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细数三国豪杰-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孩子,曹嵩是他收养的儿子,后来官至太尉。但是一直有种说法,认为曹嵩的太尉是花钱买来的,所以陈琳才会说曹嵩“乞丐携养,因赃假位”。陈琳之所以这样追究曹操的家庭出身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就这风气,要说谁是坏蛋一定要带上他的祖宗八代;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陈琳有意这样做,是为了把曹操的出身与袁绍“四世三公”的家庭背景作个比较。袁绍这样的出身的确高贵,不拿出来晒晒真对不起先辈。这样一比较,曹操和袁绍谁高贵、谁卑贱,大家一看便知。
  批完了曹操的爷爷、爸爸,陈琳又接着批曹操本人。不过陈琳的大字报在很大程度上以事实为依据,并没有胡编乱造。曹操的种种劣迹都被一一放大,屠城、盗墓、欺压天子、攻打其他诸侯、杀害朝廷官员,虽然有些夸大但基本事实都没错。
  最后陈琳又号召天下百姓站起来,打倒曹操,并踏上亿万之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此文一出,立刻被大家转载、传诵,并被各大网站评为热贴,纷纷置顶。曹操击败袁绍后,俘虏了陈琳,爱惜他的文采,也没难为他,只是说你批评我可以,但不应该说我的先人。曹操后来还继续重用陈琳,让他为自己起草文书。当然那篇檄文自然被删除了,所有网站都不敢刊发此文,只是当时流传太广,想彻底封杀也不可能,所以后人才有机会看到这篇文章。
  这篇檄文写得言辞犀利、掷地有声、文采飞扬、铿锵有力。据说曹操当时正在犯头风病,看了这篇文章后立刻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头风病也吓好了。但他又总结说:有文事者,必须以武略济之。陈琳文事虽佳,其如袁绍武略之不足何!这就是曹操的过人之处,他总能把不利的影响转化为激励部下和自己的因素。
  港澳已经去过了,五台山等以后吧,这次决定去山东了。下次更新可能要等到十几天后了,请大家理解,致歉!
  
  本书由www网提供下载');
 
 

第十一章 二袁 第二十三节
(更新时间:2007…7…31 13:12:00  本章字数:2339)


  建安五年二月,自以为已经准备妥当的袁绍发起了对曹操的总攻,他派郭图、淳于琼、颜良攻曹操的“别将”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白马县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滑县,在当时属东郡。需要说明一点,早在这之前袁绍就已经把自己的手下做了分工,他“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军”。这是一个强大的领导集体,这个集体里的每一个人都堪称一时之俊杰,可是有一样,袁绍虽然对他们委以重任,却不能真正地重用他们,“谋主”之一的田丰甚至在出征前就被投入大牢。
  另外请注意,在《三国演义》和本书里多次出现的郭图没能进入这个领导集体,尽管郭图多次迎合袁绍,但由于能力上的原因他还是没能成为这个领导集体的一员,这说明袁绍在确定人选的时候,主要看重的还是才干,由此可见他在这时还是理智的,没犯糊涂。但他也只是“主要”看重才干,还没能做到“完全”以才干为衡量标准,因为沮授也没能进入领导核心。其实若单以个人能力而论,沮授不比这个集体的任何一个人弱,他完全有资格进入这个领导核心,他的落选主要是袁绍个人好恶决定的。由于几次不合时宜的进言,外加有人使绊子,沮授已经失宠,他与袁绍的蜜月期已经结束,袁绍也越来越不喜欢他,这次干脆把他踢出了领导核心。
  对于这一点沮授也是心知肚明,但也无可奈何。可他仍然忠心耿耿,继续进谏,无论袁绍采不采纳,他都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在袁绍决定派颜良进攻白马时,沮授又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颜良这个人性“促狭”,虽然骁勇善战,但不能独当大任。既然在战略上的建议不被采纳,那就提个战术上的建议,可没想到袁绍还是不听,仍然派颜良为主将攻打白马。他前脚派走了颜良等人,后脚就亲统大军兵发黎阳。黎阳是今天的河南省浚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距白马不远,袁绍驻扎到这里也是为了接应颜良等人。在大部队开拔前,沮授把自己宗族的所有人都聚集在一起,并尽散家财分给他们。他说,此行如果胜了,我就“无威不加”;如果败了,恐怕连命都保不住!
  在当时袁绍刚刚击败公孙瓒,集团内部上上下下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陷入了盲目乐观的情绪中,对可能遇到的困难没有正确认识,认为曹操也会和公孙瓒一样被击溃、被碾碎。所以沮授此言一出,他的亲戚们都很意外,大家就问他,“曹操士马不敌,君何惧焉”?
  从当时的实力对比上看,无论是地盘的大小,还是军队的多寡,曹操都远逊于袁绍,这也是袁绍集团乐观、轻敌的一个主要原因,像沮授这样清楚地认识到问题严重性的人并不多。他回答说,以曹操的“明略”,又有天子在他手里;我们虽然刚刚打败公孙瓒,但士卒已经很疲惫了,现在的情况是“主骄将忲”,“军之破败,在此举矣”!沮授一开始的话还很隐晦,到了后来就不顾那么多了,有啥说啥了,尤其是最后一句,简直就是预言了袁绍的失败。
  其实袁绍集团内部持有这种观点的不只沮授一人,至少还有个田丰,只不过田丰不是沮授这样直接了当,或者说起码表面上是这样。他并不是反对与曹操开战,而是主张凭借己方强大的实力与曹操打持久战、拼消耗,一点一点拖垮曹操,这样虽然耗时较长,但把握更大一些,完全没必要采取这种冒险的、一战定胜负的决战方式。
  沮授虽然没能进入领导核心,但毕竟是军队高级将领,掌握、了解部队的思想倾向,所以他能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清醒、看到问题、提出异议。这一点虽然难能可贵,但也不足为奇,真正让人称奇的是另一个人也看到了这一点,他就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曹操阵营的大谋士郭嘉郭奉孝。
  事实上郭嘉看到这一点要比沮授早,或者说他提出来的更早,早在曹操为是先打吕布还是先打袁绍头痛时,郭嘉就提出了这个想法。他把袁绍和曹操作了比较,总结出袁绍有十败,曹操有十胜,他说:“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汉末政失於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原为用,此德胜六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於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
  这就是广为传颂、备受推崇的“十胜十败”说。客观地说,郭嘉的见解更系统、更深入、更透彻,如果没有对袁绍长期、深刻的观察绝对的不出这样的结论,最难得的是郭嘉提出这个“十胜十败”说的时间。当时袁绍、曹操两个巨头之间还没有翻脸,还维持着表面上的友好,而郭嘉却意识到双方早晚必有一战,因此早早就开始留意袁绍,这就是郭嘉的高明之处。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本身就足以让人称奇了,但更奇的是郭嘉的战略思想和对大局的把握,他早于别人看到了袁、曹之间必有一战。就好像下棋一样,有的人最多只能看到三步以后,真正的高手却可以看到十步甚至更多,郭嘉就是这样的高手。
  虽然沮授的见解不如郭嘉的“十胜十败”说阐述得那样细致、透彻,但我们不能由此得出结论沮授不如郭嘉,毕竟他还是袁绍的手下,有些话不能说得太露骨。但沮授和郭嘉的观点是一样的,那就是:如果此时展开决战,袁绍失败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这大概就是“英雄所见略同”!
  
  本书由www网提供下载');
 
 

第十一章 二袁 第二十四节
(更新时间:2007…8…2 15:33:00  本章字数:2130)


  白马守将、东郡太守刘延见颜良来犯,一面组织抵抗,一面向老大曹操求援。曹操立刻亲统大军来救,临行前谋士荀攸献了一条妙策。他说,敌强我弱,难以力敌,最好想办法让袁军分兵,然后趁其不备,派轻兵突袭白马,如此,一战可擒颜良。
  这果然是一条妙计,但也只是个指导性的战略方针,具体执行还要一线指挥官酌情而定。还好,作为前敌总指挥的曹操同志也是个军事天才,他机动灵活地执行了这个战略思想。
  曹操率大军来到延津,今天的延津县在河南省东北部,行政上归新乡市管辖,与驻扎在黎阳的袁绍隔着黄河相对。他随即摆出一副准备渡河、袭击袁绍军后路的样子,正如荀攸所料,此举立刻就把袁绍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他陈重兵沿河以待,防止曹操抄自己的后路。曹操要的就是这个,趁着袁绍注意力转移,他亲率一支队伍直取白马。这就是荀攸所说的偷袭白马,此举确实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可袁军在白马的主将颜良也不是寻常之辈,在曹军距白马十几里地的时候他就发现了敌情。震惊之余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趁曹操立足未稳逆击之。于是双方展开激战。虽然官渡一战袁绍投入的兵力远多于曹操,但在白马这个局部战场,袁、曹的兵力大体相当,而且双方都没有后援,决定此役胜负的关键就在于一线指挥官的“智”和“勇”。
  《蜀志》记载,曹操命爱将张辽和关羽为先锋迎战颜良。关羽远远看见颜良的麾盖,立刻策马冲入敌阵,“刺良万众之中”,然后“斩其首,还”,敌军“诸将莫能当”。寥寥几笔,关羽神勇的形象跃然纸上,真正的“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史书上关于此役细节的记载很少,对关羽的记载就更是少之又少了。但《三国演义》和民间传说对关羽的神勇却大肆渲染,甚至把此役取胜的功劳都记在他的身上,好像没有关羽,曹操就不可能取胜。事实上关羽的作用确实很大,但还不是决定性的,真正左右战局的是出征前荀攸献的策和曹操应机而动的适时调度。如果此役没有关羽,曹操仍然可能取胜,只不过未必能胜得这样完美。
  袁军兵败白马,主将颜良被杀,消息传来,袁绍大惊,立即派刘备、文丑追击曹操。震怒之下的他又做了一个冒险的决定:全军渡过黄河,围攻曹军主力驻扎的延津。当时袁绍的势力范围在黄河以北,整个北方几乎都是他的地盘;而曹操的势力范围主要在黄河以南、靠近黄河一带。之所以说袁绍的这个决定非常冒险,是因为古时交通不便,几十万大军渡过黄河这样的大江大河非常困难,而且过河之后必将形成背水一战的局面,这是兵家大忌。汉初时韩信在井陉口背水而战也是出于无奈,当时韩信手下多是新兵,而且敌强己弱,只有背水一战,自陷于绝路才能把未经训练的士卒身上的潜力都逼出来,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袁绍的情况可与韩信不一样,他的兵力远胜于曹操,没必要把自己逼到绝路;而且渡河之后,大获全胜还好说,一旦战败,身后就是滔滔黄河,连个退路都没有,曹操当然不会给他机会让他全军撤回对岸。事实上这也是袁绍战败后只带了八百骑逃回去的主要原因。
  这个决定太冒险了,可袁绍不在乎,他太相信自己的实力了。一直保持清醒的沮授再也看不下去了,在随部队渡河时他站在船上叹道:“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上盈其志”说的是袁绍急于求成;“下务其功”指的是同僚们盲目乐观、立功心切。应该说白马之役已经给袁绍集团敲了个警钟,不要小看曹操。可惜没能引起大家的注意,众人还迷信于己方强大的实力,看不到一点危险。
  这时的沮授颇有点“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就像当年的屈原不被理解、不被信用一样,沮授也感到伤心、愤怒,一气之下他选择了另一种抗争形式:辞职!他以自己有病为由向袁绍提出病退,可袁绍没同意。其实从沮授后来的表现看,他应该不是真的要退休,这可能是他一时意气,也可能是引起重视的一种手段。但不管怎么说他的目的都没达到。
  袁绍近来一直看不上沮授,不久前沮授在船上说的那句“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也传到袁绍的耳朵里了,这句话可连袁绍也带上了,因此他越发看不上沮授。这回沮授提出病退,袁绍虽然没批准,可是就坡下驴,顺手把沮授的部众都交给郭图了,这样一来,沮授就成了光杆司令了。沮授得宠时官任“奋武将军”,职责是监督众将,这是个要职,由此可见那时他还是很受信任的;后来逐渐失宠,袁绍就把沮授所部分成三部分,分别交给沮授、郭图、淳于琼各统一部;到了现在,沮授手下连一个人都没有了。
  再说奉命追击曹操的刘备、文丑。刘备不久前在徐州被曹操闪电战击败,又一次走投无路,无奈之下只好来投奔袁绍。袁绍可给足了面子,亲自出城二百里来迎接。当然就算接出来两千里地也不能改变刘备打工仔的身份,在袁绍这里只有一个老板,那就是袁绍,这一点千万不能搞错。所以这回袁绍派刘备来追曹操,刘备二话没说就来了。
  这个文丑也要介绍一下。他和颜良在史书中出现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的被杀,对他们的记载也不多。但在民间传说里,这二人武功高强,有万夫不挡之勇,颜良、文丑、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