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暗黑大宋-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除此之外,有许多地方依然让朱俊赞叹。甚至偶尔在交流经义文章诗词上,让朱俊受益多多。
若是王巨是他的“同砚”,那也罢了,可王巨只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这所有所有的学问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甚至朱俊怀疑若是给王巨系统性的学习一两年后,至少他的学问要胜过州学里的那些教授。
因此又郑重地说了一句:“若有可能,他以后说不定就能唱名于东华门。”
仅是这一句,大家一起呆住。
朱家三个儿子,小妾生下了朱小三还小,看不出来什么,朱家老大男风,结婚几年,居然没有生出子女,甚至妻子还是一个处……朱小二是书呆子,因此传为延州笑柄。
但绝不能低估朱二的学问。
在州学里,他的学问算是比较优秀的,未来有很大机率能考一个举子。
只是举子。
至于进士,延州倒是送了许多举子进京赶考,然而那一个中过进士?宋朝立国几十年来,唯独只中了一个诸科生,那已经在延州轰动一时了。
东华门外唱名?
谁不想!
韩琦与狄青在西北时,狄青一个得力大将焦用犯了一点儿小事,韩琦便要杀他,狄青来求情,说此人乃是好男儿,立过许多战功。韩琦轻藐地说了一句,东华门外唱出者为好男儿,他算什么好男儿。话外之音,就连你也不是什么好男儿!然后当着狄青的面就将此人杀了。
能在东华门外唱名,是几十万宋朝读书人的梦想。
唱榜之时,便是蛟蛇化龙之日!
第十九章 天翻地覆
莫要怀疑朱俊的话,以朱俊的学问评价出来,至少七成让人诚服。
“二郎,你言重了吧。”尤滔怀疑地问。
“一点也不言重,天色快要接近黄昏,你们今天不会走了。”
“我们带了帐蓬过来。”敢情一个个当作来休假的。
“那你们跟我来,我将他的笔记拿给你们看。”
“好啊。”
几个人向王巨家走去。
李万元扭过头问朱清:“朱管事,朱家如何认识这个少年?”
“机缘,”朱清打了一个哈哈。
其实他也在好奇。
论语那不算,那套五经正义,这个小子才得到一个来月,这一个来月能学到什么?
几个进了王巨的家。
一个简陋的茅草屋,家中更是四壁空空,能看得上眼的便是王巨揩油买来的五经正义,另外就是朱俊带来的笔墨纸砚,一起放在王嵬替王巨打的那个简易书橱里面。
所以王巨都懒得锁门。
难道王家寨还能出窃书贼?
朱俊在书橱里拿出一叠纸张,从中抽出一张纸。
上面是王巨学习《中庸》的心得。
这时候中庸还没有单独抽出来,依然属于礼记的一部分。
至于经义,有五经,有九经,有十三经的说法,而且时常改动,不过儒家主要的经义就是《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尚书》,变来变去就是这些经义,无外乎主次轻重的变动。至于老子,庄子,管子,国语,荀子,墨子,韩非子这些书在儒家中地位一直不是很高。但现在没有中庸,没有大学,全属于礼记一部分。
纸上便是一些中庸里王巨自己揣摩出来的注解。
然而开始一行字便吸引了大家。
汝分猷念以相从,各设中于乃心,乃有不吉不迪……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中,中正,正中。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庸,用也。
天地有阴有阳,有刚有柔,有明有暗,中庸,用中也,偏阴用阳,偏暗用明,偏柔用刚,使之刚柔相济,阴阳协调,不偏不倚,治国化民,方曰中庸之道也。
中庸不是孔夫子写的,乃是他后人编著,包括中庸后面都写得云里雾里,因此大多数认为是装平庸,难得糊涂。后来也有许多儒学大家做了注解,但从就没有人清楚地指出中庸实际就是一种持中的调节之术!
这样新颖的观点后面那些纸张上继续在不停地出现着。
大家哑然。
杨都怀疑地问:“他真是自学的?”
不相信啊。
这些注释就是文字稍糙了一点,毕竟还小嘛,那来的那么厚的文字功底。
然而只要加工一下,便能当成新颖的经义诠注。
“绝对是自学的,王家寨几乎没有人识字,要么他继父识字,不过他在保安军的继父对他很不好,即便那个姜员外,学问也有限,根本没有这么深奥的想法。”朱清道。
但是他看着这些纸上的注解,尽管在心中将王巨当成了妖孽,然而现在又进一步拨高。放下纸,慎重道:“二郎,你在王家能吃苦便吃苦,不能吃苦就回去,切莫得罪他,还有你们也是。”
“我吃苦了,”朱俊愁眉苦脸地说,他摊开手,王巨手上起血泡,他更起血泡了,赵家小娘子看得心都碎了。
“吃苦也值得,要知道他以前仅读过一本《论语》,这套《五经正义》乃是因为机缘才得到的,时间不过一个来月。”
“哇噻。”三个青年一起傻眼。
…………
到了夜晚,天气便有些冷。
美丽虽好,也要身体能吃得消。
香玉便在身上加了一件花皮袄子,袄子有些小儿,便将一对丰满的胸脯勒出来。
三分长相,七分扮相,良家女子无论怎么打扮,也不敢完全学妓子那种泼辣的穿戴化妆。
不过美人此时脸上却充满了担心,看着对面清瘦的文士,轻声说道:“宋郎,你可好?”
“官兵抓得紧,不敢出来。那件事你打听得怎么样?”
“奴家听到一些,官府里的人只说了是皇城司的人出手的,但皇城司的人有些疏忽大意,将那几人放走。”
“怎么会?而且他们死了一个小婢。”
“奴家也不知。”
事实是延州知州程勘追问,那名皇城司大汉说了一句,那家小娘子乃是名门闺秀,程公就莫在追问了,以免引来更多的争议。
程勘就不好再问了,但程勘也做梦想不到乃是兖国公主。
宋吉更不会想到,如果想到了,他恐怕此时不是打听消息,而是立即逃亡。
“有点古怪,城中还有什么消息?”
“那个程相勒迫衙役到处寻找你们的下落,还斩了三个青涧城的小校。”
“他若是不收手……”
“宋郎,莫要。”
在边境做做强盗还可以,不要说西北边境,就是在其他地方,都有山大王出没,而那些生蛮生番部族更是公开的山大王。但程勘可是曾经担任过国家的参知政事,如果将程勘干掉了,那将是翻天覆地的大事件。
到时候不要说宋吉这群手下,国家机器开动起来,当初的京西陕南的好汉张海、郭邈山、党君子、范三、李宗最后也镇压下去。
“再熬熬吧。”
“宋郎,得熬到那一天,我们离开延州吧。”
“香玉,你不用担心。当初我们兄弟三人发下誓言,说好的,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孟二哥被杀,不求与他同年同月死,至少得替他将仇报掉吧。”
“冤冤相报何时了,而且官府发疯般地在找你们。”
“没事,我有一个安排,马上延州官府就没有心思找我们了。再说现在往哪里逃,要逃最少也在等朝廷大郝后,再逃离延州,那时候天大地大,我们就可以随处可去。”
宋朝的大赦特别多,皇帝登基必赦天下,更换年号,立皇后,立太子,大天灾,或者国家有什么大的喜庆事,都会赦免罪犯,或者取消对在逃的罪犯抓捕,给他们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因此有的罪孽深重的惯犯,犯下事后便立即潜逃,等候大赦,赦令发出,又返回乡里逍遥自在,它也是宋朝的一个弊病!
宋吉他们不会在大赦范围之内,然而赦令下了,到时候只要他们不再继续犯事,官员会自己儿会认为揭过此案。
“什么安排?”
“玉儿,你莫要问,到时候你就知道了,那时候我就可以带你离开,让你一辈子享有荣华富贵。”
“荣华富贵也就罢了,但宋郎你可要小心哪,不仅程公,还有皇城司,”香玉一开始也没有弄清楚皇城司是什么机构,最后打听出来,将她吓着了。
宋吉阴沉着脸。
“放心,马上延州就会天翻地覆!”
ps:安排了一个公主,居然没有人异议,看来大家抗雷比我想像的要厉害啊。
实际上本书扑惨了,因此新书比较慎重,与责编沧沧,烈手与虎牙反复商议,近百章稿子修改了五次,删了十几万字,改了一个多月,差一点改吐了。若是按照烈大的建议,写得更奔放一点。但我还是不敢将节奏完全放开,怕雷着大家。因此第一卷只有几个小高、潮,节奏略略偏慢。到了第二卷就会全部拉开。请大家支持,将这本书养起来。各位的支持才是我的真正动力。
再加一更,求一下收藏与推荐票。
第二十章 讲道理
坐在田垄上,王巨揉着手掌。
朱清让他带来的仆役割庄稼,便由着朱清。
几天劳动下来,王巨累得不行。
赵四娘子道:“小郎,不就是一点豆粟。”
来的时候看到朱俊吃苦的样子,她有些愤愤然,不过她畏惧朱俊,朱俊让大家不能轻视王巨,她就不敢轻视。
忍回去的话就有些不大中听了,这点庄稼能值多少钱哪,两三贯钱罢了,还不够她哥哥一顿挥霍的。但不敢说出口。
“四娘子,我听说官家连汤都舍不得吃,他是天子,富有四海,为何?”
“皇上舍不得喝汤?”赵四娘子扭头看着朱清。
“似乎是啊,听说不想劳动宫中内侍……”朱清茫然道。
“就算是不想劳动宫中的内侍,但小子又听说一件事,自太祖起,到太宗,到当今官家,平时穿着多是普通的麻衣,甚至就这种麻衣都破旧不堪,就是真宗陛下除了封禅有所浪费外,生活也不算太奢侈,为何?”
价值观不同!
正是这几个皇帝带了一个好头,宋朝才延绵了近百年的良好内治。还有许多穷苦人家,这是无奈,相信文景之治时也会有。生产力太落后了。
抛却武功不提,仅提内治,北宋这百年漫长的内治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随着这个史上最“仁”的官家去世,宋朝内治也每况愈下了,也许边荒地区百姓生活依然很苦,但未来会更苦!
庄稼的收获,不在于粮食价值多少,手中没有了粮食,村民便会救助,世界上最难偿还的不是欠账,而是人情。所以眼下王巨依然在计算着庄稼的收成,未来能养多少头羊……
赵四娘子哪里能懂得这些呢?
几个仆役帮忙,十来亩豆子与高梁全部收割完毕,甚至他们还用竹耙将晒好的黄豆打下来,搬到王巨家里。只有高梁还没有晒干,继续放在田中。
这倒不是为了赏识王巨,而且担心自家二少爷吃很多苦。
“你太狠心了,”赵四娘子责备道。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为什么要求学,虽然真宗陛下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虽然都知道一朝金榜题名时,天下闻名,富贵随之而来。可有多少读书人能够金榜题名?为什么读书,其根本还是学而致用,学了就要用上,这才是读书的真正目标。然而天下有多少读书人变成了只会读死书的呆子?”
“小郎中的啊。”朱清叹道。
自家二少爷可不就读成了书呆子?
居然赏一锭金子给乞丐,差一点将大员外活活气死。
“闻之不见,必谬,闻之不若见之!因此博览群书后必要进入求知的第二步,出门四处观察。所以夫子曾周游列国,孟子读书多年后也周游各国家,这才是游学的来历。有人说老苏少年浪荡,不顾家小,打着游学的旗号四处游山玩水,然而若无那段经历,他能写出那些雄奇的佳文?司马迁若不是周游天下,又如何写出《史记》?李白若非遍游五湖四海,又如何写那样的诗篇?”
“那叫游学。”
“赵四娘子,你还没有听明白,游学的目的不是游,而是游而学之。因此游学不仅是与学子互相交流,拜访名家,更非是游山玩水,而是对各个阶层百姓的观察,增加对社会与学问的认识。你们是富家子弟,我们是生活在最贫困的底层百姓。因此朱二郎呆在我家里生活一段时间,不仅让他知道何为甘苦,更是对另外一个阶层的观察,这才是最高境界的游学,我想这才是朱员外让朱二郎留在王家寨的用意。”
赵四娘子哪里能辨过王巨?
古代教育太呆板了。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说得太好哪。”朱琦摇着纸扇说道。
王巨隐约察觉得朱琦有哪里不对劲,这几天自觉离朱琦远远的。于是说道:“这样吧,隔段时间,我将家中的事安排好了,要进城买一些过冬生活用品,要么我绕一点路去延州,到时候与朱二郎一道回去,你们认为朱二郎值不值得留在王家寨,到时候可以细细商议。冬天来了,寨子会闲下来,然而那时寨子更苦……”
其实朱俊留在王家,对于两家人来说都是共赢的举措。
若是他能呆上一年半载,相信或多或少能改掉一些书呆子气,并且王巨一些这时代所未有的见识,也会提高朱俊对经义的进一步理解。
这种交流对王巨也有好处,至少在微言大义上,朱俊仍能做王巨半个老师,人家毕竟是经过系统学习,能让王巨迅速与这时代的气息接近。
朱俊呆在王家,朱家时不时送来物资,至少在伙食上一家三兄妹都有所改善。
但冬天来了,西北很冷的,王家穷得四壁皆空,甚至遮不住风雨,这也是无奈的事,难道指望王巨能在一年内治出多少家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