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历史未解之谜-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多当事人在回忆这起震撼整个苏联的“基洛夫案”时,谁都没有提到基洛夫有可能死于情杀。但却有大量的事实被揭露,是关于凶手尼古拉耶夫如何杀害基洛夫的内幕。亚历山大·奥尔洛夫将军曾经是一位苏联内务部官员,做了如下的记述:
“在党内地位愈发举足轻重的基洛夫,逐渐成了斯大林的绊脚石,而且他从不对斯大林唯唯诺诺。但在1934年的那时候,斯大林还没有足够的权力随意处置一位政治局委员。更何况随着基洛夫的威望越来越高,他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要想定他的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惟一的办法就是除掉他,并把这个弥天大罪加在原反对派领袖的头上,继而一箭双雕,一面高喊着‘血债血还’的口号,一面大刀阔斧地除掉所有对领袖具有威胁的人。”
而且几乎所有当事人、知情人都非常肯定,“基洛夫案”是有着幕后策划的政治阴谋。常言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据有关人士透露,早在1934年夏,基洛夫在哈萨克斯坦出差时,就有人企图杀害他。距基洛夫被害的1个月前,一位在内部工作的高级官员忧心忡忡并好像有先见之明地对他的朋友说:“一场可怕的暗杀活动正在列宁格勒酝酿着。”
如果说基洛夫遇害前的种种迹象已向世人表明,这时一场蓄谋已久的政治阴谋,那么在案发后案件的见证人纷纷“失踪”,就更让人坚信这是一场政治的阴谋。
当然,在这个问题上,也有不同意这是一场政治阴谋的说法。基里琳娜就断言,关于斯大林参与谋杀基洛夫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因为从来就没有发现过任何证据,无论间接的还是直接的。
“爱情与阴谋”这出戏在基洛夫案里上演完了,留给观众——后来者的印象是什么呢?
斯大林是死于谋杀吗
谁都不会忘记20世纪的那场反法西斯战争,在欧洲战场上,当法、英在希特勒的进攻下纷纷溃败的时候,是苏联人的火炮击碎德国人的坦克。斯大林的一声怒吼,使世界又看到了一位巨人。然而20多年后,这位巨人——苏联人的核心却死得不明不白,关于他的死因,至今仍是一个谜。
斯大林的生活以神秘开始,又以神秘告终。
1977年,斯大林逝世的周年纪念日里,雷宾找到了几个在斯大林逝世时近郊别墅工作过的卫队的工作人员。
雷宾说记录下了他们的叙述作为证词。
“2月28日夜里,政治局委员们在克里姆林宫中看完电影后,就驱车前往别墅。到斯大林别墅去的有赫鲁晓夫、贝利亚、马林科夫和布尔加宁。他们在别墅一直呆到清晨4点钟。当时在斯大林处值班的是高级工作人员斯塔罗斯京和他的助手图可夫。别墅值班的是警卫长奥尔洛夫的助手帕维尔·洛兹加乔夫……
“客人走了以后,斯大林就躺下睡觉了。此后他就再也没有走出自己的房间。”
除了这些以外,雷宾还单独记录了斯塔罗斯京、图可夫和洛兹加乔夫的证词。斯塔罗斯京:“从19点钟起,我们开始为斯大林房间中的寂静感到不安……在没有召唤的情况下,我们两个(即斯塔罗斯京和图可夫)都不敢擅自进入斯大林的房间。”
于是,他们叫洛兹加乔夫进去看。帕维尔·洛兹加乔夫就成了第一个看见斯大林躺在桌旁地板上的人。洛兹加乔夫说,当把客人送走后,警卫员伊万·瓦西里耶维奇·赫鲁斯塔廖夫传达了“当家的”命令,让大家都去睡觉。洛兹加乔夫还是第一次听说“当家的”说这种话。
斯大林就这样在他自己造成的恐怖气氛和官样文章的环境下死去了。也许,人们永远也不会知道,那天夜里在“当家的”那几间关着的房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不外乎有两种可能:
或者是“当家的”真的让大家都去睡觉,而夜里他中了风;或者是……
或者是赫鲁斯塔廖夫被某人给收买了,受到某人的指使,让服务人员都去睡觉,为的是让某个人们不清楚的人物或者自己可以与“当家的”单独在一起。然而,收买赫鲁斯塔廖夫的又是谁呢?
是赫鲁斯塔廖夫自己潜入了斯大林的房间还是另有其人?抑或他们在“当家的”喝过酒后昏昏入睡的情况下给他打了针而引起了中风?是否“当家的”在感到不适之后仍然醒了过来,并挣扎着试图呼救?是否针剂起了作用,使他只能勉强走到桌旁?如果事情真的是这样,那他们理所当然可以去睡觉了。
后来,直到赫鲁晓夫时期,一直有这样一种传说流传着:“当家的”并不像正式公告所宣布的那样死在克里姆林宫里,他是在近郊别墅去世的。
这不过也是传说而已,在找到确凿证据之前,斯大林的死因仍不能定论。
格瓦拉为何在古巴胜利后远走他乡
在中国,范蠡在吴越战争胜利后携西施隐居的故事被传为佳话,谁又能想到,有“红色思想家”之称的古巴革命领导人切·格瓦拉在异国也上演了同样的一幕,只是不知他身边有没有美女相伴。
古巴革命胜利以后,他先后被新政府委任以土地改革全国委员会工业部主任、国家银行行长和工业部长等重要领导职务。在任期间,他多次代表古巴政府和统一革命组织全国领导委员访问亚非拉各国,出席各种国际会议。他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
然而,在1965年4月以后,格瓦拉退出了公众生活,而后就秘密出走了。当年,人们对他的出走感到迷惑不解,如今,对他出走的原因进行了长期探讨的学者们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尽管如此,对于格瓦拉出走的原因不外乎下述4种看法。
首先,格瓦拉在经济建设和思想建设路线上与古巴其他领导人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新政府成立后,格瓦拉强烈要求实行严格的中央集权路线,要缔造“社会主义的新人”。可是有的人主张不要过度集中,应该给国营企业一定的自主权。卡斯特罗的观点却十分矛盾,他有时赞成精神鼓励,有时赞成物质刺激。
第二,格瓦拉对他主管的工业改革的失败感到极度失望,因而出走。
第三,有些学者认为,迫使他出走的因素是苏联对格瓦拉政策的反对。苏联在几个方面都不同意格瓦拉的政策。一是不同意格瓦拉在古巴国内推行反对物质刺激的政策,因为当时苏联赫鲁晓夫正在推行这样的政策;二是赫鲁晓夫对格瓦拉倾向中国的政策非常不满。
第四,与第三种意见紧密相关,格瓦拉对于在拉丁美洲直接开展革命战争更感兴趣。格瓦拉的这一思想,是经过长期考虑的。而且,格瓦拉的出走有明确的目的,他是怀着视死如归的决心出走的。他在临走之前写给母亲的告别信中作了如下表述:“我相信武装斗争是各族人民争取解放的惟一途径,而且我是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一信念的。许多人会称我是冒险家,只不过是另一种类型的,是一个为宣扬真理而不惜捐躯的冒险家。也许结局就是这样。我并不寻找这结局,但是,这是势所难免的。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在此最后一次拥抱你们。”
在急流勇进还是功成身退之间,格瓦拉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至于做出这样选择的原因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刚果总理卢蒙巴是被比利时人杀害的吗
帕特里斯·埃梅里·卢蒙巴是著名的刚果民族英雄,刚果共和国首任总理。1960年9月,刚果陆军参谋长蒙博托发动军事政变。10月10日,刚果国民军和联合国军以“保护”为名,将卢蒙巴软禁在总理官邸。
1961年1月17日晚,卢蒙巴、奥基托和莫大波洛三个人,偷偷地被带到伊利沙白维尔郊外一所孤零零的别墅里,加丹加宪兵里三层外三层将别墅围个严严实实。这一夜,三人又受尽了非人的折磨。加丹加宪兵不让他们吃饭,不让他们喝水,还轮换着使用各种方法对三人进行侮辱、殴打。
随后不久即传出卢蒙巴的死讯,但到底是谁杀害了卢蒙巴呢?为什么要杀害卢蒙巴总理呢?这在40年后的今天才找到答案。
比利时社会学家卢多·德维特,在他的著作《杀害卢蒙巴》中证明了这位前刚果领导人的预感,最终推翻了在这以前布鲁赛尔一直宣称的原因:就是卢蒙巴被害应归结在“黑人政客”之间的算账行为的论点。对于他们——比利时的政府、军队和警察在杀害卢蒙巴这一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杀害卢蒙巴》一书言之凿凿。至此,比利时名为路易·米歇尔的现任副首相兼外交大臣,也只好同意成立一个议会调查委员会,宣称一定要还总统一个清白。比利时外交部的文件资料详细地记载着卢蒙巴被害“是比利时政府作出的,并且,比利时的军官和外交官员以及一些拥护比利时的刚果人共同执行的”。在德维特看到的材料中,有比利时前非洲事务大臣哈罗德、达斯普勒蒙、兰当在1960年10月5日发给比利时驻布拉柴维尔领事馆的一份电报,兰当指出:“为了刚果、加丹加和比利时的利益,一定要除掉卢蒙巴。”
为什么比利时领导人如此仇恨卢蒙巴,以至于要策划和组织杀害卢蒙巴呢?首先,他们痛恨卢蒙巴使刚果军队实现非洲化,加快比利时人离开刚果的进程。其次,他们认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威胁,原因是卢蒙巴在冷战时期竟敢利用苏联援助,为了捍卫本国领土完整,反对加丹加分裂出去,这就损害了自私自利的比利时工商业者的利益,还有他们和一些政治盟友们的计划。比利时的工商业者及其政治盟友为继续控制富裕的加丹加省,曾企图将其分裂出去。1960年6月15日,为了让加丹加这个相当于半个比利时大的地区,痛快地从刚果分离出去,比利时议会修改了关于刚果结构的基本法,许多比利时“顾问”曾帮助夺取这些不当权力。所以,为除掉卢蒙巴,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最痛快的手段。
对于卢蒙巴怎么死的,当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被枪杀;也有的说是被扔在硫酸桶里活活烧死的;另外一些人说他是被活埋的。总之,卢蒙巴是如何死的谁也没有拿出确凿的证据,仍是个未解之谜,相信终有一天,真相会大白于天下。
谁谋杀了马丁·路德·金
以《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闻名全世界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马丁·路德·金也许不知道,他真正的“dream(梦想)”应该是让人们查出他被刺杀的真相。马丁·路德·金在1968年4月4日傍晚,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洛兰停车场旅馆遇刺身亡。警方查出凶手的真实姓名是詹姆斯·厄尔·雷,他是个抢劫惯犯,曾被判入狱20年,1967年4月成功越狱。他于1968年4月4日早晨住进贝西太太的出租公寓,傍晚开枪把马丁·路德·金打死了。对自己的犯罪事实,厄尔·雷供认不讳,他被判入狱99年,可是他在审判后不久就反悔了,坚持说自己是冤枉的,并要求对此案进行重新审理。
使人不解的是厄尔·雷在1967年的成功越狱。厄尔·雷是一个令人觉得好笑的三流窃贼,他在打劫杂货店后驾车逃跑被甩出车外,偷打字机时将存折丢下,两次越狱都没有成功。这样一个傻瓜,1967年为何能成功越狱,并一下子过上富有而体面的生活,甚至四处旅游,挥金如土?
因而,人们怀疑联邦调查局参与了此案,联邦调查局早在50年代就对马丁·路德·金在的行动有所注意,1964年还制定了“消灭金小姐”计划。在记者招待会上,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甚至指责马丁·路德·金是全国最大的骗子,胡佛还在马丁·路德·金荣获诺贝尔和平奖之后,派人给他送恐吓信,要他“小心谨慎以谢国人”。
2001年1月,即马丁·路德·金被害35年后,一名美国佛罗里达的牧师向《纽约时报》记者透露,杀害马丁·路德·金的直接罪魁就是他的父亲。这位牧师61岁,名叫威尔逊。他对记者说:“我父亲亨利是一个三人小组的头,而1968年枪杀马丁·路德·金的正是这个小组。”威尔逊指出,虽然亨利并非种族主义者,但他觉得共产主义与马丁·路德·金有联系,因此必须杀掉马丁·路德·金。威尔逊说他父亲已经去世10多年了,但他父亲在世时曾反复强调,把马丁·路德·金杀掉是每一个热爱美国的人应该做的事,“为了整个国家的前途”,这样做完全是责任所在。
然而直到现在,马丁·路德·金之死还是一个谜,也许他的这篇演讲应该改为“we have a dream”了,那就是希望这件历史悬案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肯尼迪遇刺之谜
美国总统的宝座似乎背负上了“所罗门的诅咒”,因为在这个位子上的人遇刺的几率远大于别人,解放黑人奴隶的林肯如此,多年后,约翰·肯尼迪又处在了这个恶毒的讥咒之中。
1963年11月22日,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乘坐他的轿车在得克萨斯州拉斯市埃尔姆大街上行驶时,突然传来一阵枪声,肯尼迪与陪同他的康纳利州州长同时被子弹击中。这位美国人颇为崇拜的总统倒在血泊中。
经过缜密调查,美国官方认定刺杀总统的惟一凶手名叫李·哈维奥斯瓦尔德。肯尼迪遇刺后的第三天,在警察局,奥斯瓦尔德被一个名叫杰克·鲁比的夜总会老板枪杀。
对肯尼迪遇刺案的背景,大家说法不尽相同。美国官方认定此案是由于对权力的仇视所引起,并据此推断出几种原因:其一,凶手是由前苏联克格勃所指使的。理由是此前凶手奥斯瓦尔德在苏联生活过3年,曾娶苏联妇女为妻,加入苏联国籍。其二,古巴当局有可能插手此事。理由是亲卡斯特罗派组织与奥斯瓦尔德关系密切。也有人说奥斯瓦尔德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情报人员,是反对肯尼迪对古政策的古巴右冀分子和联邦调查局中的激进分子所采取的行动。
事隔30年后,有关肯尼迪遇刺案的著作由包括知情人在内的研究人员相继推出。其中,曾经抢救奥斯瓦尔德的肯尼迪的外科大夫查尔斯·克伦肖披露的事件真相,极受人们关注。克伦肖坚信:“总统并不是被奥斯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