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苏联-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相反,当人民的生活素质已经下降到无法忍受的程度,人们就会想推翻政府,让一个能给他们带来更好生活的政权上台,就像1917年的俄国那样……
现在,美国人要给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提供大笔经济支援,这笔经济支援将使西欧经济复苏起来,摆脱西欧资产阶级政府所面临的财政拮据和物资紧缺的局面。
当政府财政不再拮据了,物资供应不再紧张了,人民的物资需求基本得到改善的时候,人们对于政府的不满也会随之减少,政治局势也会随之稳定。
而得到大笔经济支援的西欧国家,也能把一些钱用于扩军和扩充军备上,增强资产阶级的武装力量,以防止无产阶级以武装起义的方式夺权。”
曼图洛夫跟莫洛托夫说明了生活素质与政党支持度之间的关系,但生活素质改善了,政府支持度会不会也随之改善呢?这其实也未必,还需要靠宣传机构的努力。
374 应对
“那你认为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万一西欧国家发展起来了,共产党势力减弱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势力也会随之增强,到时我们恐怕要面对更多的麻烦。”莫洛托夫蹙着眉头,对曼图洛夫说道。
“在想办法之前,我们首先还是得了解西欧国家现在的情况。”曼图洛夫继续说道:“1944年德国战败后,西欧的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已经不再受德国法西斯的残暴统治,但战争对农业的破坏导致法国、荷兰、比利时等西欧国家粮食产量急剧下降,并且出现了大规模的饥荒。
这些国家不但没有足够的粮食生产,其政府财政储备也在战争期间消耗得一干二净,根本没能力从国外进口足够的粮食,以解决饥荒。
在政府无力解决饥荒问题的情况下,这些西欧国家只能把希望寄托于美国的资金援助上,当他们得到美国的资金援助后,很有可能会先利用这笔钱从外国进口粮食,增加自己本国的粮食供应,解决饥荒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西欧国家的粮食生产实际上也不足以供应他们所需的,所以他们的粮食供应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赖东欧资本主义国家出口的余粮。
但现在,整个东欧和中欧都已经站在了我们这边,在意识形态上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对立。就算我们的社会主义兄弟愿意向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出口粮食,他们也不会从我们这里进口,因为对他们而言,还有一个更好的选择——那就是从美国进口粮食。”
其实,除了西欧以外,希腊、德国、挪威等社会主义国家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饥荒。但因为这些国家得到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援助的缘故,其饥荒规模很快就得到了控制,农业生产也开始恢复,全民温饱的目标已经不再遥远。
不过,荷兰的情况就没这么好了,从1940年德军占领荷兰开始,荷兰人民就一直处于食不果腹的状态。
到了1944年,荷兰更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饥荒,当时生活在荷兰,未来会成为好莱坞著名影星的奥黛丽·赫本更要以郁金香球根为食物,并靠喝大量的水填饱肚子。长期的营养不良促成她日后瘦削的身材。
即使荷兰得到了同盟国的粮食援助,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用再受到饥荒的折磨,依然有为数不少的荷兰人因为没有得不到援助的缘故而继续饱受饥荒之苦。
到了1946年年底,欧洲西北部由出现了罕见的寒冬,英国、荷兰、比利时、法国等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粮食失收,这使得原本就已经处于食物短缺状态的西欧诸国出现了更大规模的饥荒。
从这三年里,除了英国这个本土没受到太大破坏的国家以外,其余的西欧资本主义国家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饥荒,其中以荷兰和比利时受灾最为严重,就连法国也未能幸免。
相比之下,持续不到半年,受灾人数比西欧少得多的东欧饥荒就显得不太严重了,而到了1947年,苏联基本上实现全国温饱的时候,法国、荷兰、比利时等西欧国家还处于饥荒状态中,直到美国向他们提供援助,让他们有钱从美国购买粮食之后,食物短缺问题才渐渐解除。
当然,除了粮食以外,受到美国援助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还会拿这笔钱去购买一些工业生产设备和原材料用于发展自己本国的工业,而按照曼图洛夫的“历史经验”,西欧国家所购买的工业设备和原材料绝大部分都是从美国进口的。
这就意味着,美国向欧洲提供的大笔资金援助实际上还是会回到美国人,特别是美国政府所代表的美国资产阶级手里,而西欧经济发展起来后,也会逐渐成为美国的一大出口市场,为美国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销路。
所以到了最终,马歇尔计划的最大得益者其实还是美国的资产阶级,而美国政府最终不但没有亏本,反而还把势力范围扩展到欧洲大陆。
“那我们苏联该怎么做呢?要阻止美国向欧洲国家提供大笔援助的话,恐怕是不太可能的,无论我们怎么做,美国人都是要把钱给出去的了,除了美国资产阶级及代表他们利益的国会以外,谁也阻止不了。
既然这些援助怎样都会送到西欧国家的手上,那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也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降低美国援助计划对于西欧共产党势力的影响,同时也要避免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因为想得到美国援助,而转投西方阵营,或者接受一些偏离马克思主义道路的条件。
要避免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出现这样的态度,那我们就也要搞一个类似的经济援助计划,帮助欧洲的社会主义兄弟度过经济难关。
这样不但可以增强欧洲社会主义国家与我们苏联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改善他们的经济情况,提升他们国民的生活质量。当欧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生活质量提升了,社会主义政权的支持度也会随之提升。
不过,单单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是不足够的,我们还要做好宣传和意识形态才能有效地提升人民对社会主义政权的满意度。
相反,如果我们做不好意识形态工作,任由媒体散播负面言论的话,无论人民的生活条件有多好,只要他们能够接收这些负面言论,就会开始对政府感到不满。
当然,这样的情况很少会在我国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里发生,毕竟国家的宣传机构和教育机构都掌握在党的手上,所有的报导,所有言论都是要符合党的路线才能被公开穿到民众耳里的。
但西欧国家的情况可不同,他们主张所谓的‘新闻自由’,对媒体和言论的控制力度并不大。要最大程度地避免当地的共产党势力受到打击,最好的办法就是要从他们的媒体入手……”
375
1947年7月12日,第二场有关美国援助计划的会议在巴黎召开。。
除了西班牙、安道尔、圣马力诺和列支敦士登以外,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被邀请出席。
但在接到邀请之前,苏联跟英美法三国就相关问题的谈判已经破裂,苏共中央也已经表示将拒绝美国的援助计划。德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挪威、希腊等东欧集团成员国也附和“苏联老大哥”的立场,坚决不派代表出席这场会议。
不过,一向喜欢作死与苏联对抗的“大波波”却冒着被老大批判的危险,派出代表前往巴黎以出席这次由西方国家主导的会议。
在斯大林看来,任何一个东欧国家接受美国的援助计划,都会严重威胁到苏联对于东欧的控制,因为西方国家极有可能会利用这次援助机会,“以经济一体化”之名令这些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脱离苏联刚刚建立起来的对该地区的影响和控制,打垮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其实,美国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不但不反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接受援助,反而还在积极邀请德国、波兰、捷克等社会主义国家参与这次的会议。只要这些国家接受美国援助了,苏联对于中东欧国家的影响力势必会大大降低,而美国对欧洲的影响力也会随之提升。
斯大林当然不希望这样的情况发生,所以他阻止了波兰的代表团前往巴黎参加会议,而其他的东欧国家也知趣地拒绝了美国的援助。
然而,一味地靠强权来阻止东欧国家接受美国援助并不是办法,在曼图洛夫看来,要保持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与“苏联老大哥”之间的紧密联系,就必须要搞一个以苏联为主导的,类似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计划,让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从援助计划中得到战后重建和经济发展的所需资源。
但是,苏联的财政资源并不像美国那样富足,提供大量的资金援助是不可行的。而苏联的工业水平虽然已经名列世界第二,抛离了英国、法国和德国等传统工业强国,但暂时却没能跟工业基础更为雄厚的美国相提并论,并不能提供太多工业品作为援助。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节省苏联的财政资源,同时又能做到“援助”中东欧国家的目的,苏联只能以出口原材料和生产机械的方式来进行“援助”,当然,财政支援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这个援助计划也不是绝对无偿的,在苏联提供援助的同时,德国、北意大利等前轴心国也需要向苏联提供原材料或工业品作为“战争补偿”。
而苏联所得的战争补偿中,也会有相当一部分是用于援助希腊、丹麦和挪威等曾经受到轴心国侵略的国家,用于支持他们的经济发展。
曼图洛夫所提出的这个提议得到了时任苏联政治局委员兼最高部长会议副主席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的认同,但却遭到国家计划经济委员会主席尼古拉·沃兹涅先斯基的激烈反对。
沃兹涅先斯基认为,曼图洛夫和莫洛托夫所提出的援助计划会耗费大量资源,但又不会获得任何回报,并不符合苏联的国家利益。
但实际上,苏联在其援助计划中并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价,而苏联经过四个五年计划的发展,其经济实力和财政状况已经今非昔比,拿出几亿、几十亿卢布是没有多少问题的。
更何况苏联这次并不需要拿出多少钱,只需要向“社会主义兄弟”提供一些苏联本来就已经有的原材料,还有一些生产过剩的机器就已经可以了,并不会对财政构成太大的压力。
而且,在这次援助计划中,苏联对于德国、北意大利等战败国的“援助”也是只赚不赔,这些前轴心国的“战争援助”完全能够抵消苏联对他们的原材料和财政补助。
而苏联给予战胜国的援助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工业品和原材料是从前轴心国那里获得的,苏联本身提供的援助虽然占了大头,但对苏联日益充裕的国库而言,其实并不算多。
总的来说,苏联的援助计划实际上其实是苏联与德国、意大利和罗马尼亚等前轴心国之间的“经济互助”,而苏联对希腊、挪威、丹麦、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等战胜国的援助对于苏联这样一个超级大国来说其实并不算多,都是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等各个“社会主义兄弟”发展起来后,他们也能够生产更多的原材料和工农业产品,变相能为苏联提供更多的物资供应,而经济能力和购买力也增强了的他们更能够发展为苏联工农业产品和原材料的输出市场,对苏联的经济发展有利无害。
不过,这个对苏联有利的计划居然遭到国家计划经济委员会的反对,而为了增强反对声势,沃兹涅先斯基甚至还邀请一些所谓的“经济学权威”写联名信反对。
在苏联,国家计划经济委员会是主导苏联经济发展的政府机构,沃兹涅先斯基作为这个委员会的主席,经济学教授,在苏联的经济领域里享有很大的话语权,几乎所有关于经济的政策和问题都要由他来拍板。
幸好,苏联经济政策的最高决策权还没落入沃兹涅先斯基的手里,在国家计委上面的,还有一个叫“苏共中央政治局”的权利机构。
只要取得政治局和最高领导人的支持,无论沃兹涅先斯基怎么折腾都没法阻挠援助计划的进行。
卡文,请假一天。
之前要应付公开考试的时候,每天就算再忙,也能坚持到一天一更。但考试结束,最终如愿以偿考入全球排行前50的大学后,却陷入了一个写作低潮,经常出现一些卡文的情况。
这种情况以前并不是没有,但每次遇到卡文的时候,往往都能够用存稿来补上,但现在我已经没有任何存稿可用了。
今天的情况不知怎么的特别糟糕,存稿已经没有了,坐了这么久还没写完半章。
376 战争补偿
?对于曼图洛夫来说,要取得政治局的支持,其实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情。
自从加里宁去世以来,苏共中央政治局的人员编制就从12位减少到了11位,从此长时期维持这种单数编制,以确保在所有的投票中都不会出现正反票数相同的局面。
而在政治局里,光是“西伯利亚派”的人就已经有了3个,其中包括了曼图洛夫本人、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安德烈耶夫,还有替补赫鲁晓夫位置的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前白俄罗斯党委第一书记潘特雷蒙·波诺马连科。
不过,只有这3票当然是不足够的,要让曼图洛夫的援助计划得到政治局会议的通过,至少还得有6票才行,所以曼图洛夫还得争取多至少3票才行。
当时,除了“西伯利亚派”的3人以外,苏共中央政治局里还有斯大林、贝利亚、伏罗希洛夫、莫洛托夫、米高扬、卡冈诺维奇、沃兹涅先斯基和日丹诺夫,加上西伯利亚派的人总共就有11位。
在此之前,沃兹涅先斯基就已经表明了反对苏联援助计划的立场,而他的“老板”,也就是“列宁格勒派”的大佬——苏共中央第二书记日丹诺夫也极有可能会投下反对的一票。这两个人基本上已经没有可能站在曼图洛夫的一边,根本不能争取到他们的支持。
莫洛托夫和伏罗希洛夫则不同,这两个人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