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战后期,德奥同盟发现,俄国巨大的人口优势构成了极大威胁。德国军需总监鲁登道夫认为,要想在人力上缩小同俄国的差距,就必须寻求波兰的支持。
在这种背景下,1916年11月5日,德皇威廉二世同奥匈帝国皇帝约瑟夫一世发表了联合公告,准许波兰人民建立一个独立国家,他们还为“独立”的波兰王国指定了国王。12月底,在德奥占领的波兰领土上,成立了波兰临时国务会议,后来的波兰民族英雄毕苏斯基,被任命为波兰临时国务会议的军政部长。
毕苏斯基,1867年出生在今天的立陶宛,父母都是立陶宛人。毕苏斯基家族在立陶宛和波兰国家事务中,世代发挥着重要作用,称得上是名门望族。
大家可能奇怪,一个立陶宛人怎么会成为波兰的民族英雄呢?事情是这个样子的,1385年,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因通婚而联合,波兰历史上最光荣的时代,正是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的时代。这个时期,波兰首次实现了统一,领土面积将近100万平方公里,是响当当的欧洲大国。今天的欧洲,除了俄罗斯这个庞然大物之外,面积大的要算乌克兰、法国、西班牙,但这三国的面积也只是超过50万平方公里,上百万的还真没有。
毕苏斯基虽然是立陶宛人,但是,他心中的祖国就是历史上曾经强大,被俄、普、奥瓜分消失的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毕苏斯基是个极其热诚的爱国者,拥有巨大的勇气和人格魅力,在军事政治思想上非常富有创新意识。他强烈反对俄国,希望复兴波兰的光荣与伟大。为了实现波兰的独立,他加入过反对俄国统治的波兰社会党,并在沙皇的监狱里被关了很多年。他也读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但他始终是一名坚定的民族主义者,效忠的对象就是祖国波兰。
毕苏斯基被德奥占领下的波兰政府任命为军政部长后,意识到德国人对波兰有所图谋,拒绝跟德国人合作,很快就被囚禁了。1917年,德奥同盟面临崩溃,建立独立的波兰成为可能,毕苏斯基获释后返回了华沙。
毕苏斯基众望所归,一呼百应,是受到军民共同尊敬的显赫人物。当时波兰的摄政会议,把军队指挥权交给了他。毕苏斯基成为波兰第二共和国的首位国家元首,新的独立的波兰共和国成立了。
地盘大了好处多
1919年,在处理一战战后问题的巴黎和会上,通过决议承认波兰共和国,波兰的独立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但没有想到的是,波兰在独立后第二年,就受到了严峻考验,遭到了老冤家俄国的进攻。这一次呼啸而来的俄国人跟历史上既相同又不同,相同的是他们的野蛮和残忍,不同的是他们披上了红色的外衣。
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党掌握了俄国政权。在列宁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利用革命的激情改造了俄国,还梦想改造全世界。苏俄政权的对外政策极具攻击性,既有革命的理想主义,也有东正教想拯救异教徒的救世情怀。
历史上,沙皇俄国就是极富侵略性的国家,它的对外扩张来自于一种对自身安全的病态恐惧,只有地盘越扩越大,它才会有安全感。特别是在拿破仑战争和一战中,俄国都是仗着人多地盘大,逃脱了覆亡的命运,避免被强大的对手击垮。所以,俄国人更坚信地盘大了好处多。
巴黎和会,实际上由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蒙梭、美国总统威尔逊三巨头说了算
列宁的对外政策,除了对传统外交政策的继承外,还有对世界上第一个红色政权能否存在下去的担忧。列宁认为,只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在各自家里闹革命,才能使苏维埃俄国获得真正的安全。他宣称:“世界帝国主义与胜利的苏维埃革命是不能和平共存的。”
一战给欧洲各国带来了经济崩溃,使马克思主义在大众中广泛流行,成为很时髦的东西,甭管懂不懂,大家都在谈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也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列宁很有信心,坚信自己输出革命的理论能够变成现实。他认为只要在欧洲国家点起革命之火,俄罗斯就可以毫不费力地重夺在一战中失去的土地,甚至占领整个欧洲。布尔什维克党的二把手、号称“红军之父”的托洛茨基,也认为能否占领紧邻俄国的中东欧国家,是苏俄政权能否巩固的关键。
几个世纪以来,俄罗斯都是靠沙皇专制统治维持着它的庞大版图。二月革命发生后,沙皇政府被推翻,各民族纷纷寻求独立,十月革命的成功更是大大加速了这一进程。
乌克兰宣布独立,成立了共和国。效忠沙皇的俄国将军们则在各地起兵,海军上将高尔察克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步兵中将邓尼金统率白卫军,与之遥相呼应,苏俄迅速陷入内战。
布尔什维克最惨的时候,只能控制全俄不到10%的领土,连莫斯科都差点儿被攻克。
把老祖宗的土地收回来
巴黎和会时,协约国集团普遍认为苏俄红色政权很危险,把苏俄政权视为洪水猛兽,积极参与苏俄内战,想借此把布尔什维克赶下台。
此时,列宁和托洛茨基四处招兵买马,各种出身、各种信仰的人都被拉入红军,用来反击国内外的一切敌人。
特别有意思的是,后来成为苏联元帅的布琼尼就是这时加入红军的。他原来是一名土匪头目,骑术非常高超,带着一帮兄弟四处打家劫舍,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银。托洛茨基想收编他,就派人给他送来一辆装甲汽车和一个党员证。布琼尼征询兄弟们的意见,一个家伙说:“这辆汽车还行,党员证有个毛用,烧掉算了。”布琼尼觉得“党证反正也不吃粮食”,就留下了。谁也想不到,布琼尼日后成为苏联元帅,掌握全苏的骑兵,深得斯大林信任。
在苏俄内战中,涌现出了一批天才将领,最有名的就是图哈切夫斯基。他出身贵族,艺术修养极好,法语说得像母语一样流利。由于家境败落,便加入军队,担任禁卫军中尉,他身穿的礼服白色肩章上缀有沙皇的花体签名。他性格坚毅,从不抱怨困难,更不发牢骚。许多年后,在“大清洗”中有了不祥之兆时,他才对身边的亲人说起:“我小时候是怎么请求给我买一把小提琴的呀,可爸爸由于始终没钱一直不能买。我大概可以成为一名职业小提琴手……”但是,历史决定了他跟小提琴没有发生关系。
一战爆发后,图哈切夫斯基担任连长,在波兰华沙附近被德军俘虏,关进了战俘营。他的难友回忆:“图哈切夫斯基在监狱里表现出了极大的毁灭欲,按他的看法,一切毁灭都是好的。图哈切夫斯基曾说,一旦马克思主义输入俄国,最具毁灭性的战争必然爆发,我们会陷入一场大混乱,必须等到所有文明都化为灰烬,我们才能脱离这场混乱。而我喜欢战神,我决定追随马克思主义。”
后来,图哈切夫斯基越狱逃回了俄国。列宁号召俄国战俘返回俄罗斯后站到人民一边的讲演,传进了他的耳朵,图哈切夫斯基便加入了红军。因为他是正规军出身,在当时的红军中,具有过人的军事才能,很是拉风。1920年,图哈切夫斯基已升任红军高加索方面军司令,当时他只有27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激情,加上丰富的作战经验,使他在用兵打仗时更加娴熟。
在苏俄内战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刚刚复国的波兰看到了机会。毕苏斯基认为,尽管波兰复国了,但是1772年被掠夺的土地还在俄国人的统治之下。虽然苏俄在1918年8月颁布法令,宣布废除沙俄政府签订的关于瓜分波兰的一切条约,但是,正像他们答应废除掠夺中国土地的条约一样,俄国人的话算不算数,只有上帝才知道。
所以,毕苏斯基想趁俄国人陷于内战的良机,把老祖宗的土地收回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驱使毕苏斯基夺回前人失去的土地。
因此,恢复原来的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的疆域,成为毕苏斯基奋斗的梦想,也成为他一切政策的出发点。
都是乌合之众
1919年12月,协约国最高会议决定,波兰东界应该止于布格河。毕苏斯基感到这是对波兰的侮辱,他决定在没有大国的支持下自由行动。
1919年岁末起,毕苏斯基和俄国人谈了几次,想收回1772年丧失的国土,他的要求遭到了俄国人的坚决拒绝。虽然苏俄宣布废除沙皇俄国掠夺领土的条约,但是苏维埃政权绝不可能放弃俄国人已经霸占的地盘,更何况世界革命还没输出,红色政权怎么能割让领土呢?
如此一来,双方都不让步,谈判只能破裂,一场决定欧洲命运的战争即将打响。
战争爆发时,苏波双方的军队都是一帮乌合之众。1918年11月,毕苏斯基刚刚掌权的时候,波军只有24个步兵营、3个骑兵中队、5个炮兵连。三个月后,增长到100个步兵营、70个骑兵中队和80个炮兵连,总兵力11万人。如此迅速的扩充,军人素质和武器装备情况可想而知。更糟糕的是,波兰长期被俄、普、奥三国占领,缺乏独立的军工生产体系,一切军用物资都需要英法援助,特别是战马,这一点对以后的战局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波军除了毕苏斯基和少数军官外,大多数军官缺乏基本的指挥素质和军事才能,而且对历史上三次瓜分他们祖国的俄国人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感。战前,波军的一个团长对他的朋友说:“招惹俄国人是危险的,我们可能连华沙都保不住。”
其实,跟波兰相比,苏俄的情况是半斤八两。托洛茨基组建了一支红军,保证了足够的兵源,但是无法保证部队士气和战斗力。图哈切夫斯基曾评价沙俄军队说:“俄国陆军是一群乌合之众,但这也正是他们的优点。”这个评价同样适用于红军。红军是一群由农民临时组成的乌合之众,素质低下,革命使他们对沙皇的信仰破灭,但是没有建立起新的士气激励机制。当然,红军给每位军事长官都配了政委。
1920年4月25日,波兰军队向乌克兰首都基辅发动了猛烈进攻。在毕苏斯基眼里,一战爆发后,不断损兵折将的俄军简直就是纸糊的、泥塑的废物,现在这支红军更是一群不可救药的乌合之众。
波军果然势如破竹、摧枯拉朽,一路高歌猛进。5月7日,仅仅十多天时间,千年古城基辅就被波军拿下了。
02。 俄军反击波兰
俄军打仗有秘诀
居然让波兰人欺负到头上来了,这还了得?苏俄军队立即调兵遣将,准备反击。
此时,苏波战线由普里皮亚季河和同名的大沼泽一分为二,两军都由此分成了左右两部分。波军主力在南方,也就是右翼,由第二、第三、第六集团军组成;在北方,也就是左翼,只有第一、第四集团军,总兵力12万。苏军正好相反,主力在河北,是由图哈切夫斯基率领的西方面军,下辖第三、第四、第十五、第十六集团军;河南是叶戈罗夫指挥的西南方面军,下辖第十四、第十六集团军一部,还有赫赫有名的布琼尼和伏罗希洛夫指挥的第一骑兵军,总共18万人。苏联1935年首次授衔的五名元帅,这里就有四个,阵容不是一般地强大。缺席的是布柳赫尔,他在远东,没赶上这场战役。
从彼得大帝时代开始,俄军打仗的秘诀就是一个字:拖。以空间换取时间。从查理十二世24到拿破仑再到后来的希特勒,所有敢进攻俄国的强大敌人都毁在“拖”字上,现在这个魔咒又降临到了毕苏斯基头上。和毕苏斯基相比,红军的前敌总指挥加米涅夫是科班出身,毕业于沙俄的军事学院,当过步兵军参谋长,革命后当过工农红军参谋长,比毕苏斯基老辣得多。
波军占领基辅之后,加米涅夫下令攻击波军最弱的左翼。毕苏斯基刚刚进入基辅,凳子还没有坐热,未等全军集中,图哈切夫斯基的重拳就打过来了。俄军由第十五集团军担任主攻,图哈切夫斯基的意图是先发制人,把波军主力从右翼吸引过来。
尽管波兰借助乌克兰的军队阻止了这次攻势(乌克兰人对俄国人怀有刻骨仇恨,在战斗中打得相当顽强),但是图哈切夫斯基的行动仍然使毕苏斯基大为震惊,不得不停止攻势,极不情愿地从西南方向调集军队,救援左翼。
其实,图哈切夫斯基的这一击是虚招,当毕苏斯基救援左翼的部队还在星夜兼程赶往目的地的时候,真正的杀招已经逼近了波军右翼部队。布琼尼带领近2万名哥萨克骑兵、48门火炮、8辆装甲汽车,潜行300公里,攻击波军右翼,几乎合围了波兰第三集团军。哥萨克骑兵极其凶猛,波军缺少战马,无法抵抗,只能杀出一条血路,向西突围逃跑。
毕苏斯基离开了梦寐以求的乌克兰大地,黯然神伤。
红旗插遍欧洲
波兰第三集团军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战场主动权已转入俄国人之手。
更可怕的是,尽管波兰军队避免了拿破仑大军的命运,主力未失,但在首都华沙,毕苏斯基的后院已经起火了。这要归功于捷尔任斯基,有意思的是,他是波兰犹太人,跟毕苏斯基还是校友,但两人道不同不相为谋。
捷尔任斯基安排了很多间谍深入波军后方,动摇波兰人的抵抗意志。在华沙城内,经常可以看到布尔什维克的小广告,上面写着:“世界革命万岁!”“波兰兄弟团结起来,推翻毕苏斯基政府!”“你在为谁而战?”之类的文字。据卫兵回忆,甚至总统府的墙上也出现了这种小广告。在华沙城的咖啡馆、酒吧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操着西部口音,留着大胡子,像俄国人一样画十字的人,绘声绘色地描述着波军前线失利的情况,就跟他们亲眼所见一样。各种版本的流言开始在波兰传播,内容大都是说波兰第三集团军被全歼了,司令带着人逃跑了。毕苏斯基当时坦言:“恐慌现象已经开始发生,政权开始动摇。越是后方,心理上越是如此。”
所以,波兰人当务之急是要救出脆弱的左翼部队,因为右翼的失败已经使毕苏斯基感到了危险。幸亏图哈切夫斯基没有立即追击,他需要时间休整军队,补充给养,等待援军。整个6月,图哈切夫斯基的军队停止前进,收编了10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