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督师-第2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向吕汉强投降,老老实实的躲在后方看风景。
吕汉强斗祖大寿的战役再次以吕汉强的全胜而告终。
好消息当然是一个连着一个。
第664章 实力壮大
为了解决身后的关宁,也顺带着让洪承畴对高迎祥代表的山陕流寇的叛乱,已经快要取得决定性胜利,山东平叛也有了取胜的希望,可以说真的是一石三鸟。形势一片大好之后,崇祯这时候也有精神处理复辽军黑山大捷的奖赏问题了。
黑山之战,阵斩建奴七千,其中真女真达到接近两千,俘虏两万余,弄死一个老贝勒,这绝对是一场继京畿之战后对后金的再一次巨大胜利,消息传到京师,京师震动,天下震动,封赏也就当然丰厚。
此战功吕汉强,现在挂工部左侍郎了,算是三品,初授勋位嘉议大夫,现在升授通议大夫。
王大壮陈亮赵大海金恒光都曾经挂总兵衔都是正三品副将或者守备,初授予昭勇将军,升授昭毅将军,
然后吕汉强奏报上去的有功人员更是被大洒一遍勋阶雨,什么信武将军。宣武将军。显武将军守备武略将军武义将军武节将军武德将军昭信校尉一时间,吕汉强再次召集兄弟们开会,一见面,满大堂都是xx将军好,末将见过将军,结果叫着叫着大家也就觉得没劲了,这将军都烂大街了,还有什么稀奇?该你是中队长还是中队长,小队长还是小队长,那个在敌营外抓了一个牛录舌头而立了大功的监军士小兵,虽然叫着武德将军,结果还是小兵一枚。
按照朝廷的封赏制度,奖励军功,一般都会给个爵位什么的,但不会在圣旨上给你升官的。这也是古代中国的规矩,所谓功以赏爵,职以任能。官职,从来都不是天子赏赐有功之臣的奖品。还要内阁和兵部研究之后才给的。
还有一个好消息接着到来,那就是吕汉强在山西新招募的五万新兵,在经过四个月行军加训练之后,带着赵梓和吕焕之给的海量军资到达了辽西北镇,加入到了吕汉强的复辽军序列,让吕汉强的实力空前扩大起来。
现在吕汉强的手中,已经握着十万真正的强军,而不是所谓的号称了。
而随着这5万大军的到来,卢象升也给了自己的三弟一个意外的哭笑不得的惊喜,那就是给吕汉强带来了3万只火统。面对自己的大哥给自己送来的3万只火统,吕汉强看着这一堆堆的破烂,简直就是哭笑不得。
因为这3万只火统对吕汉强来说,简直就是鸡肋就是破烂,而这三万支火统的代价就是,吕汉强要向京营支付十万白银。
这些钱,卢象升还在信里向吕汉强报了自己的功劳,认为吕汉强得了老大的便宜,这都是那跟哪啊。
当时的状况是这样的,吕汉强招募的山西大军边行军边训练路过北京。
这支大军按照明朝的规矩是不能进城的,就在德胜门前昂然而过,崇祯皇帝特意指派兵部尚书卢象升,和自己的贴身太监曹化淳站在德胜门上检阅了这支大军,并且破天荒的奢侈了一把,从内帑里拨付出1ooo两白银,买了许多牛羊,犒赏着即将奔赴前线的大军。
而就是这简简单单的昂然而过,却让卢象升和曹化淳印象深刻,震撼之极,毕竟卢象升是被天子任命过训练天雄军的,作为明末最杰出的军事家,亲自带过兵的人,他完全可以明白这支队伍与大明朝其他部队本质上的区别。
看着那昂扬走过的一队队士气高昂的士兵,那整齐铿锵的脚步,那森林一样的扎枪,被那种无形的杀气惊扰的狼奔豕突周围百姓,卢象升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他实在不知道自己的三弟,是如何训练出这样的军队的,尤其这支军队,在整个气势上要远远高于大明所有的部队,用虎狼之师来形容绝对恰当不过。
而最让卢象升震撼的是,这不过是吕汉强刚刚招募的新军,没有上过战场,没有见过鲜血,却有了一只大明朝所有军队没有的气质,这时候,卢象升心中深深的悲哀与震撼。
其实在明末的战争中,所谓后金不满万满万无人敌的传言,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当时说的后金,是说的是宋朝时候的,而现在的后金女真和宋朝时候的后金女真的那种强悍与组织性,根本就不能相提并论,
建奴不可怕,可怕的是比烂,其实,在这个明末的时候,皇太极的军队不比大明朝的关宁铁军强多少,而大明朝的关宁铁军也不比大明朝国内的其他军队强多少,而大明朝国内的军队也不批流寇强多少,究其结果,这不过就是比烂的年代,不是不烂,而是比谁更烂。
关宁铁军面对后金建奴已经心胆俱裂,只有望风而逃,而内地卫所与明军,看见铺天盖地而来的流寇,也不过就是抱头鼠窜,而流寇一旦碰到吕汉强这样的强军,只有灰飞烟灭的出路,这就是一种循环,一种让所有人琢磨不透,但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循环。
这就是一个比烂的世界,没有不烂,只有更烂。
结果在这德胜门外,昂扬走过的却是卢象升所未见到过的真正的强军,在他原先想象的看来,自己的三弟在山西招募了5万流民,不过就是一群流民重新被组织起来,然后好吃好喝,养得膘肥体壮,给了最精锐的武器武装,那么剩下的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精气神如此彪悍的军队,他实在不明白。
经过几次写信与吕汉强探讨之后,卢象升作为兵部尚书,他终于明白了一个本质的问题,那就是纪律。
无论是从上古到现在,每一支强军能百战百胜,其实并不是军饷物资所激的勇气,而是纪律和思想。
这就是现代军队和古代军队的绝对区别。
想当初***带着一群叫花子一样的军队,一切全靠缴获,爬雪山过草地,行程25ooo里,却打不败,打不散,最终平定中国,他凭借的是什么?只有两个法宝,一个是思想,一个是纪律。
而吕汉强恰恰是在这个观点上插入。
第665章 得来不易的火器
之所以新招募的5万大军成军如此之快,前提是吕汉强先派出了1ooo自己见过血的本军老兵,在将战场上的那种经验带过去的同时,也将自己当初训练形成的队列与纪律传输过去,而同时,最得益于平6赵梓训练出来的那一千乡勇。WwW.⒉那就是教导队,那就是基础。
一个老兵,完全可以带出五个新兵,而这五个新兵在老兵的带动之下,会在简简单单的三个月之内,就可以快形成战斗力,形成一种高昂的气势,形成一种精神。这就是吕汉强一直叮嘱赵梓,不断的在平6为自己训练那一千教导队的原因,只要他们存在,只要他们心怀自己的思想和纪律,只要他们源源不断的在培养,那么自己所阐述的思想理念,就会被不断的灌输与传承下去,别说是这5万大军,只要给吕汉强1ooo教导队,再加上1万老兵,那么,即便是瞬间招集1o万流民青壮,在有充足的物资做基础,也会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形成战斗力,核心的力量就在于此。
卢象升不太理解这个东西,但是卢象升认为现了一个吕汉强致命的错误,那就是吕汉强一直坚信他的长枪和长弓的威力,在他的军队里就没有火器。
没有最昂贵的武器,这怎么能行?看来自己的三弟还是太过保守,还是相信长矛大刀那一套,但现在看来,既然装备长矛大刀都能让这支队伍有如此高的战斗力,那如果装备上大明军队里最昂贵的火器,那还不打遍天下无敌手?而自己的三弟之所以不装备自己部队火器,那是不是还是在金钱上,和朝廷供应上有什么不给力?因此上卢象升检阅了吕汉强的部队之后,面见崇祯皇帝,不由为自己的三弟哀叹,朝廷对吕汉强何其不公。
不公平在哪里呢?简单一句话,就是他认为工部对吕汉强的部队火器供应简直就是没有,按照一个懂得当时军事策略的人——卢象升,在他的思想里,一个军队不能按照大明的编编制加火器营,简直就是对这个军队的一种忽视,结果朝廷根本没有给吕汉强放火器,就说明朝廷对吕汉强这支南征北战欲血厮杀的军队的忽视,这就是不公平。
卢象升反映的情况,崇祯也认为这事儿的确对不起吕汉强,自己的这个伴读为自己南征北战,东挡西杀,解决自己无数困扰的问题,正是在自己的这个伴读全力辅助之下,自己这个大明朝才有了中兴的迹象,这都有吕汉强的功劳,而恰恰自己却忽略了给他部队的供应。因为火器这个军械,在国朝控制的是相当严的,不是哪个军队想装备就想装备的,必须由,下面成成网上报请,最后才由皇帝和内阁联合批准,转往兵部核查,才能由工部拨付。
当然你拿了公文批复,到工部去领这些火器,那还要看你拿出拿不出回扣,如果拿不出回扣,那你也只能是望洋兴叹。
然而吕汉强在原先的时候,绝对不受那些东林把持的,兵部内阁所待见,想来他想申请编列火器营可能兵不也没往上奏报,这样看来还是自己疏忽了,委屈了吕汉强。
基于崇祯皇帝和卢象升这样的愧疚心态,于是卢象升开始,走正常的程序,向内阁申请给李汉强增添火器营编制的问题,只要内阁呈上去,现在崇祯已经端着笔就当着,写上一个字“准了。”
结果事情往往就这么怪,其实内阁辅周廷儒应该卖吕汉强一个面子,因为无论如何,在这次对山陕流寇和山东平叛上,吕汉强是出了大力的,变相也保住了周廷儒的辅之位,结果周廷儒现在已经是危机尽去,早就忘了饮水思源的古训,现在他又认为吕汉强是他的绝对政治大题,周廷儒便又拿出了为反对而反对的东林宗旨,和刚刚还掐的头破血流的钱谦益闵洪学再次联合,在这一次事儿上坚决地卡住了吕汉强的火器营编制,反正在他们认为,只要给吕汉强这只老虎添加翅膀的事情,就要坚决抵制,如果不坚决的压制吕汉强,若是让他对建奴的战争再胜几场,那么孤臣党将更加气焰嚣张,吕汉强将更加跋扈,东林这些正人君子就将步入万劫不复,藩镇割据将在这大明王朝出现,大明危矣,天下危矣。
现在他们每个人都在家里求神告佛,恳请漫天神佛让吕汉强连败几场,这样自己将稳坐朝堂,这样大明江山就有更辉煌的前景。
因此,朝堂上的群臣终于又找到了一个撕咬的借口,东林和孤臣党就将这种没有边的撕咬扯到地老天荒。
而最让崇祯皇帝和卢象升痛苦的是,做为孤臣党大本营的工部也叫苦连天,因为要按照大明朝的编制来算,就这5万人至少要两万火统以及各种莫名其妙的火器,比如说一窝蜂,乱阵箭,虎尊,红衣大炮,等等等等,不过这些都要钱,同时更需要时间,就比如一根火统,让大明的匠户去做,没有一个一年两年,那是绝对完不成一杆火统的制作的,你这时候跟我说,那简直就要了我的老命,于是工部尚书不得不上书崇祯皇帝,我可以给吕督师全力支持,但我的确是爱莫能助。
在这两难的时候,卢象升向皇帝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建议,那就是干脆绕过内阁和群臣,将样子货的京营里的火器,直接调拨给吕汉强,加强吕汉强对辽东建奴的攻击力度,可以更快的收复辽东。因为京营是天子亲军,连他们的军饷器械都是天子供给,朝廷是说了不算的,如此一来岂不两便?
崇祯得到这个建议之后感觉到非常可行,将这个建议向京营的统帅通报之后,京营的统帅表现出无可无不可,反正这些火器对自己也没有任何必要,本身京营也不过就是皇家仪仗队,至于出征作战,那都有地方部队来完成,只要给京营的这些老爷们多盔甲和刀枪,做到盔甲鲜明刀枪雪亮,皇帝出巡或者检阅的时候,更加鲜亮做好人形布景也就行了,当然给了吕汉强这些东西,也不能白给,于是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因此卢象升用1o万两白银就为吕汉强争取了这些火器,让这5万大军给吕汉强这个三弟带来了,而且还沾沾自喜的认为,这加强了吕汉强的实力。
第666章 垃圾的火器营
当吕汉强看到这一堆破烂儿的时候,还得知自己的大哥卢象升,直接找了自己在京城的掌柜,要去了1o万两白银的时候,简直就是哭笑不得。网 在吕汉强看来,十万两白银加上一颗好心,给自己的只是一堆垃圾和一个不切实际的展望罢了。
倒不是吕汉强非得固执地认为在封建社会的战争中,必须是长矛大刀铠甲盾牌的对阵,他也知道,热兵器代替冷兵器这是世界大趋势,要么怎么说是一个穿越人士呢?如果连这一点点浅显的知识都不懂,那作为一个穿越人士,直接就抹脖子上吊算了。
当然吕汉强更知道,在大明军队里,火器已经占了整个军队的一半,可以说是走在了世界军队热兵器与冷兵器的前沿,不过大明的工部制造技术的确是让人堪忧,他们制造出来的火统,那不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坚决地做到了没有杀敌自己却全军覆没。
想当初在萨尔浒之战的时候,大明军队前列的火统兵由于缺乏临敌经验,也没有在平时训练,还没等敌人进入射程之内,也不知道是谁紧张,胡乱的就放了枪,结果领头羊效应爆,就是万统齐,打的是硝烟阵阵气势雄壮。
结果当时的火统里根本没有膛线,子弹还是圆形的,******还是低劣的充满了水分与其他杂质,威力不说,就一阵排枪过后,烟雾弥漫,将整个军阵就包围在了这硝烟迷雾里,先迷了自己人的眼睛,然后呢?那子弹打到月亮上去比打到对方更多,结果对面的建奴根本没有伤亡,轰隆隆就冲了过来。
大家说了,那再放第二批排枪啊!
你拉倒吧!先是士兵平时就没有火药铅子训练,这时候再临战阵心情紧张,手脚僵硬麻木,装填一次那需要老鼻子的时间了,面对呼啸而来的建奴骑兵,根本就没有第二次装填的机会,而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还就是当时的火统质量和火药装填的数量,当时还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