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细数三国豪杰-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人说刘备的待人接物有些虚伪,有些做作,项飞部分同意这个观点。刘备在与人相处时,可能会刻意的表现出自己多么求贤若渴,多么礼贤下士,这也许会让人觉得虚伪,但时间一长,大家就习惯了,如果他不这样可能别人反倒会觉得不受重视。刘备自己呢?刚开始可能也觉得别扭,可日子久了就觉得这是自己的本来面目。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好像一个人长时间的坚持一个谎言,一段时间以后不但别人信了,可能他自己也被自己骗了,把谎言当成事实了。刘备就是这样,由于长时间的坚持他已经不自觉地养成了以这种发式待人接物的习惯了。
  曹操知道刘备逃往江陵,同时他也得知江陵有大量的军需,所以他决不能让刘备先到。于是曹操派五千“精骑”急追,一日一夜急行三百余里,而刘备的逃亡大军日行才十余里,所以很快就被在当阳长坂追上了。长坂一战使一个人成名,那就是赵云,关于这一段会在介绍赵云时仔细叙述。简而言之,长坂一战是一边倒的战斗,刘备再次“弃妻子”,带着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逃走。曹操穷追不舍,一直追到汉津口,遇到了关羽的船队才算缓口气。曹军“精骑”一日一夜急行三百里,也已经是强弩之末,看到有人接应刘备也不敢造次,只好撤了,刘备又躲过一劫。
  几乎与此同时刘表的长子江夏太守刘琦也来接应刘备,并把他请到江夏。《江表传》记载,这时孙权派鲁肃来给刘表吊丧,并让他联合刘备,请注意按《江表传》的记载是东吴首先提出了联合的要求。刘备与鲁肃谈得很投机,于是就派诸葛亮跟鲁肃去见孙权。按照《三国志》的记载,诸葛亮费了一番口舌才说服孙权出兵,由此看来似乎刘备对孙刘联盟更渴望一些。《江表传》是为东吴人物立传的史书,所以为江东说好话,它如此记叙这件事大概是为了表现孙权的高瞻远瞩吧?总之,孙权是同意出兵了,他派周瑜和程普带领水军与刘备“并力”抗击曹操。
  
  本书由www网提供下载
 
 

第三章 刘备 第七节
(更新时间:2006…12…19 19:44:00  本章字数:3258)


  按照《江表传》的记载,刘备此时的表现很不像话。在派走诸葛亮后,孙权发兵前的这段时间里,刘备听说曹军要来了,“恐惧”,每天都派人到江边打探,眼巴巴的盼着东吴大军到来。这一天侦察员跑来报告,说东吴的船队来了。刘备还不敢相信,反问道,你怎么知道那不是曹军?侦查员回答说,我根据船的旗号和样式知道是东吴的。刘备这才放心,急忙派人劳军。然后周瑜就很自然地请刘备到军中一聚,这又让刘备很为难。如果去,担心周瑜下毒手;如果不去,还怕影响到刚刚建立的孙刘联盟。刘备与关羽、张飞商量了好久,最后决定冒险前往。结果刘备很快就发现周瑜并无恶意,于是双方进行了坦诚、友好地会晤。刘备问周瑜此次出征带了多少兵,周瑜回答说有三万人。刘备连说“恨少”,周瑜笑着说,这些人就足够了,你就等着看我怎么破曹兵吧。刘备嘴上没再说什么,可是心里认为周瑜未必能取胜。所以在决战那天,他带两千兵“差池在后”,“为进退之计”,如果周瑜胜了,他就冲上去;如果曹操胜了,他就第一个撤退。结果刘备的这一行为直接导致此役未能完胜,由于刘备部没有按时进入伏击地点,使曹操在大败后得以成功逃脱。当然了,这段记载都出自《江表传》。我们可以看出在这里刘备被描述得一无是处,没有兵、没有地盘也就算了,还没有勇气、没有信心,所有的功劳都是东吴的。实事求是地说,赤壁之战大破曹操是孙刘联盟的胜利,而且主要功劳也确实应归于东吴,但刘备方面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至少不象《江表传》记载的这样无能。
  随即孙刘联军在赤壁与曹操展开决战,并大破曹军,一直把曹操赶到南郡,曹操刚得到手还没捂热乎的荆州就这样丢了。随便说一句,刘琮投降曹操后受到优待,并被拜为青州刺史,“封列侯”,最后也是善终,并不是像《三国演义》中说的那样被曹操派于禁劫杀于半路。《三国演义》这样写可能是为了突出曹操的奸诈,但这不是史实。而且现在有人认为曹操派于禁劫杀刘琮母子这一段不是罗贯中的手笔,是后人冒老罗之名填上的。毕竟这一段文字里的曹操与别处的曹操不太一样,曹操对降将一向很好,张绣投降不杀,张鲁投降不杀,就连袁谭投降还没复反时也不杀,何以独独到了刘琮这里就杀了呢?项飞也认为这一段不像是罗贯中的风格,老罗的《三国演义》虽叫演义,但总是尽可能的贴近史实,而演义里的这一段却与史实相差太远,让人不得不生疑。
  赶走了曹操,孙刘联盟开始“分赃”,就是依据贡献大小分配胜利果实,别的都好说就是这土地太难划分。《江表传》记载,一开始分给刘备的地方并不大,刘备也接受了,说明他自己也知道会贡献不如东吴。但是没多久原荆州的吏民知道刘备在这里,纷纷前来投奔,人越来越多。于是刘备以原先分的地少,“不足以安民”为由,向孙权提出借荆州。《汉晋春秋》在介绍鲁肃的时候从侧面验证了“借荆州”一事。当时很多人不同意借给刘备,只有鲁肃力排众议,权孙权借荆州给刘备。他认为刘备在荆州多年,人气很旺,如果让他在荆州发展一定会比“初临荆州”的东吴发展得好,孙刘是联盟,刘备发展的好对东吴有利,也是给曹操树立个敌人。于是孙权采纳了鲁肃的建议,答应借荆州给刘备。
  说到鲁肃这里就简单评论一下,后文会有详细介绍。鲁肃的本事非常大,但在《三国演义》里被弱化了。是他最早向孙权提出先取荆州,然后以此为基“图天下”,这个提议与诸葛亮的隆中对非常接近,看来是英雄所见略同。鲁肃还是孙刘联盟的实际缔造者和坚定的拥护者——尽管结盟的双方彼此都不是忠诚的盟友,没有鲁肃就不会有孙刘联盟,也不会有赤壁之战,更不会有三国鼎立,说鲁肃改变了历史并不过分。但是鲁肃劝说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究竟是对是错很难下结论。应该说,鲁肃的理由是充分的,观点是正确的。刘备的发展壮大确实起到了保护东吴、威慑曹操的作用,《三国志》记载曹操得知刘备占据荆州后“方作书,落笔于地”,可见曹操对此有多震惊。但鲁肃的错误在于他选择的盟友太不讲诚信,所以就有了“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这个歇后语。而且虽然刘备在荆州可以为东吴把守大门,但东吴也失去了跨江发展、夺取天下的桥头堡。不过话又说回来了,鲁肃的想法是对也好,是错也好,他只能是提建议,最终的决定权还在孙权那里,所以说功劳也好,失误也好,不能都是鲁肃一个人负责。
  赤壁之战是历史的转折点,也是刘备个人发展的分水岭。在这之前,他是个没有立足之地的“流寇”,今天投靠这个,明天投靠那个,连个根据地都没有,跟别提什么发展壮大了。可是此役之后,刘备有了自己的地盘,而这个地盘恰恰就是隆中对里提到的最重要的根据地和出发地,从此刘备开始了作为一方霸主的生涯,直到最后称帝。但美中不足的是,这个根据地是借来的,不是自己打来的,这就为刘备宏伟的战略计划的最终失败留下了隐患。
  刘备占据荆州后,先是表刘表长子刘琦为荆州刺史,接着又向南发展,先后攻取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个郡。其中武陵太守金旋大家可能不熟悉,他的儿子金袆大家应该有印象,金袆曾在建安二十三年正月在许都组织并执行了一次针对曹操的叛乱,失败后被杀,并直接导致了曹操对朝臣的大清洗。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刘琦病死,于是刘备的手下推举刘备为“荆州牧”,当然不会得到朝廷也就是曹操得承认。不过没关系,刘备一样当得有声有色。他一开始立营在油江口,后来把这里改名为公安,并把这儿作为荆州牧的治所。
  《三国志》这时记载孙权对刘备“稍畏之”,于是“进妹固好”,就是《三国演义》里孙权为了讨回荆州而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一事。孙权的妹妹在《三国志》里没有提到她的名字,甚至在《二主妃子传》里都没有她,看来这又是一个因政治目的被牺牲掉的可怜女子。刘备到东吴娶亲也不像《三国演义》里说的那样充满危险,不过周瑜确实向孙权提出刘备不会久居人下,要早做打算,并建议把刘备留在东吴,“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使他和手下分开,以便周瑜行事。但孙权当时对刘备没有敌意,还想让他共同拒曹,所以没采纳周瑜的建议。因此应该说,刘备此次江东之行没有一点危险,反倒是一次香艳之旅。
  刘备和孙夫人的感情似乎不像《三国演义》说的那么好。《云别传》记载,孙夫人嫁到荆州后“骄豪”,她带来的吴军“纵横不法”,刘备因为赵云“严重”,特派他掌管内事以“整齐”之。而且孙夫人后来回到东吴也不是被孙权骗回去的,是孙权趁刘备出征“大遣舟船迎妹”,大张旗鼓地、光明正大地接回去的,由此可知说孙夫人是自愿回去的,整个过程没有欺骗和强迫。这可能也是孙夫人没能进入刘备后妃飞传的原因吧——太伤蜀人的自尊了!
  孙刘联盟因此次联姻而进一步巩固,于是孙权派使者和刘备商量,双方“共取蜀”。看来孙权也是胸怀大志,不满足于偏安江东一隅。刘备急忙开会商议,多数人认为可以同意。因为攻下蜀之后,江东本事再大也不能越过荆州而占领蜀地,因此“蜀地可为己有”。可是荆州主簿殷观不同意,他认为,说是共同伐蜀可是还要我们为“先驱”,谁让荆州离蜀近呢?一旦“不能克”,难保东吴不乘机袭荆州,如果那样“为吴所乘”,就“大事去矣”。不如同意吴伐蜀,我们则以荆州新得不敢轻动为由不出兵,这样一来东吴也就“不敢越我而独取蜀”,我们“可以收吴蜀之利”。刘备深以为然,按计行事,孙权果然打消了这个念头,刘备立刻升了殷观的职。
  关于此事《献帝春秋》的记载大体相同,只是刘备更直接的劝说孙权也不要出兵,认为这等于是给曹操机会。可是孙权没听他的,派孙瑜出兵伐蜀。结果孙瑜大军到了刘备管辖的夏口时被刘备挡住了。刘备对他说,如果你要伐蜀,我“当被发(披发)入山”。同时还调兵遣将,摆出作战的姿势。孙权终于明白了刘备的意思,下令撤军。
  其实刘备这样做完全是为自己打算。既然“吴终不能越荆而有蜀”,那他就不必和吴共同伐蜀,也省得最后还得进行利益分配。刘备要独力伐蜀,把蜀地全部划入自己的版图,这也是隆中对的既定方针。只是他现在的力量还无法完成这个计划,所以刘备一面发展力量,一面等待时机。
  
  本书由www网提供下载
 
 

第三章 刘备 第八节
(更新时间:2006…12…22 13:38:00  本章字数:2954)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等待已久的时机终于来到了。曹操征讨马超,可是益州牧刘璋以为他要打汉中的张鲁,可把刘璋吓坏了,“内怀恐惧”,因为汉中紧邻刘璋。于是立即开会商议,他的手下别驾从事张松出了个主意:请刘备先取汉中,然后请他帮忙共同抗击曹操。刘璋批准了这个计划,并派法正去联络刘备。
  张松“为人短小,放荡不治节操”,但是“识达精果,有才干”。刘璋曾派张松的哥哥张肃给曹操送了一些小礼物,也就是示好的意思,曹操很高兴,拜张肃为广汉太守。赤壁之战前,刘璋又派张松拜谒曹操,结果曹操当时刚得了荆州,势头正旺,大有一举吞并江东,雄霸天下之意,对刘璋没来投降不太满意,也就没太看得起张松,“不甚礼松”,可能礼貌上有所不周。只有曹操的主簿杨修觉得张松很有才,劝曹操重用张松,但曹操没听。杨修曾把曹操写的兵书拿给张松看,张松“宴饮之间,一看便暗诵”。尽管如此,张松的任务还是没完成。哥俩办同一件差事,张肃圆满完成任务,还被封了官,张松不但没完成任务,连个“礼遇”也没混上,你说他能不生气吗?所以他就暗中给曹操使绊,不让他得到益州。张松从荆州回来后先是劝刘璋断绝与曹操的联系,又建议刘璋派法正去联络刘备。刘备正为怎么取益州发愁,法正的到来恰似雪中送炭,当然对他极好了。法正也觉得和刘备很对脾气,于是有了投靠之心。
  《三国志》里没说张松之前曾见过刘备。但《吴书》说“备前见张松,后得法正”,以此分析张松应该和刘备已经建立了联系。这次法正奉命来请刘备,更是公私兼顾。《三国志》原文是“遣法正将四千人迎先主,前后赂遗以巨亿计。正因陈益州可取之策”。看字面意思好像法正向刘备行贿,但后面一句“正因陈益州可取之策”,似乎又可以理解为刘备向法正行贿,所以法正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且原文无断句,所以项飞判断不出谁向谁行贿。但好像应该是法正向刘备行贿,毕竟刘璋要请人家帮忙打仗,得给人家一些好处。
  《吴书》记载刘备对张松、法正非常好,“厚以恩已接纳,尽其殷勤之欢”,张松就和法正先后彻底地、毫不保留地把蜀中的底细全卖给刘备了。地形地势、人马安排、军需布置、险关要道都西说一遍,张松更是画了一份详尽的地图献给刘备,于是刘备等人“尽知益州虚实也”。客观地说,张松和法正的行为是彻头彻尾的背叛,是典型的卖主求荣,在这次叛国罪行中,张松是主谋,法正是重要的同谋和执行者。《三国演义》里为他们辩解,说他们是为了蜀中百姓,为了汉室复兴,其实他们可能没那么伟大。只不过因为他们投靠的是被后人奉为正统的刘备,才被罗贯中写成好人。他们的行为已经不是“主降”而是“叛主”“卖主”了,整个《三国演义》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