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唐不演义-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薄来了,当年首倡义旗的元老,《无向辽东浪死歌》的作者是也。
如果说窦建德是狮,唐军是猎豹,那王薄大概是只沙狐。这支老牌的反叛军在李密倒台后,依然在群雄逐鹿的沙场上生存了下来。
此时,王薄重新回到了当山大王的状态,日子过得比较清淡,听说大财主宇文化及高薪招聘,立马拉着部队来了。
招来王薄后,宇文化及十分高兴,大加赏赐并委以重任,交付他一个城门的守备任务。
高干子弟终于上了江湖小混混的当。
宇文化及竟然连娱乐圈的说唱歌手都相信,难道不知道这些人一向说得比唱得还好听?病急乱投医的宇文化及很快就知道了后果的严重性。
窦建德的大军一到,王薄就为窦大王打开了大门。
宇文化及的生命走到了尽头,被拉出去时,宇文先生还一直求饶,无奈口才太差,说了半天就是翻来覆去一句:吾不负夏王。
这说明大家平时还要多练练口才,关键时刻要人命啊,这马上要拉出去砍头了,好歹说两句好听的,说不定死刑改判死缓,死缓变无期,无期变保外就医。可化及先生竟然临死只会复读一句不负夏王。这管什么用!
陪他上路的还有他的兄弟宇文智及,总算有一个陪伴,黄泉路上不会太孤单。
宇文化及的事情就这样完结了。虽然没干出什么大的成绩,但宇文化及跟他率领的还乡团还是对推动历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经过历史学家综合评定,其功绩如下:
亡隋(杨广),灭魏(李密),兴郑(王世充),霸夏(窦建德)。
作为一名失败者,能有这样的影响,最后还分文不取,驾鹤西去,实是个热心肠的枭雄。小说下载
窦建德发达了。他在宇文化及的聊城找到了无数的珍宝,这还是其次,宇文化及的团队里还有许多他的队伍没有的人才:高级文人。
在收编这些高级文人后,窦建德的队伍终于摆脱草台班子的简陋。开始有了朝仪、律令、百官。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窦建德却不知道如何处理了。那是杨广的皇后萧后以及杨家的族人。
关键的外援
刘武周要气疯了。
当初是你要封我为定杨天子,说好了定住隋杨,可转眼间就变了卦,自己搞了一个隋王出来,让我听他号令。
定不定杨也就罢了,刘武周跟隋朝杨家也没什么深仇大恨,可实在不该把这个隋王安置到老刘的地盘。那些都是老刘拼了老命打下来的,哪能说没就没了。
很快,刘武周又听到一个让他愤怒的消息。突厥人为了整合资源,决定把所有的势力都统一归整到隋王杨政道的旗下,作为骨干的刘武周也在整编之列,有小道消息显示,突厥人准备让刘武周当大行台,所谓的大行台跟诸侯差不多。
这就太过分了,刘武周皇帝都当上了,难道还让人家降一级不成?何况称号的改变往往也意味着利益的流失。
如果刘武周成了大行台,那没理由高一级的隋王杨政道还待在风沙肆虐的定襄郡吃沙子,而刘武周却躺在太原宫里逍遥,论配套,太原城的宫殿应该由杨政道去住。
天上掉下个尿床龄的领导,降职,失地,丢城,前景实在不妙。
刘武周不干了,明确表示自己不会跟着那吃奶都费劲的杨政道干。
不服从突厥的分工,那就不能用突厥的兵马了。于是,前线的突厥人陆续撤走。而在刘武周甩开突厥人时,李渊正准备努力跟突厥人重新建立起不平等但互利的关系来。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突厥人提了一个非常过分的要求。
突厥使者来到长安,见到李渊后,他们表示要杀一个人。
突厥人要杀的是西突厥曷娑那可汗,目前寄居长安。我们知道,突厥分为东西突厥,两家往上数,还共有一个祖爷爷。但兄弟分家,各走一边。自从闹翻之后,两家互视为仇家。
杀一个没有长安户口,只有暂住证的突厥人很容易,难的是丢不起这个人。
曷娑那可汗好歹是李渊罩住的,你说杀就杀,还要在李渊的长安城杀,这说出去,李渊以后怎么在东亚立足?
于是,李渊断然拒绝了这个要求。
消息传出后,大臣纷纷建议该出手时就出手,绝不能因为保一人而失一国。那时,李世民还没有出征,为了主持公道,李二少爷坚决反对,认为人家走投无路前来投靠,要是杀了,道义上说不过去。
杀还是不杀,这是一个问题,李渊陷入了困惑当中。据记载,这位曷娑那可汗跟李渊关系不错,而且很会做人,来长安没多久,就送了一颗大珠给李渊。李渊没有收,并告诉对方,大珠虽是至宝,但皇帝我看重的是一颗赤心。
现在,是杀掉这颗赤心,还是保护这颗赤心?
数天之后,满眼血丝的李渊终于做出了决定。
李渊将曷娑那可汗请到内殿喝酒,曷娑那可汗大概不知道自己在吃断头饭,也没有注意到李渊那些不自然的表情。宴会结束之后,李渊请曷娑那可汗到中书省参观。
做完这一切,李渊无力地坐在榻上。
去吧,告诉处罗可汗的使者,他们要的人就在中书省。
为了联盟突厥,李渊送出了珍宝,送出了美女,割让了土地,丢下了自尊,现在又出卖了朋友。
这一切都是称霸必须支付的成本吗?这所有的耻辱能有雪洗的一日吗?
拿曷娑那可汗当投名状的效果是突出的,处罗可汗不但撤走了在刘武周处的兵马,还友情支援了李世民三千骑兵。当然,友情诚可贵,利益价更高。虽然史书中没有记载,但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可以看出,李渊已经跟处罗可汗达成了一项协议,突厥助唐军夺回太原,而突厥占有刘武周的地盘来安置杨政道。
胜利的天平开始向唐军倾斜。可李世民依旧没有下达攻击的命令。
为了打薛仁果,李世民等待了两个月,为了打宋金刚需要多久?两个月,或者更久?事实上,李世民自己也不知道答案。
这个答案在宋金刚身上。
决胜之机
宋金刚觉得自己陷入了巨大的虚空里。他有金刚之力,统帅之才,握有数十万兵马,可他却不知道怎么面对这巨大的虚空。
敌人就在前面,任你挑战叫阵,可就是碰不上。但你要忽视他,那股随时会袭来的气息又紧紧裹住宋金刚,提醒他危险有可能马上降临。
决战像永远不会发生,决战又像明天就会打响。宋金刚明白,他并没有决定权。
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宋金刚知道自己没有发动决战的权利,可李世民又认定决战的时间表在宋金刚身上。
宋金刚在等待李世民出击,李世民在等待宋金刚退缩。
这是一场对峙,是一场消耗战,更是一场心理战。输的那位一定是从内心先崩溃的人。
当压力渐渐堆积,再顽强的人也承受不住日积月累的负重。
从武德二年的十一月来到柏壁到武德三年四月,一百八十多天后,宋金刚终于被无形的压力击垮。
刘武周还在拼命攻打浩州,企图打通太原到浍州的粮道,可不幸的是粮车屡屡被劫,据传说,每当粮军要运到终点时,就会有一位大汉舞着宣花大斧杀将出来,夺人口粮,杀人押运。
这位就是程咬金,据说这也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这句俗语的来源。
没有了粮草,宋金刚终于无法再支持下去。
吃完最后一粒粮后,宋金刚率军向北逃去,逃亡的路上,他一直很郁闷,他连李世民的面都没见过,连一次像样的交锋都没有,竟然就这样逃跑了。失败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样失败让人如何心服?
很快,宋金刚就不会埋怨李世民不给他正面决战的机会了。
在听到宋金刚北走的消息后,沉寂已久的李世民猛然站了起来。
是的,这就是我们一直在等待的出击时机。
坐等寇穷,击之!
数天后,李世民终于追上了宋金刚的断后部队。一阵猛攻之后,李世民攻破对方的防线,乘胜向北进击,在一天一夜之间,连战数十回合,一直追到了高壁岭。当年刘邦在这里收到了吕后的大礼:韩信的首级。李世民的意思是最好在这里拿下宋金刚的首级。
于是,他下达了停止休息,立刻追击的命令。
到了这个时候,就会有忠心耿耿的大将站出来,提醒主帅不要轻敌冒进,这一回站出来的是刘弘基。
刘弘基抓住了李世民坐骑的辔头,急声劝阻。在他看来,追到这里太原虽然没收回,但裴寂当日丢了的地盘已经收复,应该见好就收。况且士兵连日追击,饥饿疲惫,也需要休息。就算士兵们是糙爷们,不需要休息,你也需要注意自己的身体。
坐在马上,李世民平静地望着刘弘基,他明白刘弘基的劝告都是出自真心,可有时候动摇我们内心的就是这样发自真心的建议。很多人在这些真诚的建议下妥协,只有极少数内心强大的人才会坚持自己的方向。
“金刚计穷而走,众心离沮;功难成而易败,机难得而易失,必乘此势取之。若更淹留,使之计立备成,不可复攻矣。吾竭忠殉国,岂顾身乎!”
我用了六个月来等待这次的时机,我便绝不会让这个机会白白溜走,一旦决定攻击,就一定要彻底击败对方。
要知道,我们累,逃跑的宋金刚更累,我们饥渴,逃跑的宋金刚更饥渴,六个月的对峙比的是心理,那此时,比的就是耐力。
谁能咬牙坚持,谁就能取得胜利。
刘弘基放开了马辔,李世民策马而出,刮起一道黄色的旋风,那是李世民最钟爱的六匹马之一,突厥人送给他的特勒骠,毛色黄里透白,喙微黑色。
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
骏马啊,再奔快一点,宋金刚就在前面!
在雀鼠谷,李世民追上了宋金刚,宋金刚逃跑起来还是颇有章法的,逃跑不忘回马枪,在雀鼠谷这个险要之地,宋金刚布下了八道防线。
这是宋金刚匆忙之中为对方设下的陷阱,他要将穷追不舍的李世民消灭在这道险恶的峡谷。
李世民对这里很熟悉。
三年前,他就跟随父亲在这里击败过历山飞的部队,那是他的人生记录里第一次大胜。
站在谷口,李世民又闻到了胜利的气息。
忘记疲惫,忘记饥饿,就在雀鼠谷战胜自己的对手,上一次是为父亲正名,这一次,为自己。
雀鼠谷,一日八战,斩俘数万。
但宋金刚依旧逃走了。
在这一天夜里,李世民终于确定对方的主力已经被歼,他决定休息一下。
算起来,已经有两天没有吃饭,三天没有解甲。
篝火升起来了,让夜色洗去数日的风尘,但时间不会太多,在明天的太阳升起之时,我们将开始最后一段追击。
我知道,宋金刚已经跑不远了。
吃晚饭的时候到了,这是数天来的第一餐。
李世民身先士卒,锐不可当,但他需要另一样东西来保证在自己打马而出时,身后的士兵会毫不犹豫地跟上他的脚步。以他的方向为方向,以他的目标为目标。
这个东西叫同甘共苦。
今天的晚餐只有一头羊。只剩一头羊。够李世民一个人吃,不够全军吃。
李世民叫来所有的将士,然后大家分吃了这一头羊。
如此而已。
吃完就休息吧,明天还有更辛苦的征程。
宋金刚没有让李世民再追着屁股撵。他知道自己跑不远了。
进入介休城,还没喘上两口气,李世民的骑兵已经追到。
怎么可能这么快?
在得到确定的答复后,宋金刚陷入迷惑当中,他见识过李世民一百八十多天空洞的沉默,现在,他又领教了对方急风暴雨般的追击。这世上竟然有人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组合在一起。
其实这并不矛盾,孙子兵法曰: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回过神来的宋金刚涌起一股被戏弄的感觉,强烈的耻辱感让他无法再次逃避。尊严转了十八弯,但最终还是找回到了他。于是,宋金刚率领剩下的两万兵马出城布阵。
就在介休城下,做最后一战吧。
在交战的一开始,愤怒激起的士气,背城一战的勇气让宋金刚占据了上风,唐军被反戈一击的宋金刚打了个措手不及,差一点要吃大亏。关键时刻,那匹黄色的特勒骠出现在战场。
李世民跟他的精骑将接管这片战场。
宋金刚见到了李世民。
事实上,早在柏壁时,宋金刚就料到了今天的场景,但他不明白的是,尽管自己看到了这一步,却依然无法避免今天的局面,好像一双无形而巨大的双手,将他推到了这一步。
这便是真正高明的策略,没有什么奇计,普通的等待,不尽的骚扰,让对方按自己所想一步步走进自己挖好的陷阱。这种战术可以称之为钝刀,中此招的人,只有忍受感觉越来越强的压迫感,品尝不尽的苦痛,除此之外,无法挣扎,别无选择,甚至无法呐喊出声。
看到李世民的那一刻,宋金刚的自信心瞬间崩塌,终于明白这个乱世不是自己的机会。
自己原来只是一个配角而已。
想明白这一点,宋金刚马上掉头就跑,他丢下了自己的士兵,也丢下了所有的希望,包括横扫天下的豪气。
李世民又追了几十里地,最后,他放弃了追杀宋金刚,他已经确定这位金刚再无法构成威胁,相比追杀一个没有威胁的人,还有更重要的事做。
他来到了一个叫张难堡的地方。浩州的唐军已经在这里坚守了大半年。
我不会忘记是你们的坚守,阻断了刘武周跟宋金刚的联络,才有了今天的胜利。
辛苦了,实在是辛苦了。
李世民慢慢脱下了头盔,堡内的守军看清了那张年轻而刚毅的脸。
堡内欢声雷动,宣告终结的伊始之光,闪耀于张难堡之上。
接下来,是该交代一下一些人的结局了,尉迟敬德率城投降,成为了李世民的新部属。相比尉迟敬德,刘武周跟宋金刚就没这么多退路了。
收到宋金刚大败的消息后,刘武周没有死守太原,而是向北逃亡,投靠了突厥,紧随其后的,是同样逃亡而来的宋金刚。
妹夫大舅子两人过了段风吹草低见凄凉的日子,不久后,妹夫宋金刚厌烦了啃羊排的日子,想起啸聚山林的快活来,没跟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