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督师-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375章 形势

 吕汉强没有按照齐飞的立场,抓紧一切时间往回赶,这时候,他稳稳的坐在灯火下,正在看各地往来的公文。

  

    由于自己四处奔波,家书已经断绝很久了,也不知道娘和如雨怎么样了,对娘和弟妹们的惦记,对如雨的思念只要一有闲空,就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提起笔想给娘和如雨写封信,但看看堆在案头如山的案牍,也只能放弃,“不会太久的,只要这一仗我们胜利了,那时候我就可以抽空回家一趟了,反正怎么的我都要督师回京,会会那野猪皮皇太极的。”

  

    第一个还是看由商行一站站追上来的王方情报。

  

    这次王方的情报更不好了,一切表现都证明,后金的皇太极已经完成了对蒙古诸部的统一,大明北面的屏障已经彻底的向皇太极敞开了。

  

    其实蒙古降后金,还是这大明群臣做的好事。

  

    其实要说蒙古诸部一直以来选边战队,都是明智的选了大明,一来是他们祖祖辈辈被大明打怕了,二来怎么看女真以弹丸之地对抗广袤的大明都是在螳臂当车,有点不自量力的意思,尤其这女真,一直就没有坚定的建国的意思,只要和大明打一个胜仗,就会携着胜仗的余威向大明申请议和,最近以来去国号这事情都出来了,因此更让大家不看好他。

  

    但是,凡事都坏在一群迂腐的文人身上,当时大明的魏忠贤是个狠人,他许诺给蒙古诸部,凡事砍下一个后金人的脑袋,不论老幼,奖励铁锅一口,茶砖二斤,或者是银子五两。

  

    这是一个丰厚的,相对于物资贫乏的蒙古人来说,那是让人发指的赏格,于是大家有事没事就跑后金境内割人头,刚开始的单独行动,后来是整队出击,最后是蒙古诸部王爷可汗都带队参与,一年下来,割来的人头比几十万关宁大军奉上请功的要多的多,而大明付出的却比给关宁的赏格要少的少。

  

    魏忠贤是个厚道人,这一算计,合算啊,于是,对每个蒙古人送来的脑袋点检之后,就童叟无欺的给与承诺的赏格,偶尔还在铁锅之外,再搭档一把饭勺,你看看人家魏忠贤多会做生意,结果就是,蒙古人嗷嗷叫的继续收割铁锅饭勺。

第376章 正派与反派的纠结

 对于温体仁那么理直气壮的几个凭什么,不过崇祯为了五年复辽的大业,还是回了温体仁的票拟,既然户部没钱,那还是我内帑来发吧,因为这时候皇家驿递商行分红了,整整一百五十万两银子入账,但王侍郎和赵良等,坚决的扣住了一百万,给了王承恩提走了五十万两,这让王承恩很是抱怨了一番,但王方和王侍郎等的理由也是冠冕堂皇,大家继续下一步的募集股本,那时候想要控股,就要有现银,要不,皇帝怎么啦,在商业上人人平等,要么大家一看你总是空手套白狼,就会应了商业里的那句话:大家就一拍两散,最后一切完蛋。于是王承恩只得捏着鼻子拿了五十万回来。

  

    但这五十万对崇祯这时候来说,绝对是一笔巨款,于是挤了三十万两银子给袁崇焕运去了,勇于任事地袁崇焕遂借口军饷不足,再次先斩后奏下令把宁远军粮卖给后金军。以冲军饷,并且没有向朝廷报告。

  

    七月初,边境各的流言四起,众口一词的声称喀喇沁蒙古正在储备南下地军粮。而王方的情报更是准确到了粮食的来龙去脉,多少数目,哪日出了多少,经手押运的是谁,可谓证据确凿,这时候,翰林院编修陈仁锡正好巡视边关,他急奏朝廷,喀喇沁蒙古部落一万男丁,其中八千在宁远关外运输明军军粮,其中还有四百多后金地满八旗男丁。

  

    对此,接到王方情报和陈仁锡奏折的崇祯闻讯大惊,他立刻下旨严责蓟辽督师袁崇焕,“据报西夷市买货物。明是接应东夷,藉寇资盗,岂容听许?”崇祯命令袁崇焕立刻中止卖军粮给后金军地行为,并对他地行为作出解释。

  

    袁崇焕则毫不犹豫的抗旨,他一面封锁东江镇想把毛文龙饿死。一面大卖特卖军粮给敌人,同时还信誓旦旦的替后金蒙八旗向崇祯保证道:“这些人哀求备至,愿以妻子为质,保证不敢诱奴入犯蓟辽。”

  

    明廷接到奏报后,崇祯再次下令严禁卖粮给后金军,“西夷通奴,讥防紧要。奏内各夷市买布帛于东,明是接应,何以制奴?着该督抚严行禁止。”自从袁崇焕保证五年平辽以来,崇祯皇帝还没有一次驳回过袁崇焕地奏章。所以崇祯皇帝就又给袁崇焕开了一个小口子,允许袁崇焕计口给粮。但不许进行贸易,否则以“通夷论处”,而袁崇焕则再次抗旨不遵……

  

    崇祯二年六月,毛文龙死后皇太极立即宣布起兵伐明。十五日。喀喇沁蒙古的布尔噶都到辽阳和皇太极商谈向导问题。同时喀喇沁蒙古奉皇太极所命开始大肆制造木船,以备运输物资所用,面对如此地异动,辽东都司府没有做出任何反应。

  

    随即皇太极又招来束不蒙古,他们一直讨论到九月初八才完成了一起具体细节,九月二十二日,范文斗兴高采烈的最后一次来辽阳,向皇太极报告粮食已经准备就绪。就等着挤走吕汉强,然后四百万石粮食就会沿着雁门和张家口源源不断的运出,在蒙南集结,并与皇太极签署了以公平公正,双边互信的战争红利的分配合同,入侵已经就在眼前,而这时候,无论是睁眼瞎都知道了形势的危机,辽东都司府却没有发出任何警报。

  

    大明北方已经危如累卵,可朝廷却不做任何举措,不但不做,而且还应袁崇焕的要求,抽调北方军镇三万精锐入锦州一线,这样大明北方各个军镇只剩下字面上的四万人马,其中还都是老弱病残,无饷无粮。

第377章 平陆保卫战

 齐飞的盟军在小斜关睡了一觉,谁知道这一睡,倒是勾起了半月的疲乏,温暖的房间不再有寒露之苦,热乎的炕头更让人睡的慵懒无比,这下子,就连吃饭都不能让他们再次起来,即便是外面聚将的鼓声敲的震天的响,也没有一个人愿意动弹,不过是将被子干脆罩到脑袋上,遮住这烦人的鼓声,然后继续酣甜大谁。

  

    看着日头已经上了三杆,自己的面前竟然连一个盟军的头目都没到,即便是自己的亲信王青也是踉踉跄跄睡眼惺忪,是唯一赶来的,齐飞现在是后悔不迭啊,当时真的不该答应大家在这里安心的修整啊,这下算是彻底的睡散了架子了。

  

    其实自己早就应该知道,半个月的风餐露宿,再加上这几日连番大战,早就透支了喽啰们的体力,坚持着也就坚持着了,一旦睡下去,便再也难起来了,不睡他个天昏地暗,骨疏肉麻,不睡他个彻底恢复是不能再起作用了,即便这时候,睡死几百个也绝对再正常不过了。

  

    “不行,就是用鞭子抽也要将他们抽起来,不为别的,就为不让他们睡死过去。”齐飞咬焦急的做出了决定。

  

    现在接受他任务的就只有高迎祥和他的五千部武。看着浑身灰尘,满脸疲惫,但依旧战意昂扬的高迎祥所部,齐飞真的是羡慕嫉妒了,什么时候自己也能有往来百里,还要扩大搜索面积,回来之后依旧如此斗志的手下?在齐飞看来,这些人带在高迎祥的手下简直就白瞎了:“是不是该想个办法,最终将这五千强兵收归自己手下?”这个想法一经出现在脑海里就好像跗骨之蛆再也难以挥去。

  

    乱哄哄睡得找不到东南西北的杆子被高迎祥兄弟的马鞭打起,整队出发的时候已经是日当中天,无形中,再一次失去了宝贵的一天。

  

    平陆城里,县衙已经成了临时的帅府,应该按照这个时代的名称叫做守备府,子涵一身戎装低头看着桌案上的地图,不断的将一个个命令发出。

  

    自己的亲信家丁齐策的阵亡,和平陆卫所以及增援去的五百兄弟全军覆没的消息已经被老镇抚详细的汇报了,子涵没有哭泣,更没有一点哀伤的意思,“身为士兵,就应该这样,原先我们都活的太窝囊,整日看着那些荀贵的脸色,整日担惊受怕的怕皇家惦记,其实,维护我们三百年荣耀的,便是这一代代战死沙场。

第378章 兵临城下

 朝阳再次升起的时候,齐飞与八家头领还有高迎祥站在了城东最好的一座山峰上,观察着他们最终的猎物——平陆。

  

    看似易功难守的平陆,站在这里却让所有的人都不由得深吸了口冷气,其实,大家都被平陆憨厚的名字忽悠了。

  

    站在攻击方的角度,平陆县城城墙完整而高大,城外被三道小斜关那样断断续续交错的壕沟所围绕,南临黄河,大兵团根本施展不开,东林王沙涧黄河枝杈,而且吕汉强在这个枝杈里建立了规模宏大的渡口,最可气的是,在这个枝杈的西岸,又建立了森严的军事壁垒,两地距离简直近的跑马不过一个时辰就能到,这简直就成了姊妹城了。

  

    剩下的就只有西面和北面还能展开兵马,这样就给守军以全面对付两方的能力。

  

    困难归困难,但平陆的富庶也的确让所有观察的人深深的吸了口气之后由衷的发出一阵欢呼。

  

    就在朝阳里,平陆县城内没看出有一般县城那种颓废的破败,节次鳞比的房屋整齐而规整,沿街无数店铺的旗帆简直让人眼花缭乱,尤其在这个时候,每家每户的烟囱都在冒烟,这说明大家开始在做早饭。单单就这一点就与众不同,先不说彻底残破的陕西,就是放眼整个大明,一大早能家家户户炊烟袅袅的能有几个县城?一个称为富庶的地方,做饭时候能有一半民宅升起炊烟,那都是可以炫耀与吹嘘的了,哪里有这般光景?

  

    再看王沙涧渡口,这时候不但新区已经炊烟笼罩,就那渡口里停留的无数大船,就让人眼馋心热,那些大船多的几乎罩满了整个河道,而这时候,虽然盟军逼近,但在西岸军事堡垒的保护下,依旧不断的有大船吃水很深的往黄河行驶而去,他们一出码头进入黄河,或者南下,或者扯起风帆靠着黄河南岸逆流而上,那上面堆叠如山的麻袋说明,吕汉强在大战即将降临的时候,依旧在往外出粮,他们这些船只,是逆流而上,直接去运城,去山西北部。

  

    而每走一条船,就会有老早就停泊在黄河上不能进入码头的粮船在一艘艘小船的引领下,不慌不忙的靠上码头,然后无数苦力立刻登船,井然有序的开始讲各种物资,主要是粮食卸进厂库。

第379章 驱民攻城

 战鼓生再次在这瑟瑟的秋风之中震天的响起,整个盟军营地开始动了起来,各路人马在各自首领的催促打骂下,不断乱哄哄的向城墙下面汇聚,前面依旧是双盾的龟壳大阵,后面是东一群西一伙,有的抬着连夜草草打造的云梯,有的推着用房梁改造的撞车,带着对财富无限的渴望,红着眼睛,如涓涓溪水慢慢的汇集成一个巨大的洪流,最后在平陆城前汇集成一片人头的海洋,放眼望去真的可谓一望无尽蔚为壮观。

  但这时候,在这片精壮的杆子刀枪前面,在直接面对平陆县城最前沿的阵地上,却被驱赶来一片片哭嚎哀求的百姓,母亲搂着儿子,老汉抱着孙女,站在猎猎寒风里,虽然不断的有人跪下给那些杆子磕头求饶,但换来的不是同情而是一顿拳脚棍棒。

  这些妇孺都是高迎祥带着人马连夜在附近收罗抓捕来的,当初吕焕之规劝他们进城,但他们却存着侥幸之心,不愿意离开老宅家园,以为杆子原先也是百姓,会大发仁慈放过他们,但结果却是如此的残酷,面对凶神恶煞般的杆子,他们剩下的只有哀嚎求告。

  但这样软弱的声音是不能打动任何杆子的,他们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需要老弱去为他们填满前面深深的沟渠,需要他们为自己消耗守军的滚木器械,消耗那可怕的巨箭。

  盟军这里集结完毕,城墙上早就准备停当,见贼人汇集,负责带队的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也开始大呼小叫的组织人马防御,各种攻守器具被民夫不断的抬到城上,身穿火红号坎的守城将校手中拿着大刀,在这些浑身发抖的签丁身后往来奔跑,不断呼喊着,鼓励着,整个守城乡勇兵丁一个个神情肃穆如临大敌。

  一番纷乱之后,整个战场却突然的寂静起来,所有的人都秉住呼吸,拿眼睛狠狠的盯住对方,任突然乍起的秋风在城上城下噬意呼号,扯起敌我大旗扑拉拉的山响。

  “咚咚咚,咚咚咚咚。”石破天惊的一阵沉闷的鼓响,紧随着是几十面大鼓跟随,如漫天沉雷滚滚而过,震碎了这大战之前难得的寂静。

  突然听到杆子阵前,一个小女孩的尖细哭声在人海里响起。

  是的,在那震天动地的战鼓声中,清晰的听到了一声尖细哭号,那样的悲戚尖锐,就像是一把尖利的匕首,划破了死气沉沉的天幕,然后深深的扎进所有人的心里,即便鼓声响彻天地,但也压不下这尖利的哭号。

  随着这哭声而后就是一片哭声,而后就是震天震地的嚎啕,天地都为之一暗,刚刚升起的太阳也如不忍看着同类相杀而躲进了唯一一片乌云里面。

  但哭泣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太阳也不能永远躲开,还是不忍心的再次露出他已经变红的眼睛,眼睁睁的看着即将到来的他的子民的互相杀戮。

  没有哪个人真的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没有人真正漠视自己的生死,蝼蚁尚且贪生,更何况是这些寻常百姓?

  但没奈何,这一刻,这些无辜的百姓命中注定了就是这样的结果,乱世人命如草芥,所以哭泣是为了自己悲惨的命运,和明明白白的结局。

  在震天的嚎啕中在首领的鞭打斥骂中,百姓们开始力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