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皇帝全传-第1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宁寺,记述设置奴儿干都司的经过和亦失哈等屡次宣谕镇抚其地的情况。它记载了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发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历史业绩。

尽管成祖在发展大明同周边各民族关系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真正展示成祖雄才大略的是5次远征漠北的战绩。

元顺帝逃往漠北以后,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死于应昌(今内蒙多伦县东北)。春去秋来,几代逝去,蒙古贵族内部逐步分裂成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其中鞑靼部最为强盛。三部之间经常仇杀,但更时常南下侵扰明朝边境。成祖仍然采取父亲朱元璋“威德兼施”的对蒙政策。一面与之修好,封各蒙古部落酋长为王,赐予金银、布帛、粮食等物品;另一方面积极防御,从嘉峪关起沿着长城进入辽东至鸭绿江一线,先后建立了9个边防重镇,即所谓九边。这9个军事要塞都配有精锐军队,以抵御蒙古贵族的南下侵扰。

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四月,成祖遣都督指挥金塔卜歹、给事中郭骥带着大量绢币前往蒙古各部招抚。其中,瓦剌接受招抚,成祖即敕封其首领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为顺宁王、贤义王和安乐王。而鞑靼可汗本雅失里,不仅拒不归附,还杀了使臣郭骥,发兵进攻明朝边境。

成祖闻讯即授淇国公邱福为征虏大将军,统兵10万,北征鞑靼。临行前,成祖叮嘱邱福:“毋失机,毋轻犯,毋为所殆。一举未捷,俟再举,尔等慎之。”但邱福却有负众望,轻敌妄进,全军覆没于胪朐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克鲁伦河)。噩耗传到京师,成祖怒不可遏,追夺邱福的封爵,以书谕皇太子监国,决意立即选练兵马,来春亲征。

永乐八年春,成祖率师北征,命户部尚书夏元吉留守北京,接运军饷。自领武将文官,督师50万出塞。五月,人马行至胪朐河,本雅失里不敢接战,北逃斡难河。成祖挥师追杀,两军遂大战于斡难河畔。明军大败敌众。本雅失里丢弃辎重牲畜,只带着7骑渡河逃走。

成祖首次北征鞑靼告捷后,又先后于永乐十二年、永乐二十年、永乐二十一年,4次亲征漠北。成祖数次发动对蒙古贵族的征战,一方面有效地防御和打击了其侵扰,但也确实耗费了大量的人财物力。第三次出征,仅运输粮草一项,就用驴34万匹,车177500辆,民伕235000多人,计运粮37000石。户部尚书夏元吉、兵部尚书方宾等廷臣力谏罢兵,休养兵民,严敕边将守备。但成祖不听,且把反对北征的朝臣逮捕入狱,有的被迫害致死。成祖在群臣异议的情势下,于永乐二十二年,又发动了第5次亲征阿鲁台的战争。

征伐大军在漫漫荒漠日夜兼程,但放眼百里不见敌人的踪影。以后根据闻报又多次扑空,将士死伤疲惫,劳而无功。成祖方知边报不实,心里不免怅然。他望着漠漠荒沙,懊恼不已。但终因军粮将尽,不敢久呆,只好下令班师回京。大军行至一处叫清水源的地方,成祖见路旁有一陡峭石崖高数十丈,便命大学士杨荣、金幼孜刻石纪功,刻石纪功后,成祖突感身体略有不适,几日之后,病情猛然加重,永乐二十二年七月下旬,成祖率师达到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附近)已是气息奄奄,不可救药。他知道自己不能再亲理朝政了,便召英国公张辅入内,嘱咐后命:传位皇太子朱高炽,丧礼一律照太祖的遗制办理。言毕,当即与世长辞。

张辅、杨荣、金幼孜含泪议定,六师在外,不便发丧,便严密封锁消息,载着遗体,仍然是翠华宝盖,亲兵侍臣拥护前行。暗中派太监海寿驰赴京师急报太子。太子朱高炽闻报,含恸迎入仁智殿,加殓纳棺,举丧如仪。葬于长陵。

成祖卒年65岁,在位历22年。尊谥“文皇帝”,初庙号“太宗”。至嘉靖十七年(公元1539年)改庙号“成祖”。

第三百四十章 仁宗朱高炽

一、太子之位几遭濒危

阅读明史,常有“仁宣之治”之说。“仁”就是指仁宗朱高炽。这位曾被后人比作周之成康,汉之文景的皇帝,虽然在位只有10个月,却以为人仁厚,爱护臣下,体恤百姓,善于治国而赢得了自己在历史上的地位。

朱高炽是成祖朱棣的长子。洪武二十八年被朱元璋封为世子,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被朱棣立为太子,永乐二十二年登基。从当太子到做皇帝的20年间,朱高炽屡濒危境,太子地位几遭废黜。

“靖难”之初,朱棣率兵北征。身为长子的朱高炽奉命留守北平。他出色地指挥将士奋勇抗击,顶住了李景隆50万大军的围攻,不仅为燕王保存住了根据地,更为诱敌深入并收编永宁精兵创造了条件。

朱高炽虽然在保卫北平的战役中立了功,但他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身肥体硕,不能骑射,并有足疾,行动时需要宦官扶持,即使这样还常常失足。因而在以后的战役中很少战功,而朱高炽的胞弟高煦、高燧跟随朱棣南征北战,战功显赫。特别是高煦勇武强悍,能征贯战,深得朱棣宠爱。

随着战局的发展,朱棣逐渐逼近皇帝宝座。朱高煦自恃功高,开始觊觎世子的位置。高煦的这种愿望传到了惠帝谋臣方孝孺那里,他当即向惠帝献计,请惠帝亲自写信给朱高炽,让其归依朝廷,并封他为燕王,由此引起燕军内讧。惠帝依计而行,派遣锦衣卫千户张安前往北平送信。朱高炽接到信心里一惊,他并没有马上拆封,他深知自己的处境,也猜得出惠帝致书的目的。他当机立断,立即派人将没有启封的信连同张安一道星夜送往正在前线作战的朱棣处。

然而,朱高炽没有料到,宦官黄俨的动作更快。黄俨是高煦的心腹,素常媚谄于高煦。他得知惠帝送信的事后,先于高炽派人驰报朱棣,声称世子与朝廷私通要谋反。朱棣听到报告后将信将疑,便问高煦。高煦乘机进谗,说高炽早就想篡位当燕王。朱棣勃然大怒,决定下令抓捕高炽。正在这时,朱高炽派的人匆匆赶到了。朱棣看了书信心中释然,庆幸刚才的命令没有发出,否则就要错杀了自己的儿子。

一场杀身之祸总算躲过了,然而风波并未静止。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朱棣终于将惠帝赶下了台,自己登上了皇帝宝座。按常规,在稳固了政权后,应尽快确立太子。但朱棣却犹豫再三,一拖再拖,久未决断。按封建礼法有嫡立嫡,众嫡立长,高炽既嫡且长,为太子名正言顺,但高煦在“靖难”中冲锋陷阵,英勇善战,多次在乱军下救朱棣于危难之中,加之他的长相特别像朱棣,这使得朱棣不由得不对他有所偏爱。而且在战难时,朱棣对高煦就曾有过“世子多病,你多努力”的暗示。欲舍高炽不忍,欲立高煦又恐违背祖制,臣民难服。朱棣陷入了左右两难的境地,大臣们几次建议立储,他均未置可否。

大臣之中也是完全对立的两种意见,淇国公邱福、驸马都尉王宁等武将,都主张高煦功高,应当立为太子。惟独兵部尚书金忠认为这样做不妥。他向朱棣历数古代帝王易长另立而引出的祸乱,以图说服朱棣。见效果不大,他又将自己的意见秘密告诉了支持立高炽的翰林学士解缙、黄淮、尹昌隆等。

一天,朱棣就立太子的事征询解缙的意见,解缙讲了一通“世子仁孝,天下归心”,朱棣没有应声。解缙见状,撇开高炽不说,夸赞起了高炽的儿子。原来,高炽的长子朱瞻基长得十分英俊,聪明过人,深得朱棣钟爱,从小就让他跟在自己身边,并经常称赞他将来一定是个盛世天子。果然解缙一提到他的“好圣孙”,便打动了他,不由默默地点了点头。接着,他又分别寻问了黄淮、尹昌隆等,他们的意见与解缙完全一致。他的心便逐渐倾向于世子高炽。

又过了些日子,朱棣命众臣题《虎彪图》。画中有一虎领众彪呈父子相亲的样子。解缙借题写了四言绝句一首:“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读完诗句,朱棣深为所动,终于做出抉择,立即宣布立朱高炽为太子。同时封高煦为汉王,封国云南。封高燧为赵王,封国彰德。

朱高炽被立为太子,表面看来似乎确立了地位,但更大的风浪也随之而来。

高煦当太子的梦被打破了,心中十分愤然,又被封到云南,更为不满,他一方面迫害拥戴太子的大臣,不久即将解缙迫害致死;一方面千方百计寻找机会陷害朱高炽。

经过详细了解,朱棣察觉太子并没有什么大的过错。相反,倒是高煦的跋扈行为逐渐引起了他的不满。高煦封到云南时曾以地方远而不肯去,后来改封到了青州,但他仍赖在京中不走。朱棣责备他说:“既受藩封,就不可常居京邸。前以云南远而惮行,现又托故留行,都不是理由,也不是你的真实想法。这次你必须到封地去。”高煦假意应承却并不离京,而且趁朱棣北征之机,私选卫士,招募兵士3000人,还纵容爪牙到处劫掠,支解无辜百姓投入江中。兵马指挥徐野驴擒治他的爪牙,竟被高煦用手铁瓜活活锤死。他还私下僭用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乘舆器物。

朱棣终于认清了高煦,在训斥了高煦一顿后,将其囚禁于西华门内,打算废为庶人。事情发生后,没有一个大臣为高煦说情。面对这种情势,受尽了高煦陷害的高炽不是落井下石,而是找到父亲陈情谏劝,涕泣力救,终于说服了朱棣,为胞弟保住了王位。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三月,朱棣徙封高煦于乐安州(今山东广饶县),并限令即日成行。

高煦已没有能量与高炽相争,但高炽的另一个弟弟高燧仍在威胁着他。永乐十六年,朱棣有病长期住在北京。追随赵王高燧的宦官大臣造谣谗构太子,一时谣言纷起。有了前两次教训,跟随太子监国的大臣惴惴不安,深怕朱棣不问情由怪罪下来弄得身败名裂。恰巧有一位陈千户霸取民财,高炽先是令其远戍交阯立功,后又考虑到他曾立过军功,便宽恕了他。这件事被党附高燧的宦官黄俨知道后,即秘密报告朱棣,说太子私自宽恕了皇上贬谪的罪人。朱棣闻报便下令将陈千户处以死刑,并将辅助太子监国与太子关系非常密切的侍读梁潜、司谏周冕,以不劝谏阻止太子的行为为罪名逮入狱中处死了。

为了彻底查明情况,朱棣命令礼部尚书胡氵荧以出巡江浙诸郡为名前往南京调查,要他多留些日子,仔细观察了解太子是否真像人们说的那样有很多过失,将情况如实秘密奏报,还特别交代奏书的字要大,如果晚上接到奏书就晚上看。胡氵荧到南京后用心访察,不久即为太子行政处事的仁明所折服,又观察了一段时间,便以自己所见所闻的“诚敬孝谨”的7件事密奏朱棣,朱棣阅后大悦,从此不再怀疑太子朱高炽。

高炽的地位虽然在朱棣心里巩固了,但高燧及其追随者仍不甘心。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五月,朱棣因经常有病不能临朝,内外事务均交太子处理。太子几次裁抑宦侍,使得黄俨心怀不满,到处造谣说皇上现在钟爱的是高燧。与此同时,他秘密勾结一批官员及军官伪造遗诏,图谋用毒药毒死朱棣,用伪诏书诏示天下,立高燧为帝。一切布置停当后,黄俨将秘密告诉了他的外甥常山中护卫总旗王瑜,王瑜听后大吃一惊,力劝舅父不要参与这诛灭九族的勾当,黄俨不听劝阻,王瑜急速报知朱棣,朱棣下令逮捕了这些人,搜得了伪造的诏书。朱棣拿着假诏书,怒气冲冲地问高燧:“这是你干的吗?”高燧吓得浑身颤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还是高炽再次为高燧解脱,说这都是下人们干的,高燧不会参与这个阴谋。从而保住了高燧。

永乐二十二年七月,朱棣在北征还京途中病逝于榆木川。风风雨雨20年,高炽终于登上了皇位,是为明仁宗。

二、仁政治国善于纳谏

仁宗能得到众多大臣竭力拥戴,在两个兄弟咄咄逼人的攻击之下立于不败之地,靠的不仅是政治手腕,而更重要的是靠爱护臣下,关心百姓疾若,为人仁厚,树立了自己良好的形象,巩固了地位。

洪武末年,当时仁宗朱高炽还是燕王世子。有一次朱元璋让诸王世子分别检阅皇城卫卒。因为早晨天气太冷,朱高炽特意等卫卒们吃完了饭才检阅,所以,等他检阅完毕时,其他世子早已检阅完很久了。一些人以为他肯定会受到训斥。然而,朱元璋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高兴地夸赞他懂得体恤部下。

体察人民的疾苦,行恤民之政,这是朱高炽从做太子监国到即皇帝位,始终不渝所坚持的。做太子时,他曾不止一次地奏免灾区的税粮。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二月,都御史虞谦、给事中杜钦奉命巡视两淮,发现颍川军民缺食少粮,便按常规奏请发放赈粮,高炽接报后,一面埋怨他们“军民用乏,待哺嗷嗷”,却慢慢腾腾,按部就班地从容启请上报,一面派人火速下令“即发廪赈,不得迟延。”永乐十八年,北京的宫殿建设很快就要完工,第二年将迁都北京。高炽应朱棣之召前往北京。多少年来,他很少有机会离开南京。这一次,他趁机询访沿途军民,查看百姓生活,寻访政事的得失。

一天,来到山东邹县境内,看到许多男女老少手持篮筐在路旁采挖野菜、野草,高炽便停马问百姓挖做何用。百姓告诉他因遇荒年要以此为食,朱高炽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下马来到农民屋里,只见百姓个个衣衫褴褛,面黄饥瘦,家家锅底朝天,不禁感慨万千。当即命令太监分赐宝钞,并亲自召集乡里老人询问疾苦。这时,山东布政使前来迎接。一见面,高炽便责怪他身为民牧,人民贫穷到如此地步,竟无动于衷。布政使辩解说凡是受灾的地方,都已经奏请减免今年秋税。高炽愤愤地说:“百姓都快饿死了,还征什么税!赶快发放官粟赈济,一刻也不准延误。”布政使准备每人发给3斗,高炽嫌太少,命令每人发给6斗。并说:“你别怕犯擅发仓廪的罪,见到皇上,我自会奏报。”

天灾是经常发生的,每遇自然灾害,百姓的生活就更加艰难。仁宗在位期间,凡是地方受灾,他都下令减免田赋,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