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眼人生-第7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份稿件却把重点放在了下面的区县方面。虽然讲的也是事实,但是,这份稿件要是发表出去,无论怎么看也都会给人一种没有完成任务,欺骗中央的感觉。也会误导一些人对中央的政策产生怀疑。
吴记者用他那种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眼神看着于富春,偶尔露出来的贪婪目光,代表着吴记者这次来是想要达到某个目的。
于富春看完了这两份稿件,也有些明白了吴记者的目的,看来是到了讨价还价的时候了。
“吴记者的大作我已经拜读了,我不明白的是,怎么同一个题目会出现了两份不同的内容呢?”
吴记者放下了手中的茶杯,看了一眼于富春,神情有些古怪的说道:“于部长,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写出来的稿子内容就会有区别的!”
“吴记者,我记得在你们刚来到安江市的时候,我们宣传部已经和你们做过一次沟通,也和你们讲明白了,我们的五区三市两县的机构改革和干部定编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并没有完成。穆书记也多次提到过这个问题,希望你们的采访主要面对市直机关。这两份稿子我认为前一份是实事求是的,对后一份的观点还有待商榷。”
吴记者没有就这个话题讲下去,而是大谈特谈起他这次下去采访是多么的辛苦,为了写好这份稿子,度过了几个不眠之夜,言外之意,就是这份稿子耗费了他大量的心血,安江市要作出一些补偿。
于富春也绝对不是个傻瓜,他也知道吴记者和他讲这些话的目的,就是想要一笔润笔费。这也不能怪吴记者的贪婪,而是眼下的实际情况就是这样。虽然中央明令禁止不准刊登有偿新闻,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够真正的做到呢?
一些地方官员想出名都想疯了,只要是报社肯给他们报道,花多少钱也都愿意。一个想要出名,一个想要钱,双方自然是一拍即合,这就又形成了一个潜规则,不论这个记者是不是带着任务下来的,也不论他的报道是不是属实,只要是能在发表的文章中把采访对象夸成了一朵花,就能得到一笔不小的润笔。
“呵呵,吴记者为了这次采访报道确实是很辛苦,适当的营养费我们还是应该补贴的!”
吴记者听到于富春的话,半闭着的眼睛全部睁开了,对于富春大倒起苦水来,说他的工资是如何的低,唯一的女儿要结婚了,想要在报社附近买套两居室的房子,自己这个当父亲的都没有钱给他买!
于富春吃了一惊,他作为一个宣传部的部长,自然对各地的新闻掌握的还是比较清楚的,他也知道,现在京城华夏日报社所在区域的房产价格,已经达到每平米一万多了,两居室的房子最少也得七八十个平米,这就是说,如果要想让吴记者把第一份稿件发出去,安江市就必须要付出接近一百万,。
于富春在来安江担任宣传部部长后,也和其他地市的一些宣传部长做过一些沟通,大家也都非常的清楚,宣传报道当中的一些猫腻,对于各个报社发表文章的价格也有过比较。于富春也知道,按照目前的价格吴记者要的这个价格并不算高,还算是公平合理。
价格公平合理是一回事,但是这笔钱能不能给他,就是一个未知数了。于富春也非常清楚,穆国兴这个市委书记的行事方式和脾气性格。他是一个非常坚持原则的人,他要是不同意做这件事情,其他人就是说破大天也没有用。
于富春想了想:“吴记者,女儿结婚我们当父亲的当然要为她做点事情了,这也是人之常情嘛。你为我们安江市委的宣传报道呕心沥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作为我们安江市委也应该有所表示。这样吧,这两份稿件你先放到我这里,我拿去请穆书记审核一下,听听他的意见。”
这就是于富春讲话的高明之处了,把这两件事情捆在一起说,让谁也说不出这句话有什么问题来,你要富春要听听穆国兴会不会拿出这笔钱的意见呢,也可以。要是说让穆国兴对这份稿件提提意见也合适,这就是官场中所谓的暗示。虽然讲话的双方都很清楚,可是,你要把原话搬出去,还真的找不出半点毛病来。
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笔杆子杀人
更新时间:2010…10…5 16:55:20 本章字数:3100
在一般的情况下,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吴记者就应该主动告辞了,回到酒店休息,静等于富春给他回话了。
吴记者也很清楚,只要是这两份稿件同时拿到穆书记那儿,穆国兴一看就会明白的,很有可能会答应他提出的条件,现在大家都是这样做的,难道安江还会列外不成。
事实就明摆在那里嘛,这两份稿件所反映的问题都是真实的,并没有弄虚作假。假如安江市要是给了吴记者这笔钱,答应了他的条件,那么吴记者就会把第一份稿件交上去发表。这样以来双方就皆大欢喜了。
假如安江市委不同意出这笔钱,那么吴记者就会把第二份稿件交上去。在报刊上发不发表那是总编和宣传部的事情。但是这份稿件作为内参摆在中央首长的案头上却是肯定的。
即便是中央感到有什么问题,派人下来调查,也调查不出任何问题来。稿子里反映的问题都是事实。既然在采访中是实事求是的,那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这也就是吴记者敢有恃无恐这样做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这件事情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问题来,为什么说记者是无冕之王,为什么各地对记者这个行当是既爱又怕,有的地方甚至还提出了防火、防盗、防记者的口号!就是担心一些缺乏职业道德的记者们笔下胡写乱写的。
当然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这个世界上也不缺少一些能够严格自律一身正气的记者。有些地方官员怕记者是因为他们做出了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怕记者给他们爆了光,影响到了他们的前程。但是,像安江市委这种情况,吴记者又是奉了中宣部的指示,来进行正面报道的,如果要是胡写乱写的,那问题可就严重了。
有人常说,这个世界上有两种杀人的方式,一种是枪杆子杀人,还有一种就是笔杆子要人命!这是大家都明白的事实,是否有道理与合理则没有人去细究。枪杆子虽然可以杀掉无数人,但是最后国人发现还是笔杆子厉害,一来它杀的都是厉害人,二来它杀人不见血。
就拿吴记者写的这两篇稿子来说吧,虽然标题是一样的,却却大相径庭,同一个事情却可以写出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内容,这不能不让人佩服吴记者笔下的功夫了得,真是能把黑的说成了白的。
这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第一份稿子是站在实事求是的角度上,从安江市已完成市直机关在机构改革和干部定编所作出的成绩来正面宣传安江市委的,这是符合中宣部领导指示精神的。
而第二份稿子就不同了,他是在一个未知的情况下写的,事情还没有完成,只是处在一个过程当中,当然会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如果把出现的这些问题当做一个结果,写出来的稿子就很难代表事情的全部了。但是他造成的影响却一点也不比前一份稿子小,甚至还更大。
吴记者没有主动离开,于富春也不可能赶他走,一方面是个礼貌问题,另一个方面是于富春感到吴记者还有话要讲。
“于部长,这次到宁海区政府采访,恰巧碰到我一个多年未见的老同学。”
于富春不动声色的注视着吴记者,他已经明白了,吴记者这次来不仅是要钱还要替人要官。
吴记者讲得也很明白,到区政府采访碰到一个多年未见的老同学,那这个人肯定就是体制内的,又是在这种情况下提起这个人来,如果于富春再猜不到他的意思,那就是在侮辱他的智商。
“呵呵,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吴记者在安江能见到多年未见到的老同学,也是四喜其中的一喜嘛。”于富春笑*的说着,但就是在故意装糊涂,不问吴记者的老同学是干什么的,也不顺着他的话继续讲下去。
等了一会,吴记者看到于富春丝毫也没有问他老同学是哪一位的意思,又说道:“我的这位老同学也是体制内的,现在是宁海区的副区长,他叫冯旭立”
“哦,我来到安江的时间不长,对下面区政府的同志也不是很熟悉。”
于富春的口子封得很严,就是不接话茬,这倒让吴记者郁闷不已。郁闷归郁闷,但他还必须要利用这个机会把要讲的话说出来。
吴记者也很清楚,像他们这些做记者的是满天飞,虽然到哪里都有人高接远迎的,但是采访任务一旦完成了,地方政府就很少有人会再与他们打联系。这里面除了采访工作的不确定性之外,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双方都心照不宣的做了一笔不光彩的交易。
一个用手里的笔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金钱,另外一个用钱买到了需要的名誉,大家都是*裸的交易,又有谁看到进行过不光彩交易的双方会成为好朋友的。
冯旭立确实是吴记者的老同学,但却不像吴记者讲的那样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才见到的。他们两个人不仅是同学,还是同乡,另外还有着一层亲戚关系。两个人从小到大关系一直不错,这些年来一直就没有断了联系。
这一次中央对机构改革和干部定编的文件一下发,冯旭立就意识到有些不妙了,后来市委又根据中央的文件做出了有关决定,冯旭立就更坐不住了。按照市委的规定,他正好处在一个被编下去的边缘。
按照有关规定,冯旭立的学历是够了,但是年龄却不占优势,恰巧比市委规定退下去的年龄线大了三个月。更要命的是,冯旭立这几年一直在家以养病为名,帮助他的儿子打理着一家企业。
虽然冯旭立退下去之后,各方面生活待遇也不会受到半点影响,,但是他也知道,只要是退了下去了,他儿子办的那家企业可就危险了。
在台上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副区长,有些单位到他儿子的企业去检查,对一些事情也会看在他的面子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去深究。但要一旦退下去了,人一走茶就凉,人家还会不会再照顾他儿子的企业,那可就不一定了。就凭他儿子这些年做的那些偷税漏税的事情,真要是认真查了起来,就没有不暴露的那一天。
这也是一个实际情况,你要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老婆在家里是一个腰缠万贯的的大企业家,但是丈夫却是政府里一个拿工资的公务员,究竟是为了什么,这里面的道道就是不用说,大家也都会明白的一开始冯旭立还以为,超过三个月也许不会有什问题,但是当他看到市直机关有人就因为年龄超过一个月,就在第一批被编了下去,这才感到市委这次是动了真格的了。
冯旭立也很清楚,以他目前的表现,市委只要是在五区三市两县开始了这项工作,他肯定会在第一批就被编了下去。这样一来,不仅他的官没有了,他的儿子也有可能因为偷税漏税的罪名而坐牢。所以,能不能保住自己的官帽子,不仅是他个人的问题,还关系到他儿子能不能坐牢的大事情。
冯旭立这时候想起了他的老同学吴记者,认为他在京城是一个名记者,认识的都是一些大干部,只要他能在那些人面前帮他说上几句话,保住他这么个小小的处级副区长的位子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说不定还会因祸得福再进上那么一步呢。
一千三百四十二章记者的条件
更新时间:2010…10…5 16:55:21 本章字数:3135
冯旭立来到了京城,以祝贺吴记者的女儿结婚为名,给吴记者送上了一大笔钱,虽然两人是老同学又沾亲带故的,但是亲情这东西有时候远不如孔方兄的面子大。
说来也巧,春节前中宣部就给报社下达了指示,要求他们派人去采访安江市委在机构改革和干部定编工作中取得的经验。这就好像一个人正想打瞌睡的时候,正好有人给他送个枕头来。
两人一番密谋策划,冯旭立也没有心思在京城多待,第二天就返回了安江。节后第一天上班就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出现在了他自己的办公室里。
按照两人的计划,吴记者在到宁海区采访的时候,当着区长王卫庭的面,很“偶然”的与冯旭立重逢了。
中央党报的大记者与冯旭立是老同学,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宁海区的官场,好多的干部也一改往日对冯旭立不冷不热的态度,对他热情了起来。就是区委书记赵庆一看向冯旭立的眼神也变的柔和了许多。
这个消息很快就被赵庆一汇报给了穆国兴,并不无担心的说了一句话:“穆书记,宁海区机构改革和干部定编工作可能遇到的阻力不会小!”
穆国兴听后只是笑了笑,依然送给了赵庆一八个字:“出于公心,坚持原则!”
吴记者这次给于富春送稿件来,除了要勒索一笔润笔费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想让于富春给穆国兴带个话,在这次机构改革和干部定编的工作中,对他的老同学冯旭立要高抬贵手、手下留情。并把这件事情当做了一个与穆国兴讨价还价的条件。
吴记者和冯旭立的算盘打的是够精明的了,但是他遇到的是同样一个官场老油条于富春,不管吴记者在于富春面前如何的暗示,于富春就是装傻充愣的不予理睬。
最后吴记者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只好开门见山的对于富春说道:“于部长,按照你们市委的安排,对下面五区、三市、两县的机构改革和干部定编工作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也看过你们市委这方面的有关规定。是不是对年龄一刀切这个做法有点太严厉了,有一些很有工作能力的好同志,还是应该适当的放宽一下年龄的限制的。
于富春笑了,吴记者终于沉不住气了,露出他的狐狸尾巴来了。
“吴记者,对于干部年龄的限制是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的,这可不是哪一个人想改就能改变了的。对于一些有工作能力的同志,市委在文件中也有规定,必须要经过民主评议,组织考核和竞争上岗这三项工作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