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发明家-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想过是否要把一斤等于十六两改为一斤等于十两,后来还是否定了这个想法,如果只是这样改的话,会引起很多麻烦,使用新计量单位的人和使用旧计量单位的人容易产生误会。
还有一个要重新制定的就是时间单位,这也可以算成是要做的第二件事,然而一秒钟应该是多久?这也是要测量出来的,这就需要制作摆钟,然后根据日晷去求得“秒”是多长时间了。
而第三件事就是测出重力加速度,后世的人都知道是多少,但是这个就让这些人自己去研究了。
王浩然把这些人分成两组,第一组就陈俊、陈杰和之前那个设想制作直升飞机的余兆筠,负责制作摆钟,第二组是由赵文善带领其他人研究如何在瞄准镜上做刻度,使瞄准镜能通过远处的物体大小计算出距离。
“小少爷,你画的摆钟图纸我也看了,可是那钟摆越摆越慢,那到时时间不就越走越慢了吗?”陈杰问道。
“不会的,里面不是还有一个重锤吗,它会给钟摆提供一些动力,只要重锤没落到最底部,这钟摆就不会停下来。”
“照你的意思是想让钟摆摆动一个来回就是一秒钟,而这一秒钟是固定不变的,这又得如何控制好钟摆摆动的高度?”陈俊对钟摆有些误解。
“钟摆摆动的角度只要不大,从哪里开始摆动所用的时间都是一样的,能影响摆动一次所需时间的,就只跟钟摆的长度相关。”
“好深奥……”
“照做就是了,制作出来以后你们就可以好好测试一下这理论对不对了。”
在让大家开始行动之前,王浩然对新加入的人说道:“这几天你们应该也都看了我这边所研究的各种项目,这只是很少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种类暂时我们还没接触到。不过我把所有以后需要研究的项目都分类好了,主要的是数学、物理、化学,其次还要研究生物、思想理论、天文学等等,你们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你们所喜好的种类,到时我会想办法给予你们在各个领域研究所需要的工具与知识。”
新来的人都一阵激动,看来在这里能通过王浩然间接的受到隐世高人的指导。
“小少爷,你这是想干嘛?”陈俊惊讶道,王浩然要研究数理化这些还好理解,可研究生物、思想理论什么的到底有什么用?
“以后你就会知道这些种类虽然是被分开了,但在现实中有时却是密不可分的。”
王浩然让大家都分头行动后,特意把马经略留了下来,说道:“你先去跟他们一起研究瞄准镜的事,研究出来后,你若是愿意,可以继续研究你所提的折射理论,有什么需要,可以直接跟我说。不过我希望你能是深入研究,而不是简单的了解一下这现象而已。”
“怎样才叫深入研究?”
“提出折射的定论。”
马经略心里打了个激灵,自己也能像那些大家一样提出定论吗?
等马经略走后,在一旁的曾承勇疑惑的问道:“小少爷,你让他研究折射,是不是又想到有什么好点子了?”
曾承勇所说的好点子指的是新玩意。
“暂时没有,不过以后或许会用上。”
光的折射理论若是成熟的话,用处是很大的,比如改进望远镜、制作老花镜等等。不过这些暂时对王浩然来说并没有太大作用,他只是想让马经略多历练一下而已。
………………………………
第七十五 万事开头难
王浩然有空时就会给这些人指导一下研究工作,晚上有时还会抽时间教他们一些几何知识。期间他得知新人中有个叫许玄安的少年是农家之子,对耕种之事颇为了解,王浩然便把他叫来询问道:“玄安,我们都是商户,与仕途是无缘的了,可你是农户,为何不走科举之路?”
“科举之路乃是万人争过独木桥,我是肯定会被挤掉下去的了,明知如此,还不如找找别的出路呢。”
“往地主方向发展吗?”
“如果没有别的路的话,那也就只能如此了。”
“我给你指一条路怎样?”
“什么路?”许玄安纳闷了,这是要赶自己走的节奏吗?
“你们来之前,我们就有在研究水稻,目前已经培育出可以亩产三石的水稻,不过……”
“三石?!”许玄安惊讶道,“真的假的?我没听错吧?亩产一石都已经算是丰收了!”
“你没听错。”王浩然淡淡道,“只是培育出来的种子不多,只能再种一亩地的样子。”
“那再种几次不就可以在大唐全面推广了!”许玄安激动道。
“是这打算,不过我还要继续研究下去,因为产量还有上升的空间。陈俊他们有别的任务,你愿不愿意接手这项研究?”
“当然可以,全听你安排。”
于是王浩然又详细的跟许玄安讲解了杂jiao水稻的研究方法和三系育苗的设想。并把之前的研究记录拿给许玄安,让他自己抄写一份。
此时也快到了水稻播种季节,王浩然早已让管家谢常福购置了几亩地用于种植杂交水稻,而种植与三系育苗研究的事就交给了许玄安。
其他人见许玄安这么快就接到了一个研究项目,而且还是个大项目,都羡慕不已。纷纷加大了瞄准镜刻度的研究力度,都希望这项目研究完之后也能独自领个研究项目。
瞄准镜刻度研究将近尾声,王浩然提前把王启宏、王景修、马经略调了出来。马经略自然是让他去研究折射问题,而王景修与王启宏善于算术,王浩然之前所教的几何知识就数他俩理解得最通透。这次把他俩调出来,除了教授一些物理知识外,还让他俩先行去了解物体受多种力影响后的运动规律。王浩然是打算让他俩一个往数学方向发展,一个往物理学方向发展。
等瞄准镜刻度研究完成后,王浩然让新人许冕、余子照、余俞尧在楼顶制作一个简单的日晷,赵文善则加入摆钟的研究。
钟摆的制作比较慢,两个多月才组装出来三个,接下来就是调试了。王浩然让大家把摆钟搬到二楼,让三个摆钟同时摆动,与此同时让楼顶待命的陈杰在日晷上做好标记。待到次日,当日晷上的影子再次走到标记处时,陈杰便朝楼梯口大喊:“到啦!到啦!”
二楼时刻等待陈杰发出信号的新人们连忙把钟摆抓停下来。由于三个摆钟的钟摆长度不一样,所以走的时间也不一样,有两个已经走了近三十个小时,还有一个走了二十多个小时。王浩然根据他当年高中时学的单摆定律计算出结果后,让陈俊把其中一个走得快的摆钟的钟摆调长一定尺寸,然后再让这几个摆钟同时工作。如此反复的根据其它摆钟与实际走的时间的比例不断的调整那个摆钟,用了半天时间才调校完毕。
王浩然叫人把调校好的摆钟挂在墙上,叫陈杰再上楼顶做记号,等明天看看时间准不准,其余两个摆钟就让新人去调校了。
“承勇,等下你就去厂房找余师爷,叫他批量生产这摆钟的部件。陈俊和陈杰就设计一下外形结构,看起来要庄重、高贵,将来能不能卖上好价钱,就看你们的了,设计好了就让木工房制作。”王浩然本来还打算给摆钟装上报时装置的,不过想想还是算了,太吵了,又用处不大。
“文善,你带着许冕、子照继续研究金属,可以开始研制合金了。”朝廷自己制作的钢铁质量远不如王浩然厂房生产出来的,因为他们没办法提高熔炉的温度。军火司所使用的钢材全都是从长安厂房购买的,有些还是直接让厂房制造。等军火司研制出冲锋枪这些后,肯定是要大量生产的,若是厂房能始终代表大唐最高生产品质,那以后还有大把甜头等着自己呢。
“三哥、少爷……”
“叫我七哥吧。”王启宏打断王浩然的话说道,在这样的环境里,听王浩然叫自己少爷感觉很别扭。
“好吧。”王浩然倒觉得这样叫也好,以前王浩然他娘非要他叫王启宏为少爷,说什么尊卑有别。他继续说道:“三哥、七哥,还有兆筠、俞尧,你们来研究这个。”
王浩然说着,找来一个小木块,举到一定高度,然后松手,让小木块掉落到地上,这才继续说道:“我要你们研究出这小木块掉落的高度与所用的时间的关系。”
“就这些?”俞尧讪讪道。
“就这些!不过单单这些,你们若是三个月内能研究出来就很了不起了。”
“不不不……我的意思是说,能知道的信息就这么点吗?是不是还要规定用的是什么材料、多大的东西这类的?”
“不用,这些就足够了,因为这跟物体大小、重量都没太大关系。”王浩然打算用这实验让他们历练一下。
“不可能吧?”俞尧怀疑道。
“那我们做做实验看看?”王浩然提议道,他自己也想做一下中国版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
于是余俞尧到外面找来一大一小的石头拿到楼顶,而王浩然等人都聚集在楼下观察。
“你们看好喽!我放了。”余俞尧朝下面的人喊道,说完便仔细的调整两个石头的高度,尽量的保持在同一水平上。
“咚……”两个石头落在地上。
“怎样?”楼顶的余俞尧好奇地喊道。
不过没有人回答他。
“是不是同时落地?”
“好像是,不过也不确定。”
“我看不像。”
……
众人议论纷纷,王浩然算是无语了,这些人也太较真了吧?难道非要两个石头不差丝毫的一起落地才叫同时落地吗?算了,让他们自己捣鼓吧,心累。
“浩然。”王景修唤道,“我觉得你刚才说的理论没有错,可是如此一来的话,那你让我们研究的岂不是太简单了?量一下高度,用摆钟记下时间,以此计算出速度,那高度与用时的关系不就出来了吗?”
“没这么简单,那石头落下的速度可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越来越快。”
“这……”王景修也不怀疑王浩然的话,这么一来,他也犯难了。
“若是这样,还能研究得出来吗?”王启宏亦问道。
“怎么会不行呢?你们想啊,任何物体无论放在多高,只要高度一样,掉在地上的时间也一样,如此看来,高度与时间之间必然会有一定的关系,只要找出这个关系就可以了。”
“别只想着从物体垂直降落这一种方式去寻找答案,或许还可以这样。”王浩然说着就把手中的石头朝水平方向扔了出去,他也就只能说这么多了,再说的话,自由落体的公式就出来了。
安排好这些人,王浩然又来到以前的杂交水稻试验田,虽然已经研制出了好几种优质的杂交水稻,可许玄安毕竟刚接触不久,想要尽快的研究出三系育苗法,王浩然还需多跟进才行。
………………………………
第七十六 摆钟热销
王浩然从各百货店召来一个聪明伶俐的店员,让陈俊教授他们如何维修摆钟。陈俊教得很仔细,什么地方容易坏、坏了又要怎么维修……王浩然看不下去了,打断道:“不用说那么多,你教他们怎么安装就行了。如果哪里坏了就换部件,还不行就把可能坏了的换了,还不管用就全换了。每一个部件都明码标价写在单子上,过了保修期,就照着单子收费便是。”
“这……算你狠!”陈俊鄙夷道。
“这算什么,我还后悔做这摆钟用的材料太好了呢。”
“那也用不了多少钱啊,你一架摆钟都敢卖上几十两白银,还用得着在乎这点小钱?”
“这你就不知道,能买得起摆钟的人有限得很,等摆钟市场都饱和了,那卖摆钟还能赚到什么钱?若是还想依靠摆钟长久性的赚钱,就只能靠后期维修了。可若材料用得太好的话,摆钟十来二十年不坏一次,那还能赚什么钱?”
“商人果然是耍奸巧取之辈!”陈俊对王浩然的鄙夷又刷出了新的高度。
一个多月后,摆钟在蒲州、洛州、长安三地的百货店开始出售。不过还有一个小问题,就是顾客把摆钟带回家后该怎么校对时间?王浩然的解决方法就是制作一个类似罗盘与日晷相结合的玩意,称之为校盘。店员上门安装时,在太阳下水平放置校盘,然后转动校盘,使校盘上的某个刻度与里面的指南针指向相重合。校盘上还有一根垂直的细针,通过这细针的影子所指的刻度来确定时间。虽然这样校对的时间不是很准,问题却也不大,反正古人不需要太准确的时间。古代时间常用的最小单位是“刻”,一刻钟等于后世的十五分钟,王浩然让陈俊他们制作的校盘完全可以精确到一刻钟之内。
所说造价,摆钟确实花不了很多钱,可是唐朝百姓普遍穷困,就算摆钟卖的价格不高,绝大部分人还是不会买的,因为根本就用不上,还是抬头看太阳升多高得了,又不用花钱。所以无论是从哪个方面去考虑,摆钟都必须成为奢侈品,一架普通的摆钟四两白银,而高贵一些的十两白银也买不到,那就更别说限量版的了。
不过也不用担心摆钟卖得不怎样,相比于后世,唐朝的有钱人同样舍得花钱,可不比后世富豪差,甚至可以说他们更喜欢讲究排场。
至于摆钟会不会有人仿制,王浩然一点都不担心的,别人可没有他那先进的设备。就算以后别人也研制出生产设备来,那时王浩然都可能已经在卖怀表、手表了。
摆钟的出现,几乎在一天之内就轰动了两大城市,这不单单是因为摆钟的稀奇,更重要的是摆钟的运作原理。素描算得了什么?大家只会惊叹一下而已;烈酒算得了什么?唐朝人并不傻,给足他们时间,谁都能制作出来;自行车算什么?不就比马车多了一条链条嘛!百姓稀奇一阵子就过去了。而摆钟不同,其中涉及到的物理学原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给唐朝人打开了另一个世界。之前唐朝人对自然利用少之又少,最具代表性的无非就是水车、司南,见了摆钟之后才知道,原来大自然的现象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