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辛亥革命-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兴、徐宗汉、宋教仁、居正拿起了手枪、炸弹,准备战斗。
“喂,船上有黄兴吗?别误会,我们是自己人!”
“哎,是秉坤!”居正走出舱室,走上甲板,很快又跑回舱室,“克强兄,是自己人!”
黄兴大步地走上甲板走到船舷,大声地向熊秉坤高喊:“我就是黄兴!”
熊秉坤兴奋地转身向岸边高喊:“黄兴到!”
武昌阵地上,几个骑兵高举着一面红色大旗,旗上书写着“黄兴到”三个硕大的金字。
黄兴换上了一身黄呢的军装,左手提起一把大指挥刀,整个人英姿飒爽,十分威猛。此刻,他正从跨下的那匹栗色高头大马上翻身下来。
“克强兄,可把你盼来了!”前来迎接他的孙武立即走上前来,握住黄兴的手,狠狠地摇了几下,一脸的兴奋之色。
“一别两年,孙武兄风采依旧,让黄兴好生羡慕啊!”黄兴热情地说道。黄兴与孙武最近一次见面就是在两年前。
孙武意气风发地说道:“今日克强兄既到,不妨随我一同冲入阵地,振奋我军士气!”
黄兴点头同意,随即上马,与孙武一同朝前方阵地冲去。
陡然看到黄兴和孙武策马而来,加上背后那面迎风招展的红色旌旗,民军的士气顿时高涨起来,红色旌旗所到之处,一片欢呼沸腾。
那面书写着“黄兴到”三个字的大旗沿着江岸,一路奔跑,甚是惹人注目。黎元洪站在山上,正好通过望远镜看到那红色旌旗,只见那旌旗过后,士气昂然,军心大振,民军士兵们一鼓作气占领了敌方的阵地。
看到这一幕,黎元洪不禁露出了一丝笑容,叹道:“黄克强,果然名不虚传!”
深夜,武昌都督府会议室内添了好几次油,这里正举行着一次重要的会议,与会者围绕着黄兴任命的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克强兄是同盟会的领袖,与孙先生并称,应当推举他任两湖大都督。”居正说道。
“克强兄不仅在湖南、湖北,在整个南方都很有人望。他能文能武,如果任命他为南方总司令,就可以统一调动长江以南的军事力量,对清廷形成巨大的威慑。”宋教仁补充说。
“那……黎都督怎么摆?”孙武问道。
作为武昌首义的领导者,又是湖北本地人,孙武对起义成功后由湖南人黄兴来领导他们不太舒服,但又不便明说,于是就抬出黎元洪。
“黄兴革命多年,身经百战,同盟会的多次起义他大多参加过。黎都督刚刚参加革命,他与黄兴怎么好相提并论?”居正说。
“我们武昌起事,原来是想请黄兴来指挥的,可是他迟迟不到,关键时刻,多亏黎都督主政,才有今日局面。任命黄兴可以,要考虑黎都督能不能接受?”蒋翊武慢慢说道。
“就是总司令也是战时的,不能加上‘南方’二字。”孙武说。
“我们不能仅从湖北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要从全国的角度来考虑。”宋教仁反驳说。
“我赞成举黄兴为南方总司令。这样做便于调动全国的革命力量。”居正修正了自己原来的意见。
“我来说两句,”吴兆麟站了起来,“两湖大都督也好,南方总司令也好,都不外乎是要节制黎元洪。黎元洪的地位中外皆知。一旦发生变故,军民必起疑心。首义以来,民众与军队对黎都督都很服从。现在若抬黄压黎,必损革命内部之团结,重犯太平天国洪杨相残之惨剧。”
“说得好!”孙武一拍桌子。
“黄克强是革命巨子,将来可以当全国首领。不必计较区区的地方名义。”吴兆麟补充说。
有人鼓掌。有人沉默。两种意见泾渭分明。看来再讨论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大门猛地推开了,黄兴和黎元洪同时出现在门口。众人愕然。
“我已与黎都督商定,由他委任我为战时总司令,为打退清军出力。”黄兴坦然地说。
“克强兄不拘名分,只求实干,真党人本色,令人佩服。我决意筑坛拜将!”黎元洪大声说道。
武昌阅马广场,锣鼓喧天,军乐齐鸣。文武百官咸集,筑起的将台上,竖起了“战时总司令黄”的大旗,在一片军旗的拱卫下,气势格外威武。
黎元洪一身戎装,偕同各机关要员拾级登坛。
“本都督代表中华民国四万万同胞及全国军界,拜黄兴为战时总司令,于本日此时就职,率我军民,推翻满清恶劣专制政府。黄兴受职。”黎元洪庄严地宣布。
黄兴登坛,从黎元洪手里接过象征权力的令箭、聘状,黎元洪深深一拜。
黎元洪大声说:“请总司令训话。”
黄兴洪亮的声音响了起来:“今日承黎都督与诸位同志举兄弟为战时总司令,为国尽瘁,属义不容辞。武昌革命,辛亥年之义举,为推翻君主,建立民主,立下首功……”
在长江边上,那面大旗上的“黄兴到”三个字已经变成了“总司令黄兴”,炮火硝烟中,它赫然立于众军旗之中,格外威武。
“冲啊!”黄兴高呼一声,随即率领着湖南来援助鄂省的士兵们,斗志昂扬地开进了阵地。
骑在战马之上的黄兴不停地挥舞着大刀,一面与敌人厮杀,一面大声喝道:“弟兄们,为保卫革命政权而战!”
战场上四处响起震耳欲聋的喊杀之声,炮火不断地轰炸,子弹从四面袭来,但是革命队伍中没有一个人退缩,相反,阵地上的清军却是连连败退。
回到前线指挥部之后,黄兴骑在马上,向从全国各地赶来支援武昌,准备参加战斗、臂戴红布的各地学生兵们作动员讲话:“武昌革命之火,已经蔓延全国,欢迎你们从上海、长沙、福建前来增援武昌,打退清军。孙中山先生来电,鼓励我们誓死保卫武昌政权……”
徐宗汉和张竹君戴红十字袖标站在队伍里,听见黄兴那响若洪钟、振动江岸的声音,也不觉内心汹涌澎湃,恨不能立刻上战场,与敌人决一胜负。
这时,张竹君戏谑地拉着徐宗汉的手,笑着说道:“宗汉,你这夫君果然英武不凡,让人看着心动啊!”
张竹君乃是徐宗汉的闺中密友,当年徐宗汉的前夫李晋一患急症身死,徐宗汉终日悒郁不乐。张竹君不忍看着姐妹至交整天沉溺在沮丧的深渊之中,常常给她劝慰,拉她与自己合伙在荔枝湾开办提福医院,专为贫民治病,终于在平民百姓的交口赞誉声中,把徐宗汉的创伤抚平了。后来她又与徐宗汉在柳度桥开南福医院,还在两所医院中各设福音堂一所,除了传教布道外,更定期举办演说会、讨论会,传播新知,阐述时事,成为广州市新派人物、知识分子聚会的中心。
这一次,武昌起义爆发,张竹君发起成立中国赤十字会,组织率领一百二十名救护队员前往武昌,并掩护黄兴和宋教仁等人随队同往。
面对好友的戏谑,徐宗汉显得格外大方,她故意白了张竹君一眼,自豪地道:“那还用你说?”
黄兴的演讲仍在继续:“我们已经顶住了北洋军队对武昌的进攻,武昌的形势已经稳定下来,现在各省已经纷纷宣布独立,湖南光复了,安徽光复了,四川也已经光复了……很快,刻有这几省光复的木牌就会顺江而下,全国皆知了……只要再次收复汉口,并坚持数月,我们就能赢得全国的胜利!清政府已经垮台了!”
下面传来一阵阵的欢呼声,徐宗汉也情不自禁鼓起了掌。这一刻,她忽然想起了在黄花岗之役中牺牲的林觉民和喻培伦等人,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她心想:若是他们能够见到革命发展到今天这一步,一定也会为之高兴的。
一时之间,士兵们开始高呼:“夺回汉口!”“夺回汉口!”
“好!”黄兴眼看形势大好,时机成熟,便高声道,“我黄兴以总司令的名义下令,兵发汉口!”
话音刚落,底下的人又是一片高呼!
汉口阵地上,黄兴正在率兵奋力冲杀,而宋教仁、居正、谭人凤等也亲临前线指挥作战,阻击清军。
“报!”一个传信兵快马来报,“黄总司令,阎锡山在太原起事,宣布拥护共和,山西独立,正式脱离清廷!”
黄兴兴奋不已,道:“好!山西革命了!”
“报!”又一传信兵快马来报,“报告总司令,蔡锷将军在云南宣布革命,脱离清廷!”
“太好了!”黄兴心中的激动几乎难以言表,他冲身后的士兵们喊道,“弟兄们,咱们一定要顶住清军的主力,夺回汉口以迎接各省独立!给我开炮!”
武昌起义后,清廷派兵南下镇压。两军对峙期间,陆续有各省光复的消息,随后一二十天中,上海、江苏、广西、安徽、福建、浙江、广东、山东、四川相继光复。至11月底,全国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有十四省。北方未独立各省,有的地方是清王朝统治较强,如直隶、河南;有的远在边陲,革命党势力较弱,如新疆、奉天。这些省份也不平静,革命党仍然尽力组织一系列武装起义。
10月22日长沙光复,10月23日,江西同盟会会员林森、蒋群、蔡蕙等人策动九江的新军举行起义,胜利后即宣告独立。
10月25日,西安光复,陕西同盟会会员井勿幕、钱鼎、景定成等人同陕西哥老会联合,发动会党和新军的革命分子同时起义,经两天激战控制西安。都督张凤翙。
10月29日,太原光复。都督阎锡山。
10月30日,云南光复,云南同盟会会员李根源联合新军标统蔡锷、罗佩金及管带唐继尧等人率领新军发动重九起义,次日占领昆明,成立云南军政府。都督蔡锷。
10月31日,南昌同盟会会员蔡公时等人率领新军发动起义并获成功,建立江西军政府。都督李烈钧。
11月3日,上海同盟会、光复会等团体领袖陈其美、张承槱、李平书、李英石、李燮和等在上海发动武装起义,青帮洪帮敢死队、上海商团武装、吴淞地区起义军警以及朱家骅、徐霁生等人组织中国敬死团,次日攻占江南制造局,上海光复;7日,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沪军都督府。都督陈其美。
11月4日,贵州革命党人张百麟等领导和发动新军和陆军学堂的学生举行起义,随即攻占贵阳,成立大汉贵州军政府。都督杨荩诚。
11月4日,浙江光复会会员驻杭州新军八十一标标统朱瑞,同盟会会员新军八十二标军官吴思豫、吕公望、蒋百里、蒋百器、杨廷栋、吴肇基等,及光复会王文庆率领从上海赶来的敢死队发动起义,周承菼统八十二标和同盟会蒋介石、光复会尹锐志所属敢死队攻占抚台衙门。
11月5日,江苏巡抚程德全和地方官绅合谋,以要求程德全反正名义,新军马、步、辎重队“一律袖缠白布,直达巡院”。程德全本人顺势宣布:“当此无可如何之际,此举未始不赞成,务必秋毫无犯,保全闾阎。”随后在苏州原抚署门口,挂上“中华民国军政府江苏都督府”的旗帜,程德全改称都督。此时,除南京外,江苏光复。
长江岸边蒋翊武正指挥着士兵放牌,刻有“山西光复”“云南光复”字样的大木牌,被推入滚滚长江之中,往下游奔流而去……
第四节 血战汉阳
武昌首义爆发后,清王朝极度恐慌,先后派荫昌、袁世凯督军进扑武汉。鄂军都督府为捍卫新生革命政权,积极扩军迎敌。自1911年10月18日至11月27日,革命军在汉口(古称夏口)、汉阳对清军展开了殊死的抗击,史称“阳夏之役”或“阳夏血战”,它是辛亥革命期间爆发的一场最大规模的激战。革命军以血肉之躯,血战坚守四十余天,牺牲人数逾万,其中无名者多达四千三百人。
鲜为人知的是,这其中有不少烈士为外省援鄂将士。而湘军和广西北伐军是两支援鄂重要力量,尤其是湖湘子弟发挥了重要作用。
武昌首义十二天后,湖南革命党人在长沙发动了湖南新军起义,成立了焦达峰、陈作新分别担任正、副都督的“中华民国军政府湖南都督府”。为了捍卫革命果实,从10月28日起至11月25日,湖南先后派出四批十六个营共八千余人的援鄂军队,参加阳夏保卫战。分别为:第一批湘军步兵独立第一协协统王隆中部五个营,以四十九标为基础编成;第二批湘军第二师第三协协统甘光典部四个营;第三批湘军第一师第二协协统刘玉堂部四个营;第四批湘军步兵独立第九标标统刘耀武部三个营,其中不少将士在血战中牺牲。
阳夏保卫战虽然以汉口、汉阳相继失守而告终,但这场战役充分显示了起义军民的英勇精神,也为各省响应武昌起义赢得了时间。正如辛亥革命志士张难先所说:“有此万余人之头颅,支持武昌根据地两月,使各省胆气雄壮,次第反正。”
残败的昭宗祠被开辟出来,作为临时的前线救护所。这里是战争最凄惨的角落,有时候甚至比残酷的战场更为凄惨,尤其是当很多伤员抢救不回来的时候。
徐宗汉和张竹君就在这里负责伤员的救治工作。
远处传来隆隆的炮声,伤员和尸体接踵而至,救护人员正忙碌个不停,徐宗汉也忙得满头大汗,此刻正在分配前线送下来的伤员。
一个血流不止的伤兵从祠外被抬了进来,他身上流的血已经将担架都染红了,徐宗汉大吃一惊,忙道:“快!把他抬到上边的大堂,马上手术!”
话音还没落,又有一个断臂的士兵被抬了过来,那伤兵虽然稚气未脱,却一脸的坚毅之色,他看见徐宗汉,便道:“医生,麻烦你马上给我包扎一下,我还要上前线去和清军拼命!”
看到这样的士兵,虽然徐宗汉心中也在流血,但是她知道此刻不是感伤心疼的时候,遂扬声道:“竹君姐,这个孩子需要包扎止血!”
张竹君忙得连抬头看的时间也没有,直接道:“抬上来!”
等到断臂的伤兵被抬到供桌改造的手术台上,张竹君立即帮他处理断臂上的伤口,清洗、消毒、包扎……
徐宗汉则继续有条不紊地分配着伤兵,现在道路的两边都是伤员,一位五十岁的母亲跪在无头尸体的担架边,她儿子的头在战场上被炸飞了,她正满脸凄惶地等待着有人帮她把儿子的头颅找回来。
“大嫂,会找到的。”徐宗汉弯下腰安慰道,一时之间,她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这个可怜的母亲,源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