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霸世唐朝-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城的百姓看他的眼光不仅仅是欢笑,也多了一些敬畏,甚至是害怕,阳林能想象到自己现在下一条政令出去的效果,那绝对是照章执行。
没打算让托尼王再回到托尼王城,如果说英吉王和洪森王是正面教材,那么托尼王就是反面教材,他的财富和地盘都属于唐军了,接下来的三王要疡做英吉王或疡做托尼王就看他们自己了。
‘月初一,唐军在托尼王城结束了一个多月的大整编之后继续向北进发,莫里王和揭塔王的领地应该是后世越南缅甸大部分地区和云南少部分区域,而高棉王的领地应该是整个都在云南地区。其实这一片区域才是阳林现在看来最有价值的地区,大片的红树林和橡胶树林就在这一区域。
两万水军依然是沿着湄公河前进,他们沿途他们还要探索所有可用。或可开发利用的水道,陆军队伍则扩大到了五万人,还有新整编的战象一千头,骑兵五千,这样的军队规模是远远超过了前汉时期的。
交趾七王的势力范围相互接壤,距离并不是很远,所以对于一个多月前发生在托尼王城的大战其它三王已经早有耳闻。如今七王已经被唐军征服了四个,交趾被唐军统一的大势头基本定下来了。但统治者都有一个通病,不甘心放下自己手中的权利,如高棉王这样的民族主义者,更是连阳林也头疼的存在。允许自治是阳林从后世学来的最好的办法,但在这个时期并不受朝中大臣和李二的赞同,在他们看来,允许自治就等于大唐还没有统治,就连最先投靠大唐的蓝苗,李二也有将其嫡系族人迁到汉人城池居住的打算,来信问过阳林了,阳林给他的答复是不要急,只等岳州城修建的更加漂亮了。他们自己会迁出来的,不过高棉族,不管往那座汉人城池迁。都是上千公里的距离,不可能搬的动。
「个月前阳林给李二上了一封新疆域治理的奏折,上面写明南疆之地今后将免除一切苛捐杂税,连帝国税收的主要来源田税也永久免除,凡是愿意从中原迁到这些新打下来的疆域的大唐百姓,不仅给田。农具,甚至送房子。而江南和中原人口较多之地则只是少量的降低田税,大量的提高商税,与之相配的还有一条新的户籍制度。
≮原来的大唐,凡是走出自己户籍所在地的百姓都称之为流民,婚配,购置产业等,都需要有在户籍所在地之内,除非你有官身或者爵位才能天下通,而普通百姓多数被编制在了某位权贵的食邑户内帮权贵们种地,现在阳林提议给所有的大唐百姓发放统一的户籍文牒,身份文牒,让百姓可以自由的迁居,婚配,购置产业,而那些食邑户也将随着这个政策的实行而变的名存实亡,权贵们享有的牧民之权被剥夺,但是朝廷给他们相应收入的俸禄,比如一个国公,有像李靖秦琼这样食邑千户,有像魏征,戴胄这样食邑几百户的,全部按食邑多少折成俸禄,大户人家,不能大规模役使百姓,不能大规模征收粮米,这样会减轻他们造反的可能,只发给你白花花的银子,让你在非战争时期过的逍遥快活就行。…
李二将这篇奏折研读了很久,他觉得那个免税的政策简直是狗屁不通,将中原的百姓往外迁移?他还嫌中原之地人口太少呢!全部不交税,官府衙门的官员,当兵的粮饷,做开发建设的徭役靠那里来的钱支配?而那个户籍政策他却是很上心,权贵封地食邑是自古以来帝王对臣下的封赏套路,同样是这样的封赏为臣子造君王的反埋下了祸根,春秋时期的鲁国,三大权臣的食邑百姓和封地甚至大过君主,这样他们就开始直接就不鸟鲁君了,大唐虽然还远远没有到那种程度,但是掌管封地和百姓就等于是让臣子们掌管着一股民权势力,这样的实力一家两家或许还不能动摇帝王根本,可要是许多联合起来,帝王也不得不让步,将治民的权利全部收归帝王,只给那些权贵们按职位发放钱粮,这样能很大的减轻权贵囤积粮草,收拢百姓掌握私人力量的可能,毕竟一千户刚开始或许也就是几千人万把人,到了下一代,就可能变成几万人,几代之后变成几十万人也很正常不过,任何人掌管了几十万民百姓,都可能对帝王造成冲击。
当李二收好信纸,准备将这个户籍制度拿出来与群臣议一议的时候,不经意间看到了信封里面居然还有一张小纸附件。
“儿臣知道父皇看完这篇奏章恐怕会对免税迁民之策不屑一顾,而对户籍之策却会十分上心,其实这两策一样的重要,古之帝王一味的将关外以及边远地方的百姓往中原迁,而他们的王朝最终却都破灭了,这就证明他们所做的事情是错的,中原之地供养汉人百姓已数千年,早已贫瘠不堪,用免税政策将一部分不甘忍受贫穷的百姓迁居到南疆,可以让大唐百姓的整体耕种环境更加宽松,不出几年,不管是迁往南疆的,或者是还留在中原的百姓,手上的余财都会更多,首先启动部分地区免税只是驱动他们迁居而已,最终实现全天下百姓种地都不用交税才是儿臣希望父皇实行的大目标,这个目标咋一看上去是很大,其实则不然,儿臣觉得要不了几年,这项前无古人的壮举就能在父皇手中实现。
您可以看看日益增长的商税,从贞观元年到今年,尤其是商务部成立以后,商税的数额每年都在以倍数增加,今年的商税应该可以轻轻突破两千万贯,几百万贯的农税在巨额商税的面前已经占比很小了,您还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富裕的依然是商人,穷苦的依然是种地的百姓,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税收不平衡,百姓用一年的时间耕种,以每四口之家种十亩地计算,产出不过二十余石粮食,除去自家一年食用和税收的部分,有些家庭甚至还入不敷出,而商贾将十亩田产出的粮食或者其他物种转换成商品,则能很快的时间以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利益出售,量越大盈利越多,这导致大唐占比八成的农户百姓还没有占比一成的商人富裕,所以调节田税和商税是平衡大唐百姓财富两极分化的杠杆。
一个国家兴商业,就必然是要更兴农业,因为农业是商业的原产出者,免去了农民的田税,他们种田的积极性会更高,当他们有了多余的粮食,余财的时候,他们会购买好吃好用好玩的东西来反哺商业,陛下与其在田税和商税上都把关,则不如只把好商税这道关,比如卖一坛长安酿的阳江大曲,造酒的成本价不到一贯钱,售价却是十贯,而产生的税收才三百多文,您觉得这样合理吗?反正儿臣是认为不合理的,别说是三十税一,就算是十税一也不合理,暴利产品应该征更高的税,儿臣只不过是借此机会将调节税收开发治理南疆的事情想到了一起而已,要知道,这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有路了,相信不出两代人,我大唐的百姓就会将南疆之地走的处处都是路的。…
再说户籍制度,应该是您所想,可以很有效的减轻权贵对朝廷的影响力,不过您如果单将这条政策拿出去与大臣们商议,却是万万不可的,因为这条政策损害到了他们所有人的利益,手中无民,仓中无粮,空有一堆金银财宝对他们来说也是无用,权贵们最怕的就是自己的命像普通商贾百姓一样薄如纸,所以没有大臣会愿意让这种情况出现,之前的户籍改革之后,已经让大臣们的势力增长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一次,您可以以让权百姓的理由让他们自由选择是否做那些权贵的佃户,大臣封邑的户数和田地数量不变,把原先陛下指定划分到大臣名下的百姓改为由他们自主招募,每位有封邑的大臣只能招募够自己食邑的户数,相信到时候那些想过上更好些日子的百姓就会自己到官府申请迁居新疆域,而地主们则可能出现留下一批不愿意走的,然后招募到一些更穷的佃户的情况,直到他们招不到新的佃户了,食邑也就变的名存实亡,因为农田税年年都会降,当降到没有税收的时候,谁还愿意做别家的佃户,最多三五年的时间,陛下就能将免除田税,开发新疆域,和废除封邑食邑制度几项大事全部完成,岂不美哉。”
阳林真的是什么都敢跟李二说,不过说的李二很痛快,贞观四年的商税确实要突破两千万贯了,这还是李承乾主政的情况下,成就前无古人之壮举乃是李二毕生之所愿,阳林这封信李二看的很开心很开心,可想到许多日子不曾来拜见的汐凉,李二的眉头又皱了起来,难道朕真的没有那个小家伙有智慧?(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二章 双簧
揭塔王和莫里王的使者一齐来到了唐军的大营,据说他们身份还不低,虽然只是两王属下的战将,却与两王都有着血亲关系,木克多,者力士和琪善都曾经与他们打过照面,在冯智戴和吐蕃人没有到达交趾之前,七王虽然也想过吃掉对方,却没有现在的剑拔弩张,大臣之间的交际还是存在的,比如揭塔王属下的揭吉,就曾经贩卖过揭塔国的木料给英吉王修建王宫,莫里王的大将莫干那曾经大量购买过英吉王的帆船,与他们进行过许多次交易性质的会面。
当然,以他们目前的级别,是不可能直接见到阳林的,出面接见他们的是大唐第一集团军总参谋王成胤,原因是揭吉他们给唐军带来了很多礼物,其中就有十个美女,而木克多等一众都统副都统级别的中级将领是唐军作为陪衬的将领。
“揭吉和莫干那兄弟,有些年头不见了,你们过的可还好。”木克多热情的向两位昔日的熟人打招呼道,负责接待的正史王成胤压根没空出来瞧他们,听闻两王的礼单中有美女十人,此刻王成胤正在检查这十位美女到底美在何处呢!
“一切都好,有劳木克多和诸位兄弟相迎了。”揭吉和莫干那二人冲着木克多拍了拍胸口,就算是见过礼了,交趾七国的战将在交趾民间的社会地位并不是很高,他们也未必是效忠一个王,真正的统治和指挥者是七王。将军们都是他们花重金招揽过来的悍不畏死的猛士,他们更多时候是负责带领士兵冲锋,所以这些亡命徒在交趾军中反而很有名气。被普通士兵们唤作将军。而在这些将军之间,也有个交际圈子,相熟的人很少为敌,相互不顺眼的,又经常为敌,木克多并非是交趾最能打的将军,他的交际却最广。人也有些头脑,这也正是阳林看中他的一点,这种有些武艺。处事又圆滑的人,阳林是想带回长安继续使用的。
“两位兄弟不必客气,我们负责接待两位的总参谋,咳咳。正在查看你们献上来的礼物。”木克多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子。引着二人进了一座巨大的军帐,才坐定,就听到后帐之中一阵娇喘呻吟的声音,几个大老粗相相视一笑,心中明了的开始喝起酒桌上的饮品静静等候,这种事情在交趾之地很开放,毕竟这里的人一年到头身上都不会披几块布料,野合的事情都是普通百姓们常干的。何况是一个有地位的大官。
玩成胤一连开了三炮才从后帐出来,好不容易有一个假公济私的机会。既然阳林交给他的任务是检查礼物,他当然要好好检查检查了,憋了那么久,他的性瘾茬已严重到让他对母猪都有兴趣的地步了,这十个美女,他说什么也不打算交给阳林了。
“嗯,你们的礼物不错,本参谋很喜欢,下次还可以多送一些,本参谋最好这一口,对了,你们的大王怎么还不过来岂降啊!我家总司令还想早日得胜回长安呢`信他们都不是傻子,还企图对抗我大唐吧!”
王成胤刚开始两句说的还算轻松,后面的话就直接显得有点无理了,怎么说人家也是一国之王,礼貌面子当然是要的,但阳林有一句话他是听进去了的“其实最能让他们老实的办法是狠狠的打他们一家伙。”所以这货现在就是将就着谈谈而已,谈的不好,直接就是个搅屎棍。…
“参谋大人说的那里话,我家大王山绝对没有对抗唐军的打算的,不过我家大王世居于此,若是在唐军的威逼之下骤然间交出自己的所有,心中自然也是不甘的,若是”
“若是什么你可以直说,不过请你想清楚了再说,我们大唐一般不接受讨价还价,因为没有什么国家有资格与我们大唐讨价还价,即便你们想要什么,那也是我们总司令看你们世代经营此地不易,赐予你们的,你可明白?”王成胤继续目中无人的道。
短短几句交谈,揭吉和莫干那额头都渗出了冷汗,大唐人确实有这样的底气敢说这样的话,自他们进入交趾以来的三场大战,没有一场不是以敌军惨败的结局收场的,而如今的大唐军队更加强大了,不算留守的军队,光是出征到揭塔王城附近的军队就达到了七万之多,比揭塔莫里两王的军队之合还多的多,而且他们还配备了一千头战象,五千匹吐蕃健马,不仅所有人马都配了铁器装备,还有那种比铁器更厉害的武器,一门门重达千斤的神威大炮,早已将两人的视觉神经冲击到混乱了,他们此刻也只好将自己混乱的视线投向木克多。
“参谋大人,末将相信给他们一定的时间,他们会想的很清楚的,看在他们送给大人的礼物还算如意的份上,您就给他们指定一个时间吧!到时如果他们不能给大人一个满意的答复,相信总司令大人会有决断的。”木克多充当和事佬道。
“恩,既然你都开口了,这个面子我就当卖给你了,就给他们三天时间做决定吧!记住,大唐要的就是你们大王的所有,如果他们还想得到什么,就叫他们用自己最谦卑和诚恳的态度来这里岂降,或许我们总司令大人高兴,会将你们原有的一些东西赐回给你们,这一切取决与你们乞降的诚意和态度。”王成胤说完了这句,又急不可耐的向后帐转去,就在刚才,他的裤裆又起反应了。
王成胤一离场,木克多就起身作了个请的手势,憋了一头汗的揭吉和莫干那只得随他退出了帐外。
“木克多兄弟,你一定要帮帮我们,大王的底线是交出他的土地,至少要保证像英吉王一样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