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彭氏军史评论-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迫于形势,张巡率众沿睢阳渠向南撤退,退至睢阳与太守许远等坚守睢阳,与占优势的叛军前后进行了四百余战,杀死敌将三百人,士兵十二万人。睢阳城终于被叛军攻破,张巡及其部将南霁云、雷万春等36入同时遇害。睢阳血战是安史之乱时期最惨烈的战役。张巡、许远死守睢阳,有力地阻止了叛军的南下。
===============================================================================
〓★〓没有选入的名将的特别说明:
■封常清:据说其人身材细瘦,而且还斜眼、脚短跛足。三十岁以前一直默默无闻,当时最大的愿望是成为名将高仙芝的随从而不能如愿。工夫不负有心人,逐渐得到高仙芝的赏识,其军事才华也崭露头角。边塞诗人岑参的多篇诗文提到的即此人。安禄山叛乱,向南进军。朝中不但无兵可派,更无良将可遣,唯有封常清可选。封常清被封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十日之内,便招募新兵六万人,在洛阳抵御敌军,可惜他的军队根本不堪一击,连战连败,最后被免职。虽然失败的原因很多,但没有战绩支撑的封常清很难称为名将。
■秦琼:字叔宝,山东历城人,武术家,侠义之名远播山东内外、黑白两道都吃得开,绰号“小孟尝”。隋末曾跟从隋将齐郡丞张须陀镇压卢明月、李密等起义军。张须陀战死后,秦琼率残部归附隋将裴仁基,又随裴仁基归降瓦岗军李密,任帐内骠骑。李密失败后,秦琼为隋将王世充所得,不久降唐,拜马军总管。后随秦王李世民破尉迟敬德,授秦王右三统军,又随李世民平定王世充,镇压窦建德、刘黑闼起义军。秦琼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平王世充后封护国公,死后陪葬昭陵,改封翼国公。相传,秦琼显贵后建府第于五龙潭。后人就地建祠,并刻有“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故宅”石碑。秦琼武艺高强,善使双锏,舞若流星,敌将靠近者无有生还!曾随瓦岗大军力敌众反王,多次战斗屡次立功,在隋、唐两代均有赫赫威名。秦琼是一个武艺高强的军事行动的模范执行者,大将。而称为历代名将(军事家或统帅)还有一定的差距。(尉迟敬德同理由。)
■高仙芝:唐朝著名军事将领。大破吐蕃,军事上的成就不可小视。但毕竟是高丽人,加入中国国籍了,我们选中国历代名将,没有必要选个身份比较尴尬的人,尤其唐朝。(名将黑齿常之<;百济人,高丽族>;等同理)
■阿史那社尔:唐初东突厥处罗可汗的次子,后归顺唐朝,被封为左骁卫大将军,唐太宗后来把自己的妹妹衡阳公主许配给了他,成为唐驸马后曾率兵征讨四方,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且为将清廉,其最显赫的战绩是平定龟兹。655年病逝,唐高宗追赠他为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的官爵。
■关于唐休璟、娄师德等都是文官出身的武将的特别说明:局限于百人名单而放弃。
五代十国时期(1名):
周德威:★★★
字镇远,朔州马邑人,五代时期后唐著名的军事将领。当梁、晋对垒之时,周阳五之勇闻名天下。智擒陈章;取得柏乡大捷,这一仗周德威击败了后梁朱温四万大军,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凸显了周德威的军事谋略,此战中,周德威诡兵藏形,以逸待劳,用饱餐战饭的精猛之师对饿卒,用鼓鐰心理战摧垮敌方士气。
还攻破刘守光把守的幽州,亲手活捉刘守光的骁将单廷珪。917年3月,契丹入侵,周德威固守范阳城,契丹军马攻城达200天之久,却始终未能攻破,周德威取得了保卫战的胜利。
晋王李存勗在胡柳陂遭遇了后梁军队,李存勗不肯听取周德威的正确主张,率领亲军立即迎战。周德威无奈,只好跟随出战,晋军果然大败,周德威父子均战死在沙场。
========================================================================================
〓★〓没有选入的名将的特别说明:
■李嗣昭:后唐名将,晋王李克用之弟克柔的养子,本姓韩。一个非常类似于周德威的名将。898年,他在胡壁堡以三千人击败后梁万余人,后曾屡败后梁军队。907年,后梁军十万围攻潞州,嗣昭坚守逾年,后梁军数易主将,均被击退。当李存勖在望都与契丹交战陷入重围,李嗣昭率精骑三百往复冲杀,突破契丹五千骑围之数重,救出李存勖。但不久,在在进攻后梁镇州时中箭阵亡。浏览李嗣昭的战绩,感觉他仍然属于那种冲锋陷阵的猛将,非指挥三军,有着高超军事指挥艺术的名将。周德威的选入已经十分勉强,总不能五代十国完全为空白。李嗣昭同样是后唐的名将,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考虑,忍痛放弃了他。
■王彦章:字贤明,郓州寿张县山贼出身,人称“铁枪王彦章”,据说他的铁枪有一百斤重,他手舞双枪力敌万人。王彦章随后梁朱温转战各地,屡立战功。爵位为开国伯,但官职却仅为刺史(相当于地委书记)。王彦章属于那种猛将类型。
■史弘肇:字化元,郑州荣泽人,刘知远麾下的大将,治军酷严,一介武夫。
■李存审:后唐大将,喜谈兵事,有谋略。曾以六百骑夜劫后梁军营,解同州之围。李存审独自领兵大战的战例不多,只有一次镇压张文礼。李存审严格意义讲是那种供元帅驱谴的猛将类型。
■郭崇韬:字安时,代州雁门人,后唐名臣。他广泛地参与了后唐初期的军事行动,他主要的作用是出谋划策,或者协助处理军务,相当于现代军队中的参谋长或者政委,郭崇韬很少单独领兵。
▓关于不选薛仁贵的专门解释:
薛仁贵:山西河津人,通俗演义《薛礼东征》、《薛丁山平西》等小说中都浓墨重彩地提到了他,而一般的历史资料在介绍薛仁贵时大都说他是唐朝的大将(最多说他是“唐朝名将”)。因此薛仁贵并不是一个被演义鼓吹出来的名将,历史上他确实参与过唐朝对高丽、吐蕃等许多重要的战争。
史书上的薛仁贵同样武艺高强,善骑射,曾着白衣奋战获胜,被李世民赏识而封为游击将军(职务比较低)。唐高宗时,薛仁贵经略辽东,屡破高丽、契丹军,因功被授左武卫将军之职。这段时间薛仁贵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属于那种供人差遣的“鹰犬将军”。
薛仁贵率兵至天山;铁勒聚众10余万,先选数十骁骑挑战,他张弓三箭,射杀三人,其余请降。这就是所谓“三箭定天山”。可以看出,这只是他个人武勇与唐朝大军的军威在起作用,体现不出薛仁贵有多高明的军事指挥艺术。为了防止铁勒再次变乱,薛仁贵下令将俘虏全部坑杀,这是薛仁贵一个污点。
攻打高丽时,薛仁贵首创了“火雀计”,留下最早的“空中轰炸”,火烧岩州城的战例,多次以少胜多,威震辽海。确实表现非常不错。
但在670年征讨吐蕃时,薛仁贵却战败了,他损失了全部的辎重,被迫与吐蕃约和才得以退回,可见这一仗薛仁贵败得有多惨,随后薛仁贵被朝廷免职罢官,成为了庶民。后来才又东山再起,再度获得启用。
在唐朝名将这么多的情况下,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考虑、及限于名额,故而放弃了薛仁贵的选入。
【特别说明】文中资料及观点系作者的博览群书而编撰引证的或为个人观点结论,仅供参考之用。
(本文系原创编撰,版权归作者彭志文所有,转载请署名作者。谢谢!)
两晋篇·;历代名将谱
更新时间2005…6…30 23:58:00 字数:4570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和历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中,文明从来不曾中断过的古国。璀璨而幽古的大河孕育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儿女。本文仅是从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萃取出的从春秋战国至清朝这段历史间,历次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最出类拔萃、最能代表着中华尚武、善武传统的名将与精英。限于本人水平及学识浅薄的制约暨先天不足,评选出的中华名将难免不会有漏选(名单控制在一百人)及泛泛之辈充斥期间的现象存在。不正确的地方,请各位高人(学者)予以指正为感。
本人制作的这个历代名将谱单的依据是必须合符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
①入选者必须在军事领域有着为人称道的战绩,并且明显强于同时代的同行或之对垒的对手,对于社会的发展起过推动作用或者发挥过显而易见的影响的这样的将军或军事指挥官。
②入选者不能只是逞匹夫之勇地冲锋陷阵,要有能统领(统帅)三军,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③入选者或者在军事理论上有较深的造诣或独创,其学说或理论并在军事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西晋先后灭掉西蜀、东吴后,实现了南北统一了,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它继承了东汉以来的疆域并拓展了在朝鲜半岛的疆域。但是西晋不久就陷入“八王之乱”的长期战乱,再加上统治集团的腐朽奢侈,错误地推行着导致军阀割据的都督诸州军事制度,西晋很快地走向了衰落,并最终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亡。
西晋时期(一名):
杜预:★★★★
字元凯,京兆杜陵人,喜读左氏《春秋传》,时人谓之《左传》癖,且精通典籍,通晓兵法,明于筹略,故朝野誉其为“杜武库”。
杜预身不能武而善用兵,长于谋略,用兵制胜,诸将莫及。提出安宁边境及利国救边之策50余条,均被采纳。公元278年,继羊祜任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大将军,筹划灭吴。
他巧妙地 实施水陆并进计划,派部将周旨等率精兵乘夜渡江,奇袭乐乡,俘获吴西线统帅、都督孙歆,乘胜顺流直取吴都建业。灭东吴之功首推此人。晋灭吴的战争结束了汉末、三国以来分裂割据的状态,也是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唯一成功的一次统一战争。
战后,杜预以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勤于讲武,修立泮宫,江汉怀德,化被万里。杜预卒于荆州邓县,时年六十三。帝甚嗟悼,追赠他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成。(参见《晋书。列传第四》)
================================================================================================
〓★〓 西晋没有选入的名将的特别说明:
■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博学能属文(他还写了一本《老子传》),西晋军事谋略家。据说他是蔡邕的外孙,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善谈论。祜当讨吴贼功,将进爵土,乞以赐舅子蔡袭。诏封袭关内侯,邑三百户。他的污点是在西陵战役中败给东吴的陆抗,而被贬为平南将军。但是他的谋略为西晋灭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卫瓘:字伯玉,河河东安邑人也。瓘年十岁丧父,至孝过人。性贞静有名理,以明识清允称。袭父爵阌乡侯。弱冠为魏尚书郎。他主要功劳是参与灭蜀后的收拾残局。后来朝廷追瓘伐蜀勋,封他兰陵郡公、增邑三千户,谥曰成,赠假黄钺。
■ 王濬:字士治,弘农湖人,西晋初年的平吴的名将。濬曰:“吾欲使容长戟幡旗。”众咸笑之,濬曰:“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灭吴之战中,他统领水军从蜀地进兵,一路披靡。濬平吴之后,以勋高位重,不复素业自居,乃玉食锦服,纵奢侈以自逸。太康六年卒,时年八十,谥曰武。因孙皓昏庸残暴,东吴人心涣散,没有太象样的抵抗,因此王濬的水军没有遇上太强烈的抵抗,平吴业绩难以体现他名将的价值,故而放弃入选。
西晋开国初年参与灭西蜀、灭东吴的王姓将领很多,还有王沈、王浑等人。
东晋时期(3名)
西晋灭亡后,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即位为晋元帝,史称为这个朝代为东晋。东晋政权偏安一隅,北方陷入分裂和战乱,先后有16个政权建国,各国之间战乱不断,期间最有名的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就是淝水之战。这个混乱分据时期入选为名将的简介如下:
桓温:★★★★
东晋名将,豫州僬国人,“挺雄豪之逸气,韫文武之奇才”。其父桓彝在苏峻叛乱时被杀,15岁的桓温立志报仇,18岁时,亲自到仇家家将苏峻三兄弟全部杀死,一举成名。桓温做了明帝南康长公主的女婿,一路官运亨通。升做都督荆梁四州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领护南蛮校尉,假节。公元346年,率军西征,临行前才向储太后上疏,一路所向披靡,攻克成都,俘获李势,灭成汉政权,凯旋班师。以平蜀之功进位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临贺郡公。因为桓温权力太大,朝廷想用殷浩节制他,恒温大怒,将属下8州剧为已有,不向朝廷上供。351年,上表要求北伐,有4…5万人响应桓温进逼武昌。司马昱用书信说服桓温回师,殷浩两次北伐,因被前秦张遇杀败和羌人姚襄叛变而失败。朝廷无奈,只得将殷浩被贬为庶民。
354年、356年,桓温两次北伐,第一次,讨伐前秦,在蓝田大败前秦太子,后因缺粮而兵败于白鹿原;第二次,击败羌人姚襄,收复洛阳,修复西晋历代皇帝的陵墓。然后官运亨通,蹿升到侍中,大司马,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钺,尽揽东晋大权。369年,桓温第三次北伐讨伐前燕政权,被慕容垂击败,被打得溃不成军,损失3万人。
“如果不能流芳百世,也应当遗臭万年。”据说就是桓温流传下来的一句名言。373年,桓温病逝。
王猛:★★★★★
曾以贩惫为生,公元354年,曾见东晋大将恒温,以言语震服恒温,谢绝恒温的邀请,隐居于华山。然后被苻坚任用为相。成为16国名相,其政治举措这里不多说,只说其军事,他虽然官职是丞相但参与具体的战役指挥。公元366年和杨安等攻东晋荆州南乡郡,掠安阳万余户而还;公元367年,王猛和姜衡等攻克略阳,大破抱罕东,斩首级万七千余。一纸书信退张天锡的大军,10几个人入虎穴,生擒李严。截击斩苻柳,攻拔陕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