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血宏图-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父亲,家中一切安好,还请父亲不要牵挂,孩儿、孩儿……”
吱呒着,叶恩颐却是叩头不敢言语,生怕自己话一出口便惹恼了父亲。若是有选择的话,他并不愿意来广州,可他却不能不来,因为叶家的安危全系在他的身上。
“老家,颐儿是受人所托过来的!”
汪叶氏看着继子的这般模样,心知其不敢把此行的目的道,便便主动替其说道。
“受人所托?何人所托?”
“颐儿,还不把信拿给你爹!”
被母亲这么提醒着,叶恩颐才想到自己此行的目的,连忙将信从怀中取出来。
“信?”
从儿子的手中接过信,看着信封上写着的“叶昆臣兄亲启”的字迹,略感熟悉的他眉头便是猛然一皱,他认出来这是谁的字了。
是前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字,实际上,两人并没有太多的交际,相比于骆秉章的中年得志,叶名琛可谓是少年得意,四十五岁便贵为两广总督。现在这降了贼的骆秉章却写信给自己,还让叶恩颐从武昌带来?
他并没有立即拆开信,而是看着叶恩颐问道。
“颐儿,你是怎么过来的?”
“回父亲,孩儿是随人一同来的广州,那几人是,是……”
叶恩颐的话声不大,但叶名琛还是听出了来了,那几人是逆贼。
“他们现在何处?”
“父亲,他们进城后,便于孩儿分开了,说是另,另有要事!”
另有要事……
会是什么事?
心头一紧,叶名琛便连忙细细询问起来,尽管叶恩颐并不知道父亲想要知道什么,但面对父亲的问题时,他仍然一一告知。
“一共十三人,领头的骆大……骆贼的亲信,这一路上对儿子倒是颇为照顾……”
难道他们是害怕自己对他们下手?
所以才会把颐儿送到府中,然后就离开了以等自己的消息?
就在叶名琛疑惑不已的时候,那边却传来师爷的喊声。
“大人、大人,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急匆匆赶过来的徐志林一边跑,一边嚷着,他那张本就白净的脸庞这会已经全没有了一丝血色,虽说天气寒冷,可他的额头上却冒着汗,虽是年迈,可却是在大步急跑。待他不顾体统的冲到后宅,瞧见叶名琛便大声说道。
“大人,出,出大事了……”
气喘吁吁的徐志林瞧着叶名琛,连声说道。
“徐师爷,到底是何事让你如此惊慌!”
叶名琛的心底“咯噔”一声,虽说其还没有说话,但是他隐隐的猜了出来,肯定是出大事了!而且十之八九与带颐儿来广州的那些贼逆有关!
“大,大人!”
喘了口气,徐志林看着大人说道。
“柏、柏大人,在,在路上被人杀了!”
“什么!”
惊叫一声叶名琛只觉得的一阵头晕目眩,以至于差一点摔倒下去,他的嘴边更是喃喃着。
“这,这可是如何是好……”
在他惊恐的喃语时,那张肥臃的脸庞更是变成银白,全没有丝毫血色,以至于就连那过度肥胖的身体都开始摇摇晃晃起来。
“完了,完了……”
唇边喃语着,叶名琛的脸上尽是死灰之色,在他的身体摇晃,将要站不稳时叶恩颐连忙扶着他。
“父亲,你,您这是怎么了?”
“完了,叶家完了……”
看着面前的妻儿,叶名琛苦叹道。
“这次叶家怕再也保不住了……”
第233章 问仙(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乱!
岂止只是一个乱字!
整个广州城内,在近晚的时候,尽是一片混乱,街上随处可见摊贩丢下的瓜菜,路两边的店家更是紧闭着大门,整个广州城内就像遭遇了一场劫难似的,乱蓬蓬的,到处都是四散奔逃的百姓。
在广州城西,八旗驻防之地,虽说广州未设满城,却分了“兵地”、“民境”,这城西便是驻防的兵地,虽未设墙,可于路口却设有几道木制的栅栏,此时数道栅栏紧闭,旗兵无不是紧张兮兮的盯着民境。
怎么了?
这些旗兵们瞧着静静的街道,在心底这般嘀咕着。
就在半个钟头前,广州将军的命令使得满城城门紧闭,那些兵卒更是被驱赶着,拿着刀枪盯着那汉城民境。
广东巡抚被人当街刺杀!
在这个消息传来的时候,让这些一直忧心着局势的旗兵无不是心头猛跳,先前他们确实听到了枪声,不过他们只以为是鞭炮声。可谁曾想却是刺杀广东巡抚的枪声。
因为时局的关系,过去一段时间,这广州驻防一直保持戒备,这边将军衙门的命令刚一下来,那边城门迅速紧闭,兵丁迅速上了拿起了刀枪,甚至就连同那购自洋人的洋炮也摘掉了罩衣,瞄准着城外。
难不成天地会的洪兵要打来了?
与此同时,广州城内各种各洋的谣言传开了。
什么洪兵攻城了,什么湖广的义军打来了,诸如此类的流言之中,最为惊人的恐怕还是“两广总督叶大人降汉”的谣言,这个时候,谁也辨不出这流言的真假,百姓们辩不出,他们四处传播着,甚至就连同广州将军都分不清,若不然,他便不会令人将城墙上的洋炮移出十几门对准民境,甚至对准了两广总督府。
在广州城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谣言四起的时候,在两广总督府内,失魂落魄的叶名琛并没有招集幕僚、下属商讨如何处置,而是悄悄的来到了位于后宅的“长春仙馆”,那是他为迎养父亲修建的仙馆,里面供奉吕洞宾跟李太白两个人。他的父亲叶志诜,他独信占扶乩,每事必扶,每事必占,对于扶乩,叶名琛同样深信不已,父子两个人都信。
甚至可以说,在过去的宦海生涯中,这扶乩的结果曾一次又一次给他以帮助,令他渡过一个个难关,现在,和过去一样,叶名琛又一次把希望寄予此。
“大儿,你且做下!”
正在仙馆里的叶志诜见到儿子失魂落魄的走了进来,心知其碰着难题的他便请儿子做下,这仙馆里的仙师是个扶乩的好手,过去不管什么事,他都需加以扶乩方才做定。现在自然也不例外。
“大儿,什么事?”
父亲的询问让叶名琛长叹口气,连忙将事情一一靠知。在听到广东巡抚被刺于街头时,正敲着木鱼,瞧着似乎有几分仙风道骨的仙师那双目猛的一睁,脸色瞬间急变,那惊恐的目光中更是闪动着几分不定之色。
“这……”
父亲的惊讶让叶名琛长叹道。
“这件事,说起来与儿没有关系,可若是传出去,不定会传成什么样子,这次儿子唯恐……”
不等叶名琛说完,叶志诜便收拾心神,冲着敲着木鱼的仙师说道。
“还是先问过仙师再说!”
扶鸾时必须有正鸾、副鸾各一人,另需唱生二人及记录二人,合称为六部人员。运用一Y字型桃木和柳木合成的木笔,而在默认的沙盘上,由鸾生执笔挥动成字,并经唱生依字迹唱出来,经记录生抄录成为文章诗词,最后对该讯息作出解释。
焚上香烛,行礼已毕,便画了一道朱符,祷告一番,向炉上焚了。与往日一样,仙师为正鸾,副鸾自然是叶志诜,而叶名琛则坐于其下,静听着上仙的答复。
片刻后,沙盘前坐着的那有几分仙风道骨的仙师指那香炉上的烟,向旁边的唱生说道:
“烟已直了,大仙来了。”
两个人分立两旁,由仙师执笔挥动成字,并经唱生依字迹唱出来,微瞧那上面,写的是一首唐诗。而唱生则跟着说道。
“人有梦仙者,梦身升上清。坐乘一白鹤,前引双红旌。羽衣忽飘飘,玉鸾俄铮铮。半空直下视,人世尘冥冥。吾乃执符使者是也,今日玉皇驾到,速迎。”
跪于其下的叶名琛赶忙向外作了几个揖,只见那乩上又写道:
“渐失乡国处,才分山水形。东海一片白,列岳五点青。须臾群仙来,相引朝玉京。安期羡门辈,列侍如公卿。仰谒玉皇帝,稽首前致诚。帝言汝仙才,努力勿自轻。。吾乃玉皇是也。”
“叩见玉皇!”
叶名琛刚要下跪,乩上又写道:
“速速免跪,今日诸仙同降,快快设座。”
叶名琛连忙屏着鼻息,向上面作了许多揖,只见那乩又动着写道:
“却后十五年,期汝不死庭。再拜受斯言,既寤喜且惊。秘之不敢泄,誓志居岩扃。恩爱舍骨肉,饮食断膻腥。朝餐云母散,夜吸沆瀣精。空山三十载,日望辎輧迎。前期过已久,鸾鹤无来声。齿发日衰白,耳目减聪明。”
对于这首诗,叶名琛自然不陌生,这是白居易的,往日扶乩他还没有瞧过这样的诗,两眼钉在乩盘上,看那乩写道。
“一朝同物化,身与粪壤并。神仙信有之,俗力非可营。苟无金骨相,不列丹台名。徒传辟谷法,虚受烧丹经。只自取勤苦,百年终不成。悲哉梦仙人,一梦误一生。”
叶名琛仔细一读,看来这首诗,他看得有些诧异,这个分明是在提醒着他的口气,哪是什么仙人的吐嘱。这首诗讲了一个“一梦误一生”之事,说是有一个人因为把梦当真,结果抛妻弃子,结果求仙不成,耽误一生。
“一梦误一生……”
这……于心底念叨着这句话,叶名琛却是也无心观看了。他站在那里,一面思索着,一面看那仙师扶完了一首诗。听了一遍,便恭恭敬敬作上一个揖。
待到玉皇与上仙都请返之后,叶名琛便走到旁边的案上,认真的苦吟着这首。此时他的心神纷乱,这“一梦误一生……”到底是何意?
“敢问仙师,此诗为何意?”
叶名琛有些紧张的看着仙师问道。
“天机不可泄露!”
仙师摇摇头,却是没有理会叶名琛,见其皱眉凝思,便又说道。
“大人所求之解,尽此此诗之中,大人请回吧!”
话声落下之后,仙师又一次敲响了木鱼,似乎那凡间诸事再于他无关了。
“只自取勤苦,百年终不成。悲哉梦仙人,一梦误一生!”
离开了仙馆,置身于走廊中的叶名琛看着那被风吹掉的落叶,心底却又是一阵感叹,忍不住再次念着那诗,
“悲哉梦仙人,一梦误一生……”
莫非,这是在提醒自己?
提醒自己什么?
提醒自己“一梦误一生”,这梦为何梦?
“帝言汝仙才,努力勿自轻。却后十五年,期汝不死庭。”
反复将此诗于心底念叨着,慢慢的在叶名琛的脑海中,那他与那求仙之人似乎成了一个人,那求仙人所求之仙,可不就是他所求的仁途吗?
难道是说,现在自己把这梦当了真?
不对,不对,这那是梦,分明就是前程……自己把这前程当了真,不对,这前程又岂是梦?
当然不是梦,若是梦的话……可这诗是什么意思?
在内心的纠结中“一梦误一生”五字又一次与他的心底浮现了。
“一梦误一生、一梦误一生……”
不是梦了他的一生,而是他这前程误了他一生,是了,是自己现在的前程,为何会误自己一生?为何会令自己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可就是鬼迷心窍、一心仙途嘛,这个把梦做真,做的是什么真?不就是把这大清国的江山当成了真!
是了!是了,没错,就是如此!
终于,在这一瞬间,所有先前弄不明白的,弄不清楚的,这会都理顺了、弄懂了,这扶乩的启示就在于此。
这大清国的气数要尽!这京城的局势可不就是如此吗?京城眼瞧着不保,甚至就连那皇上……若是自己一心做这大清国的忠臣,又将如何?到时候可不就是前程不保,一误一生嘛!
“天机、天机……”
何谓天机?这改朝换代可不就是天机嘛!
“难怪、难怪,天机不可泄露……”
暗自叮嘱着自己,可叶名琛却又迷茫了,这大清国的气数将尽倒是不假,可问题是,现在他应该怎么办?
降太平军?
不成!
这个念头不过刚一冒出来他便打消了,且不说那太平天国不容人,便是容得了旁人也不见得会容下他叶名琛,毕竟这两年死于他叶名琛令下的天地会众又岂止数万,万一他们之中若是有人与太平军有所联系的话,那到时候太平军又岂会容得下自己?
心思略微一沉,突然他的眼前又是一亮!想送一路护送着儿子来广州的那些人,与此同时他的眉头又是一锁。
“难道说,是他们下的手……”
第234章 报国?(第二更,求支持)
大年初一,正是年节之时,
往年到了这个时候,是广州驻防旗营里最为热闹的时候,该领的旗饷领过了,皇上多赏的一月恩饷也领完了,就连同那“岁米”、“冬肉”也折成足够银发了下来,当然那只存在于“兵册”上的“驻防旗丁三马”的几十两“马干”同样也发到了兵丁的手中。
这大清国对旗人的恩养制度不可谓不完善,对旗人的福利不可谓不优厚,旗人作为“国之根本”从出生到死亡都得到了细致入微的照顾,可以说即便是在中国历代王朝中除宗室子弟以外不可奢求的政策。
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每岁数十两的超过七八品官的“铁杆庄稼”,才使得这城西驻防旗营从来都比汉城热闹,当汉城的汉人平民百姓以为年关难熬的时候,这满城里领了“岁米”、“冬肉”以及“马干”的旗丁却是欢声笑语的,汉人百姓在年关时才会放上一串五寸长的鞭炮时,这旗营里头提前十数天便放起了炮来,还都是那至少一托长的“红瓤大碎花”。
可今年却与往岁不同,此时的广州旗营里头,却是一片愁云惨雾。
往年所有的热闹劲,却完全不见了踪影。往年那旗营里头租给汉人商户的铺子这会冷冷清清。商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