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暗黑大宋-第6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名夏使脸色灰暗,难怪西夏败到这份上,辽国一点动静也没有。
“但就是没有辽东之乱,我朝岂能惧怕你们辽国。阿里骨,你来回答,如果辽国入侵我们大宋,以某的才能,孰胜孰败?”
辽国现在有多少战斗力,宋朝不大清楚,阿里骨同样不大清楚,不过有一个例子可以比喻,那就是当年辽兴宗伐夏的河曲之战。至于西夏与吐蕃战斗力,最少是五五之数吧。
虽然这样参考不能当真,但最少能做一个参考。
并且平西堡之战失败后,阿里骨也醒悟过来了,他苦涩地说道:“耶律使者,如果是太保继续掌兵,你们契丹现在与宋朝开战……必败,必是惨败!”(未完待续。)
第840章 富弼出使
“你这个小胡儿,岂能言战?”耶律宽讥讽道。
看来辽国确实是很关注去年宋朝的战事,连王巨嘲笑阿里骨这个小胡儿也打听到了。
阿里骨憋红着脸站在哪里不知说什么是好。
王巨说道:“戎国公,你退下吧。”
“喏。”阿里骨退下。
王巨又看着两名辽国使者道:“耶律使者,我还是那一句,宋辽两国实力相当,一旦开战,可能会僵持几十年上百年难分胜负,如果真到了这地步,两国百姓都严重受战争牵连,生灵涂炭。因此无论是陛下,或者某,或者在座的诸公诸位大臣,皆不愿意与贵国再度交恶。”
“不过一个人的忍耐是有限的,同理,一个国家的忍耐同样是有限的,自从宋辽和盟以来,虽说边境勉强和平,然贵国生生将三十万岁币改成五十万岁纳,又于河东勒索了七百里疆域,就这样,我们大宋还忍耐了。但问贵国有什么权利,对我们大宋指手画脚!”
“西夏屡屡入侵我大宋,难道我朝不能略做反击吗!”
“或者你们以为你们辽国强大,我不知道高丽使者过来所说的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一个零散的女真各部叛乱,都能让你们辽国损失几万兵马,至今还未平定,以这样的战斗力,某不妨再领兵两三年时光,与贵国决战于燕云城下,直至将秦汉古长城一一修葺,才退出政坛!”
如果以东汉长城计算,则是凉州北部那段古长城开始,一直延伸到银州,接着便是渐入辽国境内,燕云十六州全部是在关内。
如果以秦朝长城计算,那则向北推到阴山,然后继续向东推到白达里部,辽国的中京,辽东沈州、东京等地区,则全部囊括进去了。
如果以西汉长城计算,则向西推到玉门关。
然而不是东汉实力削弱,到了东汉之时,已经茫茫然无对手,没有长城防御的必要,故此许多长城因为年久失修,陆续倒塌了。
但不管按照那一个长城,燕云十六州是肯定在长城关内的。
并且宋朝人烟稠密无比,这意味着宋朝有了修长城的足够劳力。
而且经过王巨几年调整,国家也有了充足的财力。就象西北连续打了好几年,但宋朝内陆百姓并没有感到一点战争所带来的影响,整个国家经济仍在高速地发展着。
只要朝廷不急于求成,分成十年八年时间,以宋朝的财力与劳力,足够轻松地将这个古长城全部修葺起来。
如果有了长城,再加上堡砦配合,一旦辽国失去了,也就永远夺不回燕云十六州。
耶律宽色变。
王巨说道:“我们大宋为了和平,一再忍让,你们辽国却一再相逼,某不妨借助高丽之道,派人潜入辽东,打探辽东战役虚实。如果高丽所言是对的,某很想做一件事,看看这个寰宇,究竟是谁家天下!”
“太保……”
“太保……”
前面是范纯仁呼出来的,后面是耶律宽呼出的。
王巨这是等于公然吼出要开战了,范纯仁想劝王巨不要冲动。
但耶律宽心思则更复杂了。
作为辽国,肯定是不想宋朝灭掉西夏的。
不过现在宋朝已经同意西夏这份和约了,已经没有必要无事生非。
况且辽东那边多少拖累了辽国,辽国又能抽出多少兵力与宋朝开战。或者指望西夏,现在能指望西夏吗?
并且他前来,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杂粮。
去年宋朝送了一些杂粮种子,原本为了牵制辽国,宋朝还打算让辽国派出一些官员与农民来到宋朝的河北,随着当地百姓学习观摩其种植方法。但因为去年辽国国书语气有些霸道,让宋朝不悦,给了一些杂粮种子,观摩的事也就没有了。
其实真实情况是阿里骨突然的背叛,打乱了王巨的计划,但承诺过的又不能不兑现,于是王巨提议一条折中之策。这些杂粮从遥远的海外运输过来,除了王巨,几乎没有一个人了解,但就是王巨,他前世也不是农民,同样不是很清楚它们的种植方法,只能说记得一个大约罢了。同时它们还有一个适应进化过程。于是才开始种植时,一是摸索准确的种植方法以及时季,二就是培养它们的适应进化,因此有的载植在南方,有的载植在北方。
为了应付辽国,宋朝将南方的杂粮种子调了过来,又只大约说了一下种植方法,所以两个辽使将这些杂粮带回去后,不能说一点收成也没有吧,但与宋朝这边的收成相比,差距太大了。
特别是辽东的叛乱,也不仅仅是各个使者的不法贪婪激起各部叛乱,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封闭的环境造成这一地区百姓耕作方法极度落后,落后就意味着贫困,贫困就意味着野蛮。
如果杂粮能在辽国大部分地区推广,确实对辽国产生极大的帮助作用,包括辽东,如果有了收成,也能让女真人进一步安定。而且生女真不是这一次叛乱了,小规模的叛乱不知凡几,大规模的也不仅是这次,宋太宗那次叛乱规模同样庞大。
宋朝答应不平灭西夏,西夏这件事也就了了,那么接下来就要商谈这个杂粮了,得派多少官员与百姓过来,得有什么注意事项,否则辽国派来几万名官兵冒充农民,然后到处乱跑,宋朝河北路一二三就失守了,当然宋朝也不可能答应的。
特别是这个杂粮,中国正统史书,多只记载着游牧民族不断地南下,不断地给中原百姓带来一次次伤害,但没有记载另一件事,那就是游牧民族的薄弱性,看似游牧民族无比的强大凶狠,实际上他们同样可恨又可怜,那就是他们的生活习性与环境,如果风调雨顺,一切平安无事,如果天气恶劣,特别是在冬天来一次特大寒潮、这在北方是常有的事,那么就会冻死大半牲畜,那就意味着第二年百姓没得吃,会饿死一半人!为了粮食,或者内部各部族发起战争,或者就要南下入侵!
所以汉唐将这些游牧民族安置在河北河东陕西北部,当然这个政策肯定是错误了,不过也是无奈之举,将这些游牧民族主体搁在这里,一是寒潮影响不会大,不大就不会饿死人,就不会入侵中原,同时他们放在这里,等于变相地形成一道长城,北方还有游牧民族,但南下时伤害的第一道防线则是胡人,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武则天年代,后突厥南下,逼得武则天以狄仁杰为元帅前去河北,实际上那次后突厥入侵,伤害最多的还是安置在河北北部的胡人!
这个情况王巨也说过了。
但说的,不是说这个安置政策,而是说燕云地区对契丹的重要性。
可就是有了燕云地区,粮食问题还是契丹的危机之一,有了这个杂粮,契丹就不会为粮食危机困惑。
现在宋朝做了很多让步,那见好就收吧。
然而耶律宽也不简单的,他刚要开口,范纯仁开口了,恩,宋朝内部有情况,他及时闭上了嘴巴,看着范纯仁。
随着,范纯仁……
他忽然想到了王巨,想到了富弼。
中心是富弼,是王巨开讲时关于富弼的一段话。
王巨未去陕西前,开讲了唐朝的牛李党争,接着就说到了富弼出使辽国。
庆历战争打了数年之久,给宋夏两国百姓皆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西夏百姓吃老鼠,观音土与树皮,宋朝情况同样不是很好,以至一场小旱灾,便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张海、郭邈山、李铁枪起义在后面,前面是辽国借机来勒索宋朝。在这种情况下,富弼出使辽国。第一次出使,搭成了两个大方向,富弼逼迫辽兴宗放弃对关南十县领土的要求,要钱可以给钱,如果辽国能约束李元昊停止用兵,宋朝则增加二十万,如果不能,只能增加十万。
后面这一条很重要,这才导致辽兴宗兵伐西夏,河曲惨败,西夏同样雪上加霜,然后才有了“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也就是宋朝最长时间的一段和平时光。
不过富弼不甘心,让吕夷简强行在国书附加了三个要求,我们宋朝给了,但两国边境上湖塘不得扩大,两国不得于边境添兵,两国不得收留对方逃亡人员。
这三个附加的要求同样很重要,因为辽国屡屡用宋朝于边境扩大湖塘说事,但他们自己儿也在做,要我们宋朝不增加边境实力,你们也不得于边境增加实力与防御厚度!
还有边境不得增兵,就象庆州之战,辽国隐晦地出兵,正是这一条,始终没有真正将兵力调到前线边境处。当然,也约束着宋朝,比如王巨提议的训练边兵,也是在二线训练边兵,而不是真正的最前线,这有效地保障了两国和平。
吕夷简与诸相公起草国书誓书,两份国书,三份誓书,以及相关的副本,一共十份。富弼再度先行去了辽国,原因是时间太过紧迫,可他终是文臣,速度有限,因此让他先行,后面用特脚递方式将国书追交给富弼。然而这十份文件到了武强,才追交给了富弼,这让富弼产生怀疑,于是冒着风险打开来看,发现他提出的三个要求不见了。
富弼大怒,按照制度,他无法回来了,不过正好他的好友蔡挺在长寿老家守孝,于是请求蔡挺赴京责问吕夷简,吕夷简回答说,国书不用更改,这三个要求可以口陈给辽人。
富弼更怒,不顾制度,暴跳着回到京城,向吕夷简开火,“语益侵夷简”,吕夷简让他弄得没办法,只好说,此误尔,当改正。富弼老岳父晏殊在边上也和稀泥,富弼气愤地说,晏殊是奸邪,与吕夷简结党营私,欺骗陛下。
这种种,导致了后来的君子们一起炮打吕夷简。
但王巨却说得更深一层,首先是吕夷简为什么这么做,吕夷简肯定不是奸臣,并且提议富弼出使辽国的,正是吕夷简,别的大臣没有这个胆量与气骨,去了也谈不好!不但富弼,如韩琦、庞籍与范仲淹的重用,全部是吕夷简陆续提拨上来的!
那么为什么吕夷简这么做,当时是将君子们气坏了,然而背后的情况,是宋朝危机越来越重,如果辽国真的在那时候出兵宋朝,宋朝在辽夏两国进攻下,都可能有……亡国之危,所以吕夷简担心这三个要求太过强硬,怕辽国不同意,没有写在国书上!
当然,那次富弼两次出使辽国,表现得有礼有节,确实做得不错,能够名垂史册。
不过万一呢?
这还有一个例子,那就是寇准将宋真宗推到了澶州前线,成功了,因此寇准成了宋朝名臣,甚至让后人都看不到寇准身上的许多缺点,比如他看不起南方人(为后来南北之争留下了隐患),任人唯亲,等等。
但后面呢,比如大太监王振将明英宗朱祁镇蛊惑到了土木堡……或者东京保卫战时,李纲暗中提前将徽钦二帝转移到洛阳,不让金人成功“斩首”……
作为一国首相,这种担心是能理解的。
可是没有多少人理解吕夷简的苦心,然后有了倒吕事件,君子上位,又有了倒夏事件,特别是石介,在《庆历圣德诗》里写下,于维庆历,三年三月,皇帝龙兴,徐出闱闼……事实上庆历新政真相,完全是一场闹剧。
接着又写了范仲淹与富弼是一夔一契,能比美上古时著名的大贤臣。“大奸之去,如距斯脱”,那时夏竦有多惨,还不够吗,还不够吗!至少没有俺夏竦,你韩琦是死啦死啦的!
还有……《朋党论》。
其实从那时,宋朝已经开始在积累着庞大的戾气。
最后王巨又说了一个问题,辽国那次陈兵边境,绝对不是仅仅勒索而来的,不过富弼表现不错,最终让辽国得到了二十万退兵回去。可背后是辽国同样意见不一,有的想出兵,有的不想出兵,再加上富弼的表现,以及二十万好处,让“亲宋派”占据上风,这才是那次富弼二出辽国的全部真相。
然而问题是辽国内部的两种意见冲突,宋朝有没有察觉……
至少有不同意见,作为一国宰相,不能当着辽国使者的面表露出来吧。(未完待续。)
第841章 一土盖天
范纯仁看着王巨,王巨笑盈盈的。
我,我,我……
突然醒悟过来的范纯仁这一刻很悲催。
范纯仁只好说:“太保,以和为贵吧。”
不过他心中也在纳闷儿,王巨以前说那些,还说了其他的,不是吕夷简软弱,就算软弱,也不能全怪吕夷简。
当时西北不是无将,有将,张亢打了几次大胜仗后,冷处理了。
种世衡放在边境,一直无用武之地,只使了一次反间计。
好水川之战时,狄青搁在泾州憋闷气了。
更不是无兵,看看好水川与三川口宋朝兵士表现吧,特别是好水川,所有人都战死了,有几个士兵投降!
整个宋朝笼罩在军中有一范有一韩之下了,事实上……
在这几个君子光辉笼罩下,似乎宋朝无兵无将,屡战屡败,这种情况下,吕夷简如何能强硬得起来?
赵顼听了这深层次分析后,不停地唏嘘。
但也说明了王巨的理智,现在范纯仁为二号首相,知道得更多。
王巨不是害怕辽国,但他的想法是最好不要招惹辽国,才能顺利又轻松地拿下西夏。拿下西夏后,宋朝不用两面开战,一旦恢复过来,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