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闲王-第3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案富仕淙辉谖幻患改辏词沟么笏喂θ涨浚酝飧敲鸬袅宋飨模脖绷桑涔χ⒖峙乱仓挥刑婵杀龋蘸筇煜碌陌傩找惨欢ɑ峒堑酶富实挠⒚鳎 

    “但愿如此吧!”高皇后听到这里只是叹息一声。也没有再什么,赵颜也同样不知道些什么。结果两人再次陷入尴尬的沉默之中。

    不过也就在这时,赵颜忽然看到在凉亭左边的假山后面,有一个宫装女子在向他们这边,以及赵曙那边偷偷的打量,刚开始赵颜还以为是哪个好奇的宫女,但是随即就发现对方的穿着并不像是宫女。可惜因为距离有些远,无法看清对方的容貌。

    高皇后虽然没有话,但一直注意着赵颜的反应,当她看到赵颜的目光一直看着不远处的假山时,也不禁扭头看去。结果刚好看到假山后的那个女子,这让她先是脸色一变,随即又是叹了口气,然后低声对身边的宫女吩咐了几句,对方立刻领命而去。

    不一会的功夫,就见那个宫女就把假山后的女子带来过来,等到她走近时赵颜立刻惊讶的站了起来,因为这个女子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亲生母亲张贵仪。张贵仪今年还不到三十五岁,可能因为天生丽质的原因,现在倒是显得很年轻,只是这时的她满脸都是惊惶的神色,显然是担心被高皇后怪罪。

    赵颜看到张贵仪,心中也立刻猜到她的来意,估计是听不但自己进宫了,而且还有思月她们,这些可都是她的孙女孙子,但张贵仪却从来没能亲眼见过她们,所以今天才会忍不住跑来远远的看几眼,却没想到竟然被赵颜和高皇后看到了。

    想到上面这些,赵颜也感到心中一痛,虽然他心中并没有真正的把张贵仪当成母亲,但两人之间的血缘关系是割舍不下的,特别是赵颜看到张贵仪现在一脸忐忑的表情,更让他心中难受,当下抢先站起来道:“赵颜拜见张贵仪!”

    “免……免礼!”张贵仪看到赵颜率先向自己行礼,当下也是激动的开口道,甚至连之前的忐忑也都忘记了,这时她只想把自己的儿子抱在怀里好好的疼爱一番,可惜有高皇后在这里,使得他们母子却是不能相认。

    “妹妹来的倒是真巧,颜儿难得进宫一次,你也坐下来陪着我们话吧!”高皇后这时也忽然开口道,她也猜到了张贵仪来这里的目的,但现在她一心在都赵曙的身上,也不想因为这些而怪罪张贵仪,另外她担心赵颜似乎已经知道了张贵仪是他的亲生母亲,所以她现在也不敢轻易的怪罪张贵仪,免得因为这些小事而得罪了赵颜,毕竟赵颜现在的声望就连她这个做母后的也要顾忌几分。

    看到高皇后没有怪罪自己,反而还让自己坐下话,这让张贵仪也是大喜过望,急忙向高皇后道谢,然后坐在赵颜的对面,刚开始她还有些拘束,不过赵颜却是故意与她聊了些关于思月他们几个孩子的事,这让张贵仪也立刻起了兴趣,追着赵颜问个不停,时不时的还看一看远处围着赵曙的思月几人,目光中也露出慈爱之色。

    赵颜从刚才看到张贵仪后,心中就立刻涌起一个想法,只是这个有些太过大胆,所以刚开始他并没有讲出来,只是随着与张贵仪的交谈,特别是看到她对自己的几个儿女那种慈爱的样子,使得他心中的想法一时间再也抑制不住。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赵颜最后忽然扭头对默默看着他们的高皇后道:“母后,儿臣家中的几个孩子太过顽皮,王妃她们又都年轻没有经验,所以实在对孩子管教不过来,儿臣一直想要找一位长辈代儿臣管教孩子,而张贵仪以前一向十分照顾儿臣,所以儿臣希望等到以后,可以请张贵仪到我府上居住,儿臣愿意侍奉她终老!”

    “郡王不可!”张贵仪听到赵颜如此,却是立刻大惊失色的道,因为只有皇子的亲生母亲,才能够在皇帝死后跟随儿子养老,但是她与赵颜名义上并不是母子,若是赵颜把他接到府上侍奉,其实就相当于表明她就是赵颜的母亲,这简直就是在打高皇后的脸。

    果然,高皇后听到赵颜这个要求时也是脸色一变,本来她今天一时心软,所以才让张贵仪陪着赵颜聊上几句,可是没想到赵颜竟然得寸进尺,提出这样过分的要求,若是真让张贵仪去了赵颜府上养老,那就相当于承认了他们的母子关系,到时她岂不是会让人耻笑?

    想到上面这些,高皇后脸色阴沉的开口道:“颜儿,宫中自有宫中的规矩,若是你父皇真是先我一步,那我自然会带着宫中的妃嫔生活,至于养老一事也有专人来照顾,用不着你来操心!”

    赵颜早就知道高皇后不会同意,所以他也没有气馁,而是再次坚持道:“母后,儿臣也是一片孝心,再加上思月她们这几个孩子也的确喜欢和长辈玩耍,所以还请母后成全!”

    赵颜到这里时,目光炯炯的盯着高皇后,丝毫没有任何的退让,以前他也许会顾忌高皇后的身份,但是现在他也同样是不好惹的,若是高皇后执意不让他们母子相认的话,他也有得是手段对付她。

    高皇后这时也盯着赵颜,她已经从赵颜的目光中感受到一丝威胁之意,这也让她更加气恼,不过高皇后同时也是个十分理智的女人,她知道以赵颜现在的声望和实力,的确不是她可以任意揉捏的,甚至连身为皇帝的赵曙也不行。

    旁边的张贵仪看到赵颜为了自己而与高皇后针锋相对,心中又是感动又是焦急,想要劝赵颜放弃接自己出宫的想法,但却又不知道怎么开口,只能在一边干着急,同时又在心中怪罪自己这个做母亲的实在没用,这时竟然要让儿子替自己出头。

    “如果哀家不同意呢?”高皇后盯着赵颜看了半晌,最后再次阴沉的开口问道。虽然知道赵颜不好惹,但高皇后也同样不会轻易退缩,所以她在试探一下赵颜最后的底线。

    “母后何必如此执着,有些事情真是闹将出去,恐怕对我们都没有好处!”赵颜这次直接用威胁的语气道,高皇后硬生生的拆散了几位皇子公主与母亲的关系,若是把这件事传出去,恐怕会对高皇后的声望造成巨大的打击。

    听到赵颜的威胁,高皇后又是愤怒又是心惊,不过也就在这时,忽然只见思月气喘吁吁的跑过来高声道:“爹爹~爹爹~,祖父他想睡一会儿,可是我却叫不醒他了!”

 第六百一十四章 赵曙驾崩

    赵曙驾崩了,他走的时候十分的安详,也十分的平静,本来他陪着思月等几个小孩子玩蹴鞠,正是这时可能感觉大限已到,于是就坐在一棵树下,为了不吓到几个孩子,赵曙骗他们自己想睡一会儿,结果这次闭上眼睛就再也没有睁开过,等到赵颜和高皇后等人急匆匆的赶来时,却看到赵曙面带微笑的坐在那里,就好像真的是睡着了一般。

    赵曙的病情也只在大宋的高层之间流传,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赵曙时日无多,所以当他忽然病逝的消息传出时,整个大宋也为之震动,东京城的商贾们更是主动停业一天,以此来表示对赵曙的哀悼,毕竟赵曙虽然在位的时间不长,但却给大宋带来了许多巨大的变化,比如银行的开办,以及一些新兴行业的出现,都对商业产生极大的影响,不少人更是因此而发家致富,所以他们对于赵曙这位皇帝还是十分感激的。

    对于大宋朝廷来,赵曙的驾崩更是一件天大的事,首先就是新皇登基,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所以旧皇的去世也就意味着新皇的登基,丝毫都耽误不得。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赵曙去世的第二天,赵顼就举行了登基大典,这也是之前早就准备好的,所以倒不是很仓促。

    赵顼登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办理赵曙的丧事,一位皇帝的葬礼可不是件小事,甚至它可能牵扯到国本,再加上赵顼对赵曙的感情,所以这次赵顼在婚礼结束后,立刻亲自担负起为赵曙举行葬礼的事,比如赵顼的庙号和谥号就是赵顼亲自定下来,庙号不出意外的还是定为英宗。起来赵曙灭掉了西夏,也算是对得起英宗这个庙号了。

    赵顼那边忙的不可开交,赵颜也同样忙的要命,一来他要为赵曙守灵,二来他也要帮赵顼处理一些丧葬的事务,毕竟赵顼新皇登基。除了丧事之外,还有更多的国事需要他处理,赵颜在国事上帮不到他,只能在丧事上尽量的帮一些。

    相比唐朝,北宋时期皇帝的葬礼要简朴的多,比如唐朝的皇陵大都是开山而建,但是宋朝的皇陵就简朴多了,而且大都集中的建在巩县,也就是后世的河南巩义市附近。大宋开国以来历代皇帝都葬在那里,赵曙自然也不例外。

    普通人家一般都是七天而葬,但是皇帝自然不同,北宋的皇帝一般都严格遵守着“天子七月而葬”的规矩,也就是,赵曙的尸体要宫中摆放七个月才会下葬,另外大宋的皇帝还有一个优,那就是在生前一般不修皇陵。直到死后才会修陵,这也是葬期如此长的原因之一。当然七个月的时间也不可能修建太过浩大的陵墓,所以大宋的皇陵在规模上远远无法与唐朝相比。

    皇陵的修建自然是葬礼的重中之重,赵顼虽然派了专人前去监管,但有时依然需要一个重要的人前去监督,刚好赵颜除了守灵就没什么事,于是他就经常往来于京城与巩县之间。一直忙了几个月,最后总算是把皇陵建成了,赵颜也为此整整瘦了几圈。

    皇陵建成之时,刚好也到了葬礼举行之日,这天京城禁军出动封锁道路。护送送葬的队伍以防出现意外,另外这些禁军也需要参加葬礼,在葬礼举行时三军恸哭,场面十分的壮观,同时这也是大宋独有的葬礼的仪式,以此来显示对军队的重视,可是偏偏大宋却又是最为轻视武将的朝代,也算是一件奇事。

    本来对于赵曙的去世,赵颜也是十分的悲痛,只不过这几个月忙下来,使得他根本没时间去悲痛,最后他也只在葬礼上大哭了一场,然后回到家中竟然有种解脱的感觉,估计赵顼也有同样的感觉,昨天在葬礼上他好像也没哭多久,毕竟人不可能永远活在悲痛中,随着时间的流逝,再大的悲痛也会慢慢的消逝。

    等到葬礼结束之后,赵颜才有精力关注一下大宋的皇位交替,起来赵曙早就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所以之前就把手中的权力一交给赵顼,所以在他死后,赵顼也十分顺利的接替了他的权力,朝中的君臣对此也早有心理准备,所以这次的权力交接可谓是十分的顺利,特别是韩琦这样的老臣更是经验丰富,有他们在朝中坐镇,也使得赵顼少了许多的麻烦。

    也正是因为上面的原因,所以在赵曙去世后,大宋各方面依然十分平稳的运转着,表现上看来与当初赵曙在位时并没有什么两样,京城依然是那么的繁华,南方的屯田也是初见成效,玉米和地瓜已经走上普通人家的饭桌,西夏诸州也十分平稳,大量宋人涌入那里,使得大宋对那里的统治更加稳定,同时也开始逐渐打通与西域的交通,恢复汉唐时期的陆上丝绸之路,为大宋的商业带来一股新的活力。

    不过在这些表面的平静之下,却隐藏着一股汹涌的暗流,那就是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在活动。随着王安石在京城站稳脚根,他也开始在京城中寻找志同道合之人,比如吕惠卿、章惇、蔡确等人,这时都与王安石来往密切,甚至王安石还通过私人关系向赵顼举荐了这些人,要知道这些人可都是后来变法派的中坚力量,虽然现在他们还没有得到重用,但是等到王安石正式开始办法时,这些人将一飞冲天,成为未来大宋政治舞台上的主角之一。

    除此之外,王安石与赵顼的来往也更加的密切,之前在赵曙生病之时,赵颜曾经劝过赵顼,让他减少与王安石的来往,免得赵曙听到后担心,对此赵顼也听从了赵颜建议,可是等到赵曙去世后,赵顼刚刚接任皇位,有些事情难以下决断,而他又对王安石十分重视,因此经常召王安石进宫问答,结果很多事情的处理结果都出自王安石之手,已经有不少人私下里称王安石为大宋的隐相。

    另外就在赵曙的葬礼结束没几天,朝中又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御史中丞王陶弹劾韩琦,他自嘉祐以来,专执国柄,君弱臣强,且“不赴文德殿押班”,专权跋扈。其实对于王陶的这些弹劾,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在诬告,因为韩琦在某些事情上虽然有些私心,但总的来还是一心为国,无论是朝中为相还是在外为官,都能够为朝廷着想,平时行事更是十分谨慎,所以王陶的这份弹劾奏折简直就是胡扯。

    事实上赵顼也知道王陶在诬告,所以在看到奏折之后,立刻把王陶训斥一番,然后把他贬为陈州知州,并且派人好生的安抚韩琦,让他不要多想,特别是现在赵顼刚刚登基,正是仰仗他们这些老臣的时候。

    不过王陶的弹劾虽然诬告,但是有一他却没有错,那就是韩琦已经三朝为相,相继辅佐了仁宗、英宗和赵顼,在朝中的影响力之大,已经远超其它的大臣,称他为权臣也不为过,私下里也不少人对韩琦议论纷纷,只是从来没有人敢当面提,现在王陶忽然把这件事捅到朝堂上,若是韩琦再不做一些表示的话,那别人恐怕会真的怀疑他一心揽权了。

    也正是韩琦所在的微妙位置,所以最后他向赵顼提出辞官,赵顼多次挽留,可是韩琦却是坚决辞官,毕竟他已经从王陶这件事上嗅出了一丝不寻常的气味,若是再不知趣的呆在京城的话,恐怕可就不是罢官这么简单了。

    韩琦坚决请求辞官,最后赵顼也挽留不住,无奈之下只得任命他为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不过韩琦却觉得自己身上的官职太过显赫,于是坚决推辞两镇节度使,而且这时河北刚好发生了大地震,大名府为重灾区,于是韩琦请求调去大名府坐镇,最后赵顼无奈,只得任命他为淮南节度使,并且改判大名府。

    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了三位帝王,其中赵曙和赵顼的登基更是与他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他的这次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