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衣当国-第3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张宏面前,众人能说几句,在冯保和张诚跟前,大家却不敢那么放肆,都是齐齐躬身见了礼。
  不过这时众人又都迟疑了,谁都能看到司礼监几位脸色都很差,难不成是下面聚众哭告的事情惹怒了冯公公和张公公。
  众人迟疑,监督太监林书禄却缓步向前,深深一揖,肃声说道:
  “冯公公,宫中不宁,若不今早平息,我等众人必有祸事临头。”
  冯保进了院子看到众人明显一愣,众人迟疑没有上前,他这边却在想别的事情,似乎走神的样子,被林书禄这么一说,才反应了过来,听到这话,眉头挑了下,却直接转头说道:
  “张诚,去和你那边的人招呼一下,这般鸡犬不宁的折腾,于内于外,都是颜面有损,适可而止吧!”
  众人面前说这样的话,等若是当面折损,在场的众人都愣了愣,也不顾得失礼如何,齐齐的看向张诚,却没想到张诚也是若有所思,只是点头答应了句“是”,众人愕然,却看到司礼监参加朝会的一众人都是进了值房。
  大家都是宫内顶尖的角色,对这般的情势自然判断的明白,大太监们进了屋子,不多时有写字宦官出来说道:
  “事务繁忙,请各位公公各回本职,有事再行传唤。”
  写字宦官说的恭敬,不过逐客的意思大家明白,今日气势汹汹前来,所求的事情似乎有了结果,张诚也应了,可各监司衙门如今关心的事情却不在这上面,让冯保和张诚都忧心忡忡的事情会是什么,朝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诸位太监、少监彼此知会了声,各自心照不宣的散了,一离开司礼监的院子,他们虽然在回返各自的衙门,手下的亲信却开始到处打听了起来。
  按照惯例,朝会上发生的任何事都不是秘密,午饭前,各处都知道了消息。
  “安排李文全去三大营做副将的安排被张阁老给否了。”
  所谓京营在嘉靖前是十二团营,嘉靖时改为三大营,由文臣总领,宦官监军,各级军将由勋贵充任,三大营一共四个副将,都是伯爵侯爵,又有饷银空额,军备差价的油水,是勋贵们一等一的去处。
  而且对勋贵们来说,若有什么抬举升任的,总要有个形式上的功勋,去三大营做一段,到时候也有理由说辞。
  这李文全从前没有担任过什么实职,现在也没有什么爵位在身,张阁老此举倒也合情合理,文官们常作这样的事情,没什么稀罕。
  可李文全是武清侯李伟的儿子,是当今慈圣太后娘娘的亲弟弟,这是天下最顶尖的皇亲国戚之一,张阁老居然就这么否了……接下来会如何,天知道。
  ……
  “草原上正是不宁之时,三大营需要得力武臣充任,哀家知道张先生的用心,不必说什么了!”
  李太后这般说话,却是面沉似水,冯保和张诚对视一眼,都是躬身,李太后却转了个话题说道:
  “今日宫中闹哄哄不像个样子,张诚,你是宫内当差的人,要分清里外,这么追查下去,你什么居心!”
  李太后神色俱厉,张诚慌忙跪了下来……
  五百五十四
  “回禀娘娘,京师外无名白凶顽,于己于人已有过百性命枉死暴……”
  贵人发怒训斥,立刻跪下,这时张诚作为一个在宫内当差近四十年的老宦官的本能,磕头之后就出声解释,说了两句,小腿却一疼。
  不必回头张诚也明白是冯保踢了他一下,当即反应过来,只是停了解释,加重了磕头的力量,口中只说道:
  “请娘娘治罪,是奴婢这边孟浪了。”
  慈圣太后李氏发怒的那里是张诚在治安司背后,治安司严查无名白,根本是张居正驳了抬举他兄弟李文全的动议。
  所谓“女中尧舜”,自然不能因为自家兄弟求官不得发火,偏生今日宫中宦官聚众哭告,被牵扯到的张诚自然要被训斥了。
  下面张诚磕了几个头,李太后深吸了口气,却是用手捏了捏额角,边上的女官锦绣连忙上前一步,开口低声说道:
  “娘娘莫要动气,张诚已经认错了,娘娘万金之体且莫为这等事伤了身子啊!”
  李太后一抬手,边上立刻有宫女捧着茶盘上前,锦绣轻手轻脚的在上面取下一个银碗,捧给了李太后,李太后抿了进口,微微闭上眼睛,脸色却平复了不少,锦绣接回银碗后,李太后沉声说道:
  “锦绣,留你和冯保、张诚二人在,其他人都下去吧!”
  锦绣连忙答应,转头冲着冯保和张诚点点头,却对其他人挥挥手,在殿里伺候的宫女和宦官连忙躬身后退走开。
  等到无关人等都退了下去,李太后睁开了眼睛,淡然说道:
  “当年张居正训了高拱一句无心之言作为罪过,若不是哀家和冯保帮他,又怎么有他今日……”
  说了一半,李太后却瞥了眼在那边低头的冯保,开口继续说道:
  “不过张先生也是一心为国,大明国库匮乏了这么多年,却是在他手里又到了这般充盈,唉……张诚,你起来吧!”
  张诚谢恩之后站起,脸色虽然恭谨羞愧,可心却在那里狂跳,今日李太后的失态和迁怒代表着什么,代表着李太后和张居正的关系出现了裂痕,李太后方才说话欲言又止,又说了几句张居正的功劳。
  这分明是顾忌着冯保和张居正的同盟,牢不可破的铁三角如今不稳了,对其他人来说,这就是机会。
  “太后娘娘,张阁老那边虽然通达,可有时候书生气也是重了点,太后娘娘派人训诫劝导,他也就知道错了,娘娘万金之体,万万不可为为此事动气。”
  冯保那边脸色没什么不对,全是关心的神情,李太后淡淡笑道:
  “哀家的兄弟天下何处去不得,内阁那边给不了这个官,不要就是了,这件事不必提了。”
  张诚低头站在那里,心中激动,却为冯保叹了口气,张居正和冯保在最顶点的位置太久了,习惯了一言决断,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思来决定,对上面还有一个仲裁者感觉到有些不习惯了。
  特别是这个仲裁者是太后,有明一代,皇太后对朝政的影响力微乎其微,在人的心目中先天没有合法性,李太后虽然遥控朝局,但在众人心中的成规印象却没有改变,内廷的冯保、外朝的张居正在前台时间太久,连他们自己也有意无意的忽视起来。
  万历皇帝从小由冯保看护,尊称“大伴”,见到冯保都要正坐,不敢有什么懈怠神情,万历皇帝还是裕王世子的时候,张居正就是他的伴读老师,自登基以来,万历皇帝没有当面驳斥过张居正的奏折,张居正甚至还训斥过皇帝。
  清查田亩、一条鞭法大行天下,对鞑虏的几次大胜,都让张居正的威望愈发隆重,而冯保因为和张居正的同盟也是水涨船高,他们也是越来越不耐烦旁人的插手了。
  或许他们自己没有感觉,可他们不知不觉的已经膨胀,已经觉得自己可以决定一切……
  张诚心中翻江倒海,可也明白,张居正和冯保的同盟不是那么容易被撼动的,要不然李太后不会欲言又止,要遣散从人才会抱怨,说了怨言还要谈及功劳。
  殿中安静了一会,李太后淡然说道:
  “内外有别,宫外的人和宫内的人总归不同,宫内不稳,就会被外边的人钻了空子,上午的事情哀家也知道些,宫外的案子是宫外的案子,那些人在外面有牵扯,进了宫就是宫中的人,和外面断了联系就是本分人……至于外面那些,都是些可怜人,宫内也要多多抚恤才是。”
  听到太后说完,调子已经定下,张诚也只能是跪下颂圣谢恩。
  ……
  “李大人、吕大人,张公公今日在宫中传出信来,治安司和顺天府在城外各处清查无名白的动作立刻停下!”
  治安司三人事务繁忙,下午的时候却被邹义传信召集,来到振兴楼这里,邹义第一句话就让二人吃了一惊。
  “邹公公,无名白那处已经查出了不少蛛丝马迹,虽然隐藏的好,只要再下一把力气下去,一定能查出大事情,王大人那边一直关心的三阳教……”
  最先开口说话的是吕万才,听到邹义这么讲,他立刻急了,才说了几句,却被邹义抬高了声音打断:
  “吕大人!!太后已经发了口谕,我等再查,那就是大祸临头了,没有太后娘娘的支持,内外随便有什么人找个由头,你我就是万劫不复之地,我们万劫不复,还要牵扯到王大人,甚至还要牵连到万岁爷,轻重祸福,吕大人要分清啊!”
  “既然不让明查,我这边安排几个放心的人盯着,查出事情来,光明正大的抓人动手!!”
  一边闷不作声的李文远却开口了,邹义双手拍了下,叹气说道:
  “二位,这事情你们怎么看不明白呢!太后娘娘是要给内监各衙门的人卖个人情,这件事就是不让查了,外面不管做过什么事情,太后娘娘一概给他们免罪,咱们在外面盯着,若是被宫内的人知晓,一状告上去,不光是太后娘娘大怒,张公公那边肯定也难做,就算查出来什么,太后娘娘已经有了口谕,咱们这个先被坐上一个抗命的罪名。”
  李文远也不说话了,吕万才叹了口气,打开手中的折扇急速的扇了几下,半响才皱眉说道:
  “真就这么半途而废了吗?”
  “等,王大人经常说等,张公公这次也说的明白,咱们沉下心等就是了。”
  ……
  “万岁爷,王通总是谏言,说沉下心等,是真言啊!”
  御书房是万历皇帝私密的所在,张诚带着些激动和万历皇帝说道,万历皇帝脸上颇有些兴奋,连连点头,开口说道:
  “张先生在朝中为首辅太久,小处上疏忽了,没了母后在背后的支持,朕也不必每日这么窝囊受气,张先生,让你那边说得动的言官上疏……”
  万历皇帝兴奋的有点过了,听到这话,张诚下意识的回头看了眼,御书房中自然只有二人,赵金亮在门外值守。
  “万岁爷,太后娘娘为何不让治安司追查,还不是为了稳定宫内的人心,先将内官收拢为用,张阁老声望日高,威势隆重,太后娘娘所以要以内臣为凭借,太后娘娘那边如此慎重,万岁爷何必贸然动作。”
  话有些不客气,大体是李太后尚且如此,陛下更要小心的意思,万历皇帝却不觉的如何,毕竟是实情。
  万历皇帝坐在那里沉默了会,却开口笑着说道:
  “的确不必急,还是老样子,朕慢慢等着就是,真是没想到,张先生这样的人,居然也犯这样的错误,有趣,有趣!”
  ……
  “张阁老驳回李文远任京营副将的动议,现在京师各处纷纷传诵,不少士子写文章夸赞,是如今议论最多的。”
  杨思尘在那边读着文卷,王通拿着硬笔在一份公文上批了几个字,抬头笑着说道:
  “文臣驳天家的面子被称为风骨,却没想到张阁老这等人也做这样的傻事。”
  听到王通调侃,杨思尘笑着说道:
  “大人说的是,不过宫中对张阁老的封赏依旧,丝毫看不出什么减弱,这也是外面这么多赞颂之言的原因。”
  “不忙不忙,且等等看!”
  王通悠然说道,在最高位的几个人有了一点小矛盾,在掌控整个大明帝国的权力争夺中,这一点点小矛盾会慢慢长大,由一个小洞变成一条缝隙,然后变成不可弥补的裂痕。
  “僧格都古楞和三娘子已经成婚,照例朝廷封僧格都古楞为顺义王,再封三娘子为忠顺夫人,朝野皆以为郑洛有功,要行擢升。”
  听到杨思尘读到这个,王通冷笑了一声,把手中硬笔丢在桌上,开口说道:
  “郑洛苦劝啊,说什么分不利于蒙古,亦不利于大明,读书读的脑子坏掉了,合起来如何利于大明,还要升他的官,有什么功劳,莫非是替咱们大明去拉了这个皮条有功!!”
  俺答汗病死,僧格都古楞继位,三娘子要自成体系,又有古北口外的大捷,正是让鞑虏分崩离析的好时机,却没想到文官们居然反着这般做,真是坏了脑袋!
  五百五十五
  六月二十一这天,一抬轿子进了王通在海河商业区边上的府邸。
  王通的住处虽有护卫,却也不是太森严,毕竟附近驻扎着军队,宅邸本身也有卫队和亲兵,又在天津卫腹地,安全方面尽可放心。
  警卫不太严,所以海河附近的百姓对王通这边来了什么客人,有什么人进出都颇为清楚,上午和下午都看到虎威军和锦衣卫的头面人物到来,邻近晚上又有轿子抬进来。
  难道是王大人纳了了小妾,晚上请同僚喝酒,咱们这位王大人平日清苦的很,难道终于熬不住了。
  好热闹的百姓们到处传扬,也有本地各处势力派来打探消息看风向的,知道这个消息,彼此沟通,都琢磨是不是主动上门送礼道喜,也是个沟通的好机会。
  在天津卫的人都只求自己能在这里呆的时间久些,也不知道王大人怎么拳打脚踢,搞出来了这么多财源。
  五月下半,草原上的牲畜、毛皮开始大批的到达天津卫,据说三江商行在蓟镇和宣府两处贸易得来,这是一笔好大的生意,能在这上面分一杯羹,那就吃用不尽。
  ……
  外面的传言如果到了王通和身边的经办人耳中,肯定会笑的岔气。
  六月二十一的晚上,正厅灯火通明,王通向下,虎威军四个团总团副,王通手下的武职高官都是齐聚在此处。
  轿子在厅门处停下,撩开轿帘之后,两名亲兵上前把人带了出来,身形瘦小,举止畏缩,却正是那海猴子,王通看到之后,扬声说了句:
  “带上来吧!”
  看到一干人踞坐堂上,海猴子有些害怕,被两边的兵卒呵斥了句,才跌跌撞撞的上去,才跨过门槛,就匆忙跪在地上磕头。
  “这人就是盘踞在仁川那边的海猴子,也就是他抢了那梁道成的船只,你叫什么名字,在沈枉那边是什么位置!?”
  王通简单介绍了两句,就开口问道:
  “回大老爷的话,小的姓刘名勇,因为生的瘦小,被人叫了海猴子这个绰号,小人在大当家……不,在沈枉那人手下做个一道浪……”
  说到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