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因缘-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谩T谡飧鍪焙颍颐遣灰ァ熬闭庵指芯趸蛘咦刺×咳盟有⒈3帧!�
前面也讲了,在保持的时候,所有的注意力都要集中在这个状态当中,全神贯注地专注于此,然后从侧面去监督,看自己的心有没有离开这种境界,有没有胡思乱想,这就叫做修空性。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修法了。
在观察了痛苦和快乐的两种感受之后,再继续观察无记的感受。
所谓“无记的感受”,就是在平时身体健康、心情平和的状态下所有的,既不是快乐、也不是痛苦的普通感受。观察的方法也像前面一样,在分解完毕之后,深深地体会到空性,并尽量保持这种状态。
保持的时间越长越好,书上讲过,一些有经验、有成就的修行人也说过,修行修得好不好,主要在于有没有侧面的监督。因为我们现在还没有获得精神的自由,如果没有这种监督,我们的心就很容易失控,想让它专注的它不去专注,不要它思考的它偏要思考,随随便便地就跳出这种状态,想别的事情去了;在有了这种监督之后,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只要一发现心走神,就立即让它转身,并赶回到空性的境界当中。
当空性感觉慢慢消失,其他杂念产生以后,就停下来修下一个修法。
3、想即是空的修法
受、想、行三者,都属于精神的运动。因为精神是活跃的东西,所以它会活动——胡思乱想、前思后想、东想西想等等,都属于它的活动。
所谓“想蕴”,不仅是指第六意识的思维,也包括其他五识所产生的观念等等。比如说,当我们的眼睛看到一朵花的时候,这朵花上面的每一种颜色——白色、红色、绿色等等,都属于不同的想。
如何观察想蕴呢?这很容易。譬如说,当我们看到一朵红色的花以后,就可以像前面所讲的一样,去分解这个红花的念头,当分解到底的时候,这朵花的念头就变成了虚空。同样,当听到一个刺耳的声音之际,对声音的感觉,也可以通过上述方法来分解。依此类推,对鼻子闻到的芬芳恶臭、舌头尝到的酸甜苦辣、身体触到的柔软粗糙的感觉,也可以逐步分解为空性。
请大家注意,在听声音时,并不是作为肉体的耳朵在听,耳朵只是一种工具,真正在感觉声音的,是耳识。当感觉到高、低、粗、细的不同声音时,每一种感觉都是一种属于耳识的想。还有,动听刺耳、芬芳恶臭、酸甜苦辣、柔软粗糙本身并不是想,只有对它们的感觉才是想。
所谓第六意识的想,是指我们的思维、念头、想法等等。在每一个小时当中,我们心里都会像河流一般出现各种各样的念头——善的、恶的、不善不恶的念头层出不穷地闪现,所有的这些念头,都可以分解到空性。
如果真正能够精通这些分解的理论,最后就真的能非常强烈地感觉到一切都是空性。我们以后修行的时候肯定也会感觉到的,以前的高僧大德、瑜伽行者走的也是这条路,他们总结自己的经验而写下的要点就是这些。因为我们修的是一个法,走的是一条路,所以,他们有过的感觉我们也一定会有,只是时间早晚的差别而已。
当深深地体会到万法皆空的时候,就像前面所说的一样专注于这种境界。
我为什么要说“深深地体会到”呢?如果没有真切的体会,只是通过看书而了解到——经过逐步分解,就可以将一切万法抉择为空性,这只是书面的理解而已,还不能称之为体会或者感受。我们的工作,是要超越字面上的理解,所以要说“体会”;如果体会是模模糊糊的,就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一定要十分清楚、明了地感觉到这种境界,所以要说“深深地体会到”。
这就是抉择“想即是空”。
4、行即是空的修法
所谓“行蕴”,包括内在肉体的运动,比如甩手、走路等等;属于外在物质的时间、空间、方向、速度、顺序等等;还有各种各样的念头,因为它们属于意识的运动,是意识活动的某个阶段,虽然它们与意识不可分割、互为一体,就像手的运动与手本身无法割裂一样,除了意识以外,没有意识的运动;除了物体以外,也没有肉体的运动,但它们与意识本身还是有些不一样,意识属于总体,而念头则是意识的分支。比如说,意识像一朵花,而念头就像花的花瓣、花心、花冠等等。
分解行蕴的方法,也和前面所说的一样,此处不必赘述。
5、识即是空的修法
所谓“识蕴”,是指我们的意识,也即我们经常思维的东西。它是最关键的,因为很多人都认为,虽然肉体不是我,但意识应该是我,故而执着于意识。
虽然在不观察的时候,或者从宏观的角度而言,意识是存在的,它可以思维很多东西,可以辨察各种事物,但就像彩虹一样,从远远的地方看去,彩虹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完整的东西,但如果去追踪,就永远也找不到彩虹的本体。同样,如果去追究意识到底是什么,我们也根本找不到所谓的意识。
如何抉择意识的不存在呢?首先,意识是一种综合的名称,它可以分成很多种,同时也有很多名字——善的念头、恶的念头、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等等,其中眼识又可以分为红色、白色、绿色等等。对每一种意识,也可以依靠意识所延续的时间长度来分解,这样一路分下去,直到最小的时间单位,再往下分,意识就消失了,最终谁也找不到一个实体。
以上所讲,是通过中观的逻辑推理方法来抉择空性。
另一种方法,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让意识自己去观察自己。因为,意识本来是我们的眼睛所看不到的东西,哪怕借助科学仪器,也无法直接测量意识的本体,所以,要想透彻地了解意识,只有依靠意识本身。
这是与密宗十分接近的,也是非常实用的方法。不过,这种修法有一些前提条件,首先要修五加行,并对空性有一定的了解和修证,否则是修不出来的,即使现在讲了也没有用。
(三)修持空性,断除我执
意识本身是很奇怪的东西,很多人从来没有去看过什么叫做意识。我上次也讲了,西方哲学家笛卡儿所说的“我思故我在”,就是一种极具煽动性的语言。本来大家都认为“我”是存在的,现在再加上他这种错误逻辑的推波助澜,就更坚定了自己的观点,再也不会去思索、去探讨,从而助长了无明,并由此掉入愚蠢的陷阱而无法自拔。
我们都是学佛的人,不但是学佛,而且是学大乘佛法的人。大乘佛法的重点,就是慈悲和智慧,此处所说的“智慧”,就是证悟空性的智慧,而不是世间的智慧。既然如此,那么,你们以前有没有去观察、了解或者探讨过意识呢?如果探讨过,那么,探讨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可能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如果以前没有去研究意识,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从现在开始,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弄清楚意识的真相。
我们所有人,都承认前世后世,对我们而言,“我”存在的基础不是肉体很容易理解。那么,如果有人问,究竟是什么东西从前世来到今世并去到后世呢?我们往往会认为是意识,是我们的意识在流转轮回,意识就是“我”。这样一来,意识自然而然地就成为“我”存在的基础。如果能现见意识不存在,那么,所谓的“人”、所谓的“我”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这说明,观察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令我们彻底斩断轮回之根。
哪怕通过观察意识,能在一瞬间证悟无我,即使没有修其他的忏悔法门,也能清净无数的业障,因为证悟空性本身,就是最好的清净业障之方。
我们不能认为,有吃有穿、衣食无忧就万事大吉了,在我们的前面,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在等着我们去做,这些事情既不神秘、也不复杂,都是清清楚楚、简单易懂的。如果我们不去做,就永远无法解脱。
释迦牟尼佛的目标,就是让我们全方位地证悟空性,获得解脱,所以才会循序渐进地指导我们去观察色、受、想、行、识等等,因为每个人对肉体的执着都比较强烈,故而先观察肉体,之后再观察精神,如果能抉择出意识的空性,就解决了根本性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当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如何观察呢?观察的方法,包括显宗和密宗两种。密宗的观察方法我暂时不讲,显宗中观的观察方法,又可分为应成派和自续派两种:
第一种观察方法,属于自续派的观察方法,就是刚才所讲的,通过思维、分析、分解,最后令意识“失踪”。
所谓“失踪”的意思,并不是没有找到,而是清楚地看到它是不存在的东西,是假有的而不是真有的。我前面特别强调了,没有找到和现量证悟空性之间,有着天渊之别。
在深深地体会到一切都不存在的时候,就尽量保持这种感觉。
对初学者而言,通过这种方法来证悟,是简单而又切实可行的。
另一种修法,属于中观应成派的修法。就是不去思维,既不考虑心是否存在,也不抉择眼、耳、鼻、舌等等的空性,只是在抛开一切杂念,让心放松下来并处于一种非常平静的状态以后,就让心自己去看心。
此时所有的分析思维都是多余的,如果这个时候去做分析,反而会扰乱这种境界。我上面讲过的侧面的监督,和这里所说的让心自己去看基本上是一样的。
看的方法有很多种,大圆满的方法我不讲,如果用中观自己的方法去看,就会明显地体会到——自己的心和外界的天空完全是一样的。
这里所说的天空,当然不是指成都这种脏兮兮、灰蒙蒙的天空,而是藏地经常能见到的那种清澄碧蓝的天空。
大圆满的修行人也是这样,早上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他们就到山上去,面朝西方,去看西方的天空。当整个身心放松之后,内在的心就会与外面的天空彻底融为一体,根本分不出内外的差别。就像蓝天映衬下的大海,远处澄净莹蓝的海水与蓝色的天空互相融合,海天一色、深远浩淼,根本分不出大海与蓝天的分界一样,内内外外都连通在一起。
什么叫做“通”呢?是不是我们的心也变成蓝色了呢?不是这样的。此处所谓的“通”,就像没有云彩的虚空,由于星星等其他物质都因太阳的光芒而隐没,所以看上去是一片纯净通透的蓝色,没有任何其他的颜色形状等等一样,我们的心也是晶莹透彻的,此时此刻,内心与外界等里里外外的一切,都成为一体无二的空性。
这个修法也差不多,当心静下来以后,就会发现前面的虚空和自己的心完全是一回事。
此处所说的“一回事”,是指从空性的角度来说是一回事。所谓的“空”,只是一个名字而已。其实,任何人也无法指认出什么是虚空或者天空,只是把没有任何东西称为虚空或天空而已。天空的蓝色,也只是地球对阳光反射的一种现象,其本身并不存在什么东西。我们的心也是如此,它本身并不存在任何实有的本质,所谓的“心”,只是我们的一种分别而已。
在进入上述境界的当下,我们心里虽然不存在什么空性不空性的念头,但却能非常清楚地知道这是空性,对空性有一种非常清楚的感受。
就像上面我所说的一样,有些人在感受到这种空性以后,会有哭泣或大笑的反应,这都是很正常的。当然,这与修炼某些外道法门时的哭泣或者大笑的反应是完全不同的。
在深深地体会到空性的时候,所有的烦恼、执着都烟消云散,然而,因为我们的修行不到位,所以只是在那一瞬间没有烦恼执着而已,顷刻之后,一切都会恢复原状。但是,如果能长年累月地坚持下去,处于这种状态的时间就会越来越长,最后就能彻底地断除烦恼。
因为现在是讲实修,所以不说很多话,否则大家就会搞糊涂,最后也抓不住要领了。
实际上,修空性不需要太多的语言,证悟空性的境界也没有什么可说的。比如说,禅宗从来就主张不立文字,不喜欢说什么。为什么禅师们不喜欢说呢?因为他们认为这里面没有什么东西可讲,没有什么是我们的语言所能传递的东西。说是空不行,说是不空也不对。为什么空与不空都不行呢?因为这些都是凡夫的概念,而空性却超出了凡夫的语言和思维的境界。
虽然语言不能表达这种境界,但它却不是像睡着了或晕倒了一样毫无感觉,此时此刻,我们会有一种深切的感受——清清楚楚地看到一切都是空性,就像现在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这堵墙是白色的,而不需要通过思维来抉择出“这堵墙应该是白色的”等等一样,这不是用肉眼来感觉的,而是由心来体会的,是发自内心的真切感受。
以上所述,就是中观应成派的修法。
这些都是实际修行的方法,除了这些以外,我既没有看到其他的中观修法,上师们也没有讲过什么其他的中观方法。这个修法虽然是中观的修法,但已经算得上是密宗的部分修法了,很多高层次的修法也就是这样修的。用人类语言所能描述的,恐怕也只能达到这个程度。再高的境界,就只能自己去体会。只要你们对中观的见解没有什么不好的看法,能够接受这个修法,我就可以讲出来,没有什么需要保密的,当然,其他的密宗修法却又另当别论。无论如何,虽然显密的修法与过程各不相同,但最后证悟的境界却几乎是一样的。
如果你们能证悟这一点,我想大圆满可能也只有一肘的距离了。法王如意宝以前经常引用他的一位上师说过的一句话:如果真正证悟了中观的空性,离大圆满就已经很接近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定会证悟大圆满。
令人失望的是,我们往往都不重视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