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风雨张居正-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到前面的人没把这个殷士儋扳倒,都给事中韩楫,就是刚才叩见高拱的这位,他放出话来,说他准备出手了,要一击必中,上一道奏章,让殷士儋立刻滚蛋。这话京城里已经传得到处都是了,所以今天殷士儋在这儿一看到韩楫,就不由得怒火中烧。
他看韩楫拜见完高拱,正好转过身来脸冲着他,立马笑眯眯地一拱手。
因为是会揖嘛,互相参见问候那是规矩,再加上他又是阁老,韩楫不得已也只得拱手弯身施礼,说了句“殷阁老!”
他这一张口,殷士儋也说话了。本来这会儿内阁里一堆人,说几句客套话也没什么特别让人注意的,可殷士儋这句话一出口,立刻全场就静下来了。
殷士儋还隔着老远呢,就带着冷笑看着刚刚直起腰来的韩楫说:“听说你韩楫对我不满意啊,还放出狠话来要怎么怎么的。对我不满意没关系,可你姓韩的也犯不着给别人当枪使啊!”
这边韩楫倒没想到殷士儋这么直不咙咚,当着这么多官员的面儿,在这么一个正式的社交场合,说出这么点名道姓的话来,所以他一下就愣住了,脸蹩得通红。
他愣了一下,刚想解释两句,或者要不行就反唇相讥,结果还没等他说话呢,高拱就先忍不住了,他一下就站了起来。
这也可以看出来,高拱这人很沉不住气,殷士儋那话里说你韩楫可别给人当枪使,这背后的主谋虽然大家都知道是谁,可他毕竟还没明说出来,你高拱这一跳出来,不就等于不打自招吗?可高拱就是急脾气,忍也忍不住,所以他先蹩红了脸,一拍桌子站起来就喊道:
“不像话,太不像话了!这成什么体统了!”
好嘛,这等于不打自招,摆明了就是说韩楫这事儿我就是背后主谋。
这一下,殷士儋这位山东大汉也忍不住了,心的话我还没跳呢,你倒跳出来了;你既然跳出来了,我比你跳得还要高。他指着高拱的鼻子就骂开了:
“什么体统不体统,你高拱还好意思谈体统。驱逐陈阁老的是你,驱逐赵阁老的是你,驱逐李阁老的也是你,你现在为了要提拔亲信张四维,如今又来挤兑我。难道这个内阁就永远是你一个人的吗?”
这殷士儋不愧是山东大汉,敢说敢做,说完一撸袖子,上来一把揪住高拱的衣领子,就要揍他。《明史》里头原话是说“奋臂欲殴之”,这真的是要揍他了。
这下高拱可傻眼了,他虽然是内阁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平常拽得很,但论打架,他一个快六十岁的小老头,哪打得过山东大汉殷士儋呢?被殷士儋一揪领子,就差点儿弄个趔趄。
这时候各给事中们也傻眼了,虽然有不少是高拱的人,但这是副宰相跟宰相打架,你小小给事中哪能插得进手啊,你品级不够啊。这就像奥运会拳击、摔跤比赛,那得分不同公斤级的,级别不在一起,你想打也掺乎不进去啊。
这时候,遍观全场,也就一个人,够加入这场“宰相公斤级”的决斗了。
谁呢?
就是张居正。
你还别说,除了张居正,这时候还真没别人对付得了殷士儋。我们知道殷士儋是个山东大汉,一般人也拉不住他。张居正不一样,别以为他少年天才、文采出众,就是弱不禁风的。据说他身高近八尺,换了现在的尺寸,大概也有将近一米八,他爷爷又是当侍卫的,好歹家传也练过几天武把式,所以他还是有两膀子力气的。
可他出不出手,真出手还是假出手,那关键还得看他跟高拱的交情。
他要是存心害高拱,或者存心要高拱难看,完全可以假意相劝,先让高拱挨顿揍,出丑出够了再说,这样殷士儋和高拱两个人的脸面就都丢尽了,谁也不好意思再在官场上混了,他自然就可以渔翁得利,内阁就可以只剩他一人了。后来老有人说,张居正对高拱耍阴谋,其实从他这时候的反应就可以看得出这种阴谋论的荒谬来。
说张居正当时反应还是挺快的,他毫不迟疑,上前一把就死死地抱住了殷士儋,结果因为抱得快,殷士儋这拳头最后也没能落下去。所以,这时候我们完全可以看得出,张居正对高拱那还是有着维护之情的。
而且,《明史》里记载说,殷士儋并不领张居正的情,对他是“亦誶而对”(《明史卷一九三殷士儋传》)。这个“誶”,我们知道在汉语里是辱骂的意思,把言字旁换成口字旁那就是啐唾沫的啐,那就是边骂边吐口水了。我们虽然不知道殷士儋到底骂了张居正什么话,但依殷士儋的脾气,也不会有什么好话,肯定是说他跟高拱一个鼻孔出气,早晚高拱也会要他好看。
不管骂了什么,反正张居正好歹是把殷士儋劝住了,高拱没挨着拳头,那老脸也有地方搁了。这一下群情汹汹,事后高拱手下纷纷弹劾殷士儋,也不找什么别的理由了,就一条,当朝宰相在内阁动手打人斗殴,就是按维护社会治安的处罚规定,也得让他滚蛋!
殷士儋呢,骂完了人,打完了架,那叫“过把瘾就死”,一回家请上疏请求辞职,也不等别人来弹劾他了。这就是明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宰相打架事件”。
打架的信息
你说这起“宰相打架斗殴事件”,它说大不大,但却特别典型,我觉得从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以下三点信息来。
第一,可以看出来高拱的政治地位,这时候确实已经达到了一个顶峰了。
殷士儋骂他的时候说“若先逐陈公,再逐赵公,又再逐李公”,就是说你算算你总共赶走了多少人啊,陈阁老、赵阁老、还有李阁老。这三位堂堂宰相,最后都给你逼走了。殷士儋所说的这三个人分别是陈以勤、赵贞吉和李春芳。
陈以勤跟殷士儋、高拱、张居正一样,原来也是裕王府的讲师,也是隆庆帝的老师。在这个讲师团里,高拱也就跟张居正的关系还算不错,跟其他人都处不好。等到入了阁以后,像陈以勤、殷士儋就倍受高拱的排挤。
有的人会奇怪,既然大家都是隆庆的老师,如果互相之间有矛盾的话,这个隆庆帝 他咋不管管呢?
原来啊,隆庆这个人生性就懦弱的很,他爹嘉靖把他晾了几十年,就是不立他为太子,弄得他提心吊胆、惴惴不安几十年,整天在惊恐与小心中度日,弄得心理上都有些变态了。他登基之后,最大的特色有两条:一个是不管事,随大臣们怎么去折腾,他一概不闻不问;二一个是好脾气,就算是有大臣公开指责他,他也向来一笑了之,换了是他爹嘉靖,那就要当朝廷杖了,不把人打死才怪。
在隆庆这些老师里,他跟高拱的感情最深。因为高拱来处最早,又相当于是各科老师里的“班主任”,所以是他在当年无助岁月里最为依赖的人,这和后来万历跟张居正的情况差不多。高拱在他心中,隐然已经取代了嘉靖,给了他像父亲一样的依赖感,所以隆庆把朝政交给高拱才是最放心的。
反过来,高拱对隆庆也有这种情绪。当年隆庆蹩在裕王府的时候,他就认为看护他、保护他是自己不容推辞的责任。现在自己这位性格懦弱的学生坐江山了,帮他看护、保护这片江山,还应该是他高拱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这就造成了两种结果:
一个是他比较专横跋扈。
仗着隆庆帝对他这份感情,高拱把谁都不放在眼里,连扳倒严嵩的大功臣、一手提拔了他的前朝元老徐阶也不放在眼里,更不用说陈以勤、殷士儋这些当年就排在他后面的同事了。
像赵贞吉,当时主管监察系统,出于工作需要,自然想约束高拱的权力,结果高拱火起来就跟他斗,两个人一直吵到隆庆的面前。隆庆当然护着他敬爱的高老师了,所以就把赵贞吉赶回老家去了。
像李春芳,则是因为高拱在徐阶下台后还想报复徐阶,李春芳替徐阶说过一些话,高拱就把他当仇人了。老实巴交的李春芳看惹不起高拱,就主动要求“内退”——提前退休了。
所以殷士儋骂高拱的时候才说:“人都给你赶走了,这内阁难道是你高拱一个人的内阁不成!”
殷士儋这话还真说对了,这时候的内阁虽然还剩一个张居正,但一切高拱说了算,真的可以算是高拱“一个人的内阁”了。
当然,隆庆对高拱的依赖也造成了另一个结果,那就是从国家发展的角度看,高拱的行政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勇于任事,专注于国事,也做了不少工作,在许多方面都取得过一定的成效,为后来张居正的万历新政可以说是奠定了一个比较扎实的基础。
《明史高拱传》里也说高拱这人特别勤快,说他每天都工作个不停,而且工作效率很高,没有什么事会拖到第二天的。他因为掌握绝对权力,所以敢于在人事上下狠手,倒是用了不少有本事的官员。
但话说回来,高拱虽然做了不少事,但因为个人的眼光问题,他做的事基本上都是“就事做事”,在制度上的变革力度并不大。我们知道,只有制度上变革往往才能促进根本性的发展,而这一点就要等到张居正来实现这个改变了。
从这起“宰相打架事件”,我们可以看到的第二点是,一直到这个时候,张居正和高拱的交情那还是非常不一般的。
从张居正的劝架,我们可以看到张居正对高拱的维护;从殷士儋对张居正“亦誶而对”,也就是殷士儋对张居正的指责,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个时候,包括像殷士儋等人都认为张居正跟高拱是一个鼻孔出气的。
事实上,当时的情况也确实是这样。据《明史》记载,高拱在跟赵贞吉的斗争中,张居正是站在高拱的立场上出过力的。《明史张居正传》里更明确地说到,高拱第一次辞职复出,是得益于“居正与故所善掌司礼者李芳谋如用拱”,这里的“故所善掌司礼者李芳”是指司礼监大太监李芳,就是说高拱之所以能官复原职,是张居正和李芳共同谋划的。
要是张居正真的跟高拱明和暗斗的话,他有必要下功夫让高拱重回内阁来吗?
所以说,这时候的张居正,至少在政治立场上还是把高拱视为是同盟的,而在宰相打架事件中,他能挺身而出,不让高拱身陷尴尬的斗殴场面,说明他在私人情感上也是把高拱是视为朋友的。
从这起“宰相打架事件”,我们可以看到的第三个关键,就是高拱这个人的性格缺陷了。
《明史》在说到他跟内阁其他成员的矛盾时也说他:“性迫急,不能容物,又不能藏蓄需忍,有所忤触之立碎。每张目怒视,恶声继之,即左右皆为之辟易。”意思就是说他肚量小,不能容人,又不能忍事,尤其喜怒形于色,跟很多人都搞不好关系,连他身边儿的人都跟他处不好。
我们说政治这个东西,有一半倒在于人事,你说你跟人都搞不好关系,又怎么去成事呢?(人)
所以高拱这种性格也就为后来的政治危机埋下了祸根。
至于这个祸根是怎么埋下的?《明史》作为一种正史,为什么会认为张居正是阴谋陷害高拱的幕后黑手?《明史》又为之提供了哪些证据?而这些证据到底是否可信?我会在下两讲为大家详细剖析。
所以请看下集:《可疑的“勾结”说》。
第十讲 可疑的“勾结”说
在隆庆五年有名的“宰相打架事件”中,山东大汉殷士儋差点儿在大庭广众之下把高拱揍了一顿,多亏张居正挺身而出,才把这位高阁老从殷老粗的拳头下解救了出来。
殷士儋虽然打人未遂,但也不好意思再在官场混了,自己卷铺盖走人了。高拱总算心理能平衡了。
殷士儋一走,这时候,内阁里就只剩下了高拱和张居正两个人。
这一年的十二月,高拱迎来了他六十岁的生日。按《明史》的说法,这时候,高拱与张居正原来非常要好的朋友关系开始迅速恶化了。由明争暗斗,一下子就进入了生死搏斗。
跟所有残酷的政治斗争一样,最后张居正取了绝对的胜利,而他取得胜利的手段——按《明史》的说法来看——那是不怎么光彩的,也就是说是耍了阴谋的。
因为《明史》是一部正史,所以这种所谓的阴谋论的说法在后来就非常盛行。有关张居正的各种文学作品以及影视艺术作品,也基本上都按这个思路去大肆渲染这段尔虞我诈的斗争。
但我个人极不认同《明史》的这种说法,这两讲我们就来辨析一下,看一看历史的本来面目到底是怎样的。
矛盾
我们通过“妙计初安天下”的国防大事和“宰相打架事件”的生活小事,分析了高拱与张居正在政治上的同盟关系,以及他们在生活上的朋友关系。如今要说张居正阴谋陷害了高拱,我们就要首先来看看,为什么两个人原来那么好的朋友关系也会恶化呢?
根据《明史》的记载,我们可以总结出,导致高拱与张居正关系恶化到生死搏斗前的矛盾只有以下两点:
第一,当然是因为徐阶对张居正的重用,这个我们以前反复提过。
徐阶扳倒严嵩后,在隆庆元年开展了拨乱反正的工作。《明史·高拱传》说徐阶“独与居正计,拱心弥不平”,意思就是徐阶跳过内阁里的其他成员,尤其是跳过了隆庆最敬爱的老师高拱,单独与内阁里当时地位最低的张居正谋划这件事,这使得高拱心里很不平衡。
当然,我们以前也分析过,高拱“心弥不平”,不平就是不服气,既然是不服气,那主要还是针对徐阶而言的,在这个过程中,顺带着对张居正有点意见,也应该不是主要方面。
第二,是因为徐阶的儿子。
徐阶倒台之后,高拱复出。说到他复出,我们上一讲说过,这其中还是张居正跟大太监李芳共同策划的,也就是说是张居正出了力高拱才重回内阁的。高拱回来后就要找机会报复徐阶,《明史·高拱传》的说法是:“拱之再出,专与阶修隙,所论皆欲以中阶,重其罪。”就是想法设法地想罗织罪名陷害徐阶。
现在徐阶已经无权无势了,那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尤其是徐阶的儿子原来在仗着老子的权势在地方上横行惯了,这就给高拱找到了把柄。后来,高拱指使地方官把徐家的地也没收了,把徐阶的两个儿子也发配到了边疆,当时很多人都看不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