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卧龙助理-第2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统统召入宫中参宴。”
糜太后喃喃道:“如此虽好,只是京畿重地,若是将大小官吏尽数召入宫中参验,那京城的戒备与安全又有何人来值守。”
方绍道:“宴会也只是一天而已,出不了什么差池,只需留部分官员,坚守重要的值守便可万无一失。”
糜太后钟情于方绍,但凡大小之事,只要没有过份的难处,他自是一应俱准,如今方绍的提议也是一番好意,糜太后便即答应了。
见得太后应诺,方绍道:“那过几天后,绍便将一份拟好的参宴官吏名单交于太后审批。”
“一切听凭你安排便是。”
正文 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纵连横
朝议再起,不过,这一次的朝议,却少了几分火药味。
在当天的朝议上,方绍基本没有发言,而隶属于他这一派的大臣们的发言也急剧减少,即便有人发言,也远不如前几次那般激烈。
方绍集团的变化,显然引起了各方注意,不过,就在庞统和诸葛亮,都在有所怀疑时,糜太后的一番言论却给出了他们答案。
糜太后先后对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都做出了优劣的评价,最后却感慨此两种制度各有优缺,还算不上是完美之制,如果能另有一种良制,可兼顾九品与科举的优点就好了。
糜太后的口气看似在感慨,实际上却是在释放一种信号,那便是其实无论是九品也好,科举也罢,她都是不太全盘赞同的。
听过糜太后的言论后,诸葛亮便更加放心。
谁都知道,糜太后在满朝文武中,最信任的就是方绍,糜太后的这番话,很显然是在方绍的授意下说的,而他这么做,自是在为诸葛亮下一步趁势提出恢复察举旧制做了巧妙的铺垫。
‘嗯,看来马谡之言果然不虚,中正他这是在主动的向我表示诚意,如果他能将这种诚意保持下去,或许我并不需要将他的权力完全剥夺,尚可继续依靠他做我的左膀右臂。’
在诸葛亮心怀满意之时,那边庞统却颇感意外。
按照司马懿的推测,方绍一定会坚持己见,不惜与诸葛亮对抗,到那个时候,自己才有机会倒戈,与其携手搞垮诸葛亮,可眼下方绍忽然转变了态度,若然那师徒二人再度联手,那自己如何能承受得住。
在结束朝议之后,庞统当即请司马懿来府上密谋。
一见面,庞统便焦虑的说道:“仲达,看来事情的发展并不在你的预料之中啊,糜太后今天说得那些话,分明是那方中正做给孔明看的。”
司马懿也是面带意外,凝眉道:“庙堂之上,权力之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方绍是孔明亲手培养出来的,他的权谋手段应该不会如此低劣,幼稚到以为帮着诸葛亮打垮我们,诸葛亮还会容得下他吧?”
庞统沉声道:“不管我们如何推断分析,但事实上却是方绍就是这么幼稚,仲达,这对我们可是个危险的信号啊。”
“方绍啊方绍,你到底是怎么盘算的呢……”司马懿眉头紧皱,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
正在这二人琢磨得掉头发之际,亲信下人忽然来报,言大司马方绍登门拜访。
“这个时候,他来做什么?”和司马懿一样,庞统显得颇为吃惊。
司马懿反应极快,眼珠子转了几眼,忙又问:“方大司马是从正门而来,还是从偏门而入的?”
下人答道:“方大司马是从后门进来的,而且还披着斗篷,好像生怕被人看到似的。”
司马懿嘴角扬起一抹笑:“偏门而入,不欲人知,必定有所图。士元兄,你且与他见一见,我在屏后静听。”
司马懿遂转入屏后,庞统遂请方绍入内。
过不多时,方绍信步而入,二人虽已是明争暗斗的政敌,但一见面却像是久别重逢的故友一般,那个热情客气的呀,就差激情拥抱了。
“来人,上茶,上好茶。”
下人将茶端来,庞统接过亲手奉上,方绍起身接下,笑道:“士元真是的,你我之间讲究什么客气,我自己来。”
讲究过一番客套之后,庞统感慨道:“中正呀,想当年先帝东征西讨,你我辅佐于左右,并肩而战,那是何等激荡的一段岁月呀。”
方绍也叹道:“是啊,此时想想,那些激荡的岁月,恍如昨日一般,只可惜现在我们都已青春不在,老啦。”
庞统呵呵一笑,豪然道:“老不怕,就怕没给后世留下点什么,那才是真正的可怕。”
庞统说到这里,已经开始有所暗示。
方绍浅饮过一口茶,脸上忽然现出几分歉然之色:“士元说得对啊,其实这些天我一直也在想这个事情,你我当初联手辅佐先帝,打下这大大的江山,如今却何苦各执一念,徒做那无用之争呢,仔细想想,你我都是想为大江的社稷好,想为后世留下点有用的东西,目的其实是一致的。”
方绍的话也在暗示,而且暗示得更明显。
庞统眼珠子一转,随即会意,便道:“中正你说得不错,说到底,你我虽然有所争论,但目的却是一样的,却不像某些人那样,明是为国,其实却是为一己之私。”
方绍叹道:“是啊,我一直都想不明白,曾经的那个人一心为大局设想,而今却怎会变得这般自私,莫非权力真的会改变一个人的理想不成?”
很明显,他二人口中的“那个人”,自然就是诸葛亮了。
“唉——权力这玩意儿,讲究的就是一个平衡,没有了平衡,只会迷失在权力之中,最终为其所吞噬。”
庞统所谓的平衡,指得即是他们三人之间的相互制约,而他口中的“没有了平衡”,显然又是暗指如今方绍倒向孔明那边对付自己。
方绍摇了摇头:“士元所说,我又何尝不知。其实我也想把那人从权力的泥坛中拉出来,只是我一人势单力薄,除了退让屈从,还能怎么做呢。”
方绍间接的解释了自己今日在朝上,为何会授意糜太后,做出准备倒向孔明那边举动的原因。
这般低调的跑到自己这个政敌这里,拐弯抹角的说了这么多“不该说得话”,聪明的庞统这时总算明白了方绍的用意何在。
心中顿是大为兴奋,庞统拉近了与方绍的距离,诡笑道:“中正你并非势单力薄,如果你我二人能齐心联手,必能将朝中的权力结构,重新的拉回平衡上来。”
方绍神色一振:“士元兄,你果然愿不计前嫌,助我一臂之力吗?”
庞统哈哈大笑:“我早说过,你我之间之争,都是出于一番为国之心,何来‘前嫌’之说。”
方绍点了点头:“士元兄既是倾心向待,那我也就不相瞒了。其实我也早有此意,今日朝上之事,只不过是为了麻痹那人而已。若你我二人能够联手,必可给予那人出其不意的一击。”
方绍终于道出了他此来的用意,庞统也总算搞清楚了方绍今日在朝上所为的用意,心中暗赞司马懿料事如神,果然到最后方绍还是要跟他那老师诸葛亮翻脸的,而且翻脸之前还耍了这么一个阴招。
二人又是一番合计,方绍方才带着与庞统的秘密协议而去。
方绍走后,司马懿从屏后转出,脸上带着几分得意之笑,仿佛在说:瞧吧,方绍那小子的所作所为,的确都在我司马懿的预料之中吧。
“仲达,先前我们还在忧心如何跟方中正联手,现在他自己倒主动的送上门来,这件事你怎么看?”庞统问道。
司马懿抚须笑道:“方绍与我们联手之心毋庸置疑,我们自可与其联合整垮诸葛亮。而方绍主动与诸葛亮决裂,他这番做法,必然会令荆襄士人大为不满,到时候诸葛亮一垮台,这些人更会蜂拥的倒向士元兄,到那个时候,再整垮他方绍就是轻而易举之事了。”
司马懿的分析,庞统是全盘赞成,此刻他志得意满,不禁是哈哈大笑,神色之中充满了鄙意:“方绍啊方绍,你号称鬼谋,终于还是有算错的一天啊,真是天助我庞统,哈哈——”
几天之后,为糜太后大摆宫宴,庆祝生辰的诏命便由皇帝刘泰亲自下达,三辅的诸多官吏,以及朝中大多数的官员,统统都在入宫参宴的名单上。
皇帝在诏书中也说了,近日大臣们为国事劳心忧思,皇帝摆下此宴,一则为皇太后庆生,二来也是慰劳群臣,潜台词就是调节群臣之间紧张而敌对的关系。
诏书下达以后,群臣并无异议,并且纷纷上表,称颂皇帝和皇太后仁慈之德。
于是,宫内宫外,争论的气氛渐淡,为皇太后庆生的喜庆之气却日渐浓厚。
转眼半月已近,两天之后即是皇太后的庆生宫宴。
这一天的晚上,方绍府中密集了诸多文武幕僚,姜维、邓艾、王平、王濬等心腹之臣皆集于此。
方绍环看着阶下,以年轻面孔为主的幕僚集团,脸上涌动着兴奋,遂道:“众位即已集齐,我便可宣布决定了。”
这时,王平忽道:“大司马,幼常尚未至,是不是该等一等他。”
方绍冷笑了一声:“马幼常是诸葛丞相安插在我身边的眼线,这等重大的决定,我岂能让他来参加。”
此言一出,众人的皆为之一震,他的精神随之激动起来,他们从方绍的眼神和口气中已然预感到,接下来必然有极为重大的事要发生。
方绍环看着这些心腹之臣,这些人他用了十余年时间方才聚集在身边的少壮精英之辈,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现在,他就要用这些人完成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深吸一口气,方绍肃然道:“我已奉皇太后密诏,两天之后的宫宴之时,率尔等引军入宫,一举擒拿庞统司马懿一干逆党”
正文 第四百五十三章 各为其主
果然是个惊天动地的大计划。
尽管群僚们已然猜测出八九分,但当方绍亲自宣布出来时,众人仍难抑内心的激荡与兴奋。
东征西讨,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他们对即将发生的斗争并不畏http://。cc惧。他们之所以激奋,是因为他们知道,这场即将发生在帝国中心的战争,决定是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辱,而是整个国家未来。
大汉帝国何去何存,将在两日之后决定。
没有人反对,这里的每一个人,他们的事业与命运,都紧紧的与方绍相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无论出于私心还是对方绍的感恩,他们都必须无条件的站在方绍这一边。
决定这场战争胜利的关键,就在于对京城的控制。
汉国目前的常备军大约有近三十万,其中外军约十五万,中军约十五万。
外军中,一万驻扎于黎阳,控制黄河南北通道,一万驻扎于幽州,防备北方胡人及警戒辽东公孙氏政权,三万驻扎于兖州豫一线,这五万兵,主要用于对原魏国两河腹心一带的控制,五万兵马皆由魏延都督。
在原吴地,同样驻扎了约五万兵马,由费祎、关兴、马岱所都督,负责监视,并镇压吴地的反抗势力。
剩余五万兵马,则分散驻于益州、凉州、并州,主要为防备南中、西域及塞北诸胡。
除此之外,汉廷尚有近十五万的中军,与同等数目的外军形成内外制衡的局面。
这十五万的兵马,两万驻于陈仓一带,负责拱卫长安以西,两万驻于北地郡,负责拱卫帝都之北,另有约三万驻扎于弘农一线,用于应对来关东的威胁,此外尚有一万驻扎于三辅各郡。
这总计八万的兵马,负责京城外围的防御。剩余七万兵马,则驻扎于京城长安,分别负责京城各门,以及皇宫的警戒任务。
魏延出身寒门,又是方绍至交,一旦长安事变,原魏地司马懿一党的地方官吏若起兵造反,以魏延的能力足以平定。
吴地士人基本没有参与到汉廷的争权夺利中,故无需担心因为京城事变而生叛,即使有部分人趁中央生乱起事,费祎、关兴、马岱等辈虽然不是方绍最亲近的嫡系,但朝中的斗争与此三人关联不大,无论谁当政都足以保证他们忠于朝廷,依靠他们镇压吴地也不成问题。
弘农的驻军是大将军张飞的亲信,以张飞与自己的姻亲关系,在这场事变中,张飞也将参加宫宴,故足以保证这一支兵马不会反对自己。
陈仓、北地等地的军队,虽非方绍嫡系人马,但其中有不少将领都跟方绍瓜葛不清,况且这些兵马距长安较远,基本也构不成什么影响。
这也就是说,左右事变的关键,就在于驻守于京城之内的七万中央军,而这七万的兵马,大部分又由中领军和中护军统帅,
在方绍的努力下,前几年姜维已被任命为中领军,而中护军之职,则由马谡充任。
姜维是方绍的亲信,马谡是方绍和诸葛亮“共同”的亲信,他师徒二人当年的这个部署,正是为了把京师武装力量完全置于他二人的掌握之中。
在那份参宴名单中,姜维和马谡都不列名,方绍起初是打算把马谡也一并召入宫中,到时候姜维便可以中领军的名义,直接操纵京城所有军队。
但是后来方绍又想,诸葛亮料事如神,如果自己这么做,难免会引起诸葛亮的疑心,所以,他在三思之后,便并未把马谡列入参宴名单。
各人的任务分排完毕,邓艾的任务是率军控制京城各门,王平的任务则是控制武库,以及外城通往皇城的各条主要干道,最重要的任务,方绍则交给了姜维,令其率军直入宫城,逮捕司马懿一党,将诸葛亮一党进行软禁,全面接管皇宫的防务。
“伯约,你的责任重大,能否成功的关键,就在你身上了。”方绍抚着姜维的肩,语重心长的鼓励道。
当年,方绍打算组建自己的嫡系集团时,姜维是他第一个收入麾下的年轻之秀,当年的姜维,只不过是天水郡一名默默无闻小吏,正是在方绍的提携之下,十余年间,姜维名震天下,以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即担任了中领军之职,实可谓汉国后起之秀中的杰出代表。
凭心而论,姜维算得上是方绍最信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