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皇帝全传-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是女儿理解母亲的心事。万岁通天二年,太平公主将美貌少年张昌宗带给武则天,张昌宗聪明伶俐,通晓音律,当场献上一曲,然后与武则天相拥入内室,侍寝一宿,武则天非常满意。半月后,张昌宗又把自己的亲哥哥张易之推荐给武则天。从此,张易之、张昌宗都深得武则天宠爱,顿时身价百倍,俨若王侯,每天随武皇早朝,女皇听政完毕,就在后宫陪侍女皇。在则天皇帝近似溺爱的宠幸下,这对美少年在朝廷内外炙手可热,即使朝中的当权者如武承嗣、武三思、武懿宗、宗楚客、宗晋卿等,也争先恐后献媚于他们。

圣历二年(公元699年)正月,武则天在宫中新置控鹤府,以张易之为控鹤监,张昌宗、吉顼、李迥秀、薛稷等为内供奉(后来改名奉宸府,张易之为奉宸令),恣意宴饮嬉戏。为掩饰他们的荒淫生活,武则天又召集宋之问、阎朝隐、李峤、张说、刘知几等26位文人学士,在控鹤府编纂《三教珠英》1300卷,张昌宗、李峤为修书使。

二张恃宠而骄,不仅在后宫独断专行,而且开始干预朝政。武则天也有意把政务委托给他们处理,二张的势力迅速膨胀起来。文武大臣对此惶恐,朝廷上下议论纷纷。长安四年(公元704年)末,武则天病卧床上,累月不见宰相,身边只有二张侍奉,“居中用事”,使朝臣们心神不安,不知二张会干出什么事来。这促使政变提上日程。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经过一段时间的周密筹备后,宰相张柬之等人领导发动了军事政变,杀二张于宫内。病榻上的武则天被迫逊位,唐中宗复位,李唐政权再度重建。

正月二十五日,武则天被迫离开她做了15年天子的皇宫,迁居到洛阳宫城西南的上阳宫。中宗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以示慰藉。武则天无法忍受失去皇位的痛苦,心境极坏,精神涣散,已是风烛残年的身体随之彻底垮了下来。神龙元年十一月初二,虚岁82的武则天凄冷地死在上阳宫的仙居殿。临终遗嘱: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归葬乾陵(高宗的陵墓);赦免遭她迫害的王皇后、萧淑妃二族及褚遂良、韩瑗、柳姡У那资簟1豢崂艄瓜莸娜嗽谒傧绿ㄊ币延枭饷狻

武则天的谥号曾几经变化,睿宗即位后,改称“天后”,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再改为“大圣天后”,延和元年(公元712年)又追尊为“天后圣帝”,不久改为“圣后”。唐玄宗当皇帝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谥“则天皇后”,天宝八年(公元749年),最后定谥号为“则天顺圣皇后”。这些谥号的变化表明,武则天一直保持受到李姓子孙的尊崇。

神龙二年正月,武则天的灵柩在唐中宗李显护送下运回长安,与唐高宗合葬在乾陵。她临终曾留遗嘱,让儿子李显为她树碑但不须立传,从而留下了“无字碑”之谜。

第一百九十九章 少帝李重茂

唐中宗景龙四年(公元710年),韦皇后惊恐于中宗对她与安乐公主专权的义愤,用药饼毒死中宗。中宗死后,韦后仿效武则天,先立温王李重茂为太子,由自己执政,让相王李旦参谋政事。不久,又根据古礼叔嫂不通问之忌,罢相王参政,命李旦为太师。韦后当政,改年号为唐隆。过了几天,才让16岁的太子李重茂即位,这就是唐少帝。

少帝即位后,朝廷大权仍控制在韦后手里。然而宫廷内部变乱迭起,人心动荡。相王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看到这种情况,就暗地里收拢了一批有才能的人。当时有个叫冯道力的道士和李隆基关系不错。一天,冯道士来到李隆基家里,对他说:“您居住的地方叫‘隆庆’,许多人说‘隆’就是‘龙’;现在韦后又改元唐隆,和您的名字正相符合,这正是您成为帝业的时候。”李隆基听后大受鼓舞,便找他的姑姑太平公主商量,决定除掉韦后。太平公主赞成,还派了儿子薛崇日柬简做李隆基的助手。唐隆元年(公元710年)六月二十一日的夜晚,李隆基率刘幽求、钟绍京等人冲入玄武门,袭杀了羽林将军韦播、中郎将高嵩等,然后斩关夺门,冲入后宫。韦后被乱兵杀死,韦氏的党羽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等人也都先后被斩首示众。

几天以后,少帝李重茂颁布诏书:“叔父相王,高宗之子,昔以天下让于先帝。神龙之初,已有明旨,将立太弟,以为副君。请叔父相王即皇帝位,朕退守本藩,归于旧邸。”于是,相王李旦即皇帝位,少帝李重茂被封为温王,平王李隆基被立皇太子。

第二百章 玄宗李隆基

一、宫廷角逐夺权登极

唐玄宗(公元685年~762年),亦称唐明皇,名李隆基,女皇武则天嫡孙,睿宗李旦第三子。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当政期间,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开元盛世”;又酿成了天宝末年的安史之乱,使唐王朝从此由盛转衰。

李隆基生于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其时正是武周天下,作为李唐皇子,他无可选择地承受了宫廷内部激荡多变的风风雨雨的磨炼。据史书记载,隆基小时即有大志,在宫中常以“阿瞒”自诩,但并不为武氏家族重视。7岁那年,他例行至朝堂举行祭祀仪式,金吾将军武懿宗对其随从大声喝斥,隆基立刻声色俱厉斥之曰:“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我骑从?”据说武则天知道了这件事后,便对他另眼相看了。第二年,隆基被封为临淄郡王。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张柬之逼迫武则天退位,拥立中宗李显。这时隆基曾一度兼任潞州(治今山西长治县)别驾。

武则天死后,唐中宗昏庸懦弱,大权操于妻子韦后、女儿安乐公主之手。张柬之等功臣均遭贬逐,太子李崇俊等被杀,武三思等沉滓余孽迅速泛起,韦后又援用其从兄韦温等掌握大权,纵容安乐公主卖官鬻爵,又大肆建筑寺院道观,奴役人民,可谓朝政日非。景龙四年(公元710年),中宗被妻女鸩杀。韦后准备效法她的婆婆武则天做历史上的第二个女皇。这时,武则天的第四子李旦还有相当的势力,李旦的第三子隆基也在悄悄积蓄力量,身边已有一批有才能的文臣武将,成为韦后夺位的主要障碍,韦后决意将其置于死地。但李隆基决非等闲之辈,还没等韦后动手,他便与姑母太平公主合谋发动政变,率羽林军万骑抢先攻入皇宫,将韦后及其党羽一网打尽。后由太平公主出面,恢复了睿宗李旦的帝位。隆基也因功被立为太子。

睿宗也是一个昏懦的帝王,甘心听任太平公主的摆布,太平公主恃拥戴睿宗有功,大树私人势力,左右朝政。她开始认为隆基年轻,所以对他不以为意,后来,看到隆基十分明断果决,对自己专权不利,于是便把攻击的目标对准了隆基。她造舆论说,现在的太子不是长子,不应当立,立了必有后忧,阴谋废之。隆基地位并不稳定。先天元年(公元712年),睿宗让位给太子,隆基即帝位,但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及重大军国行政却仍然由睿宗决定。这期间,隆基与太平公主的关系极为紧张,可谓剑拔弩张,各自磨刀霍霍,暗藏杀机。双方的决斗势不可免。

先天二年七月三日,玄宗抢先下手,率厩牧兵马镇压了太平公主及党羽数十人,依附太平公主的官吏尽被黜逐。至此,动荡的局势才稳定下来,李隆基获得了全部权力。是年,改元开元。

二、文治武功开元盛世

玄宗李隆基的皇位来之不易,亲政后面临的形势也十分严峻。长期的宫廷政变,削弱了中央政权的力量,吏治腐败,官吏冗滥。玄宗在开元三年(公元715年)明确宣布:“官不滥升,才不虚受。”倡导任人唯贤,他所用的宰相,大都成了有名的政治家。

姚崇,是有名的贤相,办事干练。入相前他曾向玄宗提了10项建议,大意是勿贪边功,广开言路,奖擢诤臣,除租税外不得接受馈赠,勿使皇亲国戚专权,勿使宦官专权等。玄宗样样应允,从而奠定了开元施政的方针。

当时,一些富户往往用出家作和尚的办法来逃避赋役,姚崇一次就查出1200多名假和尚,勒令还俗。又禁止百官和僧尼道士往来,抑制武、韦时发展起来的寺院地主势力。御弟薛王李业的舅父王仙童侵暴百姓,他不讲情面,请玄宗批准,依法进行了惩办。

开元初,黄河南北连年发生蝗灾。蝗虫飞来如云遮日,所落之处苗草罄尽。先朝也曾遇蝗灾,由于捕杀不力,往往造成赤地千里、横尸遍野的惨景,以致物价飞涨,民心不稳,政局动荡。因此姚崇对灭蝗十分关注,力主诏令郡县及时捕杀,并由官府奖励治蝗。结果蝗灾被有效地制止了,尽管蝗灾连年,灾区也未发生大的饥荒。

宋璟继姚崇为宰相,也很注意选用人才,使官吏都能称职。有一次吏部选人,他的远房叔父宋元超向选拔官员说明自己与宋璟的关系,想得到好差使,他知道了,特地关照吏部不给宋元超官职。

张九龄也是开元贤相。他是广东人,当时岭南被看作是荒远的地方,那边的人很不容易做到大官,玄宗破除偏见,惟才是举,他才官至宰相。他建议选用人才要慎重,在吏部议论人才,态度极其公正。他执政时,已在开元后期,玄宗有所松懈,他每见玄宗有什么过失,总是极力谏劝。

玄宗不仅注意任用贤相,还非常重视刷新吏治,整顿官僚队伍。在这方面他采取了许多措施。一是裁汰冗员,精简机构。他针对武后以来官吏冗滥之弊,一举裁汰了员外官、试官、检校官数千员,大大精简了官僚机构,提高了办事效率,也节约了财政开支。二是恢复谏官、史官参加宰相议事的制度。唐太宗时期,皇帝与宰相议事,允许谏官与史官参加,“有失则匡正,美恶必记之”。这可以减少朝政的弊端,有它的积极作用。但是武则天参与朝政以后,许敬宗、李义府提任宰相,“政多私僻”,不敢把朝政公开,取消了谏官和史官参加君臣议事的制度。玄宗下令恢复贞观年间的制度。三是重视县令的选择。玄宗说:“郡县是国家政权的根本,郡县长官是执政队伍的先锋,朕总是特别留意这种官职,和其他官职不一样看待。”玄宗有时对县官亲自出题考试,了解应考者是否通晓治国之道,凡是考试成绩优秀者即被任用,拙劣者即被罢免。四是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来检查地方官的政绩,作为黜陟的根据。规定每年十月,委各道按察使到各地巡省风俗,观察得失,将地方官的政绩按五等划分,然后上报吏部长官详覆,减少了地方官贪赃枉法的现象。五是严明赏罚。玄宗认为,有善必赏,所以劝能,有罪必诛,所以惩恶。开元年间朝廷的赏罚基本上贯彻了这一精神。

玄宗的改革政策,主要是通过下级官员去贯彻执行,玄宗能注意用人,这是“开元之治”得以出现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玄宗在位的前半期,不仅文治取得了很大成就,而且武功也赫然可纪。在玄宗即位以前,边防危机十分严重。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契丹奴隶主李尽忠利用民族矛盾,煽动其部众举兵造反,并且攻占了营州。紧接着,营州都督府管辖的连昌、师、鲜等12州也相继失守。武则天派王孝杰等组织反击,结果大败,几乎全军覆没。此后,契丹贵族经常疯狂掠夺土地,残害北方人民。

至于玉门以西,长安三年(公元703年),突厥奴隶主贵族乌质勒攻陷了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镇,从此,安西道绝。乌质勒接着又向北庭都护府进攻,并强占了北庭西部一些地方。这不仅破坏了国家统一,同时也堵塞了“丝绸之路”,使唐朝对外贸易受到了严重影响。

在北方地区,唐初战胜突厥,统一了大漠南北,设置单于、安北都护府,分别管辖长城内外到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此后,长城以北保持了数十年的相对安定局面,但是,到了七世纪末叶,唐朝北方门户云州(今山西大同市)被突厥攻陷。从此,长城以南已无险可守。弘道元年(公元683年),突厥进攻蔚州(今河北蔚县),定州(今河北定县),由于长城以北大片领土失守,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唐政府把安北都护府临时侨置同城,一直到开元初。

从上述情况看,到玄宗即位时,西域的碎叶、庭州、北方的云州以北以及辽西12州,都已被突厥、契丹奴隶主贵族占领,陇右及河北人民经常惨遭劫掠和屠杀。唐朝边境安宁的局面被破坏了。

玄宗执政以后,为彻底解决边区问题,巩固唐政权,维护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玄宗对府兵制进行了改革。府兵制在均田制崩溃的形势下已经形同虚设,农民不断逃亡,兵源困难。高武以后,尚武风气逐渐消失,府兵多不按时更番,教习废驰。到玄宗时士兵逃匿,军府空虚。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宰相张说遂建议雇佣募兵。玄宗即下令实行,从关内召募军士达12万人,充作卫士,名“长从宿卫”,或称“长征健儿”,从而代替了有唐以来的府兵轮番宿卫制度。这是当时军制由兵募到雇佣的重大改革。经过十余年的实践,雇佣兵制于开元二十五年推行全国。从此,各地民丁再无番上戍边之苦,可以专事生产。雇佣兵既可吸收社会上的失业丁口,缓和社会矛盾,又可常驻各地,加强训练,对改善军队素质,提高战斗力是有积极作用的。

玄宗还通过各种措施整顿军旅。他颁布《练兵诏》,令西北军镇增加兵员,并精加选择,加强军事训练,不得供其他役使。还派兵部侍郎悲漼、太常卿姜皎往军州督促检查诏令的执行情况,处理具体事宜。

玄宗即位时,军马只剩下24万匹。玄宗任用太仆卿王毛仲为内外闲厩使,专门抓这项工作,到开元十三年,军马增至43万匹,牛羊数也相应增加了。为了解决军粮问题,玄宗又诏令扩大屯田区。在西北万里的边防线上及黄河以北部分地区,设置庞大的屯田区。

经过以上准备,到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唐军把沦陷17年的营州等13州全部收复,玄宗派宋庆礼任都督,重建营州防务。长城以北的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