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草原帝国(草原帝国史)-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作了巨大努力和历尽艰辛的胜利之后,帖木儿满足于摧毁金帐汗国的中心地,但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以巩固他的胜利。当然,他把权力和地位授予金帐汗国内、与脱脱迷失为敌的许多成吉思汗后裔,其中包括已故兀鲁思汗之孙帖木儿·忽特鲁格。〔132〕帖木儿·忽特鲁格立刻开始找回他的新的臣民,并把他们中的一些人召集在一起,但是,他不是把他们带给帖木儿,而是带着他们穿过草原走了,以此表明了他并不支持帖木儿。〔133〕另一位名叫亦敌忽的术赤系宗王,直到当时他一直追逐着帖木儿的运气,现在也玩着同样的游戏。他担负着组织一些钦察部落的任务,但一获得自由,他就只为自己而干了。〔134〕帖木儿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使他们回来归顺,只满足于士兵们积聚起来的大量掠夺品,然后便经以后的俄属突厥斯坦的阿克纠宾斯克之道回到河中。
  帖木儿惟一的目标,无疑是要在金帐汗国臣民中造成一定的恐惧,足以使他们不再进攻他的领地。一旦如愿,他就不再对金帐汗国的命运感兴趣。结果是脱脱迷失很快就复位了。他于1393年5月20日从塔那(亚速)写给波兰国王雅盖洛的一封信中,据巴托尔德的研究,脱脱迷失解释了他的失败和复位:“帖木儿是受汗的敌人们之邀,脱脱迷失后来知道了这一点,战初,他被阴谋者们抛弃。因此,他的帝国陷入混乱,但是现在一切又恢复正常,雅盖洛将豁免税款。”同时,脱脱迷失于1394年和1395年期间同埃及的马木路克王朝苏丹贝尔孤格缔结了反帖木儿的联盟。经过修养恢复以后,他企图进攻打耳班以南的失儿湾省,当时该省是帖木儿帝国的一部分,但是,仅仅是帖木儿的逼近就足以阻止了他的进攻〔135〕。
  这次重新入侵使帖木儿决定于1395年春第二次远征钦察。凭经验他避开了迷惑和消耗精力的横穿突厥斯坦—西伯利亚草原之道,走高加索一道,直接进入金帐汗国的都城萨莱和阿斯特拉罕。在打耳班南的萨穆尔山,他接见了脱脱迷失派来的使者,但他对脱脱迷失所作的解释和道歉很不满。他穿过打耳班关,于1395年4月15日在捷列克河岸攻打脱脱迷失军〔136〕。帖木儿像一个普通士兵一样地战斗,“他的箭已用完,矛也折断了,但他的剑仍在挥舞着”,他险些被杀死,或者被俘。最后,脱脱迷失战败,逃到喀山地区的保加尔国。《武功记》陈述道,在火速奔来的帖木儿先遣队可能追上他时,他消失在这片森林地带。后来,追赶者们返回,沿路进行抢劫。“有金、银、皮毛、红宝石、珍珠,还抢夺了青年男子和美女。”帖木儿本人继续朝北,一直来到位于顿河上游的、处在蒙古人的钦察汗国和斯拉夫人的俄国交界的边境上的耶列兹城。〔137〕与《武功记》上所认定的事实不同,他没有进攻莫斯科公国,相反,在到耶列兹城后,他于1395年8月26日开始向南顺原路返回。〔138〕在顿河河口,他来到了热那亚和威尼斯商人们经常出没的商业中心塔那城(亚速),热那亚和威尼斯商人们派一个代表团带着礼物去见他,他们轻易相信了他的诺言。结果证明他们完全认错了人。除穆斯林获免外,全部基督教徒被奴役,他们的商店、账房、教堂和领事馆被摧毁。这对克里米亚的热那亚殖民区与中亚之间贸易给予了一次严重的打击。〔139〕帖木儿由此继续前往库班去劫掠契尔克斯人的地区,然后进入高加索,蹂躏了处在周围是森林和难以通行的峡谷之中的阿兰人的土地(阿兰人又称阿速人,蒙古语Asod,即今奥塞梯人的祖先)〔140〕。1395至1396年冬天,他来到伏尔加河河口,破坏了哈只·塔儿寒城(以后名阿斯特拉罕),火烧金帐汗国都城萨莱。巴托尔德认为,特里斯圣科在阿赫图巴河边的察列甫的发掘地所发现的无头和断手缺腿的尸骨是帖木儿这次残暴罪行的遗迹。《武功记》简单地谈到,当萨莱城被烧时,幸存的市民们在寒冷的气候下,“被他们身后的帖木儿军像羊群一般地驱赶着”。〔141〕1396年春,帖木儿经打耳班之路回到波斯。
  帖木儿摧毁了钦察草原。由于毁掉塔那和萨莱城,使欧洲和中亚之间的商业受到致命的打击,他封锁了马可·波罗所描述的古代内陆通道,抹去了成吉思汗征服所留下的、可能对欧洲有利的那些遗迹。在钦察草原上,也像在其他地方一样,他摧毁一切,但从无建树。〔142〕当帖木儿一返回波斯时,脱脱迷失又登上了金帐汗国的王位。巴托尔德摘录的伊本·哈扎尔·阿斯卡拉尼的一段引文表明,脱脱迷失在1396年9月至1397年10月之间在与克里米亚的热那亚殖民者交战。与此同时,脱脱迷失的对手帖木儿·忽特鲁格对他获取王位的权利提出了挑战,他还与另一个名叫亦敌忽的地区首领发生争夺,伊本·阿拉不沙叙述了这一令金帐汗国衰竭的新战争的变迁。〔143〕在所有这些争夺王位者中,帖木儿·忽特鲁格是胜利者,至少在几年之内是这样。他感到承认自己是帖木儿的属臣是谨慎的,于是,派一个使节到帖木儿处,帖木儿于1398年8月17日接见了他。脱脱迷失被打败后,逃到立陶宛大公维托夫特处避难。维托夫特支持他的事业,但是,他于1399年8月13日在第聂伯河支流沃尔斯克拉河畔被帖木儿·忽特鲁格打败。
  脱脱迷失被迫过着冒险生涯,试图重新获得帖木儿的恩赐。帖木儿于1405年1月在讹答剌接见了他派来的使者。帖木儿对这位不感恩的朋友总有些手软,据说他答应重新帮助他复位,但是,因脱脱迷失的去世而未果。帖木儿·忽特鲁格之弟沙狄别(约1400407年在位)继承其兄为钦察汗。据俄文史料,是沙狄别的军队于1406年在西伯利亚的秋明杀死了逃亡到那里的脱脱迷失。


第九节 远征印度
  帖木儿还受到察合台诸汗对印度的掠夺性远征传统的鼓舞。西北印度,即旁遮普和多阿布,被视为成吉思汗诸王的猎取之地。从1292年到1327年(参看339和341页),他们从未间断地对拉合尔和木尔坦发起周期性的骑兵袭击,扫除他们面前的一切障碍,飞速来到德里的大门边,每次他们都企图封锁德里。这些入侵都是在数月之后就撤退了。首先是因为他们的目的几乎仅仅是劫掠,其次是因为察合台蒙古人感到他们面临的是一个强国。德里苏丹国在统治机构上是突厥式的,或者说是突厥—阿富汗式的,在宗教上是伊斯兰教,并有像阿拉丁·哈勒吉(1296316年)和穆罕默德·本·图格卢(1325351年)这样强有力的君主,德里苏丹国总是可以用金钱或利剑阻止这些穿过阿富汗关隘来袭击德里的蒙古军队。
  在实施察合台的这种惯例时,帖木儿确实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恢复对世界上最富地区之一的印度进行有利可图的侵袭。但是,按他的习惯,他为他的行为找到宗教上的借口。事实上,德里的突厥苏丹国本质上是伊斯兰教的,它的几位统治者都通过采取系统的宗教迫害的手段,使大批的印度教臣民集体皈依了伊斯兰教。但是,帖木儿认为,他们对异教太宽容。《武功记》坚持认为,他出发去征伐印度,仅仅是对伊斯兰教的敌人发动战争。“古兰经强调,一个人可获得的最高荣誉,是他亲自向伊斯兰教的敌人发起战争。这就是为什么帖木儿总是关心消灭异教徒的原因,也是出于对荣誉的热爱,同样也是为获得战功。”〔144〕
  这些虔诚的声明是以帖木儿对印度政治形势了如指掌为基础的。德里苏丹国在1335年时几乎囊括了整个印度,其后不久迅速走向衰落,接着是国土分裂。许多大省区的王公脱离了苏丹的统治,建立起独立自治的穆斯林国。于是,德里苏丹国失去了德干,该地形成了巴曼尼小苏丹国(1347年);孟加拉(1358359年);乌德或札温普儿王国(1394年);最后是古吉莱特(1396年)。这些地区穆斯林国的割据削弱了德里苏丹国,它只拥有旁遮普和多阿布,甚至旁遮普也因盐山的科卡尔部的叛乱而处于混乱之中。此外,当时在德里统治的苏丹马茂德·沙二世(1392412年在位)软弱无能,处在他的全权大臣马鲁·伊黑巴勒的掌握之中。〔145〕
  因此,帖木儿在印度面对的只是一个衰落中的苏丹国,它由于地区王公们的肢解而丧失了一些最富有的省。帖木儿于1398年初派其孙皮儿·马黑麻率前锋军先行。皮儿·马黑麻渡过印度河,进攻木尔坦,经过六个月的围攻占领了木尔坦。帖木儿亲率主军于1398年9月24日渡过印度河,他下令或是任凭他的部队洗劫了木尔坦东北的德伦巴城,随后与皮尔·马黑麻军会师。在萨特莱杰河畔,他打败了科卡尔人首领贾斯腊特,然后经木尔坦直通德里之路(北纬30°稍偏南)进军德里。途中有帕特奈尔堡,由拉吉普特首领拉伊·杜尔·查德戍守。帖木儿夺取并毁掉该堡,占领了锡尔苏蒂和夺取了德里东北部偏北七英里处的洛尼堡,并于1398年12月10日在这里建立大本营。他认为在决战之前,把有碍他行动的大约10万印度俘虏杀掉是明智的。《帖木儿名言录》(Malfuzat —i Timuri)〔146〕陈述道,这一命令被一丝不苟地实行。12月17日,帖木儿与德里苏丹马茂德·沙及其大臣马鲁·伊黑巴勒指挥的军队会战于巴尼伯德和德里之间的朱木拿河畔,他再次获胜。印度的战象曾经未能阻止马其顿人,同样也阻止不了帖木儿的骑兵。“人们很快就看到地上遍布着与人头和尸体混在一起的象鼻。”〔147〕苏丹逃到古吉莱特避难,而帖木儿胜利地进入德里。在穆斯林教士们的要求下,他答应不杀居民,但是,他的士兵们以极端残暴的行为征收供给品,致使居民们愤而抵抗。这种抵抗激起了帖木儿军的愤怒,他们在城内烧杀掳掠。他们掳获的战利品数量巨大,因为突厥—阿富汗苏丹们两百年间从印度王公们那里掠夺到的财富正是积聚在德里。大量收集的这些金银珠宝一举落入了河中人之手。大屠杀是按比例进行的,在城的四角用人头堆起了几个金字塔。〔148〕然而,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帖木儿仍像以往一样赦免有技术的工匠们,送他们去美化撒麻耳干。
  帖木儿在德里度过15天。他庄严地登上了印度苏丹们的宝座,召集120头战象(或礼仪上使用的象)以取乐。“这些驯服的象低头屈膝地跪在他面前,同时喇叭齐鸣,好像是在表示效忠。”〔149〕这些大象排成长队被送往帖木儿帝国的各个城市:撒麻耳干、赫拉特、泄剌只和桃里寺。帖木儿在德里的大清真寺里展示了他的虔诚,该清真寺以他的名字诵读胡特巴。总之,他的行为俨然是印度皇帝,但是,他像在其他地方一样,毁掉一切之后,毫无建树地离去。1399年1月1日他离开了已被毁掉的德里。他继续去洗劫该道上的米拉杰,推倒了墓碑,把印度居民活生生地剥皮,以此证实他圣战的誓言。〔150〕然后,他沿西瓦利克山和旁遮普高地的正北方向,踏上了回家的路。
  在杰纳布河上游,他俘虏了朱木拿大公,使他摒弃印度教,皈依伊斯兰教和吃牛肉,以此取乐。〔151〕途中,他接受了克什米尔的伊斯兰国王伊斯堪达尔·沙臣属的文书。他没有进入克什米尔,便返回阿富汗斯坦。帖木儿离开印度前,曾指派印度族穆斯林君主赛义德家族的希兹尔汗为木尔坦和旁遮普大公,13年后,他将成为德里苏丹。
  事实上,按帖木儿通常的方式,即在他动摇了德里的印度—穆斯林帝国的基础之后,让该地区处于一片混乱状态中,摧毁一切,没有采取任何维护秩序的措施就走掉。尽管他自称是来与婆罗门作战,但是,他打击的正是印度的伊斯兰教。这位有相当文化的人,波斯文学和伊朗艺术的爱好者,在与东半球最优秀的一种文明接触之时,其行为却像一位游牧部落的酋长,由于觉察不到(或者说一窍不通)具有文化价值的事物,他们掠夺的目的是抢东西、杀人和破坏。这位奇怪的伊斯兰教战士给印度边缘上的伊斯兰教先锋们的背上戳了一刀。他将对位于罗马尼亚边境上的奥斯曼帝国采取同样的态度。


第十节 帖木儿与马木路克
  在传统的近东地区,帖木儿遇到的是两大穆斯林政权:马木路克王朝和奥斯曼帝国。
  马木路克王朝实质上是一个军事帝国,自1250年和1260年起,它先后囊括了埃及和叙利亚。由突厥—契尔克斯人组成的马木路克军是皇帝的卫队,它于1250年废除了正统王朝,推举它的将军们登上了开罗王位,以军事贵族身份统治和剥削阿拉伯人民。在此回顾一下,在1260年的艾因贾卢特战役中,马木路克军阻止了蒙古征服,并把波斯的蒙古人赶到幼发拉底河以东。〔152〕但是,到14世纪末,由于将军们为争夺埃及—叙利亚封地和争夺王位而不停地争吵,这架曾经把十字军和蒙古军赶出了叙利亚的强大军事机器开始运转不灵了。精力充沛的马木路克苏丹贝尔孤格(1382399年)一生都在平息其副将中间的暴动。帖木儿曾企图与他联盟。但是贝尔孤格意识到在东方形成的这一新政权对马木路克帝国的威胁,于1393年杀死帖木儿派来的一个使者。并且不止一次地让被帖木儿赶走的报达苏丹阿合木·札剌儿在自己境内避难。贝尔孤格之子、年轻的继承人法赖吉苏丹(1399412年)在继位时也拒绝承认帖木儿的宗主权,并拒绝把在其境内避难的人交给帖木儿。帖木儿遂决定发动战争。
  当时,帖木儿正在马拉底亚附近,他于1400年10月经加济安特普之路去攻叙利亚,向阿勒颇进军。在阿勒颇城下打败了帖木儿塔什率领的马木路克军。他从印度带来的战象使敌军惊恐四散(10月30日)。〔153〕帖木儿立即占领阿勒颇,四天后,帖木儿塔什交出城堡投降,帖木儿一旦成了这儿的主人,又以他惯用的双重面孔,即诡辩的文人和大屠杀者的面貌出现。他在伊斯兰教学者面前,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