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督师-第2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略检阅清点人数,这一下可要了命了,这些将士们个个都是吃空饷吃空额吃习惯了,你这突然间跑这儿检阅,那这一切的老底儿都将大白于天下,无数人头就将滚滚落地,这可是要人命的大事,必须抓紧时间出外雇人充数。
可出外雇人那是要钱的,时间长了可就要倾家荡产了,当小心翼翼的问来人经略什么时候检阅的时候,那个传令的憋着嘴道:“不知道,也许是今天,也许是明天,说不准还是一个月半年才到你这,候着。”然后就扬长而去。
这算什么事儿?按照这个道理来说,那他一年不来,我们大家就得一年窝在军营里不动呗,不行,这肯定是有原因,得赶紧上报祖将军,于是,关宁铁骑在各地的军营主将,纷纷派出精兵跑向锦州向祖大寿汇报自己的情况,这时候,还哪里有时间去收什么税,保住老命才是要紧。
这时候,祖大寿已经得到了各地哨卡汇报来的消息,说是吕汉强派出人手,让一个叫国公的嚣张的家伙带着一群家丁恶奴,就在自己哨卡的对面设立哨卡,而他们这些哨卡,就是监视自己的,只要是商贾运货过来,他们立刻站出来大声的说,这是我们复辽军的军资,谁敢阻拦就以贻误战机罪杀无赦,这样,各地哨卡的士兵们就再也不敢拦截商贾们收取捐税了,这让祖大寿简直怒火中烧:“好你个吕汉强,竟然给我来了这一招儿,不行,这事我非得和你打打擂台。”
结果这擂台还没准备打呢,那边是孙承宗已经传下手谕,准备检阅关宁军,要求关宁军所有将士不得出营半步,而至于什么时候检阅,孙承忠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时间。
祖大寿可以跋扈,但他还没到敢于直接拒绝这个顶头上司手谕的地步,因此上,只能捏着鼻子命令所有的将士谨守营门。随时等待经略大人的检阅,尤其在这个时间段,千万不要给自己捅出什么娄子。至于关卡的问题,祖大寿绝对不与吕汉强善罢甘休。
于是行文吕汉强,严厉指责吕汉强的这种令人指的越权行为,结果每日出的斥责公文,都如泥牛入海,吕汉强连理都不理他。
没办法,祖大寿不得不带着自己的亲兵,直接找上吕汉强去,想要和他理论。
结果,祖大寿到了大凌河,大凌河的守军告诉祖大寿,我们吕大人去了北镇了,结果祖大寿追到北镇,这里的守将告诉他,我们的吕大人去了黑山。急匆匆追到黑山,黑山的守将告诉祖大寿,我们的吕大人去了义县,没办法,再赶奔义县,结果,他得到的消息是,我们的吕大人去了大凌河,没办法,继续追回大凌河,结果得到的报告是我们的吕大人,似乎可能,是去了蒙古,去会见林丹汗了;
这下麻烦了,祖大寿可以在辽西地区跑来跑去,但他没有皇上的圣旨,上级的将令,是绝对不敢踏入蒙古一步,因此,他只能沮丧地问道,那你们大人什么时候回来?结果接待他的许杰就摇着头道:“祖大将军,不瞒您说,我们还在等着他有紧急事情汇报,不过你也知道我们家大人的性子,只要一出去,那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也不知道它会飘到哪里去,因此上,我们也正在四处寻找他,祖大人,有什么事儿您还是等我们吕大人回来再说吧。”
祖大寿就咬牙切齿的嘀咕,这小子是故意的躲着我,你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早晚你会回来的,只要你回来,这个擂台,我一定要跟你打到底。
结果坐在后面书房给家人,给大哥二哥写信的吕汉强头都没抬的问身边的常随王建:“祖大寿走啦?”
王建就边给吕汉强的砚台里添水边回答:“其实祖大寿也怪可怜的,平白的少了许多收入,还跑的跟个狗似的,在这里,连口茶水也没有,不走还能怎么滴?”
吕汉强就笑着将给卢象升的信折叠好塞进信封,然后伸个懒腰道:“什么叫给脸不要脸?这就是了,当初我和他好说好商量的,还答应他收取的捐税全部归他,结果他还得寸进尺的不干,这下好了,一文都落不到他的腰包了,反倒是让我每个月能得到十几万的税收,这笔收入一半我要给孙承宗老大人,剩下的也可以给辽西府,拿着这笔额外的收入做点民生事情,告诉赵启良,税收这东西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好好为百姓做点事情吧。”
王建接过吕汉强递过来的信件答应一声,然后问道:“这封信这就出去吗?”
吕汉强点点头:“你现在就去邮局出去,贴上密件的邮戳就成了。”
大明皇家商行和皇家邮局已经覆盖全国,邮件的度也非常的快了,比如从北镇往北京的信件只要短短的七八天就可以到达北京了,至于自己给家人两天的信件,也只要一个月就能到达,不要鄙视这样的时间度,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个高效率的度。
书信的往来也在沟通全国各地的信息,不知不觉间,大明的商业在书信的沟通里,变得越达起来,这就是邮递的潜在效应。
而自己几乎每天都能接到家里的来信。有小丫的歪歪扭扭的,有小弟规规矩矩的,也有子涵如雨甜蜜无比的,当然还有老娘絮絮叨叨的。
不管是谁的家书,虽然没有一点大事,但每每读起来总是让人眼圈热,让人心醉神迷,就比如放在吕汉强手边的小丫的书信,厚厚的竟然有五页纸,上面的内容是什么?是介绍叫做苍蝇的小狗跑出了双堡,结果一群叔叔大爷们满世界找了一天,最终看到它正和一个同样的小狗在野地里玩耍,后来小丫将这个小狗卖了回来,给起了个名字叫蝴蝶。
妹妹给小狗起名字的脑洞实在是开的太大了,但每次看到这个的时候,吕汉强都会欣慰的笑着,因为这说明,自己的双堡没有给小丫的心灵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她依旧生活在充满童真的童话世界里,这很好,吕汉强很欣慰。
但吕汉强还是立刻写信给双堡的守卫,严肃的斥责了他们——双堡的防卫有漏洞啊,怎么能让苍蝇就那么在眼皮子底下跑了出去了呢?怎么能让不知道根底的蝴蝶进来了呢?这还了得?双堡的防护必须加强。必须要让苍蝇和蝴蝶这样严重的问题不能再出现。
子涵的信和如雨的是分开的,子涵的信中说双堡的财政与防卫程度,同时也说了点感情上的事情。
如雨说的却是吕汉强最想得到的,那就是小雅轩已经开始会走路了,会说话了,而且一开口就是两个字两个字的往外蹦,简直哄的老太太整天笑的合不上嘴,而老太太最着紧的却是,每日眼珠不离的看着小雅轩,要不然一个不留神,就会被那五百草原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给偷走,带出双堡满世界疯跑,现在那帮粗汉已经在和老太太斗智斗勇里变得聪明无比了。
自己和子涵的孩子也都会爬了,也开始牙牙学语了,老太太现在整天被这三个小家伙弄得精疲力尽的幸福的忙碌着,似乎比原先更硬朗更年轻了。
每每看到这里的时候,吕汉强都会悄悄的掉点眼泪。
小雅轩长大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越来越漂亮了,自己在梦里的时候总是能浮现她的小脸,而最让吕汉强痛心的却是自己的两个亲身儿女,再梦里却怎么也看不清是什么样子。
也难怪自己看不清,因为自己离家进京的时候,子涵和如雨还都挺着大肚子呢,孩子降生到现在,自己还没有看见过一眼呢。
自从自己不情不愿的当了官之后,与家人竟然是聚少离多,到现在更是经年不能团聚,家国家国,怎么就不能兼顾呢?
其实吕汉强也不是没想过将一家干脆接到自己身边来,那样大家在一起风也好,雨也好,互相厮守着,。
但从山西到辽西,这一路上本来就是一个危险的事情,这种危险总是让吕汉强一想就头皮麻,而来辽西之后呢?这是前线,自己不是战神,万一有个三长两短,那可就更让自己百死莫赎了。
好吧,忍忍吧,祖大寿的事情还是抓点紧,必须削弱他与自己叫板的实力底气,然后腾出手来抓紧准备对建奴皇太极的进攻,早日结束辽东战事,然后好好的鼓捣一下朝堂,改造一下大明,施行自己自保的大计,然后回家好好的享受一下家的温暖。
野心谁都有,尤其是这种穿越人士,虽然当初自己想着只是运用一下自己的金手指,点小财,然后做个冷眼旁观者,看这世界风云变幻,结果命运弄人,自己就莫名其妙的一步步被逼上了官场,从而走向了战场。最终不得不为这汉家天下奔忙,不得不为这几千年的血脉厮杀,最终还是走向了穿越者们的宿命——改变历史,改造世界。
好吧,既然宿命里已经注定,那自己也就没必要再存着躲避的心思,就好好的干上一番,和天斗其乐无穷,和人斗其乐无穷,和命运斗更是其乐无穷,那我们就好好的斗一斗吧,无论是崇祯,东林,流寇还是野猪皮,我的命运不能掌握在你们的手里,我的命运必须我自己说了算。
第659章 情况变了
祖大寿气急败坏的追着窝都没动的吕汉强跑了半个月,在辽西地区整整转了一个大圈子,最后垂头丧气的回到锦州的时候,他却接到了一个让他简直大惊失色失魂落魄的圣旨,崇祯皇上下了一道由兵部署理的圣旨,调关宁军五万,开赴京畿镇压流寇。网
当祖大寿接到这个圣旨之后,冷汗就汩汩而下了,因为他感觉到,皇上这是在拆分自己的关宁军了,自己的好日子到头了。然后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是吕汉强和老孙头给自己使绊子啊。
现在祖大寿已经开始后悔自己当初得罪了吕汉强,这时候他才相信朝堂上传说——吕汉强的屁股摸不得啊。
但这次祖大寿的确冤枉了吕汉强,虽然吕汉强和孙承宗都想趁机将关宁调到山西去剿匪,结果孙承宗的折子还没上去呢,崇祯的圣旨先下来了。
究其原因,还是那个被洪承畴追的高迎祥大军跑的太快了,崇祯的免税政策太过有效力了。
崇祯四年六月,义军领王嘉胤被洪承畴手下悍将南山总兵曹文诏部下击杀,但还是按照历史上的展,陕晋各路农民军结成三十六营,高迎祥为领袖之一,推称“闯王“。是时,李自成及侄李过、张献忠等部亦东渡与会,义军2o万。分道四处出击,相继攻克了宁乡、石楼、稷山、闻喜、河涧诸州县。不过不同的是,新上任的山西巡抚老王头带着一帮孤臣党爪牙拼死抵抗,又得宣大总督张宗衡督张应昌、颇希牧、艾万年兵7ooo人堵汾州,洪承畴又挥军从屁股后面追来,形成了前后夹击的态势。
而更让高迎祥等感觉绝望与沮丧的是,大明朝廷出了新的政策,而这个政策在别的省份贯彻的如何不知道,但在山西却成效显著,这个政策就是崇祯下旨布告天下,免去北方五省三年赋税钱粮,并且随后又下了恩旨,免去原先的百姓积欠,旧账一笔勾销,与民休养生息。
这个圣旨一到山西,姚同新和吕焕之在高呼万岁圣明之后,立刻不走样的全部下各地,这一下,算是彻底的震动了山西百姓,各地一片欢呼,一片哭嚎。
由于地球进入了小冰河期,让大明朝的北方连年大旱,刚开始的时候,是在天启的末年崇祯的元年,比如陕西的榆林等地竟然三年滴雨未下,虽然后来有所缓解,但粮食歉收已经成了常态,而当时崇祯为了对付越来越强大的后金建奴,不但没有减免西北地区的钱粮赋税,反倒增加辽饷。
因为大内的收入也捉襟见肘,因此上不但没有进行赈济,而且还对原先百姓积欠下来的赋税钱粮进行催逼,天灾**之下,这才造成了西北地区流民遍地,杆子四起,各地豪杰纷纷聚拢求活,因此各地烽火越烧越烈。而这时各地方官员为了政绩考评,为了头上的乌纱,为了家致富,更将那些流民丢弃的赋税,加征在那些老实人的头上,于是恶性循环就这样出现了,官逼民反,流寇裹挟,于是赤地千里,烽火连天。
但现在的状况却出现了巨大的改变,由于吕汉强鼓捣出了银行,用各种抵押,向大明王朝输送了一千三百万两白银,这已经是当时大明国朝国库收入的三倍,而且还是地地道道的真金白银,几乎瞬间就解决了大明王朝财政崩溃的危机,于是在吕汉强强烈的有限条件下,崇祯这个一直心怀百姓的皇帝,终于做了他当皇帝以来,最想做而一直不能做的事情,那就是减免北方五省的赋税钱粮,让老百姓彻底的缓了一口气。
不要看这减免三年赋税钱粮是一件小事情,它却起到了绝对巨大的作用,第一,让那些朴实的百姓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感受到了皇恩浩荡,大明朝的信誉再次被树立起来。第二,这次崇祯皇帝竟然破天荒的拿出钱来,开始用以工代赈的办法,整修失修的水利工程,这绝对是一个绝佳的办法,不但让做工的百姓得到了钱粮糊口,让那些青壮有了工作,从而给了他们生活下去的机会,而不是铤而走险。更因为随着水利工程的修理,让大家看到了明年收获的希望。
而老天爷也转变了脸色,小冰河期最严酷的三年已经过去,虽然影响依旧存在,但那一年年无雨的大旱,却已经开始缓解,北方五省山陕之地,时不时的已经有雨水降落,山间河流又有涓涓细流流淌,一片荒芜的梁峁山地,在初春的时候,也开始点缀起来点点绿色,尤其更加喜人的是,一场春雨下来,遍地的野菜像疯了一样生长,这让那些饥寒交迫的百姓有了一口吃食,虽然小麦等喜欢水的东西不能耕作,但诸如谷子和荞麦等等耐旱的作物,却可以播种下去,并且有了或多或少的收成。
中国的老百姓是勤劳朴实的,是最有忍耐力的,是知道感恩的,只要能活下去,他们最想的就是安定的活下去,而不是去造反。而在几千年的教化里,皇帝的威仪还在,只要皇帝哪怕给一个空喊的口号,都会让百姓们感恩戴德,更何况山西的官员,将皇帝的圣旨切切实实地贯彻下去。无数的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