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细数三国豪杰-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这种辱骂不但无损于他的形象,反倒让人平添了几分敬意,以“织席贩屡”的出身到最后南面称帝,虽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却也堪称人中极品,真应了那句话“英雄莫问出处”!
中国古代典籍但凡记载某个大人物必然要有一些怪异之处,或是出生时云雾缭绕,或是相貌出奇、言语出众,或是卜者预言次人大贵。《三国志》记载刘备“垂手过膝,顾自见其耳”。刘备耳朵大,好像确有其事。不论正史、野史、演义、传说,只要一有人骂他,不是“大耳贼”就是“大耳儿”。不过,光是耳朵大也不可能“顾自见其耳”,必须要是招风耳才行,所以刘备应该长着一对大招风耳。至于“垂手过膝”,项飞可是一点概念都没有,没见过谁有那么长的手臂。很久以前听过一段相声,好像是侯宝林先生说的,他将此解释为刘备敢于摔孩子的真正原因。刘备少年时“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其实每个男孩子在这个阶段都这样。现在的男孩子90%都这样,无论学习好坏都“不甚乐读书”,还有很大一部分“甚不乐读书”,至于喜欢“音乐、美衣服”那更是亘古不变的习惯。《三国志》里说,刘备家东南角有一棵桑树,“高五丈余”,远远看去好像车盖一样。车盖是古代马车上象盖子一样的东西,既是装饰品,也有一定的使用功能,可以挡雨遮阳,但不是说谁家有马车想加个盖子就能加的,要在身份地位到了一定层次才可以,否则就是“逾制”。刘备在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曾指着那棵桑树说:“吾必当乘此羽葆车盖”。据《后汉书 乐服志》记载,这种以羽毛作装饰的车盖只有天子才能用。看来刘备真的是少有大志。他的叔父听见可吓坏了,急忙制止:“汝勿妄语,灭吾门矣!”
刘备十五岁的时候,母亲让他求学。他和同宗刘德然还有辽西公孙瓒一同拜在同郡的卢植门下。公孙瓒比刘备年长,刘备“兄事之”,二人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牢不可破。后来在刘备倒霉时多次找公孙瓒求助,公孙瓒每次都二话不说,给与援手,而且不图回报——看来同学时的友谊是最真的。顺便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老师卢植。卢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大学士,朝廷重臣,为人正直。当年董卓在朝会上提出废少帝立献帝的时候,满朝大臣无人应声,只有卢植据理力争。气得董卓当时就要杀他,但因为卢植名动天下,只好忍了。后来卢植辞官回到老家涿郡,刘备等人正好近水楼台先得月,跑来拜师。但看刘备、公孙瓒后来出息成什么样,就知道卢植名不虚传。刘备家境困难,他的同学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经常资助他。一次两次还说得过去,时间一长刘元起的妻子可不干了。她说我们和他又不是一家,“何能常尔邪”?刘元起回答说,我们宗族中能有这样的孩子可不是常人,你就别管了。刘备真是不简单,小小年纪就被人当作绩优股,准备长线投资了。
刘备虽然不愿意读书,但是在结交人方面很有一套。《三国志》说他“少言语,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结交”,于是“豪侠年少争附之”。当时有两个商人张世平和苏双做买卖挣了不少钱,也就是“大款”,他们贩卖马匹经常在涿郡一带活动,偶然遇到刘备,“见而异之”。“异之”就“异之”呗,也不知两人是怎么想的,是暴发户钱多烧的,还是受到胁迫,还是也想长线投资,反正就是给了刘备很多钱,“乃多与之金财”。 真奇了怪了,刘备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让人一见就想给钱?刘备有了这笔钱,就用来“合徒众”,依附他的“豪侠少年”也越来越多,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刘备很有可能成为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的老大。
是金子早晚都会发光,像刘备这样的人如果只做个龙头大哥老天都不会答应,这一年刘备的机会来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暴发了。黄巾军义旗一举,全国很多州郡纷纷响应,朝廷急忙调部队分头镇压。可是由于起义范围太大,政府的军队不够应付,于是朝廷一面扩军,一面发动各州郡的“义兵”,大概就是民兵之类的地方武装,可能类似保安团。刘备业率领他的人跟随校尉邹靖投入到讨伐黄巾军的战斗中。《典略》记载,刘备在战斗中有勇有谋。一次,与黄巾军在野外遭遇,双方展开激战。刘备受伤,可能还不轻,于是倒在地上装死。战斗结束后,被“故人”用车救了回来。就这样,随着战斗一次次进行,刘备的军功逐渐累计,最后被授予安喜县尉。
本书由www网提供下载
第三章 刘备 第二节
(更新时间:2006…12…11 10:08:00 本章字数:2998)
没多久,就发生了“鞭打督邮”的事,这件事《三国演义》的说法和史书的记载严重不同。《三国演义》说,督邮因索贿不成便威逼刘备手下的县吏,欲让他指证刘备有不法行为,刘备几次求见不成,结果激怒了张飞,痛打了督邮。《三国志》的记载很简单,只说督邮“因公事到县”,没说是什么公事,刘备求见不成,于是痛打督邮,然后“弃官亡命”,请注意是刘备打的督邮而不是张飞。《典略》的记载比较详细,刘备当安喜尉没多久,朝廷就下令要对州郡中有军功为长史者“沙汰之”。“沙汰”就是淘汰,就像在淘金时把沙子淘掉,剩下的就是金子。刘备这一次被认为是沙子,要被淘汰,督邮到安喜县来就为这事。刘备事先可能听到消息,知道自己要被“沙汰”,于是在督邮到达后“欲求见”。求见的目的是什么,《典略》没说,以小人之心度之,应该是想要“沟通沟通”。可是谁将被“沙汰”,这事是上面定的,督邮大概没权决定,也没权改变,所以他就“称疾”没见刘备。这一下刘备生气了,“恨之”。于是回到衙门带了几个县吏,重新来到督邮住的馆驿,对守门的人谎称奉“府君密令”来逮捕督邮。然后进到馆驿,在床上把督邮绑起来,一直带到县界。刘备把督邮绑到一棵树上,然后“自解其绶”并把它挂在督邮的脖子上,又对督邮“鞭杖百余下”。这还不解气,“欲杀之”,督邮苦苦哀求,刘备才饶了他。根据这段记载,刘备似乎是因行贿不成才恼羞成怒,鞭打督邮的。那么刘备为什么如此生气呢?要知道,刘备亲冒矢石,九死一生,凭着军功才做到这个县尉,可是前途刚见到一丝光明就被“沙汰”了,他心里当然不平衡。而督邮代表的恰是这个剥夺他前途的势力团伙,所以刘备打的不是督邮而是那个不合理的制度和那些昏庸的统治者。刘备虽然为人沉稳,但那时毕竟年轻,年轻人总是有血性的,头脑一发热做出了不理智的决定。这件事如果发生在十年后,刘备决不会采取这种极端的做法。不过年轻人犯错误,老天都会原谅,没多久老天就又给了他一次机会。
刘备打了督邮,“弃官亡命”。他跑到哪里了呢?史书上没说,但民间传说刘关张兄弟三人跑到太行山上占山为王去了。后来,时任大将军的何进派督尉到丹阳征兵,刘备再次从军。又是凭军功先后被任命为下密丞、高唐尉、高唐令,此时的刘备对官场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升迁较上一次为快。写到这里项飞不禁感叹,《三国志》的记载太简炼了,对刘备这一段的经历一笔带过,让项飞写起来无从下手。
刘备的高唐令当了没几天,就“为贼所破”,他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想起了老同学公孙瓒。公孙瓒发展得很好,现为中郎将,刘备就带着人投奔他去了。同学时结下的友谊往往是最真的,公孙瓒给与了刘备无私的帮助。他立刻表刘备为别部司马,在青州刺史田楷手下当差。此时的公孙瓒与冀州牧袁绍冲突不断,青州与冀州相邻,刘备就担起了拒袁的重任。刘备又一次凭着战功升迁,先是“试守平原令”,后来又做了平原相。
刘备为人的一个长处就是“善下人”,此时更是得到充分发挥。当时正闹饥荒,“人民饥馑”。刘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如果有人来投靠他,“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所以“众多归焉”。平原郡有个叫刘平的百姓一直看不起刘备,现在刘备做了平原相,他更是“耻为之下”,于是就找了个刺客行刺刘备。刺客来的时候,刘备不知道他是来行刺的,以为是投靠自己的,“待之甚厚”。于是刺客被感动了,就把事情全盘托出,然后离开。看来此人不是个合格的刺客,而那个刘平应该不是普通百姓。刘备当时是平原郡的相,相当于常务副市长,哪个普通百姓会找人行刺常务副市长?而且刘平和刘备之间的恩怨应该不是“看不起”那么简单,否则也不会行刺,那么他们之间会有什么样的恩怨呢?《三国志》没说,但是项飞却从《典略》中发现了一丝痕迹,痕迹而已。《典略》记载,刘备第一次从军是被平原郡一个叫“刘子平”的人推荐的。当时的经过是这样的:青州从事带兵征讨黄巾军途经平原时,这个刘子平就向从事推荐了刘备,说他“有武略”。从事大人一看,正好我这缺人呢,走吧,跟我打仗去吧,于是刘备就这样从了军。从这段记载看,刘备从军似乎不是自愿的,颇有点抓壮丁的意思。要知道那时黄巾军势头正旺,官军根本不是对手。由此看来这个刘子平推荐刘备参军好像也没安什么好心。后来刘备在战斗中果然负伤,只是靠装死才逃过一劫。这里的“刘子平”与上文的“刘平”同是平原人,都跟刘备熟悉还有仇,他们会不会是同一个人呢?名字上的一字之差只是笔误而已?这个人先是把刘备送上战场,想让他当炮灰,结果刘备命大没死了,反而转了一圈,回到平原作了郡相,于是他又出此下策,派人行刺。这只是项飞根据《典略》的记载做出的猜测而已,历史是不是这么回事我们不得而知。
公元194年,曹操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谦派人向田楷求助。请注意,陶谦是向田楷求助而不是向刘备求助,可能此时的陶谦根本就不认识刘备。田楷立刻和刘备去救徐州。这时刘备自己有兵千余人,还有一些幽州乌桓等一些少数民族的骑兵,又拼凑了一些饥民,共有几千人。这里简单介绍一下陶谦。陶谦字恭祖,丹阳人。“少孤”,小的时候“以不羁闻县中”。他十四岁了还扯帛当做旗,骑竹马玩,结果邻居的小孩都跟着他玩。他有一个姓甘的同县时任苍梧太守,有一天遇到了陶谦,觉得好玩就和他聊了几句,聊得很投机,“甚悦”。这一“甚悦”可不要紧,甘太守头脑一热就把女儿许给了陶谦。太守回家跟妻子一说,甘夫人大怒,她说老陶家这个孩子好玩无度,你怎么能把女儿许给他?!陶谦的大名连太守夫人都听说了,看来还真不是一般的“不羁”。甘太守说这孩子相貌出众,以后必有大成。坚持这门婚事。后来陶谦官至徐州刺史,在他的辖区内大破黄巾军,“境内晏然”。当时天下大乱,“四方断绝”,尽管这样,陶谦还经常派人不避险阻给朝廷进贡。在那样的乱世,向陶谦这样尊重朝廷的地方大员还真是不多,于是他被封为徐州牧、安东将军、溧阳候。徐州地方百姓殷盛,粮食丰富,“流民多归之”。可是陶谦的治理却有些问题,一些正直之士被疏远,小人得到信任,徐州也渐渐有些乱了。后来陶谦的部下因贪其钱财而杀了曹操的老爸曹嵩,引发曹操的报复前来征讨。曹操一路打来,攻下一城屠一城,连屠五城,杀“数十万人,鸡犬无余”。陶谦无计退敌,只好向田楷求助。
田楷和刘备的到来好比雪中送炭,让陶谦很是感激,他见刘备兵少,就给他拨了四千丹阳兵。然后刘备做了个决定,“去楷归谦”,离开田楷,归属陶谦。刘备的这个决定看似奇怪,其实也不难理解,说穿了就是政治赌博。刘备给田楷打工是否开心我们不得而知,但他手下只有“兵千余”,而陶谦一下子就给了他四千兵,这些都是丹阳兵,陶谦老家就是丹阳,这些兵应该是他的亲信,谁厚谁薄一眼就能看出来。而且经过接触刘备发现徐州的武将比较弱,自己若能投靠陶谦必然会受重用,虽然有曹操这样的大敌当前,但如果击退曹操自己在徐州就将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刘备这时投靠陶谦绝没人会说他“背主”,只会说他讲义气,这一点是他非常看重的。所以刘备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去楷归谦”,这是他第一次主动地、有意识地选择投靠一个人,以前虽也投靠过别人,但那都是迫不得已、没有选择、不得不如此。当然这次赌博的风险也是很大的,一旦曹操攻破徐州,刘备就可能什么都没了,搞不好连命都要搭上。还好,这时吕布一个劲地骚扰曹操后方,曹操只好放弃陶谦回头打吕布,刘备这一注押对了。
本书由www网提供下载
第三章 刘备 第三节
(更新时间:2006…12…13 18:34:00 本章字数:3871)
正如刘备所料,陶谦对他果然不错。先是上表为刘备请封豫州刺史,然后又让刘备屯兵小沛。没多久陶谦就病了,在病中他对糜竺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州!”糜竺大家都知道,后来成了刘备的铁杆亲信。不久陶谦病死,糜竺就按照他的意思请刘备来当徐州牧。刘备真是了不起,商人遇见他,争先恐后地给他钱;政府官员遇见他,变着法地给官给地,让人不得不佩服刘备手段之高。如果说之前商人资助他是为了回报,可陶谦是为什么呢?陶谦都死了,不可能图刘备的回报。他不把徐州传给自己的孩子,反而给了刘备,究竟为什么呢?一共只有这么几种可能,一一列举出来供大家分析:一、陶谦确实为了徐州的百姓着想,他认为刘备确有过人之处,只有他才能“安此州”;二、陶谦病重,脑子坏了;三、糜竺假传陶谦的遗嘱。
糜竺来请刘备,刘备当然要推辞一番,“未敢当”。他说,徐州距离寿春的袁术很近,应该让给他。下邳的陈登劝刘备,现在天下大乱,正是英雄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