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个狗娘养的自白-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我的十大吹捧过度报纸的单子里有两家是加内特公司的报纸就是路易斯维尔的报纸和德斯莫瓦的报纸。在这两家报纸里对得奖的兴趣大过了对产品本身的兴趣。它们都是较好的报纸也在不断改进就跟得到的总体名声一样好。
  绝望新闻
  无可避免的是喜欢得奖的编辑就喜欢搞绝望新闻这种绝望新闻的程度一直深入纽约市和华盛顿特区的核心和内脏。
  如果说这些报人有愤世嫉俗的一面而且还表现在波托马克河的东边和哈德逊河的东边那么简单地说这只是一个不幸的地理分布问题。但是因为来自所谓的思想中心的那些人盯住的不仅仅是全美国而且还盯着全世界因此这个问题就是全球性的问题。
  我在南达科他州、佛罗里达州和密歇根州做新闻工作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纽约和华盛顿一些媒体厌世情绪的深刻程度。到了罗切斯特并定期看到纽约的一些报纸以后我才感到震惊。
  《纽约每日新闻报》的比尔·里尔专栏看起来像是愤世嫉俗者的手册:
  “好消息就是没有消息……”
  纽约人知道事态极有希望的发展是太好的消息不可能是真实的因此让人快乐的头版头条消息总会引发一种让人嘲笑和不相信的气氛。纽约人──我相信别处的人也不例外──希望看到的故事是让他们发疯和愤怒的事情。
  “好的报人总能够为任何一个故事找到让人压抑的角度。”
  我在华盛顿特区呆的时间长了看到了《华盛顿邮报》办新闻的有害方式因此就决定带头起来批判这种绝望新闻。
  我的讲坛就是纽约市内的海外新闻俱乐部当时是1983年10月24日那是我第二次在那里露面。1979年3月21日我曾在那里对着同一群人讲话。
  当时我讲的题目是“保护媒体自由”。这一次我的题目是“配上媒体自由”。
  我说:“最好的报人都是怀疑主义者。
  “他们不以事物的表面价值接受事情。他们问一些刁钻的问题他们更深地挖掘真理。他们全面衡量事物不理睬公关部门的宣传他们写公平的故事。
  “但是怀疑主义与犬儒主义之间有极其微妙的差别。
  “愤世嫉俗者假定最糟糕的事情并且把它发表出来。他们觉得自己的使命就是指控与定罪而不是告知与教育。他们相信用负面报道能够吸引读者但是结果倒是把读者吓跑了。
  “愤世嫉俗者搞的是一套绝望新闻。
  “问题的实质很简单那就是:
  “这种旧式的绝望新闻主义这种通常会让读者深感失望和疯狂或者极其愤怒的嘲讽式技术能否、或是否应该在20世纪末继续下去。
  “或者说一种新的希望新闻一种无论好坏、无论悲欢喜乐都原文照登让读者得到全面消息并进行自我判断看看某些新闻是否值得自己注意和支持的新技巧是否能够或愿意在未来的10年发展下去。”
  那些话只得到礼貌性的轻微掌声我知道纽约的听众只会有这样的反应。
  从事希望新闻的报人
  在全美各地反应却不尽相同编辑和专栏作家一致赞同。有些人说他们一直都在弄这样的希望新闻只是没有给它贴上标签而已。另外一些人郑重其事地说他们马上就来搞这样的新闻。
  《普韦伯罗(科罗拉多)科罗拉多人报》的出版人罗伯特·罗林斯把我的演讲内容给他的每一个员工发了一份并附上一个字条说:“认真看要注意。”
  《罗伦斯(堪萨斯)日报世界》的主席多尔夫·西蒙斯欢迎我和《今日美国》的办报方法。他为一个社区团体的领导人解释了希望新闻和绝望新闻之间的差别。
  “媒体跟媒体不同啊。网络电视和少数报纸做一种事情全国各地更多的报纸却在用完全不同和负责任的方法从事另外一种事情。”
  我的轻度批评和绝望新闻的标签伤害了一些从事国内新闻报道的报纸尤其是《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开始嘲弄他们所谓的“幸福新闻”方法那就是他们对“希望新闻”的解释。
  因为《华盛顿邮报》是国内最受吹捧的报纸也因为那是我们国家的首都内领袖人物看得最多的报纸它的新闻品牌就值得进行简单的个案分析。
  “圣屎”新闻就是《华盛顿邮报》的执行编辑本·布拉德利说出来的。
  他对自己的党徒说读者早间拿起《华盛顿邮报》看第一版的时候他希望这位读者能够说:“圣屎!”
  《华盛顿邮报》经常得到这样的读者反馈。但他们经常的反应却是:圣屎!我怎么能够相信这样的事情?
  有时候他们会产生这样的反应有时候又不能或者不应该。
  事实与虚构在《华盛顿邮报》的怨恨之宫里经常会成为友好的伴侣而怨恨之宫也就是“圣屎”新闻的老巢。对《华盛顿邮报》那种品牌的新闻来说匿名或不标来源的新闻是关键。
  这种不标来源的政策无异于公开承认违反了两种新闻道德:
  *无来源的消息经常会夸大自己了解的内容。
  *记者写出来的东西经常会多于自己听到的内容。
  惟一确切的办法是将事实与虚构区分开来因此就必须禁止不标出处的消息。效果较差的另一种办法是要求记者向编辑透露消息来源者的身份并让编辑来决定是否使用这样的材料。
  《今日美国》有禁止匿名消息的严格政策。这项政策告诉我们的记者负起责任来并使报纸在消息来源和读者两个方面得到极高的可信度。
  在未标出处的消息来源的使用上《华盛顿邮报》以外的大多数报纸都采取了收紧政策。《纽约时报》已经退休的执行编辑阿比·罗森塔尔说只有在“正当”使用这些消息出处时才能够列出提供消息者的名字。
  但罗森塔尔补充说:“让人恶心的是匿名来源经常只是一种面罩用以掩饰无法证实或无法回击的攻击和谩骂。”
  由于《华盛顿邮报》发表了很多未经证实的或无法回击的不道德故事而且是基于匿名来源因此里面能够轻易找出的例子可以写上一本书。有些涉及名人有些涉及不那么知名的人士。
  《华盛顿邮报》报道说吉米·卡特总统和他的妻子罗萨琳在里根夫妇就职前暂住白宫对面的布莱尔大楼时曾在里面装置了窃听器。
  卡特愤怒回击并要求立即撤回该报道并在报纸上道歉。
  光着屁股的布拉德利
  3天之后有人引述布拉德利的话:“怎么能够做这样的公开道歉呢?总不能光着屁股在宾夕法尼亚大道上来回奔跑大喊‘对不起’吧?”
  布拉德利没有这么做结果错过了很好的一个机会。这是他的“圣屎”新闻理论最好的个人典范可以把他的光屁股照片登在《华盛顿邮报》的头版那会让吃早餐的读者得到真正的早餐享受。
  反过来《华盛顿邮报》等了6天后才发表了一份软弱无力的编者按说布莱尔大厦窃听一事完全是谣传。
  卡特并不满意。他要求《华盛顿邮报》道歉并威胁说要诉诸官司。
  《华盛顿邮报》登载那篇关于前总统的不实和公然谣传18天之后最后才登载一篇撤回声明并致以道歉。
  卡特之后宣布他不再起诉并发表了以下声明这个声明应该在全美国每一所新闻学院进行宣读而且应该刻在《华盛顿邮报》新闻采编室的墙上:
  “走运的是由于我以前所居的位置我有机会接受公众新闻媒体并且可以吸引人们注意到我的问题。以讹传讹的类似谣传的许多受害人并没有我这样的机会但他们受到的损害却同样严重。”
  《华盛顿邮报》的出版人唐纳德·格雷汉姆与布拉德利的磨擦也许远远超过了与他母亲凯伊的磨擦唐纳德只好自己给卡特总统寄了一封道歉的信。我给两位格雷汉姆都送去了口信祝贺他们完成了道歉的事情哪怕这有可能让布拉德利生气因为他一直认为自己才是《华盛顿邮报》的老板。
  “你给卡特总统的信也许是你作为《华盛顿邮报》的出版人所做出的最为重要的决定之一不仅仅对《华盛顿邮报》是如此而且对报业来说也是如此。”我给唐·格雷汉姆的信是这么说的。
  “你(我们)处在很大的麻烦中不仅仅是与政客而且还与广大的公众有麻烦。他们时不时会原谅我们犯下判断失误的错误但如果我们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那他们就不会原谅我们了。为此我向你致敬。”
  在致凯伊·格雷汉姆信件的附记里我对布拉德利讽刺了一番:“祝贺你适当地施展了自己作为《华盛顿邮报》杰出和睿智的资深政客的影响力。”
  《华盛顿邮报》的记者戴安娜·麦勒拉让卡特夫妇难堪了一回她把自己道听途说的东西当成真事。另一位记者简内特·库克得罪了一个警察部门得罪了一个城市得罪了她的报纸也使她所处的行业受到损害因为她编了一个纯粹想像出来的故事。
  库克写了一个吸引人的系列故事讲一个在内城吸海洛因的有8年吸毒史的吸毒者说此人叫吉米。这个故事本意是想把哥伦比亚特区的吸毒问题戏剧化但看起来却很吸引人结果《华盛顿邮报》提名将这个系列拿去评普利策奖结果还真的成功了。
  问题在于根本就没有吉米这个人。奖项颁发之后故事被人揭发出来说是伪造的《华盛顿邮报》最后只好退回普利策奖。
  “圣屎!”这次令人难堪的事件之后整个新闻界全都发出这样的声音。
  “深喉”还活着
  不过《华盛顿邮报》也有得记一功的地方那就是它有时候利用匿名来源保护告发者而这些告发者也并不一定是在说些想入非非的话。
  水门事件就是一个例子。《华盛顿邮报》率领一批媒体推翻了尼克松政府这也使这家报馆赢得普利策奖。该报因此应该得到这个奖项而且也值得保留它。
  《华盛顿邮报》的出版人凯伊·格雷汉姆是水门事件的主要操作者。她积极参与水门事件许多报道的评审工作总体上说她在那个时期对布拉德利是严加管教的。
  关于简内特·库克的故事布拉德利和他的人马可以自己去评判他们的确滥用了自己的权威而且错待了自己的读者。
  但是在涉及水门事件的报道中《华盛顿邮报》的代笔者提出了一些到今天仍然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
  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声称他们最主要的消息来源是“深喉”此人是政府部门的一名未指出姓名的雇员据说经常会在多层停车库里突然出现并在很深的背景里提供信息这意思是说“他/她”的话并不能直接引用。
  我当时就有一种感觉现在更加坚信那个“深喉”不是别人正是本·布拉德利本人。
  大家不妨会奇怪怎么可能是这样的呢?
  很简单。布拉德利在华盛顿有数以百计的政界和社交界的关系其中很多关系人可以在酒会或者电话里极其方便地透露消息给布拉德利。这些人当中的许多人或者是大部分人都不会直接跟记者说话。
  因此我的预感是布拉德利本人就是传奇中的深喉。除非布拉德利退休或者开始写他的传记否则我们也许不可能了解实情。他的传记应该取名为“圣屎!”
  美国大部分报纸都有相当明显的风格。《华盛顿邮报》就是一种好得古怪也坏得出奇的报纸。其他大部分报纸都在实践希望新闻理论但是有一些报纸仍然在为绝望新闻购买昂贵的车票。
  《今日美国》前任编辑约翰·奎因曾被华盛顿的全国新闻基金会评为年度最佳编辑他回顾过这样的新闻风格。接受那个奖项的时候他说根据报纸头版头条登载最坏消息──世界末日的方式就可以看出各家报馆的风格。
  奎因的预测是:
  *《纽约时报》:“世界结束了。第三世界国家损失最重。”
  *《华盛顿邮报》:“世界结束了。白宫忽视了早期预警据未透露姓名人士说。”
  *《今日美国》:“我们死定了!各州死亡情况见8A版。最后一次体育决赛结果见10C版。”
  新闻理论教育工作者有助于为媒体设定基调或积极或消极因为大多数有才干的新闻记者都是他们教育出来的。
  在过去40年里我见到过很多学生从新闻院校毕业我们从几十所不同院校聘用了数百名毕业生。毕业生的质量是衡量最佳新闻院校的最有意义的方法。利用这个标准的话我就可以给1980年代的那个10年评分了。
  10大新闻院校
  1。 北卡罗莱纳大学
  2。 堪萨斯大学
  3。 西北大学
  4。 南加州大学
  5。 印第安纳大学
  6。 内布拉斯加大学
  7。 佛罗里达大学
  8。 密苏里大学
  9。德克萨斯大学
  10。马里兰大学
  在1980年代有些新闻院校并不如它们所得的名声那么好这并不意味着那些学校就很差只是宣传过度了而已。一般来说这样的名声基于历史或者是一些热情的教务长或院系负责人。正是这个原因密苏里既可以列上10大新闻院校的名单也可以列上吹捧过度的院校名单。
  五所吹捧过度的院校
  1。 哥伦比亚大学
  2。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
  3。 密苏里大学
  4。 俄亥俄州大学
  5。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空中的希望与绝望
  由于我搞了半个世纪的报纸但了解广播业才只有10年时间因为在这个领域里面我对自己的信心并不是很足。
  在管理广播事业或者评定广播员的表现上面事情的确如此。
  但绝望与希望新闻理论当然还包括“圣屎”新闻理论只需要拨动电话号码就可以拿到空中去了。
  杰拉尔多·里佛拉和莫顿·东雷只能够端出满盘子的“圣屎”。太多了大部分观众迟早会换台或者干脆关闭电视。
  菲尔·多纳胡、奥普拉·温弗雷和拉里·金拿出的是希望新闻与“圣屎”新闻的奇妙混合物。他们跟自己的观众谈话而不是仅仅对自己说话他们还会在电视里工作很长时间。
  “60分钟”是空中的绝望之音。但是这个节目办得很有娱乐性哪怕不喜欢报纸上绝望新闻的一些人也会对华莱士和布拉德利、雷森纳和萨弗尔保持兴趣。
  我仍然收听那些节目哪怕他们不提供机会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