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辛亥之钢铁基地-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较好的实际基础,资金、人员、武装、宣传缺一不可。同志们,革命还是要在国内进行,还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光说不练,耍嘴皮子,是不可能成功的。”

    “我们以前也商量过,要在国内发展会党力量,试图拥有一定的根基,还有建立秘密机关,训练武装人员,但这些都在脑海中,还没有变成现实。那群无耻的官僚,还有满族统治者,都将成为我们刺杀的对象!”章台炎说道。在国内他已经联络了徐锡麟、秋瑾等一大批有志之士,他们曾将暗杀作为推动革命的手段,风行一时。章台炎这话说出来杀气腾腾,而且众人也一副同意的样子。

    革命组织在初期都很不成熟,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毕竟,不是谁都拥有穿越者这种优势的。吕梁的目的,就是把这些人引到对自己有利的方向上来。

    “暗杀只能呈一时之快,也会白白浪费我们宝贵的革命力量,现在,革命已经进入如火如荼的阶段,广东和福建光复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声势已成,我们不需要暗杀来扩大革命的影响,现在最重要的,是继续增强革命的力量,在其他未光复地区建立革命组织,吸引有志之士的加入,渗透满清官场和军队,为以后革命力量的推进打好基础。坦白的说,我很希望能与诸位合作,共同参与到这场革命浪潮之中。”

    其实蔡元培等人来之前就已经商量好了,不然也不会这么多人一起来,几人相互看了看,之后章台炎点点头,对吕梁说道:“我们承认振国党是现阶段革命组织的领导者,愿意加入振国党并贡献我们的力量。怎么做,还请吕总理明示。”

    “太好了!我代表振国党欢迎大家的加入,具体程序会有人在之后帮你们完成。现在我就有一个重要的任务交给大家。”

    “吕总理请说。”

    “我会提供大量的资金、人力支持,你们的任务就是在全国各地建立振国党的分支机构,至于分支机构的具体工作,会有详细的计划书交给大家。另外,在海外有许许多多的华人心向革命,是我们需要拉拢的对象,所以海外分支也需要建立起来。”

 第九十六章 铁路延伸

    吕梁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振国党在其他地区的力量不足,而那些人从事革命活动多年,拥有很强的根基。而且,在海外发展分支机构也是与孙革争夺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其实这一点吕梁没有明说,但大家心知肚明,临时政府的公告谁都看过,从此以后振国党与兴中会水火不容。但是,兴中会根本没有与振国党对抗的本钱,只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

    还有一点吕梁没提,那就是革命成功之后的国家体制问题。这也是吕梁刻意忽略的一点,分歧不能摆在桌上,只能暂时压制。原本历史上,兴中会与同盟会最重要的一点分歧就是帝制与共和的争执。至于吕梁,他还想不了那么多,推翻满清再说吧,但有一点,帝制是不可能的,这样的体制是封建最大的残余,必须清除,不然人们就不可能从奴性中解放出来。

    蔡、章等人在广州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就开始奔赴四方,训练主要是情报联系、振国党内部体制运作、分支运作等等,还有一批振国党内部人员携带大量资金一同前往。其实在各地已经有调查局的分支机构在运作,但两者的性质不同,调查局主要从事的是情报搜集。

    9月的福州气候湿润、雨水充沛,新推广的高产稻种长势喜人,这让大量的农民和地主喜笑颜开。对于地主来说,几个月前的战争着实吓人,没想到人家革命党根本和听说的不一样,不仅发放高产稻种,还招募农民兴修水利。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困扰福建多年的水灾就得到了有效控制,这是造福万民的举动啊,振国党仅凭此一点就在福建站稳了脚跟。当然,对于地主来说还有一点点不满,政府强制要求减租减息,传承几千年的老传统怎么能轻易更改,但胳膊拧不过大腿,大部分地主斗顺从了政府命令,谁让人家有枪有炮,还有高产稻种呢!不顺从的,只要停止发放高产稻种就能把他们逼死!

    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是大量水泥、建材工厂的建立,从广州运毕竟不如在当地生产来的简单,不仅是建材工厂,更多的新式工厂随之建立,福建人可算是开了眼。唯一的一点缺憾就是,工厂大多是广东人开的,福建当地的乡绅富商之前都跑了,没有多少资本投入到这场建设中。

    福建与广东一样,最大的矛盾就是地少人多,而且福建问题更严重。这里的地形大多是山地丘陵,耕种面积很小,武夷山脉景致宜人,但并不适合农业耕种。

    针对这个问题,临时政府拿出的办法是:通过军队扩招,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水泥、道路、铁路、城市改造、农田改造,还有兴建大量的工厂,还有随之兴起的服务业,这几样大约容纳了福建超过三分之二的闲散劳动力。农业方面,除了高产稻种之外,临时政府鼓励经济作物的种植,广东和福建消费水平随着大建设而不断提高,带来的是对经济作物需求的增大,茶叶是福建传统优质商品,水果种类繁多,都是可以扩大规模的产业。

    新兴事物让福建人目不暇接,其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铁路,这也是吕梁最重视的一个环节。铁路的延伸代表着势力的扩张,一条铁路通过之地,意味着临时政府的势力渗透到了那个地方,而且是牢牢的掌控。

    值得注意的一点,吕梁定下的铁路轨距是1520毫米的宽轨。他对前世世界流行的1435毫米的规矩腹诽不已,前世是因为实行这种规矩多年,很难更改,所以才在世界上流行。但现在不同,中国的铁路建设刚刚开始,吕梁有条件、有能力实行更加优质的宽轨。更宽的轨距意味着火车面积更大,承载的货物更多,还有一点就是,俄罗斯实行的也是这种轨距,这对以后的战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宽轨也意味着工程量的加大和资源消耗的增多,尤其是钢铁,惠州钢铁厂截止到1902年的9月,生产的大部分钢铁都用在了铁路建设上,甚至军工厂和造船厂的钢铁份额都受到了影响。为了弥补钢铁消耗的缺口,总部位于旧金山的安布雷拉公司购买了大量钢轨,运到广东和福建后成为新建铁路网的一部分。这也是安布雷拉公司最大的一项业务,这个公司在旧金山通过打火机、拉链等工厂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广州工厂也往美国出口了大量货物,这些都为购买钢轨提供了资金来源。

    有一种人对钢铁充满了狂热,他们恨不得让国家拥有几百万公里里程的铁路、几亿吨位的轮船,还有数不尽的汽车、高楼,而吕梁正是其中的一位。受制于人力,钢铁厂还不能无限制的扩建,但铁路不同,它的建造难度主要在于复杂的地形,对于人力的要求并不高。而且消耗的建材、水泥都可以从当地的工厂获得,缺少的钢材可以从美国购买废旧钢铁,所以,广东和福建的铁路里程飞快增加。

    截止到1902年的10月,计划中的广东境内各条主线路都已经开通,各条支线铁路也在加紧建设之中。而福建境内,贯穿南北的粤宁铁路正在建设之中,这条线路从潮州地区进入福建,与广东铁路主干线相连,向北一直延伸到福建与浙江边境的宁德地区。另外,从福州往北,穿过武夷山,抵达光泽县的铁路也在规划之中,这条线路的修建难度较大,预计将在三年内建成通车。

    让吕梁最关注的一条铁路,莫过于粤汉铁路。1902年的1月,美国合兴公司撤资,不愿意继续建设这条铁路,广东被乱党占领,粤汉铁路失去了继续修建的意义,朝廷干脆将这条铁路搁置。没想到另一个美国公司找到张之洞后主动提出接手这条铁路,并宣称已经于广东方面协商过,铁路修建不会受到他们的阻碍。

    张之洞不敢大意,命人仔细调查一番,果然有所发现,那个安布雷拉公司与吕梁关系密切,用穿一条裤子来说都不为过。粤汉铁路继续修建,其实就是吕梁的愿望。虽然朝廷不许,但张之洞并不打算放弃,谁都知道这条铁路建成后对湖南和湖北的拉动作用。经过一番运作,张之洞将这条铁路改成民间集资的方式,安布雷拉公司也成立了广兴铁路公司,并在张之洞的指点下到朝廷里上下打点,民间也以请愿的方式请求朝廷通过修建粤汉铁路。

    1902年3月,在金钱攻势下,朝廷通过了继续修建粤汉铁路的章程,在上层看来,这条铁路修建完成后正好是北洋新军整编训练完毕的时候,用来调兵攻打广东最适合不过了。粤汉铁路广东段已经铺完,武汉至郴州段也已修建了三分之一,按照广兴铁路公司的计划,剩下的将在一年内修建完成。

    张之洞对朝廷的打算嗤之以鼻,到时候还不知道是方便那一边呢。现在南方战战兢兢,生怕乱党头脑一发热就打过来,到时候就有朝廷的好看!

    随着不断释放善意,和双方合作的加深,张之洞与吕梁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湖北湖南有大批商人在广东经商,运输那边的商品到两湖贩卖,两湖的许多地区也有广东商人开厂,甚至武汉城内都出现了广东的新玩意——超市。张之洞自持身份,没有去那里逛过,但自己家族的子弟和女眷整天在那里逛游,他不知道那个超市到底有什么妙处,竟然能吸引了大半个武汉的关注!

    即使如此,张之洞还是存有疑虑,他不是对朝廷死忠之人,甚至可以说满清大半督抚都不是死忠之人,当然,愿意为满清殉葬的汉人也不在少数,比如刘坤一、丁振泽等封疆大吏,但张之洞绝不是其中一员。甚至他的许多作为都是在挑战朝廷的底线,比如与吕梁眉来眼去,朝廷早就对张之洞非常不满,只是顾忌着他的新军第八镇,如果北洋新军整编完成,估计第一个倒霉的就是张之洞。

    形势并不复杂,张之洞看得很清楚,他的顾虑在于吕梁的态度,对于自己这种满清的封疆大吏到底持什么样的态度?以前张之洞还把吕梁当成一个年轻的后生,想要提携一把,没想到人家在短时间内就打下来这么大的家业,甚至让整个朝廷都束手无策。现在他已经将两者放在了相等的位置上,但要让他加入吕梁的革命党,他还放不下。再说,二人至今也没有见过面,谁也不知道对方真正的想法,这是他最大的顾虑。

 第九十七章 破冰

    张之洞的矛盾还体现在他手下的两大幕僚,辜鸿铭和赵凤昌的争论中。辜鸿铭此人算是一个传奇人物,精通西学、国学,但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保皇派、满族统治者的殉道者,虽然致力于发展洋务、维护弘扬中国文化。而赵凤昌此人也是近代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东南互保就是他与盛宣怀、张骞等人一力促成的,当时张之洞犹豫不决,赵凤昌竟然假造圣旨,使张之洞最终下定决心。

    两人都是崇尚洋务之人,但对革命者的态度不尽相同。他们在张之洞面前多次争论,一个怒斥振国党为匪类,不得善终;另一个称国运衰落,振国党有大气运,可以尝试着接触一下。

    张之洞的两位幕僚之间的争论在一些隐蔽的圈子里流传,被某人得知后发现,这正是实现振国党与张之洞之间破冰之旅的关键所在!

    蔡元培主持国内振国党分支机构的组建、联络等工作,而武汉成为他工作的重心之一。张之洞那是满清重臣,对振国党并不持有敌视态度,而且双方多有民间合作。如果能将张之洞拉入革命队伍,那对革命事业将是一个极大的鼓舞,甚至能兵不血刃,拿下地处中国中心的武汉、两湖!

    此事并不容易,张之洞此人镇压过太平军、义和团,看上去对满清忠心耿耿。态度不明的情况下,蔡元培不得不先从他身边的人入手,而关于辜鸿铭和赵凤昌的流言,促使蔡元培向赵府递上了拜会帖子。

    拜帖是以翰林院编修、广东蔡元培的名义送过去的,这也是事实,蔡元培二十五岁被点翰林院编修,文化人之间的交流,这种称呼更合适。担吸引赵凤昌的,却是广东两个字。蔡元培这个名字自己陌生的很,但来自广东,那就不得了了,谁知道他是个文人,还是个乱党?经过打探,发现此人曾在上海组织创办中国教育会,任会长。难道是有关新式教育的事情?那就见一见吧!

    “晚辈蔡元培,见过竹君兄。”竹君是赵凤昌的字,两人相差十二岁,称兄也说得过去,不以官职相称,也是为了显得亲近。

    两人客套一番,蔡元培主动开口道:“这次冒昧拜访,是想向竹君兄请教兴办新式教育的事情。竹君兄在张香帅下主事多年,两广、两江、两湖都有竹君兄兴办新式教育留下的足迹,可以说丰功伟绩、功在千秋。”

    “我听说你在上海办了一个中国教育会,看来元培也是同道中人,以前的事情不必多说。新式教育在于开启民智,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兴办新式学校,开支巨大,这需要官府做后盾,元培若想在教育上做出一番事业,不如到两湖来做事。香帅对于人才求之不得。”两人都在互相试探,也知道谈话的内容并没有涉及核心。

    “多谢竹君兄的赏识,晚辈在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其目的就在于通过教育、培养人才、开启民智、唤醒国人,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就像竹君兄说的,教育必须通过官府才能开展下去。所以,本人现在在中国教育最发达的地方做事。”

    “哦,最发达,我怎么没听说过?”赵凤昌心里隐约知道了那是什么地方,暗道肉戏要来了,这蔡元培肯定不是简单的人物,起码要与乱党扯上不少关系。

    “竹君兄,那里不仅是教育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洋务最发达的地区,也是交通最发达的地区,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可以说,那里就是我们国家的希望所在,是人们生活最富足的地区。甚至就连日本都找不到比那里更优秀的地方。”

    “元培说的可是两湖?据我所知,香帅经营两湖多年,致力于洋务事业,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