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督师-第2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京营不行,面对如潮的流寇,面对即将再次被围的北京,崇祯朝上下一片恐慌,周廷儒这个只会夸夸其谈的辅,更是茫然失措,现在他们实在不知道如何应付这样的危局。

  既然京营不可用,卫所不可用,而流寇二十万大军如蝗虫一般汹涌而来,京畿之地就要再次被兵火荼毒,百姓又将有离散之苦,这时候,一向对吕汉强深有好感的卢象升,向崇祯上书,请求崇祯下旨,调吕汉强紧急回师救援京师。

  这个提议当时被崇祯坚决反对,恢复辽东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吕汉强现在的所做所为已经让他生出了希望,相对于建奴,流寇不过是细枝末节,崇祯绝对不想让复辽的大业功败垂成,因此上他断然拒绝了卢象升的提议。

  不过卢象升的提议却给了崇祯一个思路,那就是调吕汉强不行,但是调躲在他身后白吃白喝的关宁军,这个相当有必要。现在关宁铁骑若不是防备着吕汉强,那么简直就是一无是处,徒劳的靡费国家巨大的财政资源,其实对这笔资源,崇祯是相当的心疼的。

  于是,崇祯提出了这个设想,这立刻得到了已经惊慌失措的周廷儒双手赞同,现在周廷儒只要是能寻到救兵,就一定要抓住,只要能打败即将逼近的流寇大军,自己的辅位置就能保全。

  关宁铁骑的战斗力大家还是有目共睹的,现在虽然不敢说是大明第一强军,但第二绝对是名至实归,如果调十万关宁铁骑回援京畿,那么高迎祥的流寇大军,将瞬间灰飞烟灭,这样就稳定住了周廷儒的辅的位置,这样的结果是被吕汉强整下去,又被崇祯弄回来,重新回到朝堂的钱谦益和吏部尚书闵洪学都不愿看到的,这个辅位置,没了温体仁却被闵洪学看上了,也要搏一搏。

  闵洪学也不是什么好鸟,这家伙万历二十六年成进士,被封为参政。天启二年任云南巡抚,天启七年因平贼有功,得以入京。因与温体仁同乡,受到提拔,崇祯三年三月,吏部尚书王永光罢官,由闵洪学替补,对此他对温体仁感恩戴德,可谓温体仁一丘之貉。

  但上次倒温战役里,这小子反应快,抱住了崇祯大腿,结果得以幸免,但对吕汉强和周廷儒简直就恨之入骨。他在心中暗暗誓,时刻要继承温体仁未完成的事业,倒周倒吕。

  因此他们几人联合上书崇祯,反对调关宁铁骑回来应急,原因其中一条就是,吕汉强手握重兵,在他的身后,如果没有关宁铁骑做为牵制,藩镇割据就将重新出现在大明,情况将不可预料,而流寇不过是癣芥之疾,忽来忽去,只要将一地抢光,就自然会去,至于去哪儿,那就是以后再说的事儿,谁去管他呢,因此坚决反对调回关宁铁骑。

  这时候,孤臣党们站了出来,大声斥责了闵洪学和钱谦益不顾大局的荒谬想法,列举了无数吕汉强忠贞爱国的事迹,保证吕汉强绝对没有野心。

  崇祯就在这样的争论里,最终和周廷儒商量之后,用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将十五万关宁铁骑,调回五万剿灭逼近京畿的流寇,而其余十万,继续驻扎在辽西走廊,名义上是作为吕汉强收复辽东的后备实力,如此便是双方皆大欢喜。

  祖大寿接到这个圣旨当时哀叹良久,但圣旨下来了,那自己只能捏着鼻子办,不过还是拿出了他的老套路,调兵可以,拿开拔费来。

  结果这次崇祯痛快的就答应了下来,因为上次的银行借款还有盈余呢,现在不差钱,尤其有自己的师傅坐镇山海关,还怕你狮子大开口吗?

  经过孙承宗仔细计算,对当时崇祯来说,拿出相对于原先少得不能再少的银子,简直就根本不是一点问题。

  银子拨付,粮食直接从葫芦岛港购买,那你还说什么?祖大寿,就再也没有推托出兵的理由了。

  没办法,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祖大寿只得派出号称五万,其实三万多点的关宁出关,加入到中原的剿灭流寇的军事行动之中,结果关宁的战斗力是强悍的,的确不是流寇所能比拟的,只是几仗下来,就将流寇赶回到太行山里去了。

  仗打胜利了,祖大寿要求关宁回师辽西,崇祯皇帝也认为应该关宁铁骑回到辽西去,继续完成他不可告人的却是天下皆知的使命。结果得到吕汉强暗示的卢象升上书崇祯,说现在的流寇已经成了秋后的蚂蚱,跳得不了几天了,正应该是竭尽全力,彻底围剿的时候。

  

第661章 继续割肉

  卢象升所的扣留关宁在中原对流寇进行穷追猛打的提议,依旧被钱谦益和闵洪学一派坚决打击与抵制,因此上朝堂上再次掀起了漫天的口水战,从日出吵到日落,今天吵不完,明天继续吵,反正大家闲着也是闲着,没了吕汉强打断话题,大家就扯的不亦乐乎,扯来扯去东拉西窜,最终跑题跑到都不知道当初是什么话题了。如果吕汉强要是在,可以用胳臂根和加长的牙笏来和他们说话,但庆幸的是吕汉强不在,而孤臣党里却没有一个像吕汉强这样,具有狂暴实力的人,因此这一番争论就是一个地老天荒的趋势。

  这时候,卢象升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当场就拿出了吕汉强刚刚写就的那词,来震撼和说服崇祯皇帝和满朝文武:“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使沽名学霸王,天亦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词一出天下震动,天下所有的文人士子都被这气势磅礴的诗句所震撼,所迷醉,同时也被这词句里所指出的哲理所折服。

  于是大明新闻报上立刻出现了无数文人士子的文章,开始深刻的剖析这片诗词的内涵,扯来扯去,就很有意思的又扯回到当前剿匪的事情上来。

  崇祯每天都看报纸,大臣们不管是出于对大明新闻的追捧还是出于对大明新闻挑刺,也都看大明新闻,结果舆论开始左右朝堂,看看,这就是效果。

  其实让文人接受你的建议,最好的办法还是用文人的办法来和他说话,绝对比你连篇累牍的泛泛之谈要强大的多,因为无数文人士子会在接受你的这名动天下的诗词的时候,也就同样接受了你的思想,这样的效果绝对是吕汉强没有想到的。

  当后来这个效果传到吕汉强的耳朵里的时候,吕汉强简直后悔得跺脚,早知道一诗词就可以改变一个事情的进程,改变一段历史,那我何必打打杀杀?我干脆就在家里剽窃无数***的诗词,那岂不轻松自如?

  当然,吕汉强这样的感慨不过是自己安慰罢了,因为在积弱的大宋朝,那慷慨激扬的诗词有无数篇轰动一时脍炙人口,但这些慷慨激昂的诗词却没能改变一个朝代的悲惨命运,想要改变一个朝代的命运,想要改变这大汉民族的命运,最终还是要像***那样,抓起枪杆子来,用拳头和他的敌人和全世界说话。

  在这强烈震撼了所有士子文人的心之后,卢象升再次抛出了让崇祯皇帝头皮麻的预判。

  当时卢象升就在朝堂上,挂上了大明全舆图,用个小木棍给全朝堂的文武上了一堂生动的看图说话课。

  “万岁,诸位同僚,现在的剿匪情势是这样滴——假如这次要是让流寇从太行山中跳出来,他们的目标是哪里呢?东面有关宁铁骑,西面有洪承畴的大军,打回陕西去是已经糜烂一片的地方,更有王巡抚与姚同新吕焕之组成的新的乡勇卫所军横亘其间,往北,他们想都不敢想,因为刚刚安定下来的边军将士,正如护食的小狗,紧紧的把住自己的饭碗,对主人都能呲牙,何况其他?因此也不可能让流寇再破坏自己的安定家园,而要是高迎祥真的去了,那些难得吃饱喝足的几十万边军将士,就会拼命地将这些流寇一举覆灭,既然东西北都不能去,那么他们的出路只能是向南,。只有向南、向东南方向‘挺’进,这样让洪承畴和关宁军再次形成在后面追击的不利局面,而流寇一旦进入河南东部,东南部,以及南直隶的凤阳、庐州、安庆一带。相比之下,我朝在这一带的防守力量要薄弱得多,流寇回旋的余地也大,而后。”然后指挥棒一路南划,就在中都凤阳顿住,还狠狠的点了点。

  “而一旦向南,他们面对的是根本没有一战之力的各地卫所,而后第一个目标就将是中都凤阳。”

  一提中都凤阳,崇祯帝立刻警觉起来,那里是什么地方?那是老朱家起家的地方,自己的老祖宗朱元璋和他的老爹的陵寝就在那里,而卢象升又向他提出了一个他忽略的问题:“其他地方虽然卫所守备军都已经糜烂,但还有高大的城墙做为抵抗,而中都凤阳因为怕动土伤了龙脉,根本就没有城墙。”

  崇祯就狠狠的吸了口冷气,没有城墙的一个中都,简直就是不设防的城市,如果流寇一到,立刻便会陷落。到时候祖宗陵寝被侵扰,那绝对是崇祯丢的最大的面子,后果很严重,崇祯很紧张。

  正在崇祯惊心的时候,一个可笑的文臣站出来,坚决地执行东林党为反对而反对的政策,驳斥了卢象升的危言耸听。“贼人肯定不会来凤阳的。那里可是中都,太祖龙兴之地,贼子若敢来,就不怕激怒我官军同仇敌忾,与之不死不休吗?这些贼子,不外是好逸恶劳,想抢些财物罢了。在他们心中,未必不存有受招安做达官的念头。所谓要做官,杀人放火受招安。这些年,不是有不少贼人投降了我大明朝吗?你看张贼张献忠等不也降过很多次。他们若攻凤阳,就不怕断了自己的后路吗?”

  “说得好!”众同僚一齐喝彩。

  但这样的思想,在当时的大明朝文武官员里,是普遍存在的,即便当初高迎祥在崇祯七年冲到毫不设防的中都凤阳的时候等流寇,包括守陵的太监都认为,这些流寇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去侵扰太祖的陵园,他们不过就是抢掠了中都钱粮财富,然后就会敬畏的远离,因此在中都守卫皇陵的留守太监杨泽,还有中都的知府都乐观的认为,自己只要逃离战火,让高迎祥的流寇抢掠完中都凤阳,那么大家就可以重回故地继续任官。

  在他们看来,高迎祥不管怎么着,也绝对不敢去侵扰大明祖陵。因为如果高迎祥想这么做了,那就等于是自绝于人民自绝于党,那就不是大明人臣子民的应该的,思想,

  结果事情恰恰与他们的想法相反,流寇大军不但烧了皇陵建筑,而且挖掘了朱元璋的坟墓,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明太祖的陵墓也被盗掘一空。

  这样严重的后果,当时让崇祯砍了无数官员的脑袋,并且下了罪己诏,但也挽不回来自己的面子,毕竟连自己祖宗坟墓都不能守护的人,说什么都已经成为了天下人的笑柄。

  对于这样幼稚可笑的论断,卢象升就轻蔑地看着他,淡淡的问道:“你是高迎祥吗?你能做得了高迎祥等贼寇的主吗?万一有丧心病狂的流寇这么做了呢?皇陵内埋藏的无数宝藏引起他们的贪婪呢?流寇本来就已经是丧心病狂的,你怎么能保证他的人品呢?你怎么能保证他们不侵扰太祖陵寝呢?这个后果难道你大人敢用身家性命担保吗?”

  当时那个为反对而反对的东林党徒就哑口无言了。

  为反对而反对可以,那你也得看看是什么事情吧?

  现在被卢象升这样一提醒,想想那可怕的后果,想想不确定的人心,这个风险崇祯绝对不敢冒。

  这时候还有那不开眼的家伙跳出来想要驳斥卢象升的看法,这时候崇祯一拍桌案断喝一声:“够了。”于是全殿哑然。

  于是崇祯接受了卢象升的意见,扣住了关宁铁骑,让他们继续加入中原的剿匪行动。

  有了关宁和洪承畴双方不断的围剿打击,一时间流寇气焰顿灭,如历史那般逃窜南方五省的行动算是彻底的失去了,不久之后,高迎祥部下黄龙接受朝廷招安,擒住高迎祥押解京师,最后被枭示众,平叛流寇的战役算是得到一个完满的阶段,至于逃跑消失的李自成和张献忠等,洪承畴在吕汉强的一再提醒下,也给予绝对的重视,继续紧追不舍,不过这是后话。

  这股关宁军在中原鏖战正酣呢,京畿要地天子的眼皮子底下又出了一个大事,结果又让祖大寿割了把肉。

  这事还得从崇祯四年十一月说起,当时山东参将孔有德奉命率军援辽东,至吴桥,遇大雨雪,众无所得食,遂领3ooo士卒反明,连破山东陵县、临邑、商河、青城、新城等城,进抵登州。明登州总兵张可大、巡抚孙元化合兵与叛军战于城东。官军先胜后败,损兵折将甚多。五年正月,叛军在明登州守将耿仲明的配合下,攻占该城。登州是明军制造新式火炮和训练炮兵的基地,有近百名葡萄牙等外籍炮师与工匠,以及大批经过训练的炮兵,俱为叛军所获。后又连下黄县、平度。并以伪降诱杀由天津前来招抚的明将孙应龙及其所带3ooo士兵。

  这时候,山东空虚无兵可用,因此登莱巡抚孙元化和山东巡抚朱大典联名上书崇祯,请求皇上增派援军。

  这时候天下混乱四处风雨,哪里还有援军,于是乎,崇祯再次将眼光投向了坐在吕汉强身后的祖大寿的关宁铁骑。

  这次,再次下旨祖大寿,调他的妹夫吴襄带兵三万,增援山东,这下祖大寿虽然痛苦,但也只能出兵,因为这次崇祯听从了孙承忠的谏言,要想让祖大寿出兵,就必须启用他的妹夫吴襄。

  在上次,也就是崇祯四年大凌河之战中,团练总兵吴襄率马步四万余往援大凌河祖大寿,结果吴襄临阵逃脱,被削职。

  这次给你个机会让你的妹夫吴襄官复原职增援山东,怎么样?这样的交换你还满意?

  祖大寿不能不满意,因为他若是不出兵,且不说皇上那无法交代,即便是妹妹那就说不过去,于是,只能给吴襄实际是两万人马号称五万出兵山东。

  在历史上,关宁面对后金压力巨大,调兵关宁入山东事情,崇祯一再犹豫,祖大寿一拖再拖,在这期间,孔友德不断招揽矿徒加入,更利用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