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宝贝-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谡饷粗氐墓ぷ骼铮已够哦阅盖缀投允δ改愕牟】觯负跞杖找挂购爬嵩诠ぷ鞯目盏道锓置氡卣谌僮芎吞ù笠皆毫礁龅胤嚼椿乇寂堋�

那时候,母亲康复出院了,师母你,却发觉肺部也有癌细胞和肿瘤。我一日一日的进出医院,总是笑着进去看你、抱你,出来时在电梯里痛哭。

我问护士小姐开肺的人事后麻醉过了痛不痛苦,护士诚实的告诉我;那是一个大男人也要痛得在叫的。我又因为不能代你去痛而涌出了眼泪。

十天之后,你开脑再开肺,那个医院,好似再也走不出来。回想到因为我个人的忙碌,在你前几年健康情形尚好的时候,无法分出过多的时间给你而自责甚深。因为我知道你是那么渴望的与我相处,而我不是不愿而是不能。

开肺以后的一天,师母你突然跟我讲起蒋勋,那时他正去东海做了美术系主任,你说:“蒋勋是一个懂得美的人。”我欣喜你放开了数月与病的挣扎,说出了这样如同我们过去的谈话形式来,我以为你可能就此慢慢康复,而当时的我,却因工作和心理,里外相熬,已在精神崩溃的边缘。有一阵,快二十天吧,我病倒了下来,不能睡、无法吃、止不住的痛哭、记忆力已丧失到无法找到自己回家的路。在那种情况下,我的病引出了父亲、母亲的焦虑,而我,除了喊累之外,就是不能控制的大哭和想自杀。

清清楚楚的记得,那天师母你的孩子惠民打电话来,说师母你已昏迷,不能救了。

我撑着身子坐计程车去看你,你的手上还在打点滴,可是眼睛闭着,我轻轻的将脸贴在你的脸上,我的泪流在你的颊上,我喊你:“师母、师母。”你不回答我。护士小姐进来请我离开,我舍不得走,我抱着你,你没有动静,我跟你说:“师母,你怪过我这几天的不来看你吧?你一定在伤心我的不来,现在我来了,你为什么不理我?”

护士小姐强迫我走开,我再度亲亲你那依旧美丽的脸孔,哽着声音,向你说:“那么我们暂别了,师母,我的好朋友,这一条路,谁陪你去呢?”

出了病房,我坐在台大医院边门的石阶上埋头痛哭,想到你跟我那份不可解的友情,我实在是舍不下你那么孤孤单单的上路。

那个黄昏,我上车,计程车司机问我去什么地方,我发觉我的脑中又是一片空白,我不能记得父母家住在哪条街、哪条巷子。我在车中坐着流泪,讲不出要去的地名。我下车,在街上走了很久很久,发觉自己的身体好似被一个灵魂附住了似的痛苦难当,我眼睛开始看不清东西。我靠住一个电线杆呕吐,那时候,我记起了自己独住的家在什么地方,我喊了车子带我回去,在那份无以名之的痛苦之夜里,我的视力越来越朦胧,我一直全身发抖和抽筋,我等到天刚亮,挣扎着打电话去光启社给丁松青神父,说我病了,不要告诉我大病初愈的妈妈,不要大医院,请神父快给我找一个医生,因为我支持不下去了。

当我在那天终于因为精神极度衰弱而住进了医院的当时,正是师母你临终的时刻。我突然明白了死的滋味,因着我们在心灵上太相近太相亲,你濒死的挣扎,如同电波一般的弹入我的身体。我也几乎在那时死去。

你的火化,我没能去。你在台中的告别式,我不能有体力去参加。躺在病房里,我不肯讲话,只在催眠药的作用下不安的翻去又醒来。我的去年,真真实实与你一同走过死阴的幽谷,而我康复了,你,师母,你却永远的走了。

照片中的一块玉石,一抹血红的印章,是师母你留在世界上给我的纪念,睹物思人,还是觉得这不过是一场梦。你的走,到现在也不能被我所接受。我常常会等待,等待你在我的梦中出现,可是你不来。师母,现在的你是不是在我身边?如果你正在摸摸我的头发,我怎么没有感觉?我们的缘,来生再续下去,你必然愿意的,正如我心渴望的一般,我们来生再相见了,能吗?能吗?请你回答我啊——。

这篇文章,送给知我、爱我、疼我、惜我的江师母——杨淑惠女士。



擦鞋童

那个孩子不过七、八岁吧。提着一个小木箱,拖住我的腿不给人走路。

我笑看着他,问:“球鞋怎么能擦呢?你自己想一想?”我穿的,就是一双球鞋,而这个小孩子偏偏要替人擦皮鞋。那时我正在玻利维亚的首都——拉巴斯。

小孩子不肯走,用眼泪攻势,不讲话,含着一眶泪死命缠住不放。

“我不理你哦。”我说,轻轻推开他就走。

他又追上来,像打橄榄球一般,往前一扑,又抱住了我的腿。

“再追就踢你了,没有礼貌的小孩子。”又讲了一句,可是语气根本不重,警告是重的。

“求求你。”孩子说。

我看了一下四周围上来的一群群擦鞋童,不敢掏钱只给这一个。这种被饥饿的人群包围的感觉很令人难过。常常,弄得自己吃顿普通的饭菜,都丢不掉那几百只在窗外观望的眼睛。

玻利维亚其实还算很好的,比较之下。

“孩子,我穿的是球鞋,你怎么擦嘛?”

说时,我在街边的长椅上坐了下来,不走了。那时,一个卖冰棒的小贩走过来,我买了好多只,分给四周的擦鞋儿童们吃,至于钱,就是不能给。

“那我擦你的鞋圈好了,求求你。”

“不讲理的孩子,你要多少钱呢?”

“一块美金。”他说。

我不再理他了,自己吃起冰棒来。

等着等着,眼看没有希望了,这个孩子望了我一眼,丢下一句话:“那你别走开哦,我马上回来。”

说完飞跑而去了。

再回来的时候,孩子跑得气喘喘的,斜背的擦鞋箱里,被他拿出来一只可以开合的小盒子。就是照片中那一个。

我“啊”了一声,接过手来,轻轻把那幢如同小教堂一般的盒子打开来。原先以为,里面必然是一座圣像或十字架,没有想到,躲藏在盒子里的居然是三个人正在观看一位斗牛士斗牛。

这样东西非常有趣。里面还有一个太阳呢。

“孩子,你要拿这个来卖给我吗?”我问。

那个孩子点了一下头,把擦鞋箱往身边一放,就蹲在我膝盖边。

“那你情愿擦鞋圈呢,还是情愿卖这个盒子给我呢?”我问。

“你怎么想?”小孩居然反问一句。

“我想——盒子比较好,你说呢?”

他立即笑了,笑时露出白白的门牙来。

“嗯,我还在想,这个盒子是你的吗?”

“我妈妈的,我爸爸的。”孩子自自在在的说。“好,那你带我去看你的妈妈。”我说。

“好。”孩子坦荡荡的说。

我们一起走了,我的手臂环在孩子的肩上。

走到几乎出了城,开始爬坡,在那海拔接近四千公尺的世界最高的首都,每走一步,都会喘的,因为不习惯。

爬了好高好高的斜坡,走到一个有着天井的大杂院,里面一个印地安妇人背着一个婴儿蹲在水龙头边洗衣服。见到她的儿子带了一个外地人来,这妇人立即站了起来,呆望着我,一双手不安的摸了摸粗粗的麻花辫子。我走上去,向她打招呼,问说:“是你的儿子吗?他要替我擦球鞋呢。”

那妇人很羞涩,连说了好几声对不起。

“这个盒子,是你要卖出来的吗?”我又问。

妇人点点头,又点头。

我笑问她:“那你想要多少钱呢?”

她也说不出,憨憨厚厚的站在我身边,头低低的。

看着这一位印地安妇人,我的心里掠过一丝似曾相识的温柔。掏出了口袋中的票子,塞在她手中,她呆在那儿,说不出什么话。

“那我谢谢你,小盒子就算买下了。”

再深看了那妇人一眼,我拉起她孩子的手,对他说:“走,我们赶着黄昏以前再进城去,这一回,你可不能弄错了,那些穿球鞋的游客,不必上去抱住脚了。”



印度手绣

前年吧,新加坡《南洋、星洲联合报》举办了一次文学征文奖。同时,在颁发“金狮奖”的时候,邀了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居住在美国的华文作家去开会。我算敬陪末座,代表了台湾,同去的还有痖弦,我们的诗人。

对于开会,我的兴趣极少,可是去这么一趟,能够见到许多闻名已久的大作家,这就不同了。我喜欢看名人。初抵新加坡时,举办单位做事太细心,不但安排食宿,同时还很周到的交给每个与会的人一个信封,里面放了两百块新币,在当时,相当于一百美金,算做零用钱。这个所谓文学集会,在那几天内认真的开得如火如荼。这的确是一场扎扎实实的大会。只怪我玩心太重,加上新加坡朋友也多。开会开得不敢缺席,可是我急切的想抽空跑出去街上玩。

就在一个不干我事的早晨,散文组部份没有会可开,我放弃了睡眠,催着好友李向,要他带我去印度店里去买东西。那一百块美金,因为忙碌,怎么也花不掉。

就在急急匆匆赶时间去土产店的那两小时里,我在一家印度店中发现了这一大块色彩惊人艳丽的手工挂毡。盯住它细看了十分钟,觉得不行——它太丰富了,细细的观看那一针一线,一年也看不够。

我还是盯住它发呆。李向在一旁说:“就买下了吧!”我没答腔。

美丽的东西不一定要拥有它。世上最美的东西还是人和建筑,我们能够一幢一幢房子去买吗?

“这不是房子。”李向说。

这不是房子,而且我不止只有那一百美金。可是我还是相当节制的。

店主人对我说:“你就买去了吧!店里一共只有两幅,这种挂毡手工太大,不会生产很多的。”

我试着杀价,店主说,便宜五块美金。这不算便室,可是我不会再杀,就买下了。

放在抽屉里好几年,一直不知道给它用在什么地方才叫合适;于是也不急——等它自己要出现时,大自然自有道理。过了三年整,我在台湾有了自己的房子,客厅壁上不挂字画,我想起这幅藏了好久的挂毡,顺手翻出来,用钉子把它钉上,就成了家中气氛最好的一角。

这幅东西来得自自然然,完全随缘而来,看着它,没有一点吃力的感觉。心里很快乐。



二十九颗彩石

一共是二十九颗彩色的石头,凑成了这条项链跟两副手镯。它们是锡做的,拿在手里相当轻,那一次一口气买了大约十多样,分送国内的朋友。它们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得来却也并不容易。

在一堆杂乱货品的印度店里搜来的,地点在香港的街上。



橄榄树

这明明是一只孔雀,怎么叫它一棵树呢?

我想问问你,如果,如果有一天,你在以色列的一家餐馆里,听到那首李泰祥作曲,三毛作词,齐豫唱出来的——《橄榄树》;你,一个中国人,会是什么心情?以色列,有一家餐馆,就在放橄榄树这首歌。

当时,我不在那儿,在南美吧!在那个亚马逊河区的热带雨林中。

是我的朋友,那个,在另一张南美挂毡的照片故事中提到的朋友——他在以色列。是他,听到了我的歌。那时候,我猜,他眼眶差一点要发热,因为离开乡土那么远。

回来时,我们都回返自己的乡土时,我给了他一张秘鲁的挂毡。他,给了我一只以色列买来的孔雀。然后,把这个歌的故事,告诉了我。

一九八九年,如果还活着,我要去以色列。在那儿,两家犹太民族的家庭,正在等着我呢。



小船ECHO号

这只小船放在柜窗里,我每天去邮局,就会经过它。那时,住在大西洋中一个美丽的海岛上,叫做丹娜丽芙。那是先生第一次做“海边景观工程”,心情上非常愉快。我们的工程,是做出一大片人造海滩来,给游客多一个去处。

在那时候,我一直是扎辫子的。全十字港的店铺大半认得我,因为那一带可以说中国人是极少的。

有一天,又经过这家卖小木娃娃的商店,在里面逛着逛着,那位店员小姐突然说:“喂,你看,这个娃娃也绑辫子吔。跟你好像。”

我一把将娃娃拿起来,看见船底贴着一小片金色纸,上面写着:“MADEINTAIWAN”。发觉是自己故乡来的东西,这才笑着说:“真的很像。”

那天晚上吃饭,我就去跟先生讲这个划船的娃娃,又讲了什么台湾、什么外销、什么东、什么西的,胡闹讲了好一些闲话,就去床上看书去了。

那一阵我正热心学做蛋糕,每天下午烤一个出来,自己怕胖不吃,是做来给先生下班吃的。

每天做出不同的蛋糕,变来变去,先生很幸福的样子,每次都吃得光光的。

就在我讲了那个娃娃船没几天以后,照例在下午去开烤箱,那个烤箱里,稳稳的坐着这条船。我抓起来一看,那个娃娃的脚底给画上了圆点点,小船边是先生工工整整的字迹,写着——一九七八—ECHO号。

我笑着笑着,用手使劲揉面粉,再跑到教我做蛋糕的比利时老太太家去,借了一个鱼形图案的模子来。

那一天,先生下班回来时,我也不说什么,低头去穿鞋子,说要一个人去散步啦!

那个饭桌上,留着一条好大的鱼形蛋糕,旁边的ECHO号静静的泊着。

等我从图书馆借了书再走回家时,先生睁大了眼睛对我说:“了不得,这艘小船,钓上来好大一条甜鱼,里面还存着新鲜奶油呢。”



飞镖

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寡妇,辛辛苦苦守节,将几个孩子抚养长大。她,当然也因此老了。

在她晚年的时候,说起往事来,这个寡妇向孩子们展示了一百枚铜钱。说,这些铜板,每天深夜里被她散撒在房间的床下和地上,而她,趴着,一枚一枚的再把它们从每一个角落里捡回来。就这样,一个一个长夜啊,消磨在这份忍耐的磨练里,直到老去。

以上这个故事,偶尔有朋友来家中时,我都讲给他们听。然后,指着那个飞镖盘,以及那一支一支完全被射中在正中心的飞镖,不再说什么,请他们自己去联想。

就因为我先讲那一百枚铜钱,再讲这个飞镖,一般人的脸上,总流露出一丝不忍,接着而来的,就是一份怜悯——对我的那一个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