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务的国家,比如日本,南韩,欧洲诸国,还有中东各土豪国,哪个不是被一遍遍的剪羊毛?哪怕是那些没有购买美利坚解放服务的国家,一样逃脱不了被美国剪羊毛的命运!

而在这个时空,赫斯曼身为德意志帝国的元帅和总参谋长,当然有义务把德国打造成全世界最大的解放服务提供商了。

“那我们要怎么收取解放的费用?”阿道夫。希特勒问。

这大概就是德国比不上英美苏这三个世界帝国的地方!德国毕竟只是一个“中等强国”,虽然也一度拥有殖民地,但是经营的时间并不长,也没有从殖民地捞到什么大油水。在剥削和控制外国的问题上经验不足,好在赫斯曼在后世听说过不少解放者的至理名言。

“海洋、石油、粮食和货币!”赫斯曼说,“谁控制了这四样东西,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谁就能向整个世界征税,变相的或直接的。”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灼灼地看着阿道夫。希特勒,说:“如果将人类的解放事业看成一桩生意,那么现在就是争夺市场的时候……争夺解放服务的市场!而德国必须在这场竞争中掌握最有价值的市场。

首先是海洋的控制权,这并不是指拥有多少战列舰和航空母舰,而是要控制海上通航的枢纽,比如苏伊士、比如直布罗陀、巴拿马运河、新加坡、夏威夷,当然还有英吉利海峡!这些关键点我们要尽可能的控制,要么直接解放,要么扶植亲德政权加以解放。

其次是石油,未来的几十年到一百年必然是石油的时代,石油将会成为全世界的必须品,谁掌握了全世界最多的可供输出的石油,谁就能将自己的货币变成世界货币!从目前的情况看,能够被德国掌控的石油输出地就是中东……那是德国必须要解放的地盘!

再次是粮食,没有人能不吃饭存活下来,因此粮食永远都是必须品,所以德国必须要掌握能够大量输出粮食的地盘。我想,德国应该向南美人民的解放事业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让他们摆脱美帝国主义的控制。

最后是货币,世界货币发行权的价值毋庸置疑,而且我们已经在向夺取它的方向努力了。只要我们在未来能够解放中东和南美,就能用欧洲马克来为石油和粮食贸易定价。那么世界货币发行权毫无疑问就是我们的!”

赫斯曼是在为德国的扩张,不,是德国从事的人类解放事业决定前进的方向。

这也是在里加会议前必须予以确定的。因为在里加会议上,除了发表一份高大上的解放宣言,主要的工作就是为了确定德意志解放公司和苏维埃解放公司各自的市场份额——历史上,苏维埃解放公司最后破产倒闭的原因,在赫斯曼看来就是市场份额较小,而且没有掌控利润最丰厚的中东和南美市场!

“中东?”阿道夫。希特勒的眉头皱了起来,“斯大林恐怕不会把那里让给我们吧?俄国人一直都想占领君士坦丁堡,然后大举南下!”

“俄国人不仅想要中东,”赫斯曼补充说,“巴尔干半岛一直以来也是俄国扩张的方向。另外,斯大林对失去芬兰、俄属波兰和波罗的沿岸省份一定非常不满。”

“波罗的、巴尔干、波兰、芬兰还有中东?”希特勒冷哼一声,“谁也不可能满足俄国人的野心!”

“当然不可能,”赫斯曼苦笑了一下,“但我们还得维持和苏联的关系,因为两线开战是没有胜算的。”

“但是我们不可能满足苏联!”阿道夫。希特勒严肃地指出。“即使我们把波罗的、巴尔干、波兰、芬兰还有中东都给了斯大林,他还会背叛!”

“是的,”赫斯曼笑了笑,“但我们还是可以维持和苏联的关系,直到我们打败英国和法国。”

“有这种可能吗?”阿道夫。希特勒摇摇头表示不相信。

“当然有!”赫斯曼很肯定地说,“实际上斯大林这位红色沙皇是个非常谨慎的人。而他之所以可以战胜托洛茨基成为布尔什维克的领袖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他拥有过人的魄力,而是因为他所奉行的谨慎的路线得到了大部分布尔什维克干部的拥护——当时托洛茨基所主张的路线是世界革命,这会给新生的苏维埃国家带去覆灭的风险。而斯大林主张的一国社会主义则能让那些布尔什维克干部们安心享受革命胜利成果……至少在当时他们这么认为的。”

“但是我认为斯大林最后还是会背叛我们,”希特勒阴郁地说,“实际上在波兰战役中他已经背叛过一次了!”

“或许吧,”赫斯曼无所谓地一笑,“但是这不取决于我们给苏联多少,而是取决于英美法能给苏联多少,以及苏联背叛我们的风险有多大。如果英美法给的足够多,而苏联背叛后的赢面又足够大,那么斯大林就会背叛。因为苏德之间的距离太近,打败我们苏联能得到的利益太多了。”

这番分析是建立在赫斯曼对红色帝国兴衰史的了解之上的,历史上的红色帝国曾经让西方世界瑟瑟发抖,然而它却没有挑起世界革命解放全人类的大无畏精神。而是走了一条看上去安全,但实际上却是必败的冷战对抗路线——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阵营的经济、工业、人口和资源,都无法和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相比。因此冷战对苏联是相当不利的,可以说是一种慢性自杀战略,但是苏联还是坚定不移地执行了几十年。

“所以我们只管在里加会议上坚持原则,不需要在波罗的、巴尔干、波兰、芬兰还有中东等问题上做任何让步。”赫斯曼说。“而且我们应该明确表示对解放中东的坚定立场!苏联可以去解放印度、阿富汗和东南亚,但不能去解放中东,那是属于德国!”

“可如果斯大林在我们打败英法的同时向土耳其和中东出兵呢?”阿道夫。希特勒突然问,“这是很有可能的,不是吗?”

“领袖,”赫斯曼一笑,“目前我们能够打败的只有法国。打败法国后,我们就联合意大利南下巴尔干和中东,抢在苏联之前解放那片土地!”

第326章解放者宣言

“苏联布尔什维克党的总书记斯大林和代表德意志帝国的领袖兼总理希特勒,经过会商,觉得把他们两个国家政策上若干共同原则在此时向世界宣布,是最合适的。

第一,苏德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收回一切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所带来的失地之外,不寻求任何领土的或其它方面的扩张;

第二,苏德两个社会主义国家不希望看见发生任何与有关人民自由表达的意志不相符合的领土变更;

第三,苏德两个社会主义国家支持所有被殖民和奴役的国家以及人民追求独立自由的努力;他们希望看到曾经被武力剥夺其主权及自治权的国家,重新获得主权与自治权利;

第四,苏德两个社会主义国家都认为,所有国家,不分大小,战胜者或战败者,都有机会在同等条件下,为了实现它们经济的繁荣,参加世界的贸易和获得世界的原料;

第五,苏德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希望帮助世界上的落后国家和被解放的殖民地,在经济和社会两方面取得进步,并且永远保有独立和自由;

第六,在殖民主义的暴政被最后消灭之后,苏德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希望保障世界和平,保障所有国家的独立和自由,并且努力促成所有国家包括战败者,在我们这颗星球之上共存共荣;

第七,苏德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认为,为了实现真正的和平和自由,世界上所有国家必须逐步放弃殖民主义。如果那些在海外拥有庞大殖民地并且对殖民地人民进行残酷剥削的所谓世界帝国及其背后的垄断金融寡头拒不放弃其残酷的殖民压迫政策,则全世界的和平自由将无法实现;苏联和德国也将以各种形式与之进行坚决的斗争;

第八,苏德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呼吁世界上所有反对殖民主义,支持殖民地解放和独立的进步国家,立即加入到反对殖民主义的运动中来,共同努力奋斗,为全人类赢得最美好的明天。

阿道夫。希特勒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1939年12月12日,里加。”

——以上就是将在1939年12月12日向全世界公布的《解放者宣言》(又称《里加宪章》)的全部内容。

非常的高大上,足以在被英法帝国主义压迫的亚非劳动人民中引起共鸣。同时,也给英国、法国和大西洋对岸的自由民主的灯塔国出了个巨大的难题。

……

“他们怎么可以这样,明明是两个强盗,居然厚着脸皮把自己包装成了解放者!这是我从政以来所见过的最可耻的欺骗!”

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内,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正在大声谴责《解放者宣言》。

罗斯福听了他的话却咯咯大笑起来。他看着赫尔和霍普金斯诧异的目光,笑着说:“我们有了一个好对手,不是吗?我们低估希特勒了,把他当成了墨索里尼一样的法西斯。实际上他是一个俾斯麦!”

霍普金斯用尖锐、严肃的声调插嘴说:“总统,希特勒和斯大林给我们出了很大的难题!他们举起了反对殖民主义的旗帜……而且,没有人会认为德国人在撒谎。因为德国没有殖民地,而德国的敌人恰恰是两个庞大的殖民帝国。”

“那又怎么样?”罗斯福的表情严肃了起来,“德国人不能指望印度人、阿拉伯人或非洲的黑人作为盟友。而斯大林……他和希特勒一起发表这份宣言也不意味着苏联会参战。我想,苏联只是想在大英帝国崩溃后,毫无风险的去瓜分它的遗产。所以德国现在仍然是孤军奋战!而大英帝国如果聪明一点,还是有机会拉拢苏联的。”

“总统,您的意思是……”哈里。霍普金斯问。

“与其在死去后让他人享用遗产,不如在活着的时候把财富用在刀刃上!”罗斯福说,“哈里你已经摸清了斯大林的底牌,他需要实实在在的利益,而大英帝国手中恰好有沙皇最想要的利益。”

沙皇最想要的当然是收复君士坦丁堡,从而打通南下地中海和印度洋的通道了!而斯大林这位红色沙皇想来也不例外。

“可是这不可能,”科德尔。赫尔说,“大英帝国不可能放弃中东。”

罗斯福仿佛非常无奈,把眉毛一扬。“大英帝国都要死了,还像一个守财奴一样不舍得花钱买药,那美利坚也就无能为力了。”

他看着国务卿赫尔,赫尔说:“总统,我会把您的话转告给张伯伦首相。”

罗斯福又说:“你再告诉英国人,《中立法案》会很快在国会得到通过。他们需要的F2A水牛式飞机现在已经准备好了,随时能够起运。另外,大西洋舰队很快就会在纽约冰岛的航线上展开武装巡航,以捍卫美国的航行自由!”

……

“我谨代表德意志帝国皇帝陛下和全体德国人民,祝愿伟大的社会主义苏联在布尔什维克党的英明领导下永远繁荣和富强!”

金碧辉煌的里加城堡内,这时正在举行一场庆祝酒会——庆祝苏联和德国联合发表《解放者宣言》的酒会。

德国领袖兼总理阿道夫。希特勒高举装着白开水的酒杯,用充满感情的口气说着祝酒词。

苏联的慈父领袖斯大林虽然听不懂希特勒说的德语,但还是马上举起装着伏特加的酒杯:“由老一辈领导人(威廉皇帝和列宁同志)所开创的,用鲜血和生命凝结而成的德国和苏联人民的友谊,必将在全世界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变得牢不可破!”

“牢不可破的苏德友谊万岁!”

“社会主义旗帜下的苏德团结万岁!”

宴会厅里的人们全都跟着一起高举酒杯,用最真诚最欢快的语气说着祝愿苏德友谊和团结的话。

赫斯曼和伏罗希洛夫并排站在一起,手里端着个倒满香槟酒的玻璃杯,在说完祝酒词后用俄语和伏罗希洛夫低声交谈。

“伏罗希洛夫同志,现在的布列斯特要塞可不是1917年的样子,波兰人接管那里后是下了大本钱经营的。毕苏斯基在世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你们发动进攻。因此那里的防御几乎可以和马奇诺防线相比!所以红军久攻不克真的不是巴甫洛夫将军的错,换我去一样没办法。”

布列斯特的血战还在继续!斯大林将会面的时间一拖再拖,就是为了布列斯特——他希望能在红军解放布列斯特后风风光光去见希特勒。

可是结果却让他非常丢脸,一座要塞居然抵挡了苏联红军整整2个月,到现在也没有打下来。

不过只要了解布列斯特要塞的防御情况,就能理解苏联红军为什么会久攻不克了——那不是红军不能打,而是要塞修得太坚固。那里的防御体系和马奇诺防线和齐格菲防线仿佛。如果让巴甫洛夫指挥几十万红军去打马奇诺防线,肯定也是现在这么个结果。

这种筑垒+要塞的防御,必须要超大口径的重炮慢慢轰击才能突破。在一战的时候,德军同样在列日要塞前被阻挡了十几天,最后还是靠四门420mm口径的“大贝莎”轰了5天才摧毁了12座钢筋混凝土的堡垒。

可是在布列斯特,苏联红军根本没有这样的大杀器。虽然苏联红军奉行大炮兵主义,在过去的20年间苏联也在德国的帮助下建立许多生产大炮和炮弹的工厂。但是在超大口径火炮的生产制造方面,却还是比较落后的。

目前斯大林的武库中最凶猛的大口径火炮就是BR18式305mm重型榴弹炮和TM312式305mm/L52列车炮。这种火炮虽然威力凶猛,但毕竟是沙俄时代的遗物,波兰人也早就知道底细。在扩建和加固布列斯特要塞的时候,对重要堡垒的防炮要求,都能顶住305mm口径大炮的几次轰击。

因此在扫清了布列斯特外围后,巴甫洛夫调集来的305mm口径大炮并没有能轰开12座环绕布列斯特核心要素的堡垒。

没有重炮,巴甫洛夫也束手无策,发动了几次强攻,结果都损失惨重。不过斯大林也没有把他撤职查办,因为乌克兰方面的作战同样不顺利。基辅城打了一个多月,文尼察直到12月10日才被全部攻占,而敖德萨的抵抗到今天还在继续。

同时,乌克兰反革命匪帮的顽抗也让红军吃了苦头,在右岸乌克兰各地建立布尔什维克统治的进程也没想象中那么快。为此赫鲁晓夫同志已经写了几份非常深刻触及灵魂的检讨——他还是有点低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