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小毛奇甚至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对于我们来说,战争越快越好。”

对这帮战争狂人来说,打仗就像追姑娘,下手当然越快越好。

同盟国在密谋战争,协约国也没闲着。沙皇尼古拉二世派密使前往塞尔维亚,向塞尔维亚人保证:如果奥匈帝国胆敢动手,俄国决不会袖手旁观。俄国看起来像塞尔维亚的保护神,其实它真正的目的是想通过战争控制巴尔干并夺取土耳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使黑海成为“俄国湖”。

眼看着俄奥两国就要开打,7月20日,法国总统普恩加莱和总理维维安尼一同访问俄国。沙皇为法国人举行了盛大的招待宴会,两国相互保证,一旦对同盟国开战,一定履行盟友的义务。双方对天发誓,骗人死全家,两国的官员们亲如兄弟。访问期间,法国总统还不忘召见奥匈帝国驻俄大使,要他转告奥匈政府“应当特别慎重地”处理对塞尔维亚的关系。总统强调:“塞尔维亚是俄国人民很亲密的朋友,法国又是俄国的盟友,在这个问题上真不知有多少可怕的纠纷。”

奥匈帝国才不管有多少纠纷呢,有了德国的支持,立刻胆儿肥了,对俄国的担心和害怕大大减少。7月23日,就在法国总统离俄回国那天,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用侮辱性的言语提出了10项苛刻要求。

这时候,塞尔维亚知道奥匈帝国不好对付,何况它后面还有更强大的德国。为了避免战争,除了不同意奥匈帝国派人干涉内政外,其余条件都答应了。但是,奥匈帝国要的不是这个,而是彻底解决问题!

英国依旧在演戏

1914年7月28日,按照预定时间表,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俄国闻风而动,7月30日,开始进行战争动员,向奥匈东部边境集结军队。

德皇威廉二世怒了,7月31日,德国向俄、法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俄国中止动员,要求法国宣布在德俄战争中保持中立,遭到俄法两国断然拒绝。

就在德奥和俄法积极备战之际,有一个国家还在观望,那就是英国。英国十分狡猾,乔治五世6在俄德之间尽情演戏,他一面向德国表示,尽一切可能防止大国战争,英国将不卷入战争,尽可能长期袖手旁观;另一方面,英国暗中怂恿俄国备战。英国的做法,给了德奥集团一种错觉,以为英国真的会对巴尔干事态保持中立,不愿卷入战争。

没想到,7月29日,也就是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的第二天,英国外交大臣就约见德国大使说:“如果冲突仅仅限于俄奥之间,英国可以保持中立,如果德法两国卷入,那么局势立刻就会发生变化,英国政府在一定情况下,将被迫做出紧急决定,就不能长期作壁上观了。”敢情英国是想借俄国之手干掉德国的一个盟友,连带着把俄国削弱,还想让德国在旁观战,不能插手。

威廉二世气急败坏,在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之前你怎么不说呀?他明白,英国一旦加进来,胜负的天平就起了变化。他郁闷地说:“英国在它认为我们已陷入绝路的情况下,向我们摊牌!”

威廉二世似乎是中招了,实际上他是被自己的欲望冲昏了头。德国要建立的是一个从北海、波罗的海到亚得里亚海,从柏林到巴格达的大德意志帝国。在中欧和近东建立殖民统治,让英国交出全部舰队;把埃及变为棉花产地,把南美洲变为德国的势力范围。这手都伸到哪儿去了?只有神经病才想得出来。

无独有偶,德国的兄弟奥匈帝国希望通过战争吞并塞尔维亚,独霸巴尔干半岛,夺取通往亚得里亚海和爱琴海的出海口,变奥匈二元制帝国为三元制帝国。

英国打算参战是希望击败主要对手德国,保住世界霸权,肢解土耳其帝国,夺取两河流域和巴勒斯坦,顺便瓜分德国在非洲有限的殖民地。

只有法国的参战动机相对单纯,法国要雪洗普法战争的耻辱,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还企图侵占德国的萨尔煤铁矿。

为战争鼓与呼

不过,话说回来,谁想发动战争,谁就应该自己上战场。就像在竞技场比赛,让皇帝、大臣、将军们上场竞技,一对一格斗,拼到最后,谁活着,谁的国家就算胜利。但是,皇帝和大臣们是不会亲自去拼命的,他们要煽动那些不想打仗的人去相互仇杀,让民众的头脑变得疯狂,去替自己实现“理想”。

7月28日前后,为了进行战争动员,各国宣传机构大肆鼓吹。威廉二世在王宫白色大厅慷慨激昂地宣布:“我不知道有什么党派,我只知道我们都是德意志兄弟。”群众狂热地欢呼,不分年龄、职业和政党的人都被集合起来。在各种媒体声嘶力竭的鼓动下,大街上到处都是狂热的人。当时的诗人吟唱:“德国的全部德与美只有在战争中才能显示出来。”

法国总统普恩加莱发表了《告法国人民书》,意思也差不多:“此时此刻不再有党派,只有一个永恒的法兰西,一个爱好和平与充满决心的法兰西,一个有权力和正义,紧紧团结在安宁、警惕和尊严中的祖国。”他强调“法国将再一次为人类的自由、理性和正义而斗争”。

那些御用喉舌竭力为战争辩护,宣传战争可以解决人口“过剩”的问题,挽救工商业危机,甚至宣称战争能对人类起到“优生”作用。德国骑兵将领柏第公然叫嚣:“战争是万事之父……是文明的不可缺乏的因素。”罪恶的战争终于被提上日程了。

1914年8月1日,德国对俄国宣战,推倒了大国宣战的多米诺骨牌。

德国用足了心思,它先向东边的俄国宣战,可主攻方向却在西线。

精妙的施里芬计划

为什么德国首先在西线发动进攻?因为有施里芬伯爵元帅。

在德国的历任总参谋长中,能耐最大的要数辅佐俾斯麦先后打赢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而统一德意志的毛奇。最为中国人熟知的,是毛奇的继任者、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施里芬是瓦德西的继任者,早在1900年,也就是一战爆发前14年,他就制订了一个通过广阔的比利时平原入侵法国的作战计划。

比利时,这个小小的工业化国家,建设有发达的铁路和公路,穿越河流可以直通法国,而且它和法国的边界不设防。

施里芬设想,战争一旦爆发,德国无法避免受到法俄两面夹击,因此需要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那么首先击破谁呢?施里芬对法国和俄国进行了深入研究。法国虽然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并失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但法国陆军雄风不减,在欧洲仍处于领先地位,是德意志帝国在欧洲大陆的最大敌人。反观俄国,虽号称有600万常备军,但装备落后,战略思想仍停留在冷兵器时代,很多俄国士兵还拿着绑了尖刀的木棍作为武器。于是,施里芬有了一个大胆的构想:利用德军便于机动的优势,先行经过比利时击败法国,之后回头集中力量击败俄国。

施里芬判断:俄国工业落后,铁路不发达,除了人多,什么都少,打起仗来,从宣战到参战至少需要6到8周时间,才能完成有效的军事集结。这段时间内,德军集中主力在西线,完全有能力迅速击败法国。然后利用德国发达的铁路网把军队调往东线,在俄国发动进攻前,再击溃俄国,结束战争。

施里芬计划的基本战略思想,用三个字概括就是:时间差。

开战之前就注定了失败

施里芬伯爵于1913年逝世,没看到自己制订的计划在实战中的效果。他临终时还念念不忘,再三嘱咐自己的接班人小毛奇将军:东西两线作战会分散兵力,法德边界又要分散兵力,所以你在向法国进军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右翼!让右翼末梢袖拂海峡,这样才可以在英国远征军到来之前,迂回包抄,占领法国。

可惜,施里芬的接班人小毛奇没有他的魄力。小毛奇将军系出名门,是老毛奇元帅的侄儿。德国军队特别珍视名将的血脉传承,因此把小毛奇捧到了总参谋长的高位。小毛奇其实就仗着叔父的余荫,仗着光荣的姓氏,军职不断提升,先做施里芬的助手,后来成为其接班人。但是小毛奇的性格和能力跟他的叔父比起来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儿,小毛奇总是愁眉苦脸,神情忧郁,被威廉二世称为“忧郁的恺撒”。

施里芬伯爵曾经跟别人谈起,有一次,小毛奇制订了一个作战计划,施里芬认为计划不妥,就批评了他并让他修改。当施里芬伯爵再次走进小毛奇办公室的时候,惊讶地发现小毛奇在哭。难道说,堂堂一个将军,长官批评不得?说你两句居然就落泪,还是个日耳曼爷们儿吗?

小毛奇没有集中全部兵力进攻一个目标的胆力,如果说施里芬的座右铭是“胆大、胆大、再胆大”,那么小毛奇的座右铭则是“千万不要冒险”。他担心左翼力量薄弱,不能抗击法国进攻;又怕东线防守东普鲁士的兵力单薄,不能抵御俄国。施里芬计划虽然被他继承下来了,但为了谨慎起见,每年都做出修订,不断往东线调兵。

到了开战前夕,施里芬计划已经被改得变了样。西线约150万德军被重新做了部署,小毛奇取消了入侵荷兰的计划,从而使右翼的两个集团军需要穿过狭窄的比利时列日要塞;由于顾虑法军从左翼突破,他抽调右翼的部队防守左翼;由于担心东线对付俄国的兵力太少,霍亨索伦王朝的龙兴之地被人占领,又从右翼抽出4个半军加强东线。

这样一来,德军右翼的兵力,比施里芬计划的减少了近一半。战史专家们认为,这样的修订,在开战之前就注定了德国的失败。

02。 德军进攻比利时

点儿背的公使

或许是为了给比利时一点儿颜色看看,1914年8月1日,德军率先对卢森堡大公国展开军事行动。

卢森堡军队只有几百人,只好放弃抵抗,这在法理上不构成战争行为。德军一个步兵连在一名中尉率领下,兵不血刃就占领了一个主权国家。卢森堡再小也有2500多平方公里,德国一个连的兵力就给占领了,看来卢森堡人民非常爱好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也是如此,德国一宣战,卢森堡就投降了。这个国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创造了零死亡的纪录。卢森堡被占领后,德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比利时。

1914年8月2日,德国驻比利时公使贝洛收到了从首都柏林发来的电令,让他立即拆封7月29日送来的密件,并且把密件内的最后通牒于当晚8时递交给比利时政府,要求比利时在12小时内做出答复。

贝洛公使的经历非常有意思。他年初才担任德国驻比利时公使,办公桌上有一只银质烟灰缸,上面有一个子弹眼儿。每当有人问起这个弹眼儿的来历,他总是哈哈大笑说:“我这人就是点儿背,我到哪儿,哪儿就出乱子。我到了土耳其,土耳其就闹革命(指青年党人的革命);我到中国,又碰上义和团,这弹眼儿就是从窗户外面飞进来的子弹打的。”不过,每次跟客人说完这句话后,他都优哉游哉地点上一根香烟,喷着烟圈说:“我现在日子过爽了,布鲁塞尔是歌舞升平啊,这个国家是不会打仗的。”从1839年以来,比利时就是中立国,能有啥事儿?没承想密件一打开,他就傻眼了。

8月1日清晨,德国进攻卢森堡的消息传来,比利时就感到震惊,政要们纷纷来到德国驻比利时公使馆,要求贝洛保证尊重比利时的中立。贝洛只好一遍又一遍地许诺说:“比利时没什么好害怕的,就算邻居的房子着火,也不意味着你的房子一定会着火。”

但是,这种模棱两可的保证没有让比利时人放心,比利时国王阿尔贝决定以个人名义向德国皇帝做最后呼吁。欧洲王室之间经常通婚,比利时王后是德国巴伐利亚公爵的女儿,德国是王后的娘家,很多比利时人都会说德语。阿尔贝国王希望通过亲戚关系,促使德皇做出保证,尊重比利时的中立。

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但是,比利时等来的是德国的最后通牒。

贝洛奉命把最后通牒交给了比利时外交部,在这份通牒里,德国人颠倒黑白,说法国要经过比利时进攻德国,因此,德国要回击法军就必须进入比利时国土。如果比利时反对德国通过,则将被视作敌国,今后跟比利时的关系将由枪炮来决定。德国要求比利时在12小时内做出明确无误的回答。

比利时自1839年以来就是一个中立的小国,它的部队只有7个师,狗拉机

比利时自1839年以来就是一个中立的小国,它的部队只有7个师,狗拉机枪都算重武器

枪都算重武器,军备跟德国没法儿比。当年施里芬伯爵制订计划时,打算通过比利时进攻法国,俾斯麦提醒他,不要为反德力量增加一个帮手。施里芬轻蔑地说,如果比利时的7个师敢于抵抗,我借道比利时的34个师,可以在进军途中捎带着将它消灭。

比利时外长看到通牒之后,感觉很为难,怎么办呢?比利时疆域狭小,如果决定捍卫独立,后果难料,弄不好就是玉石俱焚,田园荒芜,生灵涂炭;但是如果顺从德国的要求,比利时就会变成德国的附庸,也会遭到德国的掠夺。无论顺从还是不顺从,结局都是一样。这样,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所以,比利时人自豪地回答:“如果我们必须要被化为齑粉,那就让我们光荣地化为齑粉吧!”

比利时首相说:“我们是有准备的。”其实,比利时军队的6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装备不足,缺乏训练。这时候,阿尔贝国王真正体会到作为一个统治者责任重大。阿尔贝16岁时成为王位继承人,因为他沉默寡言,老国王起初并未对他寄予厚望,说他是“封了口的信封”。可是,在这个“信封”内,却蕴藏着惊人的毅力和智慧。他喜欢户外运动和体育锻炼,爱好科学,关心自然环境,而且酷爱读书,包括许多军事著作。

1913年11月,阿尔贝国王曾应邀访问柏林,德皇设宴款待他,作陪的有陆军大臣法尔肯海因、海军大臣提尔皮茨、总参谋长小毛奇等德国所有军政要员。在宴会上,德皇指着一位将军对阿尔贝国王说,这个人将来要奉命率师进军巴黎,他叫克鲁克。小毛奇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