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暗黑大宋-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罚庑┣前谆ǖ摹�

    值不值,许多人真没想明白。但究竟值不值,马上就看到了。

    开封是宋朝的政治中心,也是这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

    许多货物从全国各地而来,甚至从很多国家而来,又运向全国其他地区,甚至是外国。

    它同样也是竹纸关注的重心。

    第一批玉扣纸出来了,大多数捐助出去,这个影响不大,能捐助的地区都是落后的地区。只有少量进入了市场,抢之一空,甚至许多人前面听到风声,过来想买几大张回去,可连一个纸影子都没有看到就卖完了。

    还有一部分继续在做广告。

    文苏章三人的诗赋文章继续印上,还有王琪的那篇文章。

    毛边处继续印上墨竹。

    这就是雅气,无形中使竹纸上了一个档次。

    但这回略有所不同,卷首是文苏四人的文章诗赋,卷末又出现了文字……

    当然,它也很快到了赵顼手中。

    赵顼将竹纸打开,一直拉到卷末,说道:“姑姑,你看。”

    赵念奴便看,结果看到一大堆神文字。

    前面的能看懂,是宋朝的文字,但在文字里夹杂着许多古怪的符号。赵念奴读着,还没有想到数学题目呢,便诧异地说:“断句。”

    “就是断句。”

    赵念奴肯定是看不出来断号逗号句号问号的区别,但读到断句时,便出来了一个符号,还能不明白吗?

    “姑姑,你再想这道题。”

    一道秦九韶三角形中线面积算术题,秦九韶是南宋的著名算术家,其实在他之前,象《孙子算经》里便有一些经典的算术题目,有的难度还不浅,但公式在哪儿?

    没有了公式,就没有了规律,往往学者只能做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数学是科学之母,数学如此,科学就更是如此。不过这个问题几年后随着王巨那本书出现,可能会彻底改变。

    那本书还早,即便初出的那两册书,内容也比较浅显。

    王巨这道题目主要就是用秦九韶三角中线面积公式来解,但比秦九韶所著的《数学九章》里面的题目更复杂,绕了七八二十四个弯子。

    反正赵念奴看完了细细一想,觉得是非人类所能算出来的题目。

    下面有答案了,并标注了如何解这道题的过程。

    但王巨又刻意没有标准符号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的含义,因此赵念奴看了后目瞪口呆,难道这一堆鬼画符,便能将这道题做出来?

    她茫然地抬起头问:“顼儿,你有没有看懂?”

    “我那能看懂,根本就没有学过……”赵顼苦笑了:“姑姑,这里还有。”

    然后将余下的竹纸打开,不仅有算术题,还有论语呢,赵念奴终于乐了:“这孩子在摆学问呢。”

    赵顼捏着下巴额小胡子,也笑着说:“是啊。估计这会儿不知多少士子在为这些符号好奇了。”

    “可惜他不在京城,不然也能问一问。”

    王巨显摆,让赵念奴小小欢乐了一回。

    一把大雨便从黑压压的天空落了下来,呼啸的狂风又将雨幕扯起,象是一道道飘荡不定的水晶帷幕。

    赵顼看着姑姑脸上的笑容,不过光线晦暗,这笑容便显得有些静寥,赵顼心中不由地一叹……

    随着竹纸散发出去,终于惊动了许多读书人,甚至传到了皇宫。

    这一天早朝,赵曙等到大家奏事完了,也拿出几张竹纸,让太监将它们传下去,然后说:“诸卿,这些文字你们可认识?”

    他没看明白,不过朝堂上有学问的人很多,欧阳修,韩琦,司马光,范镇,王珪,范纯仁……相信总有一个人能认识吧。

第一八二章 子午山

    子午山南接耀州,北达盐州,绵延八百里,华池县便位于它的北部余脉上。生态环境也很好,八百里子午山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千峰竞绿,万岭争翠。

    好戏法就是从这座大山里变出!

    这天从子午山深处走出一群人。

    领头的人说道:“还要承蒙秦五郎好意。”

    “杨大哥,不敢,我家以后从这条道走,还要承蒙大哥多多关照。”

    “放心,有我杨老四在,保证你家的货以后少不了一根汗毛。”

    十几人来到乐蟠镇。

    杨老四便是盘居在子午山的一伙大盗,山太大了,就是没有三丁刺一,子午山也有一些盗匪,不过大多数是亦民亦匪,不为非作歹时便是山民,或者逃户,作歹时便化身为强盗。三丁刺一后,子午山横跨庆、鄜、宁、坊、耀、邠六州,涌上去更多的逃民。于是山上的情形更乱了……

    对此官府也无奈,山大林茂,情形又复杂,因此只要不做得太过份,大家就权当看不到了。

    并且宋朝还有一些古怪的制度。

    应当来说宋朝内治还不错,比如救灾赈贫,开办了一些养老院,对官员操守也重视,平时偶尔也喊一喊齐人的口号,政策上确实也偏坦于贫困百姓,做是两回事,但至少名义上喊出来了。

    但有的制度却是乱七八糟,比如害怕百姓造反起义,一有灾害,大肆将灾民充于厢军,是好心,可得要多少财政去堆?这些财政不是变出来的,而是从百姓头上敛出来的。

    再比如对待一起造反起义,要仁治嘛,因此以招安收抚为主,镇压为辅。

    于是民间便传出一句话,想做官,占山为王等招安。

    那倒未必。

    不过这种糊涂的制度,某种程度上确实缓解了国家各级层的矛盾,因此举宋一朝,各种小起义,以及叛乱情况不断,但始终形成不了规模,方腊、李顺王小波那种规模,已到了极致。

    但不代表着宋朝平静了,类似宋江之类的小股起义,或者占山为王情况却是很多的。

    其实这些人不能称为起义,只能称为山匪水匪流寇,也与赵祯时王伦那次搞笑的起义不同,尽管有的大股山匪可能比王伦多,但他们不攻城夺寨,也就是平时做一些恶,抢一点小钱,逃避国家的徭赋与兵役,甚至呆在山里面,自己还会自力更生,种植,打猎。

    不过杨老四一伙算是其中臭名昭著了。

    他也不担心,这个秦三郎找上门来,自报家门,要求打通子午山私商的道路,似乎他家生意做得很大,因此一出手便是价值好几千贯的礼物。

    将他人头割了,到官府领赏,也不及这些礼物值钱。

    今天是他的生辰,秦三郎又好心派人去庆州城请了几个有名气的行首来助兴,于是杨老四带着一群兄弟下了山。

    镇门口边上站着一人,看到秦三郎来了,他转身进镇。

    秦三郎会意,带着杨老四他们一行进了镇,但隐秘的跟在那人后面。

    “这是那家在请客?”婢女问。

    “管那么多干嘛?”秋儿说道,自己再不接生意,马上连小阁楼都要挪出来让人了。她刚说完,眼睛却直了起来,死死地盯着街角一行人中的一人。

    “就在前面的馆子里,不过我不大好进去,与刘三兄弟,张虎兄弟呆在偏厅,毕竟我也偶尔去庆州城,与那些ji子们熟悉。”

    “哈哈哈,”杨老四大笑。年青有钱,能不狎ji吗?

    这个说法也正常不过了,毕竟他们是盗匪,人家是正经生意人。

    “还是做生意好啊,不象我们,”杨老四笑完后,有些发苦地说。

    “那也未必,生意没那么好做的,其实,其实……”

    “其实什么?”

    “你可听说了董志赵都头案?”

    “董志赵都头案?”

    杨老四一名手下凑过来,对他讲了那件案子经过。

    “赵都头这样的人宰了也就宰了,并且宰了大快人心,杨大哥,你不知道啊,闻听赵都头被杀后,董志有许多百姓张灯结彩,就象过元宵节一般。”

    秦三郎说这句话时正好路过了秋儿所在的窗户下面,也让秋儿听到了。

    赵都头的什么,她没心思管了,此时正死死捂住她身边婢女的嘴。

    这些人一看就不是好人哪,而那个秦五郎原来是与这些人是一伙的。当然,秋儿不知道现在秦五郎不叫秦五郎,而是改成了秦三郎。药材商人也改成了私盐商人。一行人进了馆子,一名小厮过来,对几个貌美的ji子喝道:“人来了,人来了,快进去吧。”

    几个ji子放下手中的茶水,准备进馆子去。

    秋儿却问了一句:“是不是刚才那群人?”

    “是啊,好好侍候着,不会对你们薄。”那个小厮说完,从兜里拿出一个小包,里面包着许多贵重的首饰,每一个ji子都散发了一些首饰。没有发钱,但比发钱更让这些ji子喜欢。有的ji子便当场撒着娇。

    然而秋儿脑海里乱哄哄的一团,这还能进去吗?自己改了名字,这个秦五郎不知道,但一进去,准得认出来。这时她又想起了那处算命先生的话。

    “切记一条,有大难时便要立走。”

    “是杀灾,你才走,只要你一走,终于则会平安无事。”

    “走!”她心中想。

    于是站起来说:“小哥子,奴家忽然来了月事。”

    “有月事你还来,想找死啊。”

    “奴家也不清楚,它突然就来了。”

    “晦气,晦气,滚吧你。”小厮怒道。

    “是,是,”秋儿立即喊上车夫,离开龙蟠镇。

    “娘子,为什么不报官。”

    “他们大摇大摆来到龙蟠镇寻ji作乐,在龙蟠镇报官起什么作用?到庆州城报官。”

    秋儿回到庆州城立即报案。

    算命先生那一节没有说了,说了也与案子无关,事儿反而更多,再说人家是好心的,孙沔听了连连蹙眉头。派人又能将章楶喊来,让他带人去龙蟠镇抓人。

    但衙役过去了,人家玩也玩了,乐也乐了,早就回山去了。并且章楶询问之下,都得到了杨老四的姓名。这就有点麻烦了,不过审案子要紧,还有一件积案没线索呢,立即将那些ji子得到的首饰收交上来,派衙役去董志请赵母来辨认。然后回到了庆州城。

    赵母带到庆州城,一看那些首饰便大哭起来。

    现在两个案子都有眉目了。

    有两个可能,第一种可能还是胡谦等人做下的,因为武魁便是董志人氏。

    可能武魁带着胡谦先行潜入董志,找到一个同乡好友,先将赵都头杀死,掠走财货,然后来到庆州,诱出李员外父子。自己将胡谦抓了,那个好友秦五郎害怕之下逃入大山,投奔了杨老四一伙。

    但有一个问题绕不过去,那就是时间。

    胡谦招供的探听情报,那是王巨综合了自己前世的记忆,李三狗的回忆,以及王巨在华池县得到的消息,还有姚兕的禀报,即便孙沔手中都没有这份详细的资料。

    章楶做梦没想到王巨为了一个胡谦如此大费周折,因此这个问题绕不过去。这几人肯定是潜入到敌境探听了,不然不可能有这份情报,那么他们作案时间呢?

    以前没有新的疑点,那么所有疑点指向了胡谦,如今有的新的疑点,这个问题就不能忽视。

    还有一个可能,两个案子根本与胡谦无关,就是杨四一伙做的。可能李员外父子结仇了,某个人投奔了杨四,得到杨四的重用,于是杨四帮助他,诱出李员外,这才有了这两桩案子。

    其实赵家的案子无所谓,主要就是李家的案子,他们在城中,影响太恶劣。

    但李家大恶不及赵都头做得多,可小恶却多如牛毛,天知道得罪了那一个人?这个不大好查。

    章楶想来想去,只好想出两条办法,第一个办法将注意力转向董志,派人查武魁平时的好友,以及那些人与赵都头结仇的,这个人还懂一些医术,以求找出那个秦五郎,他是此案关健人物,找到了,两个案子一起破掉了。

    第二个办法便是派官兵进山剿匪,只要抓到杨老四,两个案子同样也就能破掉了。

    于是他去拜见孙沔,将来意说出来。

    “进山剿匪,章质夫,你知道子午山有多大吗?”孙沔怒道:“带兵马多了,必然打草惊蛇,什么人也找不到,带的兵马少了,弄不好就是全军覆没,这个责任你能担当得起?”

    然而孙沔忽然了一点,那就是章楶在军事上的造诣。

    章楶不急不忙地说:“孙公,不用那么麻烦,此人在龙蟠镇大摇大摆地出没,龙蟠镇必然有他熟悉的眼线。而且其活动范围大约就是在华池、龙蟠与鄜州直罗三县一带的子午山。孙公派责令华池与龙蟠两县知县派人查访,再写信给程公,请求他让直罗知县配合。探听了详细的情报,三县发兵,那伙盗匪必然全部捉拿归案。再说据下官探听的消息,杨四这个人平时也作恶多端,不为这两件案子,就为黎民百姓,也要派人剿匪。”

    孙沔犹豫,章楶又说道:“如果孙公不放心,下官来督办这次剿匪事宜,否则这两件积案,恕下官无能为力了。”

    剿个匪你都担心,何必督办我严查这些积案?那是前任的失职,与我有什么关系?

第一八三章 赛跑

    王巨蹲在地上看着庄稼。

    可怜的产量哟。

    但与肥料无关,这时代想弄出化肥与农药,那是不可能的。然而对于农家肥的利用,宋朝已到了让人赞服的地步。

    粪肥都是经过发酵后才施下去的,草木灰就更不用说了,也有百姓开始种植紫云英做绿肥,顶多用苜蓿做绿肥的王巨暂时未看到。至于用豆子改善土壤,北方豆子是主粮,还用得着说?

    不但在凤川镇,就是王家寨同样如此。只是那时王巨并没有多想罢了。

    王巨站起来想了许久,还是想出产量低的原因。

    第一个是种籽,在宋朝想要改良种籽那是很困难的,能改良,但这个时间太长,再加上推广,那会更长,实际民间也在自发地改良种籽,如占城稻,自宋真宗引进来后,在宋朝已繁衍了上百个品种。

    第二个原因才是主要原因,牛!

    宋朝朝廷将牛的价位打压得很低,这是好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