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纪洪水-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领导甚至连一个大学毕业生都没有。”
  1996年洪灾之后,湖南省曾下发文件,要求地、县、市一级的水利局长必须是专家。但据了解,湖南华容、汨罗等地的水利局,仍没有一个水利专业的大学生担任主要领导。岳阳市8届水利局局长,也仅有两位称得上专家。许多水利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想进水利部门,常常被拒之门外。
  1998年的洪水中,江西南昌的昌北开发区受淹严重。江西省水利厅厅长刘政民说:“原因就是开发区填湖建房时,不请专家,只图便宜,根本不建电排站。当时,省委想在这里修建3个大院,便先向我们咨询。我们告诉他们,这里地势太低,没有防洪排涝设备。结果,省里打消了在这里建房的念头。”
  1988年,《水法》开始实施。1998年是《防洪法》实施第一年。刘说:“只有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综合治水,而不是盲目依靠经验和消耗人力物力财力,湖区的水患才有可能根治。”
  建国40多年来,洞庭湖区人民累计投工30多亿个,地方和群众投资达30多亿元,修建了一大批防洪排涝设施。一般年份,湖区农村劳力每年修堤两个多月。在一些重点堤垸,他们一年中甚至有100多天时间在修筑堤防。如1949至1986年,湖南湘阴县累计完成土方超过1亿立方米,年均273。87万方。汨罗县共围垦千亩以上堤垸5个,改造老垸1个,修筑防洪大堤101。2公里。累计投工3184万个,完成土石方2432万立方米。
  人海战术和体力劳动,使抗洪防洪成了湖区人民常年的一种“集体活动”。
  1993年,美国密西西比河上游和密苏里河泛滥,这次中西部的大洪水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大和破坏最严重的一次。许多人事后认识到,密西西比河与密苏里河只不过是强行地试图恢复它们的洪泛区。人与经济的损失促使当地人彻底反思如何对大型河流进行管理,一家机构向洪泛区管理特别工作组提出建议,结束依靠工程和结构物的防洪方法,把河流作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而不是分片单独管理。与此同时,应该制定一种可持续的水战略。
  从1986年以来,列入国家基本建设工程的洞庭湖、鄱阳湖区治理一期工程已经历经12年,开始接近尾声。1993年12月,湖南省制定的洞庭湖第二期治理规划通过水利部的审查,并报国家计委审批。湖南省还提出了“深挖泥,高筑堤,强排涝,救命楼”的12字方针。
  但是,如何使洞庭湖和鄱阳湖区的经济发展不破坏湖泊的生态功能呢?古印加人有句谚语说:“青蛙不会喝光它生活所在的池塘。”
  也许,在这次触目惊心的大洪水之后,如何维持淡水生态系统,制定一种可持续的水战略,使广袤的水土成为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提高社会稳定性的基础,应是决策部门和专家机构及时思考的关键问题。近几十年来人类肆意破坏环境的种种行径,如今都一起让我们开始自食苦果了,这使我们发展生产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的潜力大打折扣。
  中国并非一个水资源充裕的国家。就在洞庭湖区抗洪救灾的同时,湖南南部郴洲等地区的533万干部群众却在抗旱救灾。截止到8月18日,该省衡阳、邵阳、株洲等7个地市、59个县、1139个乡镇遭受严重旱灾,受旱农作物面积达931万亩,6604个村民组、71万人和23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1046座小型水库降到死水位,44。75万口山塘干涸,2499条溪河断流。
  一边是洪水滔天,一边是土地干裂。我们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忽略了大自然的极限,只是凭着自己的意愿去战天斗地,这样,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水利工程兴建的同时,我们却很少有人去考虑它们对河流、湖泊、湿地生态平衡的影响和破坏。
  三番五次、持续数月的洪水不是为了考验我们坚守堤坝的能力和勇气,而是在痛苦地呼吁一个崭新的水纪元的到来。在今天的现状中,实现江湖较为完善的管理,不能不建立一套系统的方法,分散水的控制权,变自上而下的决策为更多人的参与。这是在江湖管理中实现人类与经济全面发展的必要转折。
  第四节 松嫩想不到
  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嫩江、松花江从来就算不上是很大的江河,更不是很凶猛的江河。所以1998年的松嫩特大洪水,超出了几乎所有人的预料。就是黑龙江本地人,绝大多数对这场大水也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七八月份,他们迎来了“超百年一遇”的洪水,而在此之前的6月份,他们许多地方还在抗击着多年不遇的大旱呢。
  据此间水利部门的同志说,他们查过嫩江流域的一些《地方志》、《水利志》,象1998年这样大的水,不单是百年难遇,有记载的历史上也从来没有发生过。
  松嫩流域出现这样大的洪水,也并非都是天公作孽,只是许多迹象人们没有注意或重视而已。
  1、开发的代价
  洪水的所谓“50年一遇”、“百年一遇”,其实都是在大环境不变的情况下测算的一种概率。而松花江、嫩江流域的自然环境,近一百年来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黑龙江的开发史也就仅仅百年左右。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整个东北地区的总人口才不足万人。现在仅黑龙江省就已达到3000多万人,比百年前增加万倍。百年前荒无人烟的辽阔森林、草原和沼泽,如今已开发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主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现在使用“百年一遇”之类概率的说法,是否还合适?
  东北林业大学的葛剑平、王政权和赵惠勋3位教授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球变化对中国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影响”的研究工作。他们都强调,98年的洪水之所以这样大,气候变化的因素是主要的。同时,人为干扰下的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加剧了洪灾的规模和为害程度。其中对森林、植被的破坏,对东北地区行洪和灌溉的影响尤其明显。
  他们指出,这次松花江的洪水主要来自嫩江,而嫩江的源头和主要支流,都来自大兴安岭主脉的东坡和伊勒呼里山南坡。大兴安岭林区的这片区域,正是六七十年代我们从事森林采伐的重点地区,原始森林已消灭殆尽,只留下大片的调节地面径流能力比较差的次生林。甚至还有大片的林地已被开垦为农田。
  36岁的黑龙江省政协委员葛剑平教授,曾谈到他在松花江源头长白山上的一次难忘经历。9年前,他在长白山半坡原始林带和次生林带相交处搞调研,突遭暴雨,一夜之间降雨量高达100多毫米。次生林带顿时山洪滚滚而下,山水浑浊一片。过了一天以后,原始林带才开始淌出清亮甘甜的涓涓细流。一左一右,形成鲜明对照。
  乱砍滥伐森林,不单使其消洪补枯的能力减弱和消失,而且也造成了水土的大量流失。葛剑平说,他的导师周晓峰教授过去常说“铜帮铁底的松花江”。现在我们已经不能这么说了。嫩江、松花江的泥沙含量已经越来越大。在松花江哈尔滨江段斯大林公园对面,就聚起了两个大沙坨子,形成江心洲。在过去,这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在大规模开发之前,松嫩平原是一片原始的草原和沼泽湿地。湿地是河流的胃,是天然的流量调节器。现在,草原和湿地面积已大大减少。沼泽地带被大量地开垦为工业用地、城市生活用地和农田。这不但加速了依赖沼泽生存的动物物种的减少,而且也降低了抗御洪灾和旱灾的能力。前几年,一些地方政府又争相推出吸引外资搞土地包片开发的政策,那些被拿出来发包的土地,绝大多数也都是沼泽湿地。
  他们说,森林与气候的关系,以及与洪水的关系,现在都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但问题是,森林减小的速度太快了,不等你把一个课题做完,往往用做研究样本的那片林子就已经消失了。他们把森林比做人体的健康,总是只有在失去它的时候才感觉到它的重要。最近,朱总理提出要搞“天然林保护工程”。他们呼吁,各级政府要坚决贯彻这一指示,特别是要保护好江河源头地区的天然林,对以往的采伐区要进行大面积更新,并且提高更新的质量,严禁林区再进行新的毁林开荒。
  他们说,吃一堑要长一智,这场洪水的亏不能白吃。
  在松嫩流域的洪水中,最令人不敢相信的是,我国北方也会发生泥石流,尤其是在北方最大的林区大兴安岭竟然会发生泥石流!
  8月14日,在嫩江支流雅鲁河第2次洪峰过后5天,一股滚滚泥流冲进了内蒙呼伦贝尔盟扎兰屯市区。
  这次泥石流流经沟谷长约0。5公里,把原来2米宽的沟切割到15…20米,切割深度达2米左右。冲出沟谷后又分成3个方向延伸,总长度约达千米,总土方量估算约26万立方。导致59座居民房屋被冲垮,150余座房屋成为危房,1800余处房舍建筑受到不同程度的堵塞浸泡,冲走果树、杨树数千株,60亩蔬菜大棚遭到毁坏。
  但泥石流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
  大兴安岭发生的这场泥石流灾害,与南方的类似灾害成因并无大的不同。当地领导机关总结,一是经历了连续强降雨过程之后,山体土壤含水达到过饱和状态;二是环境被人为破坏严重,取土过多,又无植被保护,山坡上形成多处沟壑,泥石流下泄没有任何屏障。
  东北林业大学教授、著名生态学家周晓峰教授指出,扎兰屯一带的森林,在过去几十年中被集中过度采伐,植被破坏严重,土壤涵蓄水的能力大大减弱,加上土质原本就比较疏松,在连续暴雨过后,山体滑坡、泥石流就很容易发生。
  1998年松花江的洪水,约80%的水量来自嫩江,而嫩江的源头就在大兴安岭林区。其主要支流诺敏河、雅鲁河、绰尔河、洮儿河,都以超历史纪录的流量携带着超历史纪录的泥沙呼啸而来,把“铜帮铁底的松花江”、“旱涝保收的北大仓”夷为梦幻。据扎兰屯市防汛办主任王玉伟介绍,由于泥沙淤积,在经历了七、八月两次洪峰之后,流经该市的雅鲁河几乎全程改槽改道,有些河段甚至已成为悬河。
  泥石流当然不可能在这里经常发生,但水土流失却一直在大兴安岭地区每日每时地发生着。嫩江、松花江一向是我国为患相对较少的江河,难道它也要变成另一条长江、另一条黄河吗?
  在水利上,缺钱是永远的主题。但是,欠债,总是要还的。
  1998年夏天,面对不由分说、接踵而至的洪峰,人们精疲力竭地呼吁:从未设防的嫩江上游,非有一座控制性水库不可了!
  在黑龙江省防总的会议室里,两鬓飞霜的省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高级工程师王新德,刚一提起嫩江上游的控制性水利工程,就轻轻地摇着头说:“知道,知道,这样的呼吁,也有40年了。”
  其实,作为东北地区的主要干流之一,嫩江上游的情况,早就引起了专家和政府的注意。50年代的松花江流域规划中,就有从根本上控制嫩江洪水的大型水利工程,因选址于松花江北源嫩江干流中游的尼尔基镇,取名尼尔基水库。
  “尼尔基”的设计背景是:嫩江水系目前有5座水库,都在支流上,库容又少得可怜,对整个嫩江水系几乎没有控制作用。而嫩江下游堤坝,多为沙基沙坝,少有护坡,防御标准号称20年一遇,实际上很多地方不能达标。
  20年前,还年轻的王参加了尼尔基水库的初步设计设计工作,主要负责水文、水利计算。当时,设计库容108亿立方米,不仅对松嫩洪水有绝对的控制作用,而且可以缓解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满足松嫩平原开发的需要,可谓一举多得。
  可惜,如此规模的水利工程,预算就要十几个亿。当时并不富裕的中央和地方财政拿不出这笔钱来。后来,行政区域重新划分,嫩江上游原属黑龙江省的部分大兴安岭地区划归内蒙古管理,“尼尔基”再次搁浅。
  80年代中期,负责跨省工程的水利部东北勘测设计院重新对“尼尔基”进行可行性研究设计、坝址复核,1994年1月通过水利部审查。1996年夏天,部分两院院士,中科院、水规总院和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水利水电专家、学者,又两次应邀踏上考察“尼尔基”的路程。并宣称,“尼尔基”开工条件日臻成熟。
  原松辽委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明致焦急地表示,建国以来,松花江流域8次较大洪水,次次房倒屋塌,代价惨重;吉林丰满水库建成后,哈尔滨还多次遭受洪水威胁。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嫩江的来水不受任何阻挡。如果“尼尔基”早一点建成,今年百万大军上堤防洪的被动的局面本不应该出现。
  专家们预测,“尼尔基”可控制嫩江流域面积的20%,将沿岸堤坝的防洪标准提高到30年一遇,防洪效益绝对是全流域的。像在98年的特大洪水中,它可以削减齐齐哈尔市洪峰流量5000立方米/秒,确保齐齐哈尔城区和滨洲铁路的安全;可以为大庆南部油田从峰5天并削减流量4500立方米/秒;可以在哈尔滨市防汛最紧要关头,降低其最高洪水位0。4米。
  此外,“尼尔基”的灌溉效益也不可估量。1998年春天,黑龙江刚刚抗过百年不遇的大旱,夏天又迎来了百年不遇的洪水,正是上游缺少能够控制、调剂水量的水利工程的毛玻那里号称全国的粮仓,但能够得到充分灌溉的土地却只有十分之一,其余十分之九的土地仍要靠天吃饭。大量中低产田改造,直接关系到“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
  8月14日,李鹏委员长在黑龙江抗洪抢险第一线查看汛情时指出,对嫩江而言,必须在其上游建设一个控制性水利工程,这就是尼尔基水库。
  据悉,“尼尔基”的身价已经今非昔比,需要几十个亿,对现在的财政来讲仍不轻松。不过,与之相对应的数字是,黑龙江省今年初步统计的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已经数以百亿计。但愿,有关部门在利弊权衡之后,能够让在规划中徘徊了40年的“尼尔基”,像它的达斡尔语意思一样,真正“腾飞”起来。
  2、坏事如何变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