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寸山河一寸血-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了自信的老阎从此开始转向“他信”,相信中央军和八路军才能挽救他的山西,因此急电蒋介石,要求速派援军,同时愿意让出帅位,以中央军能战之将来代替自己指挥——以前可能有些惺惺作态,这次却绝对是真诚的。

蒋介石闻报后,当然不能不为之筹划。尽管其时平汉战场同样紧张万分,但蒋介石仍将卫立煌拨出,以增援山西。

卫立煌亦为中央军宿将,当初汤恩伯困于南口,寄希望能捞自己上岸的就两个人,一为卫立煌,一为傅作义。

大家都是打仗的行家里手,只有比你更有能耐的,才能拯救你于水火之中,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一个道理。

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后,卫立煌单人独骑先到太原与阎锡山会面,来之前,他已对如何作战有了自己的通盘考虑。

他告诉老阎,欲守太原,就必守忻口。

阎长官你休要担心,少要害怕,此次不比平型关一战,中央军全力赴援,晋绥各军一齐上阵,往忻口这里一挡,再加上八路军在侧后活动,定能确保太原无忧。

听得此言,老阎喜得眼泪都快要掉下来了,真是要什么来什么,需要名将的时候,名将如约而至,山西有希望了。

他随即任命卫立煌为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负责全权指挥即将到来的大会战。

卫立煌把未来的战场选在忻口是很有眼光的。

此地两边皆有高山相夹,需要守的就是50里防区,而这个防区的右翼靠近海拔千米的高山,左翼次之,稍见开阔,但旁边仍有峻岭之险,因此,两边都不用担心日军包抄,可节省不少兵力。

最为难守的是正面的中央区域,这里的当关守将,卫立煌点的是郝梦龄。

郝梦龄,河北人,毕业于保定军校第6期。

在民国将领中,郝梦龄是一个典型的儒将,还不是装门面充大头蒜的那种,从军之余,他没有任何不良嗜好,工资发下来,就是拿去收藏古籍珍本,据说他家里还有成套的二十四史,一部日记写得几与文人无异。

郝梦龄的军龄很老,当过奉军,跟过冯玉祥,半辈子打过数不清的仗,从小兵开始,一直做到军长,但他越来越厌倦这种生活,曾屡次提出要解甲归田。

作为军人,我们的作用到底在哪里,这样打来打去,民众遭殃,流血千里,于国家又有何利益可言?

他常常想起自己的一个同学——中苏之战中殉国的东北军名将韩光第,在他看来,那才是光荣的,值得效法的。

“七七事变”前夕,郝梦龄已奉命调至四川陆大将官班进修,行至半途,闻听北方战事乍起,立即请缨北上。

军人价值正在此处,国家有难,吾辈当效命为前驱。

即使身为大将,亦不免有儿女之情长,知道他要上前线,一家人都围着哭,劝他不要走。

郝梦龄也流了泪,他说,我爱你们,然而不得不走,想想看,如果国家没有了,我们还能剩下什么呢?

郝梦龄不是第一次踏上山西的土地,当初北伐时,就曾应邀来解晋军之围。

仿佛冥冥中已注定,十年过去,解救晋军的重任又落到了自己的身上,而这一次,意义有了根本不同,因为这是民族战争,是有功于国的正义之战。

是的,民族存亡,在此一刻,只有像韩光第那样牺牲,才是军人最后的归宿。

他的指定战场在三晋,可是心里始终还牵挂着一省之隔的河北,因为那里是他的家乡,然而平汉战场的情况同样令人无法乐观,自保定失守后,石家庄又岌岌可危。

眼看祖墓即将沦亡,真是五内俱焚,痛心至极,郝梦龄为此在日记中深深自责:国家到如此地步,还是我们太无出息,太不争气了。

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真切,可以紧紧地攥在你我手中,所谓胜则国存,败则国亡是也。

郝梦龄对属下的军官们说,我们在山西绝不能再退,如果再退,就只能退到黄河边,到那时,兵散个精光,你们这些官还怎么当下去?

所以,从现在起,就要做好准备,我死国存,我存国死,为此,不惜起用连坐法,谁失守阵地,就先追究谁。

说这番话,郝梦龄是深有意味的。

一路过来,他发现前线晋军部队大多胆小如鼠,自平型关全线撤离后,几乎是望风而逃,不仅丢城弃地,弹药、粮食、汽车、汽油也大批大批地留给日军,等于在给对手提供后勤补给。

郝梦龄打了这么多年仗,又时常参悟古书战策,自然知道这是兵家所忌。

如果中央军不到,恐怕板垣早就杀到太原来了,他为此焦虑不安,毕竟这是会战,哪一支军队不得力,哪一部分就会成为短板。

所幸,阎锡山开始下狠手了,他要兑现当初对黄绍竑的承诺,挥泪斩一下马谡。

不斩一下也实在不行了,眼看着三军不肯用命啊。

即使在被拘押后,李服膺也没想到阎锡山会对他痛下杀手。因为他打仗虽然外行,但搞关系是内行,不仅位列晋绥军“十三太保”中的“大哥”,而且还是赵戴文的义子,在山西军政界人缘极好,怎么着,都没觉得死会和自己沾边。

也许,如果平型关战役能打赢,不说歼灭板垣师团,至少能保住平型关和雁门关的话,李服膺就可能会有一个更好一点的结局,可是仗偏偏打输了,不找你晦气,又有何办法。

据说,老阎在宣布处决令时,当着众人和李服膺的面都掉了眼泪,说我把你从排长一直提拔到军长,没有对不起你的地方,可你却对不起我,天镇一战,为什么就不能帮我死守住,而非要退下来呢?

这话确实说得让人伤心,要是天镇那里不首先掉链子,“大同会战”就能打起来,没准板垣早已成为网中鱼,瓮中鳖,我如何还会被他逼到太原城下来。

李服膺也掉了眼泪,可是事已至此,他也知道无法可想了。

在全面抗战开始后,李服膺是第一个因作战不力而被处决的中将军长,虽说事出有因,但处罚如此之重,此前却并无先例。

对于李服膺之死,或者说大一点,对于晋军将领之无能,老阎本人也不是一点责任没有。长期以来,他光知道拨拉算盘珠子,用经济的那一套来办军事,结果就办出了问题。

首先是太重钱。把下面的很多将领都熏陶得跟他一样,以至于大部分只注意聚财,不留意训练,一旦真的上阵自然缺了底气。傅作义对军人曾有一个清晰的判断,那就是军人不能有钱,有了钱就怕死。晋军的悲剧,追根溯源也全在一个字上,那就是钱。

其次是太重权。老阎把军权抓得非常死,据说晋军师长级别的军官,都无法自主任用身边的副官,在很多部队里,几乎形成了跟清末练新军一样的情形,所谓上不知下,下不晓上,官兵各管各,只知奉老阎之令行事,叫咱干甚就干甚,天长日久,连仗该怎么打都不晓得了。

斩了李服膺,就等于借其人头祭了大旗,立了军威,这让处于旁观者身份的郝梦龄都由衷地感到,晋军此后面貌大有改观,“高级将领早具决死之心”。

他所说的晋军“高级将领”,典型的就是姜玉贞。

姜玉贞有功大焉。

郝梦龄等八万军队要想如期赶到忻口集结并完成布防,没几天工夫肯定不行,而此时板垣也快马加鞭地跟在撤退的晋军身后。姜玉贞的使命,就是拖住板垣,为忻口布防争取时间。

阎锡山起初告诉姜玉贞,一定要坚持七天。

七天之后,姜玉贞正待下令撤退,后方却又传来阎锡山的电令:续守三天。

在发出这封电令之前,其实阎锡山是很犹豫的。

续守,是因为郝梦龄在忻口的布防还没有完全组织好,但老阎很清楚,如果再“续”下去,姜玉贞没准就要打光了,所以他开始起草的电文上是这样写的:掩护任务已完成,能守则守,不能守则撤。

正要将电报发出去,他忽然又想到,如果将姜玉贞撤下来,万一忻口防守因此出现问题可怎么办?

哪一边都要顾,又哪一边都顾不过来,第一次,他算不下去了。

还睡在被窝里,他就让人去请张培梅。

张培梅进门一看电报内容便火冒三丈,大声嚷了起来:俺是军人,只知道前进,不懂得后退。他姜玉贞要是战死在前方,俺回去以后给他盖庙,他如果逃跑,回来以后,俺也要砍掉他的脑袋!

老阎嗫嚅着说:现在的仗不能和过去一样打,你看石家庄的中央军不也要退了吗?

此话不说便罢,一说张培梅更加怒不可遏:俺是学关云长,不学王八蛋。

于是两人顶起牛来,顶到最后,老阎还是服从黑脸包公,重新修改了电文。

三天之后,姜玉贞手下已不足千人,他向阎锡山发去最后一封电报,这是一封绝命电。

在电文中,姜玉贞说:只要忻口阵地还没布置好,我绝不轻离。

很难说李服膺被处决对晋军死守不退没有影响,但姜玉贞本人之素质,确也是百里难挑一。

有此勇将,夫复何求。

阎锡山回电:放心,家人我会照顾。

到了傍晚,终于达成任务,但姜玉贞已陷于包围之中,其后他率残部突破包围,勇闯死亡线,不幸倒在了第二道死亡线上。

在北方的天空下,天边即将升起朝霞,可这位晋军勇将再也看不到了。

这是一个英雄的团队,当在太原重新集结时,4000人的一个旅,仅剩五六百人,但他们为忻口布防抢得了时间,也为晋军赢得了声誉——人们能够在他们身上重新回忆起,这支部队在历史上确实是以善守闻名的。

此后,姜玉贞旅被命名为荣誉旅,番号永不取消。

10月13日,北方规模最大、战况最激烈的忻口战役正式拉开帷幕。

双方争夺的焦点所在,集中于云中河南岸的南怀化。

云中河是忻口北面的一条河,板垣要在河这边站住脚,就必然要在南怀化建立可靠阵地,而守军要想驱板垣入河,同样需要固守南怀化。

板垣对南怀化志在必得,他麾下的板垣师团和东条兵团,犹如一把三叉戟,集中力量,径直向南怀化刺去。

作为步兵统领,郝梦龄亦不示弱,你有三叉戟,我也有青龙偃月刀。

这把刀就是刘家骐师,该师为郝梦龄的核心主力,他在这个师的时间最久,从连长升到军长,一直没有离开过,与官兵的感情也极深,自然指挥起来最为得力。

但是板垣三叉戟的力道,确实不是一般部队能够招架的,即使是郝梦龄的中央军。

南怀化一度落入日军之手,见此情景,郝梦龄组织敢死队,接连发动两次反击,才重新收复南怀化。

此时,刘家骐师已伤亡官兵千人以上,团营长都受伤下场,山沟之内,更是横七竖八地躺满伤兵。

骤遭猛击,部队士气亦大受挫伤。当一个受伤的连长喝令沟内伤兵随自己一起爬回阵地时,竟无一人应命,只有一个传令兵愿随其前往,但到半途中就再也起不来了。

南怀化还要固守,但郝梦龄面对的是伤兵满营,斗志大减,这才刚刚开局。

他立即来到前沿进行重新调整和部署。

第43章 我们都得不怕死才行(2)

看到自己一手带出来的部队死伤如此惨重,郝梦龄也心痛不已,但他认为这没有什么,因为为国牺牲乃应当之事。

鉴于原有的基层指挥系统已经紊乱,他不得不对刘家骐师进行缩编,团并为营,营并为连。

整编完毕,郝梦龄却没有走。

他对官兵们说,出发前,我就写好了遗嘱,不打败日军绝不生还,现在我同你们一起坚守阵地,绝不先退。

如果我先退,你们不管是谁,都可以枪毙我,但是你们要是退,不管是谁,哪怕后退一步,我立刻毙掉他。

言毕,郝梦龄大声问部下:现在我都不怕死,你们能怕吗?

本来已有所委顿的士气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下面响起雷鸣般的呼声:不怕!

郝梦龄大为高兴,感慨之余留下一句名言: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

仗越来越难打,由于前线部队不敷使用,南怀化西北山梁丢失,日军则借助这道山梁,不断向两翼延伸。

郝梦龄令旗挥动,将李仙洲遣出。

李仙洲,著名的山东三李之一,毕业于黄埔第1期。

早在黄埔读书时,李仙洲就以性格耿直著称。当时黄埔学生中分为两派,李仙洲和杜聿明、关麟征是一派,陈赓等共产党员又是另一派,陈赓素来爱开玩笑,经常变着法地耍弄跟他不是一个派别的人。

关麟征有关猛之称,性格非常火爆,但他被陈赓捉弄后也毫无办法,只能自认倒霉。陈赓屡屡得逞,于是越玩越上瘾,接着又让杜聿明踩上“陷阱”,挨了校长的点名批评。

别人都不敢惹陈赓,只有李仙洲打抱不平,上前进行指责,双方一言不合,便扭在了一块儿。

李仙洲是山东大汉,个子魁梧,又比陈赓大十岁,自然占着优势,结果把对方一顿好打,伤好以后陈赓的眼角处破了相,从此便戴上了眼镜。

在抗战中,李仙洲的表现十分卖力,还缘于他在江西庐山军官训练团的一段特殊经历。

他平时有洗冷水浴的习惯,有一天找了个僻静的地方,穿了短裤拎一大桶水正洗得起劲,一扭头,忽然看到蒋氏夫妇走来。

想躲已经来不及了,李仙洲只好假装没看见。偏偏蒋介石看到他了,并且在背后站住了脚。军人最重风纪,蒋介石尤其看重这个,所以李仙洲心里七上八下,闭着眼睛准备挨训。

可是蒋介石并没有训他,而是对他说,山上不比山下,山上气温太低,这样用冷水洗浴是要得病的。

赶快穿上衣服,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前面一句听着还很温馨,后面一句却着实把李仙洲给吓坏了。本来以为训一下就能过关,没想到事情还不是如此简单,没准还得背个处分呢。

李仙洲当下就像犯了错的学生一样,穿好衣服后,战战兢兢地走进了“蒋校长”的办公室。

让他没想到的是,蒋介石的语气很温和:我要批评你,不是批评你洗澡,而是批评你有难事不跟我讲。

原来蒋介石对李仙洲素来欣赏,认为他既不抽也不赌,连跳舞都不会,实属难能可贵。

至于那件难事,则是蒋介石偶然中听到的,说是李仙洲的父亲要治病,妹妹要出国留学,可李仙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