气都没有,就一路溃败到底……
当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这种战争结局并不意外,反正欧陆强国没一个在林皓达手底下打过胜仗,奥斯曼土耳其军队被击垮自然也是理所应当的。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别的不多,就是人多,前面的军队虽然溃散成沙子基本上已经废掉,但在反汉同盟国的武器和财力支援下,一支支奥斯曼新军正在快速组建训练着,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地盘和人口,只要有足够的武器弹药和财力支持,军队人数完全不适问题。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哈里发心里也清楚,反汉同盟国的主导列强是把他们当作炮灰使用,只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哈里发对此并不感到反感,因为林皓达已经打到了奥斯曼帝国的边境线上,如果不依靠反汉同盟国的支援,以汉军的战斗力,只需要轻轻一推就会让庞大臃肿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从内部四分五裂!
腐朽的官僚体系和广大受压迫的地区少数民族,让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如同一座火药桶一般,一点就着,一旦维持这座帝国的军事力量垮掉的话,不发生革命是不可能的!
可以说,在林皓达进入罗马尼亚的那一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就不得不被绑上反汉同盟国的战车了。
然而,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设想中的汉军一路追击,打到首都不同,汉军在林皓达的命令下,主力装甲师团并没有原理罗马尼亚产油区,而不是派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