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随章侃-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笸罚言艿幕捌隼戳耍ㄔ芪仕侍猓亓艘痪洌的兀劝盐侍馓呋乩聪取#┳约壕陀么蟮览矸笱芄ァ
  当然,不管是如何,这段话倒也不是没有道理,袁绍在对人才的使用上比曹操确实有差距,但是切不可认为袁绍不重用人才,袁绍对谋臣的话还是听的,沮授等人还是得到袁绍的重用的。更不可认为只需要人才就可以无往不胜,须知人才这个东西比较虚,这一方面是说无法量化,象战略方针一般都说占据哪里哪里,从来不说吸引人才若干,因为人才这东西变化太大了,你根本不知道哪个是人才哪个是庸才,没办法象地盘这样实打实的。另一方面是人才流动性太强,而且都是逐强流动,你没有立锥之地的时候,人才根本不会来理你,就拿两个典型例子,一个曹操一个刘备,他们是三国中重视人才的典型,但是曹操要不是得了东郡作为地盘,他手下还就是自己的那干家中兄弟,得了东郡兖州,才有荀彧等人的投奔,刘备也是如此,关张固然一直在他身边,但是却一直流离失所,无象样的谋士来投,但是等得到了荆州半壁,投奔的人才就络绎不绝。为何?因为你没有地盘,就不可能养得起人才,(是人才就要花大价钱来养,不然就被挖走了。)没有地盘,人才也对你没有信心(连立锥之地也没,怎么叫人才跟着你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真有会空手道的人才也不一定跟着你了。就拿我们现在来说,是世界五百强能招到人呢,还是注册资金刚满十万在酒店办公的小公司能招到人呢),所以说地盘实力人才什么都不能缺。
  而谈到袁绍的失败,除了人才等因素之外,更关键的还是他的接班人问题,袁绍官渡虽败,但实力尚存,曹操虽胜,也是惨胜,冀州在官渡之后虽然一度许多地方叛乱,但是在袁绍镇压之下,都告平定,以四州实力,若是与曹操周旋,未必不能自保,可是袁绍偏偏在此时死去,而留下一个继承人问题。
  演义中说袁绍点头同意袁尚接任,但是在三国志的记载,并没有看到这点,只说“配等恐谭立而评等为己害,缘绍素意,乃奉尚代绍位。”,这样看来袁绍没有立遗嘱甚至审配假造遗嘱的可能性很大。
  但是究根问底,继承人的问题还是出于袁绍身上,假若不是他喜欢袁尚又因为袁谭是长子而在继承人问题迟疑不决,也不会导致谋臣之间分裂的局面。假如他早早立了袁谭为继承人,那也不会有审配等人会站在袁尚这边,假如他想立袁尚为继承人,那虽然麻烦,但是也并无不可,将袁谭处死或者软禁即可(虽然古代是嫡长子继承制度,但是非长子继承的也屡见不鲜。)可是他偏偏长期迟疑不决,对袁谭方面:他一方面将袁谭委以重任,长期领兵,在官渡时便和袁绍一起带兵,另一方面却在重病时仍不将其召回,滞留外地,导致继承权旁落。对袁尚方面,他一方面喜爱之,审配等重臣亲近袁尚也不反对,另一方面却不明确他的地位,更不削弱袁谭等人的势力。袁绍的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迟疑不决才是他最终失败的最大原因。
  其实假若四州共奉一主,无论是袁尚还是袁谭,借助四州实力,都有自保的力量,但是袁绍没有解决继承人的问题导致两人分裂,相互攻伐,甚至引曹操为助力,这样不覆灭才怪了。(在袁谭袁尚相互攻伐之下,曹操仍旧花了五年才将之平定,可见袁家的实力。)
  袁尚袁谭两人,就好象袁绍袁术的翻版,袁家两代都遭到这样的命运,而且都被一个人曹操所占据胜利果实,也不知是袁家的传统呢,还是曹操命中是袁家的克星。
  曹操这次出征,可以说策略远过战术,尤其是第一次暂时撤军诱使袁尚袁谭两人内讧,第二次不攻引发公孙康斩袁尚袁熙,两次其实都是同一种方式,却能连连奏效,可见内乱犹胜于外患也,我看三国志在袁绍传谈到此时注引魏氏春秋中的刘表遗谭书遗尚书,汉晋春秋中的审配献谭书,便不由叹息,刘表审配之书信并非没有道理,但是这些道理在长期的利益冲突之下却是毫无用处可言。亲情在利益之下毫无价值,等到了后来,就是想停下也无济于事,只是苦了审配这干人等和袁绍的基业了。(这自古以来,兄弟为继承人这位置,反目成仇的例子数不胜数,演义中之后还有好几个兄弟之争的故事,不过总体说来,袁家兄弟之争最为惨烈。)
  最后再说说曹操追逐袁尚到乌丸之地一事,其实所谓北伐不如南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南方的战略回旋余地不如北方大的关系,北方假若中原被占可以逃往关中河北,关中河北被占可以逃亡草原大漠,在草原上藏匿的空间就更大了,象朱元璋的北伐乃是最成功的北伐了吧,但是元顺帝逃到草原上,也拿他没办法。而南方就不同了,长期没有开发,主要力量在长江流域,一旦攻破长江防线就完了,之后虽然珠江流域也得到开发,但是毕竟一来太晚,二来珠江流域被攻破再外面可就是大海了,做海盗可就没那么容易回来了。
  
  本书由。cc提供下载
 
 

正文 第三十三章 群雄的前三国时代
(更新时间:2007…4…1 16:20:00  本章字数:4857)


  三国随章侃 第三十三章 群雄的前三国时代
  (演义第三十三回曹丕乘乱纳甄氏郭嘉遗计定辽东)
  三国演义虽以三国为名,但实际上三国直到孙权称帝才正式形成,那已经是公元229年的事了,在演义中谈到此事时已经是九十八回,几近结束了,假若以曹丕篡位,东汉灭亡来作为三国形成的标志,也要到八十回,而以刘备得汉中并进为汉中王为分界点也是七十三回的故事,所以我们常说的三国演义,大半部分说的是东汉末年的故事。
  自然,称之为三国演义自然有其道理,我们大凡说故事,需要说前因后果,而这三国演义,不单说三国,而更是说刘曹孙三家是如何创立三国的故事,我们看演义第一回,以黄巾起义为开端,先引出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再曹操登台,到了第二回,江东孙家的奠基人孙坚也开始亮相,这并非无的放矢,而是作者蓄意为之,所以我们可知,三国演义实际上说的那就是三国英雄人物的故事。
  如此一来,对三国演义便有了两种划分办法,一种以三国的创建来划分,所谓前三国是群雄并起的时代,以曹操击败袁家为一标准,而中三国可视为刘曹孙三分天下的那段故事,后三国则是三国建立后到西晋一统天下,也是全章结束,中三国和后三国的划分正如上文所言,或以曹丕篡汉或以刘备进为汉中王为标志比较合适。
  而另一种方式则是以英雄人物为划分标准,三国演义的主角是谁?并非刘关张,也非曹操,更不用说孙权了,而是诸葛亮是也。三国之中,作者对诸葛亮给予厚爱,对其事迹美化和描写无人可及,即便是同样受到推崇的关羽也不能相提并论。演义一百二十回中近半是为说那诸葛孔明的忠诚才智,三国演义的第一主角以诸葛亮莫属,所以以人物来划分,中三国是以刘备知诸葛亮之名到五丈原武侯身亡这段成一故事,而后三国则可被视为诸葛亮身后的英雄故事,那时早期的英雄已经大都逝去,我们称之为后三国英雄时代也不为过。
  因此,我将前三国时代的结尾便选在这第三十三回上,一来以第一种划分方式来说,这回便是曹操彻底击败袁家势力,巩固北方之时,二来以第二种划分方式来说,其实之后第三十四回到第三十七回,都是为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做的铺垫而已,诸葛亮不见其人,但是其声却一点一点渗入刘备之心。而前三十三回则是纯粹的没有诸葛亮的前三国时代,因此,我便将前三十三回定为前三国时代。
  那前三国时代是个什么样的时代呢?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个时代是个乱世时代,原本相对安定的东汉王朝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权威,皇帝变得虚有其表,那些原本朝廷的官僚们与地方势力结合起来,割据一方,并为着人口,地盘,财富进行了大大小小的战争,即便是相对稳定的荆州益州也面临着与江东汉中的对峙,更别提这场战争的重灾区兖青徐豫各州了,神州大地,烽火四起。十余年中群雄争斗。终于由曹操将北方大致一统。前三国讲述的便是此时群雄争霸的故事。前三国之中,虽说在部分细节上做了改动,添加了部分虚构情节,比如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之事,但是相比较中三国为了诸葛亮而做的改动相比,前三国的演义还算是大致符合历史,其中主要以曹操统一北方为主线,描写了中原战场的情况,其中间或谈到关中和江东的局势,为之后的三国鼎立埋下伏笔。
  对于演义来说,历史只是一个大舞台而已,更重要的是在舞台上所展现的英雄人物,和中三国时代的诸葛亮的一枝独秀不同,前三国时代并没有局限于一两个英雄人物,而着重的是展现一个众生相。其中以曹操,关羽,刘备,张飞,吕布等人较为突出。
  在整部三国演义中,赵云,关羽,诸葛亮是作者最为偏爱的角色,而在前三国时代,诸葛亮还没出现,赵云则表现的机会不多,只是在界桥一战崭露头角,而后长时期没有他的篇章,只是通过刘备暗自的担忧来侧面表现赵云的能力,但是赵云真正大显身手的时刻还是在之后的演义之中。惟有关羽在前三国时代便奠定了自己的形象,在之后的华容道水淹七军只是为了添砖加瓦而已。所以我们先说说关羽形象的奠定。
  关羽第一次亮相是在第一回中,关羽一上场的第一句话便是:
  “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
  这不单是和刘备张飞两人的志愿相合而引出桃园结义,也是初次表现关羽对国之忠,而后再以刘备的角度看关羽相貌: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又在攀谈中道出关羽来历:
  “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
  短短几十字便现出一个不畏豪强的好汉形象来。对关羽来说,之后灭黄巾只是牛刀小试,真正的亮相则是那温酒斩华雄,先以俞涉潘凤的死来表现华雄之能,再以关羽出场,那句“其酒尚温”将关羽之威风展露无疑。
  这之后关羽便没有太多的大场面,只是如十四回借刘备之口说“吾早晚欲与尔议事,”来体现关羽之智,或二十回关羽要斩曹操来表现关羽之忠了。
  但是这些小事终比不上一次大场面,就象赵云之七进七出,张飞之长坂桥。而关羽终于得到了机会,而且一次便是两次,第一次是斩颜良文丑,颜良文丑可非华雄可比,颜良击败徐晃,文丑射中张辽,两人是一等一的大将,而关羽却能斩之,如此一来,关羽这一流武将的身份再也跑不掉了。而第二次则便是那次出名的归刘备。
  关羽之归,如同诸葛亮之亮相一样,是个大工程,先是二十五回,关羽兵败在土山定三约降曹操为之后的归定下基调,再以曹操连番的重赏试探和关羽的对应表现关羽对刘备之忠义。其中以对张辽的问答,与刘备的回信,及对曹操的留书最为体现关羽之忠义,
  再之后就是那出名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寻兄,终于将关羽这个忠义角色完全表现出来,之后的只是巩固而已。
  相对关羽来说,张飞则是扮演了传统演义中的莽将角色,就好象水浒中的李逵,说岳中的牛皋,说唐中的程咬金,这种角色往往是一种调和剂,卤莽而又不失纯真,比较而言,说唐中的程咬金和说岳中的牛皋更多的带有一种喜剧色彩,而水浒中的李逵比较纯真,而在原来的评书中,张飞也确实带有很多的喜剧元素,不过在演义中,喜剧元素渐渐被淡化,卤莽的一面更多表现出来,如在第一回中,便安排张飞与刘备那突然的相遇:
  “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
  这般的问话和随后的同举大事之言假若放在刘备和关羽身上,都显得不协调,而在卤莽的张飞身上,则是那般的合身,而作者在之后更是加强这种感觉,比如因受轻视要杀董卓,鞭打督邮,醉酒失徐州,古城初见关羽却要斩杀之,这些或是虚构或是真实的故事都将一个卤莽但是又疾恶如仇的三将军形象表现出来。而对于张飞的武勇,比较关羽那么多的斩杀大将战例来说,张飞则少的多,主要通过与吕布的几次交锋,关羽在曹操面前对张飞武艺的赞颂,来表现张飞之勇,而这样的描写也达到了极好的效果,等到长坂桥上张飞三声喝退百万曹军,读者也并不觉得突然,反而认为理所当然,只有猛张飞而非其他任何人能做到这个效果,这便是之前对张飞的描写成功之处。
  至于吕布,我在第十九章一文中便已经说过,吕布是演义中常见的那般武艺天下第一带有传奇性的英雄角色,每本演义都需要这样一个天下无敌而又有戏剧性冲突的英雄来点燃气氛,三国演义也不例外,虽然说选择吕布作为这个角色有吕布在历史上行为的关系,但是将其塑造成天下第一则有刻意的成分,如著名的三英战吕布便是如此,原本三国志平话中不单有张飞单骑战胜了吕布这一说,而且还有吕布被董卓众将擒住才归降的说法。但是在三国演义中,这些都被祛除了,吕布成为真正的天下第一。但是演义中天下第一的角色结局往往是悲惨的,大都是早死的命,而且这些角色往往不是贪财好色就是头脑简单,吕布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了。或许其中也包含着作书的文人对这些只知恃武之人的蔑视吧。
  此外,袁绍的昏庸刚愎,袁术的妒贤嫉能,孙策英勇而又急燥的性格,在演义中也有相当出色的描写,即便是陈宫,田丰,沮授,审配,王允,郭嘉这些次要人物,我们也能从演义寥寥几笔的描写体会出其中的个人魅力来。
  自然,在诸葛亮之前,关羽之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