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皇后全传-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5褥慈衔缸硬缓停虺鲈诨屎笊砩稀S谑潜愦舐罨屎笫恰昂幕笾鳌薄;屎笠皇比棠筒蛔。煅缘溃骸拔夷朔钭孀谥纱笄迕庞耄竟饷髡螅窝院幕笾鳎俊贝褥衔屎笫窃诩シ怼⑼诳嗨张训保松先ププ』屎蟮耐贩ⅲ懔捍颍菇淮橥贩⒘菲ぞ玖讼吕矗屎蠖偈毖髀妗6褥圆唤夂蓿置嘁哉刃趟藕颍蔚鄞游醇绱诵撞业某∶妫背【拖诺没枇斯ィ蝗斩溃漳22岁。
阿鲁特氏与皇帝婚后两年多的时间,同居的日子尚不足两个月。这当然主要是由于慈禧太后从中作梗的缘故。皇帝载淳身死,庙号定为“穆宗”,尊谥用“毅”字。穆宗毅皇帝的称号定了,穆宗皇后亦须有一封号;慈禧太后在内阁拟呈的字样中,圈定“嘉顺”二字。这实际上是对阿鲁特氏的一个警告,意思是顺从始可嘉,即使是逆来也要顺从。
此后,阿鲁特氏以泪洗面,过了不长时间,在光绪元年2月20日半夜三更时分香消玉殒。距离同治帝死日仅差两个半月。在100天内皇帝皇后先后去世,这在历史上极为罕见。皇后因何而死,又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一说是因为大行皇帝之死,皇后哀伤过甚,缠绵病榻已久,并抱定必死的决心拒绝治疗而逝。一说是同治皇帝死的当天,阿鲁特氏就曾吞金自尽,遇救不死,因此这次身死,依然是自裁,以随皇帝于地下。另有一说是被慈禧太后迫害致死。从大行皇帝一崩,慈禧太后就归罪于阿鲁特氏,甚至诬赖她房帷不谨,以致同治皇帝发生“痘内陷”的剧变。嘉顺皇后遭遇了这样难堪的逆境,无复生趣,恹恹成病,终于不治。再有一说是慈禧太后害死了皇后。慈禧太后认为,嘉顺皇后在世一日,便有一日的隐忧后患,决心置她于死地,于是秘密下令,断绝她的一切饮食,使皇后活活饿死。诸种说法,孰是孰非,难以判断。
阿鲁特氏死时仅22岁。她活着时,慈禧太后对她百般挑剔折磨,死后的丧仪却颇隆重。当天即发出了一道上谕,一道懿旨。派礼亲王世铎领头办理,又加派恭亲王奕䜣主持,很是大操大办了一番。刚死时梓宫暂时安置在隆福寺。直到光绪五年三月,惠陵修好后,才与同治皇帝合葬在惠陵,光绪皇帝给阿鲁特氏加谥。到宣统年间又加谥,谥号全称是“孝哲嘉顺淑慎贤明恭端宪天彰圣毅皇后”。
阿鲁特氏死后,慈禧太后的怒气并未全消,转而发泄到皇后父亲崇绮身上,一度革掉了他吏部侍郎的职务。
后因崇绮全不记女儿被慈禧太后逼死之仇,一味巴结、效忠慈禧太后,而复被起用。先任镶黄旗汉军副都统,公元1878年奉命查办吉林政务,署吉林将军。次年又任热河都统,公元1881年升任盛京将军,公元1884年调任户部尚书,可谓官运亨通。后他曾与徐桐等一起主张废光绪帝,因此甚得慈禧太后宠任。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华北,他又任留京办事大臣,后于保定自缢而死。
第三百九十四章 叶赫那拉氏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即光绪帝)皇后
姓名:叶赫那拉氏静芬
生卒年:公元1868~1913年
婚配: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即光绪帝)
封号:皇后
封后时间:公元1887年
徽号:隆裕(又称“隆裕皇太后”)
谥号:孝定隆裕景皇后
公元1888年,光绪帝载湉18岁了,已到成婚的年龄。西太后慈禧吸取同治帝选后的教训,一手操办了光绪帝的终身大事。
当时经层层筛选,已确定皇帝后妃的候选秀女5人。其中,站在最前面的是慈禧胞弟都统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静芬,站在第二、第三位的是江西巡抚德馨之女,最后两位是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清制规定,凡选中的皇后,要由皇帝亲手赐给“玉如意”;选中妃子者,则赐给一对荷包。当时由慈禧坐阵,让皇帝挑选。光绪帝依次看了一遍,他看中了德馨的两个女儿,在他准备把“玉如意”递给其中一女时,慈禧瞪大了眼睛,用嘴暗示光绪把“玉如意”递给桂祥之女,光绪很不高兴。慈禧又怕德馨两女被光绪指选为妃,将来会与自己的侄女争宠,于是便不让光绪再选,而急忙命人匆匆把两对荷包直接塞给了长叙的两个女儿。这场皇帝立后选妃的大事,在慈禧的操纵下,就像一场傀儡戏,在台前的傀儡皇帝,只能忍气吞声,按慈禧的意思来办。
叶赫那拉皇后,比光绪大三岁,婚后二人感情不好。光绪帝是慈禧胞妹之子,皇后是慈禧胞弟之女,慈禧原本是想亲上加亲,以便由她进一步把持朝政。因光绪不爱皇后,又认为皇后是慈禧特意安排在自己身边的密探,故常不去坤宁宫,使皇后倍受冷落。软弱的皇后无奈,只得到慈禧那里哭诉,不免说一些皇帝宠爱珍妃的话。于是慈禧便经常辱骂珍妃,又责怪光绪对皇后无礼。这样,皇帝与皇后、皇太后的矛盾日益加深。
在戊戌变法(亦称戊戌维新)运动中,慈禧“后党”密谋发动了宫廷政变,杀害了维新派谭嗣同等六人,并将支持变法的光绪帝囚禁于瀛台。这时,慈禧除安排皇后每月两次去看光绪外,其他任何人不得接近。皇后去时,也只是三言两语,彼此无话可说,帝、后之间关系非常冷淡,且已有敌对之意。
公元1895年,即光绪二十一年,适值慈禧太后60大寿,福州将军出缺,那拉氏皇后欲将此职位给她的舅舅,因珍妃颇得光绪帝宠爱,便让珍妃请于光绪帝,珍妃不悦,谢绝说:“谁去说都是一样。”皇后十分恼火,认为珍妃恃宠而骄,竟敢违抗皇后的意旨,气冲冲地跑到慈禧那里告珍妃欺压皇后。慈禧本来处处护着皇后,平时有对皇后小不敬者,都要受到严厉责罚,今天听说敢欺压皇后的竟是平日忌恨的珍妃,便火冒三丈,说一定要给皇后出气。
当时慈禧住在南海仪鸾殿,光绪帝住在瀛台,皇后和珍、瑾二妃住在同豫轩。慈禧马上传令同豫轩侍奉珍妃的宫女、太监等到仪鸾殿,当面询问珍妃平日的起居情况。慈禧太后暴跳如雷,大声喝问宫女太监,宫女太监惊恐万状,跪伏在地上,战战兢兢地说:“珍主子平时很是谦和谨慎,从来没出过大差错。”慈禧听后更是大怒,怀疑宫女太监不说实话,喊过掌刑太监:“给我打!”直打得太监皮开肉绽,仍和前面说的完全一样。
这时珍妃已赶到仪鸾殿,慈禧便把怒气转向她,让太监用掌打,命她说实话。
珍妃一向被皇帝宠幸,如今当众受辱,痛不欲生,但仍不向太后低头。慈禧更加恼怒,下令夺其妃号,降为贵人,宫监减逐大半。这次后妃之争斗可以看作光绪朝后妃之争的一个缩影,对于这种后妃纠纷,有人完全归结为宫廷中的所谓“醋海兴波”,是不确切的。光绪朝的后妃之争除了风情醋意的原因之外,还反映了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的矛盾。此后光绪帝更加厌恶皇后,她的生活更加孤独寂寞了。
有一天,慈禧太后到景仁宫去,行至流水观音地方,见撑船太监未穿宫袍,大怒,认为他们大不敬,下令杖打,当时宫杖未到,便下令让人拿轿竿打,直打得太监皮开肉绽,哀痛不已。等到了同豫轩,见皇后和珍、瑾二妃都因害怕慈禧的威风而吓昏过去了,慈禧连忙去告诉光绪帝,光绪听后,气急败坏地说:“死就死了,此后永不立后。”
慈禧太后也无可奈何。
戊戌政变后,光绪被囚在瀛台,身同囚犯,不准皇后、妃、嫔随便接触,仅皇后准许每月初一、十五两天到瀛台看望。觐见时,有多名太监在旁边监视,皇后三言两语问安后便退出,有时光绪帝一言不发,以目送之。
有一次,光绪帝发怒,把皇后的发簪撕下摔碎,那簪子是乾隆时的遗物,皇后向慈禧诉苦,慈禧表情沉郁,没有多说话,只是叫她以后注意点儿。从这件事后,皇后与光绪帝分居,具体年月虽不可考订,到光绪死时已有10年了。
那拉氏皇后在孤寂的宫廷生活中,开始找些事干来填补空虚,她学会了养蚕。先取蚕子孵化,蚕生出后,每天喂新鲜的桑叶四、五次,特命宫中数人晚上喂蚕。每天观察蚕的生长,吐丝做茧,见蚕变成蛾飞出,感慨万分,她或许从蚕的生长过程看到自己像蚕被束缚于茧中一样被束缚在宫中吧?丝成后,她还拿到慈禧太后那里去鉴赏,慈禧也取出年幼时所制的丝来与皇后的新丝比较,两者同样的精美。
这种孤寂平淡的生活很快被八国联军的炮火给打破了。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英、美、德、法、俄、日、意、奥)攻陷北京,慈禧急忙乔装成农妇的模样,准备携光绪帝逃往西安。临行时,光绪心爱的珍妃,求慈禧将她和光绪留下,设法与洋人交涉,以稳定大局。慈禧本就视珍妃为眼中钉,这时又听她这么说,更加恼火,便命人将珍妃推入井中淹死。
公元1908年,光绪帝与慈禧相继逝世,由年仅3岁的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即位,是为宣统皇帝。宣统称光绪皇后为“兼祧母后”,尊为皇太后,上徽号“隆裕”,又称“隆裕皇太后”。由她垂帘听政,由溥仪的父亲载沣为摄政王。
隆裕太后处事优柔寡断、毫无主见。名义上是由她临朝听政,而朝政实权则多由他人操纵。
此后在隆裕的支持下,她的贴身太监小德张更加大胆妄为,在宫外公开拉拢王公大臣,在宫内也是说一不二,许多他想干的事,给隆裕说一下便定了。
先前宫中有几座佛殿,慈禧太后时年久失修,已经毁坏不堪使用。小德张怂恿隆裕修理,报销的钱数竟达200多万两。当时内务府大臣李乐峰说报销不实在,并要求给予处分。隆裕知道这笔钱的经手人是小德张,便保持缄默,压下不问,隆裕与小德张的关系亲密,可见一斑。
隆裕在服丧期间,按清制应换乘青色的轿子,制轿的费用竟达70多万两,小德张经手这件事,贪污之巨,令人咋舌。
隆裕为人,平庸无识,优柔寡断,比慈禧远远不如。慈禧在政治上残暴自私,但还有自己的见解,对于王公大臣,也有一定的笼络手段。而隆裕则一切为其宠监小德张操纵,个人毫无主见,在政治上毫无建树。
光绪死后,隆裕曾想仿效慈禧“垂帘听政”。等到奕劻传出慈禧遗诏立溥仪为皇帝,载沣为监国摄政王时,隆裕虽取得了军国大事的一定的决定之权,但离“垂帘听政”的美梦还相差甚远,自己又没有力量来实现这一美梦,她心中不快,以致迁怒于摄政王,与载沣发生了矛盾。
宣统帝继位,隆裕心中抑郁不乐,后又受太监小德张怂恿,在宫中东部大兴土木,修建“水晶宫”,以为玩乐之所。按清代制度,在“国服”期间,不得兴修宫殿,然而隆裕对此并不顾忌。尤其在当时清廷正在兴建新式海陆军,所需经费极大,国库本来已经空虚了,建军的费用尚且不足,而隆裕不管这些,竟然命令度支部拨出巨款来兴修宫殿,以为个人娱乐。引起朝野的不满和议论,后虽然因为革命军起而不得不停止,但这件事更显露了隆裕的平庸无识。
而载沣生性懦弱,在政治上也无主见,他在受命监国执政期间,里有隆裕掣肘,外受那桐等人挟制,他的地位虽是监国摄政王,并没有任何作为的余地。如对隆裕兴建“水晶宫”一事,本来可以用既“违反祖制”,又影响建军的正当理由进行阻拦,但由于他怯懦伯事,不敢多说话,也就不加可否地听之任之。
公元1910年6月,载沣命毓朗、徐世昌为军机大臣。数日后,隆裕命载沣将这两个人撤去,载沣婉言相劝请求暂缓行事。隆裕毫不让步,载沣不得已,反驳说:“太后不应干预用人行政大权。”
隆裕也无可奈何。像这样隆裕凭自己的感情冲动来制约载沣的事情,屡屡出现。
光绪死后,隆裕在他的砚台内,发现光绪亲自用朱笔写的“必杀袁世凯”的手谕,自己不敢决断,便交给载沣处理,载沣犹豫不决,与奕劻、那桐等人商量。奕劻、那桐力主保袁,让袁世凯借假病名义辞职回家。袁世凯辞职后,隆裕和载沣毫无远见,不把他控制在北京,反而是放虎归山,以致最终酿成大患。
公元1912年,袁世凯又与内阁大臣联衔上奏清廷,奏请清帝退位。奏折中大谈军饷紧急、海军尽叛、强邻虎视、人心涣散等等。袁世凯还手捧奏折到养心殿来见隆裕太后,他一副故作悲痛的样子,一边耸动着双肩,抽缩着鼻子,流着眼泪,一边向隆裕太后断断续续地诉说着。隆裕一言不发,只用手帕拭着流不尽的泪水。坐在隆裕旁边的幼小无知的宣统皇帝,不知地上跪着的矮胖老头为何人,听不懂他嘴里说的是什么,也不明白两个大人因何啼哭,心里非常纳闷。
隆裕被袁世凯出色的表演弄得六神无主,不知所措,忙和王公贵族商量。皇族亲贵多把共和看成洪水猛兽,把袁世凯看作逆臣、革命党的奸细,并想方设法除掉他,载泽还弹劾袁世凯“前借口军饷不足,不能开战;后颁短期公债,勒捐亲贵大臣,合内帑黄金8万两,款近千万,仍不开战,是何居心?”隆裕被弄得将信将疑,更是举棋不定。
公元1912年1月17日,隆裕召集宗室王公召开御前会议,讨论是否实行共和的问题。奕劻和贝子溥伦主张自行退位,颁布共和。隆裕一听抱着宣统大哭。溥伟和载泽坚决反对,会议无结果而散。第二天,仍无结果,良弼、溥伟、铁良等王公大臣成立了保卫清室、反对议和的宗社党。
两日后,隆裕又召开御前会议,赵秉钧、胡惟德等人也参加了,一齐向清廷进攻。赵秉钧指出,由于革命党人力量强大,北方军队已不足恃,故袁世凯欲设临时政府于天津,要隆裕和王公大臣们讨论。王公大臣们立刻看清了袁世凯的嘴脸,一致反对,慷慨激昂。胡惟德、梁士诒用财政困难、军费匮竭、无法打仗、外国将来干涉等理由进行说服,没起作用。赵秉钧等人看到阴谋无法得逞,立即采取威胁手段,奏请:“人心已去,君主制恐难保全,恳赞同共和,以维大局。”赵秉钧凶相毕露,指斥王公贵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