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毛泽东和他的顾问-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妒略彼腿サ脑绶姑挥谐裕没乩戳耍凰腿ブ形绶梗置挥谐裕没乩戳耍恢挥型矸顾闶浅粤恕H欢砩嫌质堑葡录彩椋ㄏ幻隆�7日早上,按计划部队要出发了,郭化若只好去找毛泽东,已经两晚没睡的毛泽东仍精神焕发,此刻正搁笔,对郭化若说:“来,你来帮我看看这封信,有没有丢字或不妥的地方。”郭化若为毛泽东拼命工作的精神感动,接过信来说:“毛委员,您要注意休息呀。”毛泽东说:“好,我准备休息几分钟。“说完躺下很快就鼾声大作。

郭化若细看毛泽东龙飞凤舞的笔迹,才知道是写给林彪的一封回信,也就是后来收入《毛泽东选集》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毛泽东的信,不仅内容好,书法也好,郭化若读后深受教育,深受鼓舞。信的开头说:“新年到来几天了,你的信我还没有回答。一则因为有些事情忙着,二则我到底写点什么给你呢?有什么好一点的东西可以贡献给你呢?搜索我的枯肠,没有想出一点什么适当的东西来,因此也就拖延着。现在我想得一点东西了,虽然不知道到底于你的情况切合不切合,但我这点材料是现今斗争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使于你的个别情况不切合,仍是一般紧要的问题。所以我就把它提出来。”再往下看才知道是批评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汁过分悲观的思想。信的末尾还给林彪指出:“我所不赞成你的是指你缺乏建立政权的深刻观念,因之对于争取群众促进革命高潮的任务,就必然不能如心头所想的完满地达到,我这封信所要说的主要的就在于这一点。”对时局悲观,郭化若感到很新鲜,因为他从来没有这种想法(他很赞同毛泽东写的“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星火燎原”,正是毛泽东对时局发展的适当的描写)。他特别佩服毛泽东对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的“快要” 二字的解释,即“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他很想把这几句摘抄下来,但毛泽东已经醒了,郭化若一看手表,还不到半小时。毛泽东点燃一支烟,问:“看完了?”

“怎么样?” “很好,太好了。”

“你投赞同票。”毛泽东微笑着说。郭化若告诉毛泽东部队已整装待发了。毛泽东说:“走。”“您还没吃早饭呢。”郭化若说。“活动一下再吃嘛。”毛泽东说完,出门率领部队上路了。实际这个时候敌人正在从四面八方向古田方向扑来,但是他们晚了。1月5日,朱德率部刚到离古田50里的庙前便知汀州敌人到了涂坊,上杭敌人到了龙岩,坎市敌人进至大小池。朱德派人通知毛泽东,并继续前进。他们进到连城时,敌人亦赶到连城。

1月9日,朱德率部进入宁化,抄出敌金汉鼎的通令,敌人原准备调动12个团的兵力,约定1月4日同时行动,分7路围攻新泉(古田),“会剿”红军,可是红军早转移了,他们扑了个空。朱德率部进入江西,1月16日占领广昌,金汉鼎只能徒唤奈何。毛泽东率前委及第2纵队亦跟踪由连城、清流、宁化、归化,进入广昌,在东韶与大部队会合。这就是毛泽东在《如梦令。元旦》词中所描写的“宁化、 清流、归化,路溢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红军在赣南活动了大约4个多月,主要是执行“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在这段时间里,红军打开了广昌、永丰、南康、信丰等城。消灭了许多地方武装和反动的国民党地方政权,使赣南红区连成一片。

毛泽东每到一地,总是不知疲倦地挤出时间做社会调查,以便了解情况,决定政策或检验、改进已定的政策。凡是有地方党组织的,都找干部谈话,指导他们总结斗争经验,指出当前的任务和工作,着重讲党的政策和策略。例如,对待小资产阶级的政策和对待农民武装的策略等,都作了专门的详细的指示,及时纠正了党内各种错误倾向。特别是在吉安东南的陂头召开了赣西特委红军第4、5、6军军委联席会议,即有名的“二七”会议,会议分析了以江西为中心的闽、粤、赣、湘五省武装斗争形势,讨论了扩大红色区域、深人土地革命、发展工农武装等问题,部署了争取江西首先胜利的计划。会议还决定赣西、赣南两特委合并,成立赣西南特委。之后又召开了赣南工作会议。这两次会议,加强了党对土地革命和武装的领导,使赣西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得以顺利的发展,为尔后的反“围剿”创造了有利的战场。毛泽东这种密切联系群众,深人调査研究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是制定和实行正确路线的保障,在根据地开创初期,是非常切实而重要的大事。但是,这一切没有毛泽东那样旺盛的精力也是办不到的。

○五、毛泽东教郭化若做“推”字文章

由于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矛盾激化,1930年5月11日爆发了蒋介石同冯玉祥、阎锡山的中原大战。红色区域周围反革命力量相对减弱,给发展红军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带来了极为有利的机会。全国革命形势很好,红军已发展到10多个军,7万余人。根据地也得到了巩固和扩大,除了毛朱领导的赣南、闽西根据地外,还有彭德怀、滕代远领导的湘鄂赣,贺龙、周逸群领导的湘鄂西,郭述申、许继慎、曹大骏、徐向前领导的鄂豫皖,方志敏、邵式平、黄道领导的闽浙赣,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雷经天领导的广西左右江等10多块革命根据地。革命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如果党中央保持正确的路线和政策,必然会出现更好的局面。可是就在革命形势蓬勃发展的时候,李立三冒险主义在中央占了统治地位。5月中旬,党中央在上海秘密召开全国红军代表会议,提出要无条件地扩大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红军编制要与红军由游击战为主向运动战为主的战略转变相适应,决定将全国红军编为4个军团,即红3、4军组成红一军团,红2、6军组成红二军团,红5、6军组成红三军团,红11、12军组成红四军团。6月11日,党中央又在上海召开政治局会议,通过了《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的决议案,对中国革命提出了一整套“左”的错误主张。先后命令红一军团攻打南昌,红三军团围攻长沙,红二军团出兵武汉,红10军进攻九江,红7军挺进柳州,幻想“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驱使红军去打大城市,显然是“左”倾冒险主义,但又是党中央的命令,如何能既不同中央决定公开对抗,又能团结争取受李立三主张影响的同志,使红军不受挫伤而能顺利地向运动战发展,各个歼灭敌军,发展胜利,这是当时红军中遇到的大难题。毛泽东在领导红军转战湘赣期间,正确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一方面顺利地实现了军事战略的转变,另一方面又有效地扩大了江西根据地,为建立强大的中央苏区,粉碎敌人的大规模“围剿”奠定了基础,表现出了极为高超的斗争艺术。

6月下半月,毛泽东在汀州亲自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当时前委是领导军队党和地方党的,所以参加这次会议的除红4军第1、2、3、4纵队负责人外,还有闽西特委的负责同志。李立三主持工作的中央派来涂振农在会上做了报告,传达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5月在上海召开的红军代表会议精神,其内容:一是要无条件地扩大红军,8月底以前扩大到50万人;二是红军的编制要适应进攻时代;三是批评红4军不打硬仗,放弃了大城市;四是命令红军集中“进攻交通要道,中心城市,消灭敌人主力”,规定红军的战略战术,只有“进攻”,无所谓“退守”等等。

毛泽东和朱德在组织上表示接受党中央的决定,但对李立三的整个方案持怀疑态度。毛泽东对当时的革命形势,做了马列主义的分析,对李立三中央决定攻打南昌、九江的方案执行是慎重的,但也预见到了国民党新军阀必将进行大规模的进攻,红军将开始用运动战方式同敌人作战。因此,会议对红军如何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开始从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以及红军的整编工作和闽西地方工作等问题,都做了讨论和决定。汀州会议是红军的军事战略由以游击战为主逐步向以运动战为主转变过程中的第一次重要会议。从汀州会议到以后的罗坊会议决定“诱敌深人”这一段时间,是中央红军由游击战向运动战发展的转折过程。所以这次会议可以看作第一个战略转变的开始。

汀州会议后,赣南、闽西的红军进行了整编。红4军在整编前指挥4个纵队和1个特务营。第1纵队,原系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保存并发展了北伐时期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的民主传统,也保存了叶挺独立团勇猛的战斗作风,在井冈山时称28团,这时有3个支队,即3个营。第2纵队系由毕占云率领起义的1个营和军部特务营编成,只有2个支队,实即2个营,部队建立较晚,基础稍弱。第3纵队即前武昌国民政府警卫团加上秋收起义后的工农武装编成的。它是毛泽东率领上井冈山的部队。这支部队的干部也有参加过北伐战争的。蒋介石叛变后,我们利用了武昌国民政府警卫团这一合法番号,收容了从各地被赶出和自己逃出的共产党员。开始时缺乏战斗经验,被称为“学生军”,后来逐渐锻炼成为能攻善守、能打硬仗的部队。在井冈山时期称31团,此时也有3个支队,即3个营。第4纵队是由闽西地方部队升级的,成立不久,战斗力较弱。军部特务营只有3个步兵连和1个侦察通讯队。汀州会议对于政治、军事路线问题没有多少争论。整编时原红4军1、2两纵队仍编为红4军第1、2两纵队,闽西地方武装升级编成红4军的第3纵队。这3个纵队不久就改称第10师、第11师和第12师。以红4军的原第3纵队为基础扩编为红12军,并从3纵队抽出1个支队编成红12军第1纵队,后称第34师;由3纵队抽出1个支队,加上江西地方武装1个支队,编成红12军的第2纵队,后称第35师;红12军的第3纵队,即第36师是在后来打开吉安后才以教导队为基础扩编成立的。红4军原第4纵队和闽西几个县的地方部队抽出人员、武器补充主力后,在闽西另行编组闽红12军。江西的地方武装以2、4团为基础扩编为红6军,不久又改称红3军,黄公略任军长。从3纵队、支队政委中选拔罗荣桓任红4军政委,蔡会文任红3军政委;伍中豪任红12军军长,谭震林任12军政委。

原红4军司令部和政治部改为红军第一路军指挥部和政治部,统率红4军、红3军、红12军3个军。毛泽东任政委,朱德任总指挥,参谋长是朱云卿,郭化若任参谋处长。各军司令部、政治部都是新建的。根据中央指示,还由毛泽东、朱德、曾山、李文林、黄公略、彭德怀、林彪、邵式平等17人组成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红一路军不久改称红一军团。

整编以后,部队向何处去呢? 一天,朱云卿和郭化若去找毛泽东。毛泽东和朱德正在商量部队行动问题,见他们来了便问:“你们想打大城市吗?”

“当然想呀。“郭化若说,“不过——”

“只能是一种想法而巳。“朱云卿接过话说。

“我们能打下大城市吗?”毛泽东又问。

“我们部队现在这种军事素质和技术装备,打大城市是有困难的。”郭化若回答。

“可是,中央又命令我们去打。”朱德说。

“对。”毛泽东用手把桌上的茶杯推了一下,“打不了,人家又在背后推着我们去打。怎么办呢?你们是起草作战命令的,我看可以做‘推’字的文章,这次行动叫推进,向南昌推进。先下命令集中,造出向南昌推进的声势,然后再搞个推进的计划;边推边看。朱总,你看呢?”

“要得。”朱德说,“这样,中央的命令传达了,而且,部队在‘推’进,也有行动。人家推我们,也算是一推就动。”说完大家都会意地笑了。

离开了毛泽东的住处,朱云卿说:“‘推’字的含义,就是只传达李立三的命令,不作具体部署。”

“是一种应付上面的行动。”郭化若说,“作战命令的措词就要精心推敲了。”

按分工,作战命令是由朱云卿主持,郭化若负责起草的,这次要做“推”字文章,朱云卿叫郭化若考虑文字命令,他搞个推进计划表。两种作战文书拟出后,送毛泽东、朱德审查,毛泽东很满意。于是1930年6月22日红一军团总指挥部向红4军、红12军发出向广昌集中的命令,命令称:“本路军有配合江西工农群众夺取九江、南昌以建立江西政权之任务,拟于7月5日以前全路军开赴广昌集中。”这里只把党中央的夺取九江、南昌这一任务传达了,但并未做进一步的部署和说明。红一军团由福建开到江西广昌集中后,再到兴国地区集结,红3军亦归建。7月11日,由兴国集结地发出向樟树推进的命令,只说“进略樟树,窥袭南昌”,并颁发了一个推进计划表,后面附有一张行军路线图(用油印套色绘印〕。在向北推进中,一军团于7月20日进入永丰城。20日午后7时30分发出第二期推进计划表。占领永丰后向七琴前进。七琴守敌较多,约七八百人,有电话等通讯设备,被我军顺利地击溃,大部就歼。接着,我军继续向樟树前进。7月24日顺利地占领了樟树镇,击破敌两个营,缴枪约200枝,俘虏敌兵100余。

在打七琴时,从缴获敌军的作战文件(包括电稿)中,对江西省内的敌军的配置情况,大体都了解了。当时附近敌军的布置是:抚州地区1个旅(旅长朱耀华),吉安北阜田地区1个旅(旅长戴岳),南昌地区1个旅(两个团,分散的)。以上3个旅都属张辉瓒的18师,这是能机动的。此外,在吉安的邓英师3个团和赣州的守敌,是不能机动的。

我军一到樟树,毛泽东立即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