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暗黑大宋-第4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花掉了那么多钱,死掉那么多军民,仅是为了换来富良江畔的一场胜利?

    王巨在泉州这几年替朝廷赚的钱合计在一起,也不够这一战花销的。

    吴充好笑地说:“王公,你不要将此子看得太过神奇,就象他说灾害过去,今春到来,又有旱灾发生。”

    虽然这次旱灾远不能与熙宁七年那次旱灾相比,不过也算是很严重了,几乎能与赵顼即位之位的旱灾相仿佛。而且旱灾重灾区却是在东南,哪里是宋朝的钱袋子,大米仓。

    因此这次旱灾影响仍很重的,甚至许多大臣正眼巴巴地等海上船队回来,海客们还“欠着”三司一百万石稻米,正好可以用来救急,也不要往京城调运了,就在东南发放吧。

    王珪道:“王巨岂有如此之能,吴公。你高要求了。”

    虽然有点本事,但是人,不是神,不是妖。

    不过这也反映了大家的心态,虽有旱灾,但灾害能在承受范围之内。虽然死了许多军民,花费了许多钱帛,因为内库充盈,此战赵顼还从内库刻意拨出八百万钱帛用于军费,内库拨出钱了。国库就能稍稍宽松了,虽不能达到战前目标,不过终是胜了的。

    朝廷现在两个选择都可以。

    可以继续让王巨前去广南。看能不能如他所说的那样做到。可以就此停下,至少交趾不敢再入侵,南方安定,朝廷对南方百姓有能一个交待了。

    于是冯京说道:“陛下,交趾乃化外之地,得之无益。去之也无害。况且七年大灾。八年灾平,百姓还未安定。交趾入寇,今年又有旱灾降临。熙河兵戈一直不休,天灾兵祸**,接踵而至。陛下当慈怜百姓,就此休生养息了。”

    冯京本来还想说辽国那边还没有谈好呢。

    不过王巨在那场谈话中,再三讥讽了朝中大臣恐辽,恐过了头,因此忍着没有说。

    元绛道:“吴公此言也是,不过臣就害怕交趾恐成第二个李继迁。”

    因为王巨在那场对话中,反复将交趾的地形与李继迁起事时的南河套形相比较,并且说交趾的地形比南河套更复杂。

    地形做比较,难免就会将两个国家也拿来做比较。

    开始时李继迁地盘也不大,不过延州北部横山向北的银夏地区,以及南河套。结果现在变成了一个让宋朝成为恶梦的国度。

    那么交趾呢?

    这样一想,也不是不可能的,如果交趾将占城真腊收复,再加上它们那个恶梦般的热带雨林地形,那就会真正尾大不掉了。而且现在的南方与史上的南方不同,因为木棉,这**年来陆续地迁徙了二十一万余户百姓,如果不是木棉司过于敛财,能迁徙的百姓数量会更多。所以赵顼有时候想一想,东南数路这个百姓看来是太密集了。

    陆续迁徙了这么多百姓,还有那么多赤贫的百姓涌向海外,以至几百艘巨舰,去年都没有装完。若是没有木棉司与海外的疏散,这几路百姓数量会增加到什么地步?

    其实这样想是错的,挤一挤,这么大地方,不过四十几万户百姓,其中还有许多是来自北方的百姓,那么也容纳下去了。就象现在的泉州,二十万户百姓,大家一起叫多,人口太多了,太稠密了,土地太紧张了。但到了南宋,变成了三十多万户!

    真恶性发展下去,大不了多溺死自己的子女了。

    当然,这个挤的空间终是有限的,但在赵顼这一朝,不会产生致命性的危胁。

    这么多百姓迁徙到岭南,不仅是木棉创造着利润,人多了,还有一些百姓种茶叶,办作坊,种水稻,这些也给朝廷带来了收入。

    广南再也不是宋仁宗时可有可无的广南了。

    那么一旦交趾壮大起来,成为第二个西夏,难不成象陕西那样,派驻重兵,建设无数堡砦……若真出现那个后果,这个兵费马上就要激增。而且三面皆敌,宋朝的处境会更困难。

    冯京嘴张了张,想说也不敢说。

    自己为了国家与百姓,想息事宁人,但万一出现了那个局面,自己无疑就成了一个历史罪人。

    沈括道:“陛下,不如写一道诏书,问一下王巨,然后将这些战报顺便与诏书用特脚递送向泉州。”

    赵顼更加苦涩,简单的一个道理,就象一支足球队,如果过份倚靠某一个球星,这个球星固然会星光耀眼,可这个球队就会很苦逼了。况且这是一个国家,上亿百姓,几万名官员,眼前一百多人,可以说是整个宋朝的精英。

    但个个没有主见,又将球足到泉州去了,这样如何了得?

    然而王巨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就象王韶,王安石在熙宁征两税,王韶不同意,王安石不开心了。后来讨论平交趾时,王韶再次反对,交趾是烟瘴之地,想要平交趾,必然会产生大量牺牲,浪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不值。这更激怒了王安石,在他的议论下,赵顼对王韶开始产生厌恶感。

    郭逵战报送回,王韶又上书说:“广源之建,臣认为是贪虚名而实忘祸,执政却怀疑臣所说乃是讥讽。去年举事之初,臣说力争极论,说宽民力而省财用,可同列皆不听,还有熙河事折辱臣。臣本意是不想费朝廷就可以得到伊吾、卢甘(指河州与洮州),却没有想过以熙河做路,河岷作州。现在我与大家意见不同,若不退,必被众人不容。”

    这段话有两个背景。

    第一个背景便是王韶开边熙河,打仗就得花钱,就象王巨庆州一战,那么大的胜仗,也不过花了两千多万贯,可招来许多大臣议论了。实际王巨也搞不清楚,在他推动下,直接的间接的,不用王安石变法了,就能将那个黑窟窿填下,为什么还有一点。只能说赚得多,用得多……

    所以王韶于边境开市易谋财,屯田谋粮,训练弓箭手做兵。

    我不用朝廷一兵一卒一粮一文,就可以将熙河拿下。

    事实王韶征复熙河费用并不算高。

    拿下后王韶的计划就是象原先古渭州的做法那样,朝廷驻扎官兵,训练弓箭手,派出少量官员,以羁縻为主、治理为辅管理这片地区,那么矛盾就会很少,同时也达到扼控西夏南下的目标。

    第二个背景便是与王安石的矛盾,王安石置路建州设县,又开始征收两税,这是王韶不同意的。因为这样,无疑会产生很多矛盾。当然,如果没有西夏与辽国两大强敌,那么就治理吧。然而现有这两个强敌威胁,就不能让这个地区产生严重的矛盾。想要钱,市易就赚来不少钱了。想要练兵,有的是广漠的地区练兵养马屯田。

    而且朝廷也阻止西夏人南下了,难道朝廷还不满足吗?

    有人说王韶是王安石的人吗?是他的人吗?从王韶弹劾那个大和尚起,王韶就不是王安石的人了。

    所以王韶较真,王安石不容了。

    然后出兵交趾,王韶又竭力反对,这让王安石更不容了。

    然而旧党们却更憎恨王韶,交趾未得全功后,王安石下去了,旧党开始用王韶开边熙河议论交趾之役。

    两方皆不容,王韶气愤之下,才写了这道奏章。

    好了,朝廷诏书说王韶本凿空开边,骤跻政地,却以勤兵费财归曲朝廷,由是落职知洪州。还未去洪州,又以谢表怨慢,落职,知鄂州。

    王韶多骄傲的一个人?让我下可以,我上书就是要求下的,别给我戴子虚乌有的大帽子哉。他心中憋闷,闷出病了,伤势渐渐发作……

    以这么小的代价,拿下熙河地区,王安石与赵顼就是如此对待的。

    王巨能不怕吗?

    所以他用了一些巧妙的手段,逼得朝堂出现这个结果。毕竟当初用兵交趾,不仅是王安石同意的,包括吴充、元绛等人都同意的。然而现在这个结果,当真能对天下人交待吗?是你们求着我来的,而非是我主动请战……(未完待续。(。))

第630章 条件(下)

    “果如子安所料啊。︾樂︾文︾小︾说|”葛少华叹服道。

    这个预料对王巨来说,并不难。主要是王安石、文彦博与司马光这些猛人如今都不在朝堂上。无论冯京,还是吴充,性子都比较软。就不要说王珪一直对王巨不错,尽管这个不错,和王巨对沈括一样。

    至于元绛,比资历政绩,都不及王巨了。

    不过王巨也没有想到会下去这么多人,王安石、韩绛、吕惠卿、陈升之、蔡挺、王韶,就连曾孝宽回到泉州守孝了。并且时常来王巨家串门子,把酒言欢。

    别人不好说,但曾孝宽却是知道的。

    以前泉州是什么样子,现在泉州又是什么样子。

    就是王巨也疏忽了今年又有了旱灾,因此继续一**灾民,从北面各州县涌向泉州,这是王巨巴不得的,不过灾民多了,尽管王巨派人救济,然给当地治安带来了不便。

    但这个不便,也是王巨所希望的,大家一起巴不得这些灾民早点离开,迁徙时便不会有争议了。只是这样一来,在政绩上稍稍逊色些。

    而且王巨也有意利用航海之利,照顾了一下曾家,还有浦城的章象。

    也不是为了巴结,两家都是当地的望门,他们能配合,那么接下来做事也就顺利了。所以从公王巨做得是不错,从私王巨也算是卖了一个大大的人情。

    王巨本人有出身,有政绩,有战功,现在也能说有资历了,曾孝宽如何不与王巨结交?

    王巨就没有解释了,也不好解释。并且在属下面前,也要适度地保持一点神秘色彩。

    他笑了笑说:“子深兄,我在泉州,不怕有麻烦。”

    王巨看上去,与王韶差不多,属于那种不拉党,不结派,孤助无援的官员,王巨也在刻意塑造这一形象。

    实际不然。

    王韶的命运不仅是因为战功,其实战功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有战功也未必那么会悲催。

    但王韶命运悲催,还有两个原因。一是上去太快了,定性就成了武臣,武臣了,大家就不会当成一回事了。而且迅速上位,眼红的人多。

    二就是真正的不拉党不结派,孤立无援。

    那么孤臣不应当重用吗?如果赵顼真能做到这一点。这些年就不会发生这么多事了。甚至可以说北宋都未必会灭亡。

    且看汉武帝的一生,做了那么多大事。好的坏的,也有争议。可会不会象赵顼这样?况且汉武帝一直是有目标地做事,为了目标在做正确的事。

    如果搬抄汉武帝,那么为了变法。就不要搞什么异论相搅,不要杀死韩琦、文彦博与富弼,但最少彻底地将他们打趴下。变法会不会畅通?

    为了强军,那么就应当重用名个名将,而且打了这么多战役,名将也涌现出来了。但后来的五路伐夏,各个名将如何用的,各个主帅又是什么人?

    王韶都不用,国家想强军强国,那么得用什么人?难道真穿越时空,将李靖、卫青、霍去病这些名将拽到宋朝来?

    然而王巨不同,首先他来到泉州“洗白”,俺是一个文臣,并且替章楶洗白。

    其次他在军器监呆了一段时间,就在地方上漂着了,又有意派人暗中营造一种悲情的命运,这便会赢得许多人的同情与支持。

    最后便是有目的去做事,包括对付政敌,他得罪了一些人,可认真数起来,不过司马光、陈襄、文彦博、杨绘、孙固。但认真地分析,陈襄与杨绘、孙固那是逼上门的,至于司马光与文彦博,即便没有种种恩怨,以后王巨还会因为政治理念的不同,与他们产生严重冲突。

    然而其他人呢,包括冯京与吴充,王巨与他们有过严重冲突吗?

    而且也不是不拉派,如章惇、章楶、沈括、小苏,这几个人一人当抵百人。况且在武将中,王巨是何等的地位?

    再者,许多人轻视王珪称他为三旨宰相。

    当真如此,这些人争得那么厉害,可波及到了王珪?王珪向他示好,这是认为王巨有前程,也许是当成未来的帮手,也许是替他后人着想,然而王巨就果断地接来了这根橄榄枝,不是向王珪献媚,王珪也没指望过王巨会对他卑躬屈膝,只是略略尊重,在政事上互相声援罢了。但也足够了。

    正是因为有王珪在上面和稀泥,这些年王巨也算是太平无事。

    但谁去声援葛少华?况且葛少华只是一个举子出身。

    因此王巨顿了顿说:“但你则不同,可今年又有灾害,迁徙的百姓数量还会有很多,对于海外来说,这是一件好事,可对于你来说,就会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故此,我与曾孝宽结交,还说过这件事,不过他的能力还是有限的……另外我也会写信给沈括,他在三司,也可以替你说说话,不过他的能力还是有限的。所以你还要做几件事。”

    两人官职不低了,然而这么多百姓,七嘴八舌的人多,就非是两人能力范围之内了。

    “第一件事,我对各个豪强约束得比较紧,不过你我一走,必然又会原还原,不如在你手上索性放一放,虽然我不喜文公公开吼出与士大夫治天下,而非与是百姓治天下,然而话语权却是掌控在豪强士大夫与权贵手中的,这无可否认。如果无法妥协,那要记住一句话,拉拢多数人,对付少数人。不过我临行前,会写两封信给章质夫与章子厚,让他们写信回去,让族中的族人配合你。”

    其实王巨也在妥协,然而做为葛少华,就必须做更大的妥协。

    不过好在葛少华受王巨影响很重,特别是随王巨兴修郑白渠那段时光,王巨就是这么做的。加上这么多年磨砺,最少这个知州能胜任了。

    至于进士与举人的区别,当真重要吗?

    难的还是迁徙的百姓。

    “第二件事是这个。”王巨递给他一张纸,葛少华看后,并没有不明白,但问了一句:“听说朝廷欲要派官员去海外管理?”

    王巨不是谋反。

    即便几个门客的有点儿想入非非,但也不是想危害宋朝,相反的,在维护宋朝利益上,几乎都是一致的。

    王巨也是一样。

    一个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