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曹操秘史-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尽管大家明白这封信不早不晚来得十分蹊跷,但仍然有许多人相信它是真的。董卓就任相国以后,朝廷的三公分别是太尉黄琬、司徒杨彪、司空荀爽,加上太傅袁隗,清一色的党人,说他们联名签发了这封公开信,也不是没有可能。
  而且桥瑁不是外人,他是已故太尉桥玄的族子,高干子弟,与洛阳上层人士来往密切。由桥瑁拿出这封信也更容易让人相信,于是张邈等人把这封信四处散发。
  这封信确实是桥瑁伪造的。他的目的一是要帮联军的忙,二是要借机捧袁绍一把,因为他是最崇拜袁绍的人之一。不过,这家伙只顾了一头,也不管随着这封信影响力日益扩大,会不会对仍控制在董卓手里的黄琬等人产生不利。
  解决了合法性问题,隆重的会盟仪式如期举行。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各路人马在酸枣设立坛场,共同盟誓。在由谁宣读誓文的问题上,大家又互相谦让起来。公认的老大袁绍不在,剩下的人都“莫敢当”,最后一致推举臧洪来读。于是臧洪走上坛场,宣读了下面这篇有名的誓文: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趁机作乱,弑杀天子,残害百姓,我们非常担心他会灭亡整个国家,颠覆天下。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广陵郡太守张超等人,聚合天下义军,共赴国难。凡是参加结盟的人,都要齐心协力,以臣子应有的节操,虽抛头颅洒热血也绝无二心。如果违背了盟约,不但让他丧命,还要让他断子绝孙!皇天后土,祖宗神灵,请共同见证!”
  誓文写得言简意赅、掷地有声,臧洪读得“辞气慷慨、涕泣横下”,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在场的人无论是将校还是普通士兵,都万分激动,为莫大的正义感所激昂。
  这篇誓文里只提到两位刺史、三位太守,没有曹操的名字,因为他目前没有合法的官衔,不方便写进去,更重要的是,他现在还只被视为张邈集团的一部,这是曹操举兵以后的真实情况。这支联军共推袁绍为盟主,名义上张邈就是袁绍的属下,而曹操是张邈的属下,这种格局还将持续一小段时间。
  在酸枣会盟的名单中,没有看到徐州刺史陶谦的名字。他于中平五年(188年)冬天被任命为徐州刺史,负责镇压黄巾军。陶谦到任以后,重用泰山郡藏霸、孙观等人,迅速打败了境内的黄巾军。之后,在本地人陈登、麋竺、张昭等的协助下,陶谦控制了徐州的大部分地区,在东部各州郡中,是实力最强的。
  但他的政治态度十分暧昧,既不反当今天子,也不反董卓,别人与朝廷断绝了往来,陶谦还按时上表进贡。他刻意与酸枣联军拉开距离,因为他认为联军没有前途。当然,他也不公然与联军为敌,持中立态度。
  酸枣会盟的消息产生了极大震撼力,这是第一次有人公开打出反抗董卓的旗号,这支队伍总人数达十余万,驻扎在洛阳正东方向,与洛阳的直线距离不到四百里。盘踞在洛阳的董卓对此无法小视。
  这还只是个开头,积蓄了很久的火药库顷刻间被点燃,更大规模的反抗行动立即由北向南迅速展开。
  【三、引起了连锁反应】
  酸枣会盟的消息以及桥瑁伪造的三公致天下的公开信迅速传遍了冀州刺史部,治所邺县距此也不算太远,从酸枣过了黄河,越过河内郡,就可以到达。
  这个消息对冀州刺史韩馥来说虽然不太突然,但也不愿意接受,因为三公的公开信里明确号召大家团结在袁绍、袁术的旗下,酸枣的那些人也明确表示愿意听从袁绍的调遣。
  韩馥心里很是埋怨大家,这么重大的事情也不事先和自己商量一下,别人尊崇袁绍可以,自己也把袁绍当领导却有些不好办,因为袁绍现在是自己的属下。
  韩馥受命来冀州,前期超乎寻常地顺利,不仅迅速稳定了局势,手下还聚集了沮授、田丰、审配、耿武、李历等谋士,以及赵浮、程涣、闵纯、义、张等武将,势力基本上覆盖整个冀州,可以调集起来作战的人马就有数万人。
  在同一时期开始创业的各路军阀中,韩馥开局最顺,最得天时和地利,但他也最缺乏雄才大略。所以,有今天这个局面,只能有一个原因:他的运气实在太好了。
  如果袁绍不来冀州,韩馥就会以此为基地,慢慢向外扩张,成为一路诸侯。现在袁绍来了,烦恼也跟着来了。
  不用说他也明白,袁绍不是投奔他来的,而是来接管他的。当初洛阳密谋,他是袁绍等人布在冀州的一颗子,现在到派上用场的时候了。
  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凭双手奋斗而来的,与袁本初何干呢?要把这些拱手送上,韩馥心里实在不甘。
  不仅是韩馥,换成谁都不会心甘。
  可是,袁绍这小子丝毫没有退让的意思,人虽然呆在渤海郡,眼睛却紧盯着邺县。韩馥派去监视他的人报告,陈留郡那边不断有人来找袁绍,也不知道密谋些什么。
  按照韩馥的想法,袁绍才是心腹之患。至于董卓,二人素来没有个人恩怨,只要他不打到冀州来,反不反他都无所谓。
  正当韩馥的政治立场摇摆不定时,董卓的特使也到了。董卓以献帝的名义诏令韩馥讨伐刚刚起兵的酸枣联军,同时将联军领袖袁绍捉拿归案,押送到洛阳。
  如果接受董卓的命令,意味着自己的冀州刺史将继续是一个合法身份,还可以得到董卓集团的支援。拒绝接受,他就不得不把自己与袁绍捆在一起。
  接受,还是不接受,成为韩馥痛苦思考的一个问题。
  这是一个没有什么宏图大略的人,虽然运气比任何人都好,但眼光和气度比任何人都差,他不明白乱世生存的法则是不进则退,他只想守住自己的地盘,不想干任何冒险的事。后世对他的评价没有太大争议:懦弱。不过看来还应该再加一条:自私。
  懦弱而自私的韩馥思考的结果是站在董卓一边。不过,他心里没有底,也不知道手下人怎么看,于是先征询自己心腹治中从事刘子惠的意思,应当帮助袁绍还是董卓(今当助袁氏邪,助董卓邪?)。
  刘子惠是中山国人,跟酸枣的许多人都有交情,尤其跟刘岱很熟,常有书信来往。刘子惠回答韩馥:“现在起兵是为了国家,哪来的姓董还是姓袁?”这个回答让韩馥颇感惭愧。刘子惠进一步说服韩馥打消倒向董卓一方的念头,全力支持袁绍。
  韩馥也考虑到支持袁绍是民意,便放弃先前的想法,给袁绍写了封信,转告酸枣会盟的情况,支持他起兵。
  袁绍重新获得了自由,立即携许攸、逢纪等人动身前往邺县,到邺县以后,他听说河内郡太守王匡也加入到义兵的行列,就赶到河内郡,避免与韩馥发生冲突。
  河内郡属司隶校尉部,更靠近洛阳,是联军与凉州军对峙的前线。袁绍从大后方渤海郡来到河内郡,实现了靠前指挥,使整个联军阵营有了更明确的中心,大家深受鼓舞。
  在南边的袁术,也时来运转。
  酸枣会盟霹雳一声响,也传到了南方的荆州、扬州各郡县,有几个郡动手比较快,马上开始行动起来。
  反应最快的是荆州刺史部长沙郡太守孙坚,他从西北战场转到南方当地方干部,干得也很不错。这是个革命热情一向很高的同志,这一次也不会落后。孙坚整顿人马,即刻北伐。
  与孙坚同时起兵的,还有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郡太守张咨。王睿这个荆州刺史当得很失败,下面至少有两个郡太守跟他有矛盾,都想找个机会算计他一下。一个是武陵郡太守曹寅,另一个就是孙坚。
  平时没有机会,现在一乱机会就来了,孙坚与曹寅合演了回双簧戏,由曹寅假冒当时正在荆州视察工作的朝廷特派员(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密令孙坚将王睿逮捕处死。
  孙坚拿到这个假密令,立即起兵前往荆州刺史部的治所汉寿,他们骗开城门,孙坚拿出密令,要逮捕王睿。王睿又急又气,问孙坚他犯了什么罪?孙坚回答:“我也不知道(坐无所知)。”王睿吞金而死。
  孙坚引兵继续北上,一直到达南阳郡,南阳郡的太守张咨也是当年袁绍他们密派出来建立根据地的,本来是友军,可二人最后也动上了刀子。
  孙坚到达南阳郡,给张咨写了封信,要求提供军粮。可能是孙坚摆的谱太大,张咨有点不爽,跟下面的人商量后,大家认为孙坚不过是本州相邻另一个郡的太守,大家平起平坐,互不隶属,无权调发粮饷。张咨认为言之有理,对孙坚不加理睬。
  这一下子惹恼了孙坚,刚杀过刺史的孙坚,又动了杀太守的心。孙坚先备了礼物拜访张咨,按照礼节,次日张咨也要备下礼物前来回访,就在孙坚军营里的酒桌上,孙坚突然发难,将张咨斩杀。
  朝廷对各地已经失去了控制力,像孙坚这样擅杀朝廷高官的行为,过后居然什么事都没有,于是大家便纷纷效仿,看谁不顺眼就杀谁,这与流寇已经没有两样了。孙坚敢这么做,靠的是实力,谁有实力谁就说了算,天下由法制、礼制阶段进入到拼实力的阶段。
  孙坚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在军队里长期供职,有勇有谋,还善于拉队伍,此时他手下已经聚集了程普、黄盖、韩当、朱治等一批日后的名将,很有战斗力,所以才敢如此行事。但是短短几天里连续大开杀戒,地方震怖,人心不稳,孙坚也有点心虚。这时,他听说后将军袁术驻扎在南阳郡内的鲁阳县(今河南鲁山县),立即前往拜见。
  袁术自从到了南阳郡,工作局面一直打不开,因为张咨、王睿这些实力派都不真心买他的账。正在郁闷之际,听说来了个猛人孙坚,连杀王睿、张咨。袁术不禁暗自吃惊,担心这小子杀红了眼,会不会把刀舞弄到自己头上来。
  哪知孙坚一到鲁阳就主动前来拜访,表示愿意听从他的指挥,态度极为恳切,那阵势真有点你不接受他就真给你玩命的意思。
  袁术确定孙坚不是忽悠自己之后,大喜过望,立即表奏孙坚为破虏将军,兼任豫州刺史。他们以鲁阳为基地,休整人马,准备继续北伐。
  “表奏”这个词就此出现。说起来,任命职务一定要有严格的组织程序,地方要员和军中的高级将领还要由天子亲自以诏令的形式任命,即使基层推荐,实行的也是报批制,没有正式批准即为非法。
  可是现在,天子控制在董卓手中,报个请示上去希望他来批复基本上不可能。于是,下面的人自作主张,把报批制改为报备制,自行批准,报你备个案就行了,这就是“表奏”。
  这个口子一开,大家都开始表奏起来,但凡有点实力的,都兼职替朝廷干起了组织人事工作,不仅大肆封官,而且还你表我、我表你,互相送人情。方便归方便,也容易造成混乱,从此之后,就经常出现同一个郡、同一个州有几个太守或刺史、州牧同时存在的现象。
  袁术表奏孙坚职务一事就有很大问题,豫州不属于他们的控制范围,豫州刺史也没有空缺,又弄出来个豫州刺史的头衔,不是成心挑事吗?
  朝廷正式任命的豫州刺史是孔,也是反董阵营里的积极分子,他也在同一时间起兵,驻扎在洛阳东南方向的颖川郡。
  现在,一下子出现了四个反董基地,从北到南依次是:河内、酸枣、颖川、鲁阳,刚好形成一个弧形的半包围圈,与以洛阳为中心的董卓集团形成对峙局面。
  【四、董卓愤怒了】
  现在再来看看董卓。
  虽然他靠着流氓手段把洛阳的局面控制住了,但背后有关中的皇甫嵩和河东郡的白波军,弄得他头痛不已。这些事还没有理出个头绪来,东方诸郡忽忽啦反了一大片。
  袁绍、袁术、韩馥、张邈、桥瑁、王匡、鲍信、曹操这些人,都曾经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官员,现在公然打出了反叛的旗帜,矛头直指自己,其中的一大罪状,便是废黜天子,另立新帝,有篡逆之心。
  看来这帮人对新立的刘协不服,恐怕是还做着再立刘辩的打算?刘辩此时十五岁,刚被废为弘农王。董卓于是命郎中令李儒出面,给刘辩献上鸩酒,迫其自杀。
  刘辩说:“是欲杀我耳。”不肯喝。李儒说不喝不行。刘辩无奈,只得和他最心爱的妃子唐姬以及宫人饮宴作别。在宴席上,刘辩悲痛而歌:“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藩。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唐姬边舞边歌:“皇天崩兮后土颓,身为帝兮命夭摧。死生异路兮从此乖,奈何茕独兮心中哀。”两人泣下呜咽,所有在座的莫不欷流泪。
  弘农王饮鸩酒而死。唐姬回到老家颍川郡,父亲唐瑁想让她改嫁,她坚决不愿意。后来李乱长安,劫略关东,虏获了唐姬,还想娶她为妻,这是后话。
  弘农王刘辩,灵帝刘宏的长子、何进的外甥、何皇后的亲生儿子,在位不满七个月,直到被废仍未来得及更改年号,因此没有被正式列为皇帝,后世以“少帝”称呼他。在两汉历史上,共有二十四人得到“帝”的称号,除此之外,还有四位:西汉的刘恭和刘弘,东汉的刘懿和刘辩,因为在位时间过短或者继位后很快被废,没有进入“帝”的序列里,均以少帝相称。
  董卓及时出手杀了刘辩,在政治上倒也是高明的一招,因为那些口口声声反对他废帝的人,一心想的就是恢复刘辩的帝位,现在主角没了,帮场子的人一下子失去了政治目标。果然,消息传出,袁绍等人悲痛不已。关东联军阵营里的大多数人都认为,既然灵帝的长子刘辩死了,次子刘协做皇帝就是顺理成章的了。这是袁绍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他仍然不承认献帝的合法地位。
  袁绍等人公开起兵以后,苦了两位老兄:董卓身边的周毖、伍琼。他们潜伏在董卓身边,骗取了董卓的信任,一直在帮袁绍、袁术、韩馥、张邈等人说好话,帮助他们取得合法地位。现在同志们真的反了,董卓的怒火可想而知。
  董卓下令把他们抓起来,咆哮道:“我刚到洛阳,你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